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根據進化論的說法,人類最初應該是從森林中走出來的,如果沒有一片片森林作為最初的家園,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人類。然而當人類逐漸脫離森林之後,反而給森林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負擔和傷害。
有說法認為,如果人類當初沒有逐漸從自然界脫離出來,那麼地球的自然環境情況也不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這樣。換而言之,人類活動給地球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早期人類為了糧食必須開荒種地,工業化革命開啟之後,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索取就越發不可收拾。曾有研究發現如今地球上有超過一半的荒漠化地區是人類活動造成的,而這些地方一旦被破壞之後就很難恢復了。
幸運的是人類科技的發展為修復自然環境帶來了各種可能,而且許多國家很早就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因此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不斷地植樹造林,使得地球總綠化面積在逐年增加。今年九月份的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科學報告指出,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在逐步增加,其中以中國的增長速度最為領先。據國內專家介紹,我國目前已經建立起了超過45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國家級下面的各種自然保護區也不計其數,由此可見我國在修復生態環境方面下定了很大的決心。
或許有人會對於還原森林覆蓋面積感到疑惑,為地球增添「綠色」存在什麼作用呢?從生態方面來講它的作用是多樣的,例如森林面積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尤其對保護珍稀、瀕危動物起到重要作用。再者,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生力軍,增加森林面積能比較有效地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證大氣中的氧氣含量。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就確立了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而恢復森林面積作為其中的一項內容是保護環境成效的直接指標。美國宇航局曾多次利用人造衛星對地球綠地覆蓋情況進行拍攝,其中發現中國的森林覆蓋面積每年都在增長,而且幾乎是一年比一年快。相比之下南美洲的情況則有些不容樂觀,素有「地球之肺」之稱的亞馬遜雨林在過去十幾年裡不斷發生面積萎縮的現象。
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例如周邊地區國家對雨林的開發、自然災害的侵襲等等。前幾個月許多外國媒體報導亞馬遜雨林遭遇大火襲擊,這場大火整整燒了三個多星期都沒有停下來,它所毀壞的森林面積有多大可想而知。然而在這種緊急情況發生之後周邊的國家並沒有主動採取拯救措施,外界對巴西等國家的不作為表示極其不滿。要知道,如果亞馬遜雨林再繼續遭受侵害,那對於全世界的生物來說都將是不祥的徵兆。
同樣是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在保護森林上的意識不盡相同,而我們所能夠做到的就是儘自己一份力去幫助修復自然環境。相信許多朋友都有在玩螞蟻森林,這確實是貢獻自己力量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