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夏天,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可能就是如何降溫避暑了吧。夏天的時候在家裡,吹著空調,吃著冰西瓜,美哉美哉!我們現在在夏天之所以能過得如此舒坦,是離不開科技進步的發展的,如果時光再倒退個幾千年,古代的人們沒有空調該怎麼度過夏天呢?
今天就來揭秘古代人的夏日降溫秘訣。來看看生活在古代的祖先們是怎麼發動大腦來降溫避暑的吧。首先先跟大家解釋一個誤區,可能有的人會說古代的天氣不會有現代這麼熱,畢竟我們現在全球變暖的問題如此嚴重,肯定現在的平均氣溫也會高很多,那時也沒有汽車的排放尾氣,不會太熱。那你就錯啦!
即使沒有汽車、瀝青公路,古代的氣溫也不可小覷,根據中國古代氣候的史書記載,在乾隆八年,北京城裡的溫度高達44°C,到今天也是最高紀錄!還有不少的人直接被熱死。並且在中國漫長的歷史裡,不同朝代的平均氣候也有不同的變化,所以說不要對古代的氣候有所懷疑,他們也有很炎熱的天氣!
先來說說大家最感興趣的吃喝方面,現在大家夏天喝冰奶茶、飲料,在春秋時期古代人就喝起了冰鎮米酒和甘蔗汁,到了漢代,出現了蜂蜜水來降溫解暑。還有很多的美食:涼麵、冰鎮水果、涼菜和十分出名的冰激凌酥山等等,不過這些都是有錢人家或者地位顯赫的人才享用得起的美食,尋常人家們的降溫消暑美食到了宋朝才普遍出現,以刨冰為製作原料的各種美食,在冰上澆上各種滷料、糖漿等等,幾乎你能想到的,都能在街邊看見,也是因為有了「市集」的出現,冰飲美食也越來越常見,冰棍也是在那時開始出現的。等到了明清時期,冰飲美食已經數不勝數了,花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普及。
早在古代就出現了冰,那他們的冰從何而來?古人不會製造,那就撿現成的唄,把上一個冬天的積雪屯在冰窖裡留著下個冬天再用,半年之後冰窖也不會化很多水,簡直不要太聰明!
其實現在我們很多的降暑工具在古代就已經有了:扇子、更簡便的服裝等等,在古裝劇裡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玩意兒,有手拿的扇子,還有類似於風扇的自動扇,用多個扇片組裝在一起的模樣,還有懸掛在頭頂上的扇片組合……他們也很會製造機器。古人的智慧真的比我們想像中的高出太多。
天太熱還能怎麼辦?少穿一點唄,你以為古代人們都是穿得很多的嗎?在宋代的女子就有抹胸衣了,完全就是女性的一大福音,而且衣裳的材質也有了新的改進,不是厚重的面料了。而且還有小背心、隔汗馬甲這種新式的服裝。
除了這些,古代人還能去四處避暑,找個涼快嫻靜的地方去寫詩飲酒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