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紹升:他與他的家族開啟「月捐」創舉

2020-12-13 公益時報網

 彭紹升故居

 彭氏家族創辦的文星閣

  行善勸善的望族傳統

  乾隆五年(1740),有清代「蘇州第一望族」之稱的長洲縣彭氏家族再添新丁,他就是彭紹升。其曾祖父彭定求、父親彭啟豐皆是狀元及第。明清兩代,彭氏一族共出14名進士、22名舉人。彭氏家族自江西遷至蘇州已有十多代人,逐漸成為蘇州著名的科宦世家,族中有為高官多清廉,族人多不擅長經商,最富不過中產。

  行善勸善是彭氏家族的傳統。自曾祖父彭定求起,「世代誦讀及撰著善書,所編印的勸善文字內容是多方面的,舉凡勸孝、敬字、勸止溺女、戒鬥遏欲、戒殺、放生等都有涉及」。彭氏八世祖彭德先在明朝天啟年間「念農田苦旱,耕不得食」,遂「創為水利之法,倡行其事,萬眾賴之」,並捐貲僱人撿拾字紙;彭定求回鄉後組織惜字會、放生會,積極參與地方慈善救濟活動。因此,彭氏家族素有「科舉世家」「積善世家」之美譽。

  晚清著名慈善家餘治在善書《得一錄》記道:「蘇郡世德首推彭氏,其家累代戒殺,故科第綿綿,至今猶盛。」彭氏科舉仕宦上的成功正是其家族累世行善的福報所致,又進一步堅定了彭氏子孫行善的信心,如此數代,彭氏家族成為善書中用來勸人為善的絕好範例。

  融合儒釋道的慈善觀

  彭紹升自幼聰慧,繼承並弘揚家族的文運與善業。他生長在官宦之家,衣食無憂,潛心向學。16歲考中秀才,18歲與兄長同時考中進士。他舉官而不就,韜隱於家鄉。34歲受戒,取法名「際清」,以知歸子自稱。又因其敬慕劉遺民在廬山東林寺修淨土及高攀龍建東林書院、設同善會的事跡,故彭紹升又以「二林居主人」自號。

  彭紹升傳承「以儒學為宗,兼修佛、道」的家學,把儒家的「仁民愛物」、佛家的「慈悲喜舍」、道家的「積善得福」思想融匯貫通,化成家族的價值觀和文化,而且他在日常生活中數十年如一日實實在在地踐行。彭紹升青年以儒立名,繼而皈依佛門,其學問出入佛、儒之間。

  彭紹升曾作《蓼語示諸兄子》勸告子侄行善:「家之所由興,名之所由立,一言以蔽之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爾矣。家之所以替,名之所由墮,一言以蔽之曰『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爾矣。」他在為友人撰寫墓志銘時,曾經給「善人」下過這樣的定義:「夫善人者,天地之心,生民所藉以立命者也。」

  彭紹升做慈善自13歲開始,受家族影響放生。在他30多歲時,接連創辦了放生會、近取堂等多個慈善組織,造福一方,並開啟家族慈善事業——潤族田。晚年專心修佛的他依然不忘眾生,水災來臨,平價賣米賑災。

  彭紹升以一種出世的姿態入世行善,「開近取堂以周窮乏,置潤族田以贍貧族,舉恤嫠會以濟孀居,立放生會以全物命」。他重整並完善祖父創辦的文星閣放生會;首創專門救助名門寡婦的恤嫠會;以月捐的方式籌款設立施棺會;創新平糶之法,在饑荒之年救濟更多人。善舉不限於此,彭紹升經常從事創建佛寺、刊印佛經、齋僧供佛、修橋築路等善舉,隨時而為,不勝枚舉。因著他的影響,慈善精神與事業在彭氏家族中傳承百年,造福桑梓,澤被後世。

  數十年來,彭紹升心懷兼善之義,遵修禮法,化導鄉黨,慈悲喜舍,成為清朝江南地區著名的慈善家,將彭氏家族「積善世家」之美譽推向高峰。他所創立的慈善事業延續上百年,他的慈善精神影響了蘇州多個大家族,江南好善之風自此愈盛。

  彭氏慈善的影響力

  在彭紹升去世80年後,至清光緒年間,他創辦的潤族田經族人代代努力,如他所願發展成為帶有義學的彭氏誼莊。他創辦的綜合性慈善組織——近取堂在後代的精心運營下持續上百年,是清朝中期有開創性、有影響力的慈善組織。

  自彭紹升始,只要遇到饑荒年頭或每逢米貴之年,彭氏家族繼承他的新平糶法,大行善舉,救濟鄉民。平糶,是起源於戰國的一種救荒方法,就是豐年由官府平價收購農民的餘粟(平糴);荒年用平價出售積粟(平糶)。在民間平糶救災過程中,彭紹升採取劃界給票的新辦法,規避以往平糶的弊端,比如排隊很長,有能力者買很多米,弱勢人群多半空手而去。劃界給票的做法是劃出東南西北四界,統計岀五百家,每家按人口數量給票,憑票買米,每日不超過三升。這樣就免去排長隊、買不到米等問題,在饑荒之年救濟更多人。

  彭紹升的影響不只是在家族內部,在蘇州乃至江浙多地都能看到彭氏慈善的模仿者和追隨者。晚清蘇州大善人潘曾沂在災荒之年實行平糶,就是採用彭紹升的方法。

  彭紹升首創恤嫠會,之後有近60個類似的機構模仿其做法。此外,龔自珍、魏源私淑的學佛導師即為彭紹升,他們開啟近代維新一派之思想端緒,且彭紹升對近代居士佛教的運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正是有了儒釋道傳統文化作為慈善的深厚根基,彭紹升無論在學問思想上還是行為實踐中,做到極高的成就,將彭氏家族慈善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推至高峰。

  兩百多年前的月捐創舉

  彭紹升在創辦施棺會、恤嫠會籌集善款時,採取按月分募的方式,這個小小的創舉,使得月捐的歷史推到了兩百多年前。據不完全考據,彭紹升可以說是發起月捐的先行者。今天的慈善公益人或許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乾隆三十七年(1772),同鄉人創辦幫助窮人下葬的善堂——施棺局,邀請彭紹升做監事。彭紹升考慮到此事不易持續,於是設立施棺會,以月捐的方式籌款,每人捐十金至百金,共得一千八百多兩,以十年為期,取什一之利息作為運營費用,用本金買田,收租幫助貧困之人按照儒家禮儀安葬親人,並收拾路邊無主枯骨施棺代葬。

  乾隆三十九年(1774),34歲的彭紹升創設專門救助嫠婦(寡婦)的慈善組織——恤嫠會。自古以來,主要有四類窮苦無助之人——鰥寡孤獨,孤兒、寡婦尤其如此。據學界研究,目前所知,彭紹升創立的恤嫠會是最早專門以嫠婦為救助對象的慈善組織。他維護的是儒家的價值體系。因為恤嫠會重點救助對象是「清門士族」的嫠婦。成立恤嫠會是為了緩解當時儒寡守節難、儒孤求學難的問題,以此維護傳統的貞節觀,同時解決儒生後代的教育問題。

  彭氏恤嫠會成立初期,經費主要來自募捐,「三年所散者千金,所周者百有30餘家,其費之所出,司事者募金充之」。可知民間慈善多以眾籌得資金,且採取按月分募的辦法。乾隆四十九年(1784),鎮江仿行恤嫠會時,曾提到「彭氏(恤嫠會)舊例,先集同志,按月分募」;嘉慶元年(1796),常州仿照蘇州恤嫠會成例設立敬節會(堂),主持者也曾提道:「長洲(彭氏)始行時,按月分募,每年出銀十二兩為一會。」

  彭氏恤嫠會對後世影響深遠,據地方志記載,江浙兩省類似恤嫠會的組織多達59個。

  月捐對現代公益的啟示

  月捐在清朝可以行得通,很大程度是因為那時的傳統社會是熟人社會,社會流動不大,同一個地方的人大多知根知底,慈善的基石——信任容易建立起來,也容易監督:善款用到哪裡?主事的人做得怎麼樣?鄉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彭紹升是以自己和家族的信譽作為背書。且善書的流行,使得當時的普世價值觀重因果,民眾做慈善也有了源動力。江南的富裕也給月捐這種籌款方式提供了物質基礎。因此當彭紹升多次發起善堂善會的月捐,總能得到支持。

  到了21世紀,在以陌生人為主的社會,信任度不高的情況下,月捐在現代公益時代也在不斷發展中。每月一捐,積少成多,對捐贈人來說,是不斷加深對公益項目的理解和支持的過程,對公益組織來說,穩定的月捐是一種持續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做好項目的動力。

  通過公益組織的持續行動和及時的公示,以及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和技術,打破地域的壁壘,提升透明度,逐步增強捐贈人的信任感。當然,要提高社會整體的信任度不容易,因為在資訊時代,公眾往往因為一個「詐捐」的負面事件就把對公益行業的信任降到了冰點。除了信任,普世價值觀,包括公眾對公益慈善的理解和認同也是影響月捐的重要因素。如今,我們處於全民奔小康的時代,每月捐數十元或百元支持公益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難事,要緊的是認同和信任。

  對於如今的公益人來說,先賢彭紹升在思想、行動、創新等諸多方面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據微信公眾號「敦和基金會」,作者系靈山慈善基金會傳統公益基金秘書長 陳雁雁)

相關焦點

  • 兩百多年前,他和他的家族開啟了月捐創舉
    時代:清代中期 突出慈善創舉: 彭氏家族慈善的繼承者、完善者、創新者,並開創籌款方式月捐等,在江南影響深遠。 彭紹升做慈善自13歲開始,受家族影響放生。在他三十多歲時,接連創辦了放生會、近取堂等多個慈善組織,造福一方,並開啟家族慈善事業——潤族田。晚年專心修佛的他依然不忘眾生,水災來臨,平價賣米賑災。
  • 都說他看重錢,可他卻默默捐了20年的款,不止捐錢還捐了骨髓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演員,他的作品個個堪稱經典,而且還非常搞笑,可以說他是無釐頭電影的鼻祖也不為過吧。雖然他已隱退,但依舊是圈裡的一個神話,他就是周星馳。說起周星馳,我們都會不自覺的想要誇獎他,而且還能誇得不重樣,因為他在大熒幕上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他所導演的電影也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可以說他在我們很多人心中都是無法取代的一個存在。
  • 「他親手抓了我,但我想給他捐骨髓」 逃犯提出這個請求,原因令人...
    視頻來源:廈門公安微信公眾號 「他願給我兩小時發工錢」廈門市公安局集美分局民警告訴記者,2015年1月,貴州籍犯罪嫌疑人安某為幫朋友「撐腰助陣」,夥同他人圍毆一名男子並致其死亡。案發後,安某畏罪潛逃,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逃亡。
  • 800萬元獎金,他全捐了
    8月3日,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永瑞基金,旨在聚焦國防電子工程領域,助力學校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在獲獎那一刻,我就有了將獎金全部捐出,回報國家、回報學校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 別怕給科學家高薪,給劉永坦800萬,他能都捐了
    然而奇怪的是,明星賺得再多仿佛都不夠,總想著避個稅,哭個窮;而科學家拿一點獎金好像也覺得燒手,還沒捂熱乎,又給捐了。世間奇事有甚於此乎?越多越貪心,越少越知足,這是為什麼呢?近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劉永坦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800萬獎金一併捐出,以自己和妻子的名義設立了獎學金,拿來培養母校哈工大的電子與信息科學人才。
  • 他捐的造血幹細胞拯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
    11月24日,安順開發區宋旗派出所,張益星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他是派出所一名輔警。此前,他得知自己的幹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篩配型成功時,他決定捐獻出造血幹細胞。2017年,張益星在獻血時,醫護人員詢問他是否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今後如果有血液病患者需要時,會找到他幫助。他想都沒想就同意了。現場,醫護人員給他再次抽了一支血樣,並將血樣送到了中華骨髓庫。今年7月,張益星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是安順經開區衛計局打來的。
  • 那個拒絕給妹妹捐骨髓的哥哥,出來回應了!他這麼說……
    11月17日,北京青年報的記者在北京的航天中心醫院見到了患者王愛的丈夫範林俊,範林俊稱患白血病的妻子目前病情較為穩定,仍希望妻子的兩個哥哥能夠捐獻骨髓。王愛的三哥則表示,此前的網絡消息不實,自己也要為了妻子和孩子考慮。
  • 男子腦瘤病故家人捐器官 望他以另外一種方式「存活」
    2月26日凌晨,28歲的合川市民魯力因突發病症被送進醫院搶救。3天時間的持續努力後,最終被宣布腦死亡。家人悲痛之餘決定捐獻他有用的器官,用另一種方式,讓他繼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3月1日上午10點半,記者在市內某三甲醫院見到了魯力54歲的父親魯安平。魯安平做夢也沒想到,從小懂事、聽話、乖巧的兒子,就這樣,即將與他陰陽相隔。在送醫前,兒子嘔吐不止,並伴隨腦部劇痛。而據魯安平回憶,近段時間,兒子曾有過頭痛等徵兆,但家人都未在意。而兒子突發疾病被送醫後,還在在照心電圖時,他的心臟、呼吸就同時停止。
  • 800萬的獎金,他全捐了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2019年1月,劉永坦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讓愛傳遞 他是如何從受捐者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截至目前遼寧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8077人 已實現器官捐獻245例 讓愛傳遞 他是如何從受捐者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作者:徐月姣 2017-10-15受捐者代表張楠(右)講述親身經歷。記者徐月姣攝  截至目前,遼寧省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8077人,實現器官捐獻245例,成功挽救645名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眼組織捐獻志願者登記4032人,實現眼組織捐獻235例,讓415名角膜病患者重見了光明。  昨日,2017遼寧省人體器官捐獻大型公益推廣活動啟動。
  • 究竟是誰告訴你捐骨髓對人沒傷害的, 大巴掌抽他
    11-20 21:24:58 來源: 愛上小昭 舉報   一則哥哥不救白血病的妹妹,說好捐骨髓
  • 世界上最牛的房東,日本富士山就是他的,政府每年都得向他交房租
    世界上最牛的房東,日本富士山就是他的,政府每年都得向他交房租如今的這個房價真的是逐年都在增長,在我們國家,很多的上班族都是在租房當中度過的,所以和房東打交道的機會也會特別的多。陳瑩會這樣,他們也見識了很多處事比較特別的房東,但是你一定想不到在這個世界上最強的一個房東是和政府打交道的,並且當地政府還需要向他支付費用,可以說的上是房東中的最強王者了。這個房東並不熟那的,而是日本的一個房東。這個房東就是日本的德康家族,每年政府都要向他交租金,比較熟悉日本歷史的遊客們都會知道這個家族的實力是很強大的,而且在歷史上還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
  • 他把國家獎勵的800萬元,全捐了!後面的故事有點甜
    他致力於新體制雷達研究近40年,建成我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實驗站,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新體制對海遠程探測雷達,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8月3日,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旨在聚焦國防電子工程領域,助力學校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 高三男生突發罕見病 9歲妹妹要為他捐骨髓
    他在病魔手中勉力掙扎,就連9歲的妹妹都想為他捐骨髓。而他所在的學校,給了最強有力的回應:眾籌20萬,治病!男孩叫劉江林,是鄞州職教中心學校高三數控班的學生,罹患重病而無錢醫治。10月12日,全校師生總動員,為其眾籌「生機」,救命錢正在緩緩匯攏。
  • 一場火燒了他的家 村裡人救出他兒子還幫他修房子
    浙江在線04月06日訊一場火燒了他的家,村裡人不僅火海裡救出他兒子,還捐款幫他修建房子  對於溫嶺市新河鎮上方村的王夏聰來說,生活是不幸的,妻子離家出走、兒女雙雙殘疾,父親突然亡故,一場大火又燒了全部家當。  但他又是幸運的,村民不僅衝進火海幫他救出兒子,更是全村總動員,捐款34000多元幫他建房,社會各界也紛紛伸出援手。
  • 花邊漫威:毒液看到他就慫,他是共生體家族大佬,堪稱「消毒液」
    毒液登場那麼在共生體家族中,誰強?暴亂是一個,在毒液口中他是領袖,就像生命基金會的老總一樣。但是在共生體家族,暴亂也算不上什麼了不得的人物。反毒液共生體血清飯製圖聽名字就知道,血清幾乎就是消毒液,花邊漫威:毒液看到他就慫,他是共生體家族大佬,堪稱「消毒液」。血清強到不怕火也不怕噪音,可以說是共生體家族戰鬥力方面的絕對翹楚。
  • 【中國夢•踐行者】1/200000的機率他中了!不是中大獎,而是捐...
    廣東第63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是廣東醫科大學的五年級醫學生別文海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現在捐造血幹細胞已經不用抽骨髓了!不用抽骨髓了!不用抽骨髓了!文/金羊網 記者王倩 通訊員 王麗君 陳圳博圖/通訊員 盧金裕9月20日,和煦的陽光在潔白的病房裡緩緩流淌,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的細胞採集室裡溫情瀰漫,躺在床上的別文海聽著血細胞分離機滴滴的提示音,此刻的他比任何人心裡更明白生命延續的快樂。
  • 他生前捐獻880萬,死後捐遺體,一件毛衣穿二十年,被稱布衣院士
    距離布衣院士盧永根離開我們已經快到一周年了,2019年8月12日,盧永根院士告別了他最愛的水稻科研事業,帶著對教育事業的不舍,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深愛的土地,按照他的遺囑沒有追悼會,甚至沒有墓碑。每當他的學生和親人想起他,就會來到校園裡一座多年前樹立的雕像前,默默地注視著雕像,潸然淚下。
  • 汶川地震十周年,當初明星捐款,最厲害的是捐了一個億的他
    08年是韓庚剛剛紅起來的日子,他還沒有太多的金錢和資本,但還是毫不猶豫的捐出了80萬元的代言費。或許正是因為這份善良,讓韓庚才能從08年一直紅到如今,成為大家心中潮流偶像的代表。當然了,做慈善的事兒,自然少不了李連杰,多年在演藝圈的打拼,不僅為李連杰帶來了聲名與地位,還帶來了不小的財富。
  • 高興的家族來到蘑菇屋,他很想看穿,怕熱
    高興的家族來到蘑菇屋,他很想看穿,怕熱看過上季《嚮往的生活》的網友已經知道,在上一期的結尾,他說他希望來到蘑菇屋的嘉賓是幸福家族。我們都知道,快樂家族在一起的五個成員已經了,雖然有很多不和諧的傳聞,但他們在一起卻就像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