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地球的最大威脅,對太陽活動的具體細節,我們還知道得不多

2020-12-05 辰溪老師

太陽經常被比作我們人類的母親,她用柔和的陽光溫暖著我們;在孩子們的圖畫中,她總是以慈祥的面容對著我們笑!但是隨著我們對恆星的了解,我們不可否認,太陽除了為地球生命提供能源外,也是地球生命最大的威脅。

太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本身也是「生命」,然面,人類對它的生命之旅的細節的了解還只是九牛一毛。

太陽最強大的日冕物質拋射威力無窮!日冕物質拋射也是由太陽磁場活動引發的,當磁感線在太陽表面相交時,會引發劇烈的爆炸,爆炸使太陽表面的物質被拋射出去。

那是一個攜帶著大量帶電粒子的高熱氣團,這意味著能產生整個太陽十分之一亮度的能量被瞬間拋射了出去。超過百億噸的物質以百萬英裡的時速被釋放到太空中。

如果太陽向著地球拋出日冕物質,那麼地球的通信系統,電力系統都會失靈,人造衛星也會被其損毀!全球幾千個城市都會一片漆黑,經濟損失要以萬億美元計。

這種日冕物質的強烈拋射,每500年發生一次,2003年我們觀測到非常猛烈的日冕物質拋射,幸運的是它與地球擦肩而過!

相關焦點

  • 對太陽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此後,探測器還需要將近2年的時間才能進入環繞太陽的工作軌道,這個特殊的軌道是探測器能夠拍攝太陽南北兩極圖像的關鍵。 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1AU),這個距離遠小於地球到冥王星的距離。但是,把探測器向太陽發射並不比把探測器向冥王星發射更簡單。地球時刻都在高速繞太陽旋轉,從地球上發射的探測器需要減速,不斷降低軌道,才能接近太陽。
  • 探索發現宇宙奧秘 ___來自太陽對地球的威脅
    地球因太陽而孕育生命,但太陽風暴的威脅也在不斷增加。本篇介紹來自太陽的威脅。當太陽風碰到銀河系漂浮的威力後,像這樣的日面拋射會將威力吹得乾乾淨淨。2003年萬聖節的那場太陽風暴並不是最糟糕的一次,有歷史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太陽風暴發生在1859年,那年9月2日的午夜,極光照亮了黑夜,以至於洛基山的露營者都以為天亮了。他們表示極光亮度非常之大連,報紙上的字都顯而易見,在紐約數千人聚集在大街上或房頂上觀看這場盛大的光影表演。
  • 已確認:太陽進入新的活動周期!我們怎麼辦?
    ,會呈現一條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波浪」曲線,並且,這條曲線是周期性重複出現的,於是就有了太陽活動周的概念。 太陽活動周裡唯一的關鍵變量就是黑子的數目,除此之外別無他物,就是因為它重要,要知道,幾乎所有的太陽活動,包括耀斑、日冕物質拋射、暗條爆發等等,都是發生在黑子的區域,對於太陽來說,就像是戰爭的策源地,核爆的爆心區,颱風最強時的風眼。太陽的能量在磁場的作用下聚集起來形成黑子,造成它的溫度較周圍低1500度左右,從地球看起來就像太陽上的一塊黑斑。
  • 太陽進入新的活動周期!我們該如何應對?
    不過該團隊的預報小組主席Lisa Upton博士表示,「我們一致的認為太陽會在第25活動周內上揚走強,大家對這一點非常相信」,也就是說未來幾年裡太陽可能不會再像現在這般止水平靜了。而在2025年將迎來太陽在本活動周內的高峰,該年7月預計黑子數將突破114個,此時各類爆發活動的數量和頻率達到最大。
  • 太陽活動極小期來臨,它的威脅比氣候變化更大
    太陽不可阻擋的降溫,即所謂的「太陽極小期」,可能引發全球氣溫下降,一些人認為,這對地球的威脅比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更大。太陽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與溫度驟降相關的低活躍期,這種變化可能會持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天文學家說,太陽已經連續15天沒有出現黑子,這是太陽活動減少的跡象。
  • 歐洲最大的太陽望遠鏡GREGOR揭示了太陽的磁性細節
    歐洲最大的太陽望遠鏡格雷戈(GREGOR)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太陽精細結構圖像,在對GREGOR的光學系統進行重大重新設計之後,可以從歐洲以比以前更高的解析度觀察太陽。歐洲最大的太陽望遠鏡GREGOR位於西班牙的泰德天文臺,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太陽精細結構圖像,在萊布尼茲太陽物理研究所(KIS)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對GREGOR光學器件進行了重大重新設計之後,可以從歐洲以比以前更高的解析度觀察太陽。
  • 【備考乾貨】太陽輻射的影響因素及應用,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是太陽表面最活躍的地方,它是沿著太陽的自轉方向而運動著的旋渦。至於黑子裡面的物質,其運動速度極快,每秒可達1000米~2000米,遠比地球上12級颱風快得多。所以又可以說黑子就是太陽表面的「風暴」,這「風暴」的範圍有大有小,大的可裝下10多個地球,小的直徑只有2000千米~3000千米。
  • 史上最高清的太陽表面細節照片,這就是等離子體的樣子!
    公裡大小的細節,雖然看起來猶如一大堆黃金擠在一起的樣子,人類把宇宙中各種天體分為巖石行星、氣態行星和游離體恆星,科學家認為恆星是由氣體在高壓下形成游離狀態的天體,這次拍到的細節照片能清楚看到等離子體的真正樣子。
  • 卡靈頓事件背後,太陽活動給地球帶來什麼?
    現在我們都知道強烈的極光意味著太陽表面活動劇烈,當然,即使在今天,只要太陽活躍,我們都會看到極光增加的時期。儘管距離美國中西部的極地地區較遠,但我偶爾還是在北部天空中見過。但是卡靈頓事件與正常的極光活動期不同。1859年8月29日,卡林頓和霍奇森首次觀測到了太陽耀斑。
  • 美媒:太陽風暴源頭離地球比以往認為近得多
    參考消息網1月20日報導美媒稱,壯觀的太陽風暴把極地的天空繪成美麗的綠色和粉色,但它們也有陰暗面:它們具有對我們的電網、通信系統和衛星造成嚴重破壞的力量。眼下,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太陽風暴的源頭離地球要比此前認為的近得多。
  • 科學家:大地震或與太陽活動有關-科學家,地球,大地震,太陽活動,有...
    而回顧歷史上的地震監測數據不難發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從未逃離過來自地震災害的威脅。現在,一些科學家和研究者認為,地球發生強烈地震災害或許與太陽活動存在著一定關係。他們列舉觀測數據稱,1960年在智利發生了一場9.5級地震, 科學家發現太陽黑子和地球磁場活動高於平均水平,但是隨後於1964年發生的阿拉斯加地震則沒有出現異常的太陽活動。因此,太陽活動的強烈與否並非決定地球發生地震災害的必要因素,但兩者之間究竟存有何種關係,目前還尚無法最終確定。
  • 2017年的日食預測顯示了我們仍然不知道的太陽
    2017年日全食時,太陽日冕的高度細節圖像。圖片:Miloslav Druckmüller, Peter Aniol, Shadia Habbal, Zoran Mikic et al./Nature Astronomy博科園-科學科普:發現有時候我們比別人更成功,因為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 太陽邊緣出現外星飛船?採集太陽能源,或威脅地球文明!
    人類是地球上的高等生物,地球也是太陽系中的唯一生命體星球,放眼茫茫的宇宙,地球也只是渺小的一顆星球,既然地球可以誕生出高等生物,那麼在宇宙深處想必也存在著其他生命體星球。 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在探索宇宙文明,在很早以前科學家還將宇宙文明分為了等級,卡爾達舍夫等級就將宇宙文明分為了三級,但是後來有科學家又對宇宙文明進行了補充,分為了七級,而人類的文明程度只有0.73級,連一級文明都達不上,可見地球文明還是非常落後的。
  • 科學家警告,太陽活動要減弱,地球會進入小冰河,人類會怎麼樣?
    確實在全球變暖的時代,有專家說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該消息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上還被提到過。這就類似於大家在2019年-2020年熱議的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一樣,都是利用太陽活動的變化給予的推測性說明,但是無法肯定我們地球一定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這也是長期以來,大家一直在說為何不能確定,到底會不會進入,這些確實都是推測性或者模擬性的數據。
  • 科學家警告,太陽活動要減弱,地球會進入小冰河,人類會怎麼樣?
    這就類似於大家在2019年-2020年熱議的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一樣,都是利用太陽活動的變化給予的推測性說明,但是無法肯定我們地球一定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這也是長期以來,大家一直在說為何不能確定,到底會不會進入,這些確實都是推測性或者模擬性的數據。
  •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太陽,我們來了!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太陽,是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一顆恆星,也是唯一一顆可以詳細研究的恆星。它為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但同時也會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
  • 太陽X射線爆發瞬間:地球嚇得一哆嗦
    我們為何不讓這架望遠鏡的目光對準我們的後院呢?」對於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等望遠鏡來說,太陽的亮度太高,很難進行觀測,但NuSTAR可以放心大膽地觀測太陽,無需擔心探測器受損。在NuSTAR對太陽的高能X射線進行觀測時,太陽的亮度並不太高。太陽的亮度取決於大氣層的溫度。
  • 我們或將迎來一個狂暴的太陽活動周期
    太陽的活動周期目前我們知道,太陽的活動周期大約是11年,而這個周期和太陽磁場的變化密切相關。每過11年,太陽的磁南極和磁北極就會發生反轉。而且,不同的太陽周期之間,極大期和極小期也不盡相同。此外,太陽的活動周期也不是絕對固定的,會有些變化。這意味著,除非極大期或極小期完全過去,我們根本無法確認太陽活動達到了極限。因此,科學家們必須要等到一個太陽活動周期完全結束後再確認一段時間,才知道這個周期已經過去。比如在最近一年,科學家們就一直在進行這些觀測。
  • 是地球人都應該知道,太陽活動對地球乃至人類的正負影響
    數據分析表明,太陽活動水平不是平滑的、均勻的,而是經歷了一系列的最大周期和最小周期,但這些最大周期和最小周期的分布並不表現出明顯的規律性。1852,他還發現地磁活動和極光和太陽活動。,還收集了以前的太陽黑子觀測結果,包括伽利略和當代的觀察員。
  • 太陽的活動對地球有何影響?
    每經過11年,太陽活動進入高峰期(簡稱「太陽活動峰年」),此時太陽兩極的位置會發生倒轉(即北極變成南極,南極變成北極)。曾經人們認為這個極點倒轉的過程是非常迅速地,但是多虧了尤利西斯號的觀察,現在天文學家得知這個過程是漸進式的,並且從開始到結束可能需要七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