從「被殭屍化」到謝汝石離職 中國醫生集團路在何方?

2020-11-28 健康界

從2014年第一家醫生集團出現,到2018年「殭屍醫生集團」的討論,歷經千家數量噴發期,中國的醫生集團正由量變走向質變。

就在業界圍繞「醫生集團空殼化」運作的同時,醫生集團探索者謝汝石宣布退出博德嘉聯,為討論之火添了一把柴。博德嘉聯是我國首家獲得營業執照的醫生集團,對於醫生集團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

曾經,醫生集團被認為是沒有建立組織架構的「醫生組織者」,到與民營醫院攜手探索PHP模式,從備受質疑的自建醫療機構重資產發展模式,到與診所合作或者自建診所的「不輕不重」模式,醫生集團商業模式圖鑑日益清晰。

由量變走向質變

1998年,我國心臟外科專家萬峰與合伙人組建醫療公司,有媒體稱其為中國醫療行業內出現的第一個「醫生集團」。但談及我國第一個醫生集團,更多人認為是張強醫生集團。2004年,醫生集團這一概念進入公眾視野,張強醫生集團同年成立。隨後,冬雷醫生集團、大家醫聯、胡大一醫生集團等各種各樣的體制內、外醫生集團相繼組建。

隨著多點執業政策不斷放開,醫生集團發展進入了噴發期,「醫生集團已經達到數千家」「醫生集團半年增加幾百家」等報導更是不斷在社交媒體上被轉發。市場繁榮推動政策建立,2016年,國務院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創新醫務人員使用、流動與服務提供模式,積極探索醫師自由執業、醫師個體與醫療機構籤約服務或組建醫生集團。」這是醫生集團首次被寫入國字號文件。

但進入2018年,公眾關注點似乎不再是醫生集團的成立,取而代之的是對醫生集團空殼化運作、大批醫生集團「死去」的擔憂。近日,有媒體發布「數百家醫生集團淪為殭屍公司」的報導,報導指出,由於缺乏正確的商業模式與運行機制,數百家醫生集團處於停滯狀態,空有其名,未乾實事。

並非所有從業者都同意「唱空」醫生集團的說法。我國第一個體制內醫生集團大家醫聯創始人孫宏濤稱,判斷一家醫生集團是否停止運營,需要通過查詢年報等渠道加以證實。部分醫生集團被認為是「殭屍」的原因是,媒體對其關注點減弱,「不能因為他們沒有在媒體上發聲,就判斷其是殭屍公司吧?」孫宏濤強調,醫生集團作為一種新型醫療形態,在運營與管理方面還極不成熟,但希望醫生集團整體形象被維護。

事實上,殭屍醫生集團說法的出現,或是業內出於對目前醫生集團大量高速湧現的擔憂。「很多人問我,1000多家醫生集團是不是有點發展泡沫?」在謝汝石看來,這一數字遠遠不足。其理由是,我國有300多萬醫生,14億可能就醫群體,「未來五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醫生集團數量一定會超過10萬家,由其帶動的健康產業將超過萬億規模。」

與孫宏濤、謝汝石的觀點不同,一位多年關注醫生集團的行業人士認為,醫生集團數量多少只是市場發展過程中的表面現象,由量變走向質變是必然趨勢。而質變的核心便是尋找到能夠與醫生集團相互賦能的平臺,並建立清晰的商業模式。

輕資產VS重資產

醫生集團最寶貴的資源便是醫生,如何「利用」醫生的專業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醫生集團探索各種商業模式的初衷。以一線城市為例,在公立醫院聚集,民營醫療資源同樣發達的地區,醫生集團多選擇與高端私立醫院合作,採用美國PHP模式,由醫生集團與醫院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例如張強醫生集團將疝臨床基地選在善方醫院,這家醫院地處北京寸土寸金的三裡屯地區。

私立醫院的痛點問題是缺乏醫療人才,而這恰是醫生集團的優勢,一拍即合,兩者一方提供執業平臺與患者資源,另一方提供醫療技術。在國外,頂級醫生通常不會成為醫院的僱傭醫生,多會選擇自由執業。而在我國,由於醫生評價體系與醫院息息相關,醫生的價值更多是靠與醫院的體制關係維護,其自身價值很難體現。與此同時,醫責險等醫生自由執業配套體系尚不完善,也阻礙了這一模式的發展。

與這種輕資產運營模式形成對照,還有部分醫生集團選擇重資產發展模式。博德嘉聯董事長林鋒認為,輕資產化是醫生集團的最終目標,但在目前階段,醫生集團缺少「落地」的大環境,必須先有一個適合醫生自由執業的平臺,重資產化的起步是必然的選擇。

2017年,博德嘉聯獲得新風天域集團旗下的新風醫療控股有限公司10億元人民幣融資。融資後,根據林鋒公開介紹,博德嘉聯將在深圳、廣州等地建立日間手術中心門診,在惠州建立二級醫療機構。林鋒認為,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公立醫院無法與醫生集團合作,而私立醫院沒有做好平臺化發展的準備。醫生集團需要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執業平臺。

醫生集團建立的實體醫療機構如何吸引患者?博德嘉聯的做法是與企業合作,同時建立健康管理等相關服務。其價格標準將參考公立醫院特需醫療價格,並與商業保險機構對接。惠州已經出臺了政府向社會辦醫療機構購買醫療服務的政策,未來也可以接入基本醫保。從其發展模式看,重資產模式還需面臨患者來源、各地醫保政策不同等挑戰。

張強醫生集團的運營模式融合了輕資產運營模式與重資產運營模式。在與善方醫院等高端民營醫院合作輸出技術優勢的同時,張強醫生集團在浙江省Medical Mall建立了思俊外科診所。與此同時,張強醫生集團建立了一種新的合作模式,與杏仁醫生集團旗下杏仁門診建立合作關係,杏仁門診提供醫療場所、基礎設備及患者運營服務支持,雙方共同探討硬體服務、診所運營、混合管理等新型模式。

針對張強醫生集團與杏仁醫生的合作,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種「不輕不重」的合作模式。縱觀醫生集團的發展,與診所合作或者自建診所成為一種趨勢。與投資建設醫療機構的高成本相比,診所建設成本相對小一些。深圳是醫生集團集中發展的城市之一,其針對診所審批、標準等政策較為開放,或為兩者結合提供更多探索機會。

除了以上主流模式之外,以萬峰醫生集團、大家醫聯等為代表,部分醫生集團瞄準基層醫療市場,還有另外一種醫生集團,由非醫生成立,致力於為多點執業醫生提供運營等服務,從中獲取收益,類似於醫生集團的管理公司。

美國醫生集團怎麼玩兒?

我國醫生集團的發展,借鑑了美國等國家的經驗。在美國,醫生集團商業模式已經相對成熟。美國的私人診所承擔著主要醫療服務,很多大牛醫生選擇自由執業,與醫院的僱傭關係相對較弱。醫生集團更像是多位自由執業醫生的聯盟,與合作方採取PHP模式,一種情況是醫生團隊與醫院籤約,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根據治療結果獲取相應報酬。這一點與國內部分醫生集團的商業模式相同。

另一種情況是,獨立的醫生從醫院租賃所需要的特殊服務或設施,例如,醫生可以獲得醫療報銷或者電子檔案等輔助服務,醫院租賃醫生的技術服務,並按照市場價格向醫生支付費用。目前,美國較為主流的一種合作模式是,醫生團隊與醫院共同投資,建立門診手術中心(類似於我國的日間手術中心),共同管理,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無論採取何種模式,醫生集團的落地點還是在醫療機構內部。美國醫生集團還需要處理與保險公司的關係。醫生集團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醫療保險所指定的服務款項及商業保險的理賠款項。通常,保險公司將審核後的款項費用撥付給醫生集團,由醫生集團根據組織內部薪酬分配製度集中分配給醫生。

由此可見,在美國,與單獨行醫相比,醫生集團能夠幫助醫生個體處理運營、市場、人事及執業安全等事務。

痛點猶存

與美國不同,醫生集團在我國發展歷程較短,醫責險等圍繞醫生多點執業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基本醫保與商業保險支付體系仍需改革,醫生集團發展痛點猶存。

環境亟待改善:離開博德嘉聯之後,謝汝石在其個人微博上發文解釋了離開的原因。謝汝石認為,目前的政策法規執行細則還沒有落實,以多點執業、醫責險等為代表的關係還沒有很好建立。除政策環境不夠明朗之外,由於資本缺乏對醫療成長的理解,醫生集團還需面對如何獲得資本青睞的難題。

醫生決心不足:面對市場環境的誘惑,留戀公立醫院的優勢,大部分醫生沒有徹底跳出體制的決心,抱著「試水」的心態,卻留著隨時可能退回公立醫院的後路。部分勇於走出來的醫生,由於個人品牌不足,離開醫院這座大廟,個人對患者、其他醫療機構的吸引力便會衰退。

隱形阻礙猶存:大部分優秀的醫療人才集中於公立醫院,雖然多點執業政策已經放開,但來自醫院、科室的隱形壓力仍然存在。公立醫院即擔心流失,也不願承擔多點執業給自己在人事管理方面帶來困難。如何能夠讓公立醫院願意接受醫生多點執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自身運營問題:除了外部環境,醫生集團內部待解決的問題,同樣阻礙了其發展。醫生集團的原始形式多為幾位志同道合的醫生組成聯盟或組織,但普遍缺乏正規的組織形式。此外,大部分醫生集團沒有建立正確的商業模式、運行機制與業態關係。在我國商業保險並不發達的現實情況下,醫生集團如何與醫保對接,如何獲得患者信任、如何明確醫療責任規範等,同樣是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與任何一種新興業態一樣,醫生集團的發展同樣需要經歷探索期與陣痛期。在業內人士呼籲配套政策出臺的同時,實踐者還需結合其他國家發展模式,立足我國醫療現狀,探索出適應中國醫療行業的醫生集團。

相關焦點

  • 微軟小娜路在何方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微軟小娜路在何方 今年3月,負責微軟小娜(Cortana)業務的副總裁賈維爾索特羅(Javier Soltero)走馬上任,短短八個月後,外媒ZDNet就曝出了索特羅將在今年內離職走人的消息。
  • 盤點最經典的香港殭屍電影
    如果說起中國文明,那這個代言人非殭屍莫屬。殭屍源於明清時代的民間傳說,在清朝尤其火爆。大學士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裡,還煞有介事的分析過殭屍的成因,他說之所以會產生殭屍主要原因有兩個原因。一是新屍體造成突變,二是老屍體還沒腐爛,說的有模有樣的。
  • 《殭屍醫生》中,道士形同擺設,吸血鬼大戰吸血鬼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殭屍醫生?,打著殭屍片的名號,實則是吸血鬼電影。在殭屍片橫行的年代,每家公司都想在殭屍電影上分一杯羹,這也就導致了市面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殭屍電影,這些殭屍電影質量參差不齊,影片的內容,有些符合傳統的殭屍電影,而有些,則是編劇胡編亂造的,當然了,不論是哪種殭屍電影,作為殭屍電影迷的我都會選擇看一看。
  • 日本90年代曾出現的經濟殭屍化現象,中國要防範了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濱就談到,「我們未來要重點防範的一個風險,就是企業的殭屍化、銀行體系的殭屍化、包括經濟的殭屍化。」而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就曾出出經濟殭屍化現象。  朱海濱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濱認為,中國經濟短期仍在經歷轉型期的痛苦,服務業與製造業分離現象還將存在。投資方面,服務業裡的創新升級及一些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機會比如大健康、養老方面可能會成為未來投資的重要方向。
  • 「汝康食品」助力中國航天 「非零和」福澤千家萬戶
    二零一六年十月,多國國家領導人,各國航天局和宇航中心的官員和專家,以及國內多名知名受邀企業家將雲集於位於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戈壁灘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等航天專家和工作人員也將來到現場。世界大批媒體記者亦會蜂擁而至,此次飛船發射和交會對接任務實施,將向全球電視直播。
  • 林正英:中國式殭屍電影引領者
    這些熱門的「異類」來到中國,令人花痴,也叫人心慌,但是更勾起一股懷舊情緒,讓人想起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香港殭屍。西方的吸血殭屍類型片有一對固化而生猛的利齒,在世界各地的驚悚電影中都留下了牙印。香港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便以《午夜殭屍》(1936)打頭,開始東「屍」效顰。自此之後,西方吸血殭屍片的「洋血」便一直留存在香港殭屍片的體內,成為無法排清的「屍毒」。
  • 為什麼在中國的殭屍片中,糯米、黑狗血、桃木劍可以對付殭屍?
    先從中國的殭屍開始說起來,中國的殭屍和外國的殭屍不一樣,外國的殭屍應該叫喪屍,他們是活人變來,只是傳播速度快,數量上佔優勢,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
  • 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生物之「殭屍」
    這種恐懼也傳染到對屍體的恐懼,於是中國人將一些出現了奇特變化的屍體稱之為殭屍,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殭屍」這種奇特的存在,如果你也感興趣的話,請在下方點讚關注或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哦。一,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殭屍」殭屍:顧名思義,僵硬的屍體。
  • 這種黃蜂太可怕,劫持蜘蛛大腦還能把它「殭屍化」
    科學家在厄瓜多的亞馬遜河流域發現了一種寄生蜂,能夠將蜘蛛變成殭屍,這種寄生蜂在叢林中的可怕程度或許甚於水虎魚、水蟒和美洲虎。然後,殭屍蜘蛛會「乖乖等待」被吃掉。來自哥倫比亞大學(UBC)動物學的研究人員曾觀察到一種黃蜂改變了獨居蜘蛛的行為,這是首次發現黃蜂能使所謂的「群居」蜘蛛殭屍化。根據這項研究,成年雌黃蜂在蜘蛛腹部產卵後,幼蟲孵化並附著在倒黴的蜘蛛身上。幼蟲以蜘蛛的血為食,從而逐漸成長壯大。黃蜂的幼蟲通過改變行為過程來操縱蜘蛛。
  • 殭屍真的存在嗎?螞蟻和蟑螂,都可能成為現實中的「殭屍」
    殭屍文化,自搬上大熒幕後,受到了大家的喜愛。殭屍文化的精彩之處在於,儘管誇張,但它源於我們的真實生活。如今,我們已經知道,流行文化中的殭屍是狂犬病的產物。流行文化中的殭屍很像感染狂犬病毒的人,但在現實中,狂犬病更加複雜。在貓、狗、浣熊或其他哺乳動物中,病毒通常會感染這些動物來完成它的生命周期,病毒也會對它們進行行為控制,所有的表徵都是為了傳播。
  • 這種黃蜂好可怕,"劫持"蜘蛛大腦還能把它"殭屍化"
    微信|公號ID:WYKXR163科學家在厄瓜多的亞馬遜河流域發現了一種寄生蜂,能夠將蜘蛛變成殭屍然後,殭屍蜘蛛會「乖乖等待」被吃掉。來自哥倫比亞大學(UBC)動物學的研究人員曾觀察到一種黃蜂改變了獨居蜘蛛的行為,這是首次發現黃蜂能使所謂的「群居」蜘蛛殭屍化。根據這項研究,成年雌黃蜂在蜘蛛腹部產卵後,幼蟲孵化並附著在倒黴的蜘蛛身上。幼蟲以蜘蛛的血為食,從而逐漸成長壯大。黃蜂的幼蟲通過改變行為過程來操縱蜘蛛。
  • 【恐怖慎入】中國殭屍 VS. 美國殭屍 !
    Love them or hate them, they sure do make for some exciting movies and TV shows!  如果你喜歡殭屍片,那麼你可能已經看過很多非常棒的殭屍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行屍走肉》就是我最喜歡的殭屍劇之一。另一部讓人記憶猶新的則是《死亡片場》。
  • DNF狂戰CEO殭屍模式五連殺 斬汝屍頭如探囊取物
    DNF狂戰CEO殭屍模式五連殺,不會玩DNF生化禁區模式的朋友可以看看哦。
  • 植物大戰殭屍2被罵:在中國要賺錢只能這樣做
    事實上,《殭屍2》做成難度如此之高的確是無奈之舉,這也是本土化。而從這兩天看來,這種本土化的調整,從賺錢角度來說,還真是效果不錯。  1,中國用戶愛盜版,那就只能適應國情出個吸費版了。  小奧遊戲CEO孫健稱,中國的用戶付費習慣大部分還是喜歡盜版支持盜版,《植物大戰殭屍2》也是為適應國情而進行了改變。
  • 《我的世界》殭屍村民怎麼變成村民 殭屍村民變成村民方法
    那麼有很多小夥伴要問了:我的世界殭屍村莊的種子是多少?我的世界殭屍村民如何變成村民呢?今天小編就告訴... 在我的世界中有許多有意思的村莊,殭屍村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村莊中所有的村民都是殭屍,是不是非常的酷呢!那麼有很多小夥伴要問了:我的世界殭屍村莊的種子是多少?
  • 中國哪個地方「殭屍企業」最多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絳認為,「殭屍企業」的行業和地域分布特點說明「殭屍企業」形成的歷史負債因素。傳統工業製造行業、商貿服務業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先行行業,因而「殭屍企業」相對比較多;廣東、天津、江蘇、上海等發達地區「殭屍企業」遺留較多,是因為這些行業和地區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先行者」,但由於當時政策不配套、改制不規範等因素,導致出現較多「殭屍企業」。
  • 中國殭屍分級
  • 淺談香港經典殭屍片,追憶香港影壇傳奇人物(上)
    雖經小心看護,但任老太爺仍化作殭屍,將其子任發殺害。九叔斷定任老太爺和任發的殭屍將再次出現,於是命令徒弟秋生和文才小心應付。此片最吸引人之處,在於簡單地介紹了中國殭屍的基本理論,理清了我們對西方喪屍理論與此區別的地方。
  • 海南羅非魚路在何方?—盱眙滿江紅小龍蝦產業園品牌建設與電商化...
    海南羅非魚路在何方?—盱眙滿江紅小龍蝦產業園品牌建設與電商化經驗分享2016-06-22 23:0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南省羅非魚品促會        瀏覽量: 3356 次 我要評論 內銷,一直是中國羅非魚難以踏上的沃土,隨著出口市場的持續低迷,開發國內市場便成了行業發展的指路明燈。
  • 當迪士尼角色殭屍化,你還能認出童年偶像嗎?美人魚太辣眼睛!
    那麼,當這些角色突然「殭屍化」,你還能認出自己的童年偶像嗎?「殭屍化」後的米老鼠和唐老鴨身形纖細,給人一種骨感和尖銳的感覺,和原來可愛圓潤的形象相去甚遠。三、貓和老鼠貓和老鼠相信很多漫迷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古靈精怪的表演,誇張搞笑的日常,湯姆貓追逐傑瑞的場景在我們腦海裡不斷閃現,既驚險刺激又趣味十足。而喪屍版的貓和老鼠就多了幾分末日狂歡的感覺,好像在演奏來自地獄的靈魂音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