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人工智慧助力腦神經科學研究

2020-12-06 華西都市報

諾獎得主愛德華·莫索爾:

希望人工智慧助力腦神經科學研究

愛德華·莫索爾

洪明奇

看本文視頻掃二維碼

  海科會讓全球頂尖科學家匯聚成都。他們在這裡進行著觀點的交鋒、前沿思維的分享與對未來的探究。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愛德華·莫索爾此番來蓉,除了向在場嘉賓分享了腦神經領域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他還有另一個目的:希望找到將腦神經科學與人工智慧(AI)結合的機遇。目前,他正在嘗試將人工智慧運用於醫療研究。
  「中國的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火熱且迅速,我們也在嘗試,是否能利用人工智慧來診斷、治療、研發腦神經科學領域。」愛德華說。
  以老年痴呆為例,愛德華表示,如今很多醫生在診斷早期老年痴呆上仍存在較大困難。「我們可以將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相結合來尋找變量,勾選一些能判斷病症的決定性指標來確診病症。」愛德華表示,尤其是腦神經退化疾病,早期的確診幹預尤為重要。
  但在愛德華看來,AI與腦神經領域的結合仍具有部分局限。他認為,大腦的功能複雜多變,腦細胞和腦神經的自我學習能給AI領域發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但反之卻不亦然。
  「因為大腦功能更加複雜,如果想用AI來觀測大腦功能,目前仍處於不現實階段。」但愛德華表示,可以旁敲側擊,使用AI觀察人類習慣和行為,起到配合作用。「要將人工智慧深入應用到醫學研究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科學進步學會生物科學部院士洪明奇:

未來治癌症如治感冒一樣簡單

  作為本次海科會的重要專家之一,9月10日,68歲的洪明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暢想著未來癌症治療的趨勢。他認為,或許是20年後或50年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難以攻克的癌症將被馴服,如治癒感冒一樣輕鬆。
  「我們的目標是未來20年沒有癌症,不是說不會有癌症,癌症一直都會存在,但是我們會讓癌症變得不是那麼可怕,就跟慢性疾病一樣,可以被治療和控制。」洪明奇的夢想是,可能在幾十年之後,癌症兩個字不再代表絕望,患癌症就如得感冒一樣,到藥房去買一個檢測儀器,驗完之後自己大概知道是什麼樣的病,然後對症下藥。
  他還提到,癌症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得的疾病。「你沒有得癌症是因為你活得不夠久,如果你能活到200歲,你一定會得癌症,因為你的細胞在突變、複製,複製的過程中都會出差錯,出了差錯就會有得癌症的可能性。」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劉秋鳳謝燃岸 羅田怡殷航攝影柴楓桔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本次講座的三位主講嘉賓分別是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世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學助理院長、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憲達教授,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研究科學家、Dagoo平臺創始人成生輝博士。
  • 好未來總裁:人工智慧助力教育更公平,應注重科技倫理研究
    8月29日,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舉行。在「人工智慧助力教育現代化」主題論壇上,好未來集團總裁白雲峰提出觀點:人工智慧有效助力「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更加公平」指的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儘量消弭地點、貧富等差異,讓孩子們能有機會接受到同等同質的教育,讓優質的教育服務和資源實現均衡配置。」
  • 人工智慧助力預報天氣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海量數據深度學習、複雜神經網絡等逐步應用,人工智慧預報天氣已成為熱門話題,甚至有科研團隊稱研發出新算法,能提前一周預測颱風,這或許意味著人工智慧在天氣預報方面已經開始發力
  • AI 技術將如何助力人類健康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它是微軟 AI for Good 計劃的一部分,旨在通過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工具,為非營利性組織、研究人員和組織機構賦能。微軟將在保護隱私、安全和維護道德的基礎上,與業內專家合作探索醫療健康事業。AI for Health 重點關注三個關鍵領域:探索新的發現。包括以 AI 加速醫學研究,促進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等。
  • 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本次講座的三位主講嘉賓分別是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世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學助理院長、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憲達教授,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研究科學家、Dagoo平臺創始人成生輝博士。
  • 人工智慧助力病理診斷
    人工智慧助力病理診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3 13:16:10 近日,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Thomas J.
  • 人工智慧助力COVID19相關研究
    根據最近一項研究,科學家們已開發出一種人工智慧(AI)工具,可以幫助科研基金委加速對COVID-19研究的提案進行的同行評審過程。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聽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
    本次講座的三位主講嘉賓分別是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世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學助理院長、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憲達教授,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研究科學家、Dagoo平臺創始人成生輝博士。
  • Brain Bee腦神經科學大賽3小時留學
    @ 什麼是Brain Bee大賽 @Brain Bee 全國腦神經科學大賽是一項面向全球高中生的高端學科競賽,旨在鼓勵學生不斷認識和探索人類大腦。
  • 2019 Brain Bee腦神經科學大賽,楓華學子再度攬獲大獎
    Brain Bee腦神經科學全國大賽,為我們喜歡這個領域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表現自己的舞臺。與同齡人在這個舞臺上共舞,讓我在這方面的提高過程中不僅收穫了寶貴的經驗,還讓我在這方面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為我的未來添磚加瓦。在這背後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放棄自己一部分的休息時間,但是在痛苦的過程之後就是勝利的美酒,越來越甜美。
  • 智藍雲信攜手首經貿管理工程學院,助力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創新型人才...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1月12日,智藍雲信總裁史彥傑、副總裁裴真、齊加全一行前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管理工程學院調研參觀,院長張軍、量化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康躍、管理工程學院辦公室主任劉兵、信息實驗中心主任王學軍、輔導員程開瑋接待並陪同參觀。
  • 人工智慧助力航天事業發展,盤點人工智慧應用場景
    人工智慧助力航空夢  航天事業是多學科的交織,是眾多科學技術的結晶,而高真空、超低溫的太空環境極大的限制了人類在太空中的活動,進而只能藉助人工智慧與機械人技術,最早在1967美國的勘探者3號在月球完成的調查採樣就藉助了機械臂;1970年蘇聯的「月球」16號和17號兩個飛行器就藉助遙控月球車完成月面行走
  • 幻爾再次助力2020廣西大學生人工智慧設計大賽!
    2020年11月27日至29日,由廣西區教育廳、廣西本科高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廣西人工智慧學會主辦,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承辦的2020第二屆廣西大學生人工智慧設計大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順利舉行。今年幻爾科技作為賽事合作方,參與了AI視覺人形機器人挑戰賽這個分賽項的協辦工作。
  • 「名家專欄」人工智慧與人形機器人
    最常見的誤解是與人工智慧的連結。雖然在維基百科關於robotics這一詞條中的確有人工智慧的敘述,但是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真正連結是21世紀後的事;應用狹義人工智慧的技術於機器人,更是最近幾年的事。像是商業應用最成熟的生產製造機器人與執行危險任務的機器人-如拆彈機器人,過去人工智慧的成份相當稀薄。
  • 人工智慧助力發現火星新隕石坑
    2020-10-27 07:29:46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2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發的創新型人工智慧(AI)工具猶如「火眼金睛」,幫助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了過去10年中形成的一系列隕石坑。
  • 人工智慧助力心血管慢病防控
    專家認為,面對心血管慢病持續增長的態勢,利用人工智慧實現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預防,將有效彌補現有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在開場視頻中提及,早在2009年,上海就對1萬餘名社區居民進行調查,調查顯示,有相當比例的居民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等4種慢性疾病中的一種乃至多種,導致人群提前衰老。如何防控心血管慢病等已成當務之急。
  • 百度種糧阿里養豬騰訊養鵝,人工智慧助力現代農業升級
    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而展開,人工智慧、自動駕駛、5G等關鍵詞成為大會熱點。去年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李彥宏提到百度基於AI應用場景拓展層面的無人駕駛技術、智慧城市方案等,希望 AI技術能應用到各行各業。而過去的這一年,百度在人工智慧應用領域取得顯著成果。
  • 人工智慧&計算機博弈:地球人未來的希望!世界和平的希望!
    ,機器博弈作為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分支,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2016-2017年,AlphaGo與李世石、柯傑的人機大戰,引發全球人工智慧熱潮。在這種大環境下,把機器博弈中的搜索與評估算法作為研究對象,對計算機博弈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有很大的必要。通過對機器學習、搜索與評估等不同技術的對比實驗,探索更具智能的博弈技術與方法,並藉此更好地學習相關技術。
  • 人工智慧助力垃圾分類,說的並不是智能垃圾箱
    當人的因素髮揮了負面作用,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像:AI(人工智慧)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垃圾分類該有多好,政府和民眾得少操多少心,少走多少彎路啊。以當今科技之發達,進步之迅猛,這並不是什麼天方夜譚。只不過在探索人工智慧助力垃圾分類的過程中,不少地方依然選擇了並不明智的方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很多地方在應用AI助力垃圾分類時,選擇的是「智能垃圾箱」這個解決方案。當然,這裡所說的智能垃圾箱,並不是在垃圾箱旁邊配個顯示屏,播放來及分類宣傳片這種「偽智能」形態。
  • 人工智慧助力抗疫,匯醫慧影何以成為醫院首選?
    團隊的助力與技術的加持,讓匯醫慧影佔據了重要優勢。此外,匯醫慧影領先於同類企業在數據流、算法流、業務流方面形成了完整閉環。在這次疫情中數據閉環的價值也得以體現,匯醫慧影與佑安醫院、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西南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山東臨沂市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快速啟動關於新冠肺炎的合作研究,臨床數據不斷供給科研,研究進度得以提升,截至目前已有多篇文章見刊核心期刊。這場疫情起於中國,也將會滅於中國。這其中就有匯醫慧影在內一眾科技企業的擔當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