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成功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09-11 中國發展網

「一種生物質燃料的製備裝置和製備方法」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整體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成型製備方法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20年9月11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在北京主持召開由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一種生物質燃料的製備裝置和製備方法」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

項目主要創新點及特點:(1)研發了一種漸縮-漸擴型膜孔,研製了錐輥式成型設備。在保持壓力的穩定下,具有易脫模,原料適用性廣的特點,具有創新性。(2)提出了一種秸稈粉碎、脫水、預壓、調配壓縮生物質燃料的成型生產工藝。(3)在秸稈原料中添加澱粉和蛭石粉等添加劑,具有新穎性。

項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市場前景良好,具有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技術成熟,已經過多家用戶使用,反映良好。

評價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內先進。其中,成型製備方法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通過科技成果評價。建議進一步加大市場推廣力度。

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是一家集農作物秸稈打捆離田、收儲、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綠色環保企業。現有大中型秸杆打捆機52臺/套,壓塊狀、顆粒狀生物質燃料機組生產線6條,總投資3000餘萬元,其中生產設備投資430萬元。年利用農作物秸稈6萬噸,年處理10萬畝的秸稈綜合利用能力。

公司生產的生物質成型燃料主要是以農作物秸稈、稻殼等副產物為原料,加工生產成壓塊狀、顆粒狀生物質成型燃料,用於供應工業鍋爐和生物質發電廠,替代化石能源煤炭、重油、天然氣等。秸稈的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農作物秸稈的綠色、循環和再利用。

通過幾年來的拼搏發展,公司相繼被央視《焦點關注》、《農廣天地》及《工人日報》等多家媒體專題欄目組採訪報導。公司申請註冊的「聚焰能源」商標,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2016年,公司被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列為「十三五」重點培養示範企業。2017年,被評為蕪湖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18年,公司獲得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國家三A級信用企業;被授予中國生物質能行業最具創新力企業、安徽省農科院秸稈綜合利用研究中心。2019年,榮獲安徽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會長助理單位;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協會授予公司為秸稈生物質燃料生產試驗示範基地;被評為中國新能源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授予社會責任獎;同年6月,公司生物質顆粒燃料產品獲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參展產品銀獎;2019年,在全蕪湖市農業企業行業中,公司榮列前20強。2020年,被蕪湖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被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命名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沈顯華,中共黨員。現任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在他一生的築夢之中,先後榮膺過「蕪湖縣返鄉創業之星」;「蕪湖好人」;「安徽創新風雲人物」、「創新安徽自主品牌十大領軍人物」、「安徽省勞動模範」;「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先鋒人物」等稱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教育培養下,成為蕪湖市新型職業農民和省級新型農業經營帶頭人。

敢想敢幹,放飛夢想一路前行

致力於環保事業,讓綠水青山長留還碧水藍天是沈顯華同志創業的初心。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一段在南京從事生物質燃料銷售及鍋爐改造工作的經歷,至今還難以釋懷,更是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也為他今後回鄉創業,創辦公司積累了極為寶貴的經驗。2014年5月,沈顯華投資1100萬元成立了蕪湖華陽生物質能源設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銷售生物質能源加工設備。創業之初,大小事情沈顯華自己帶頭去幹,建廠房、蓋辦公樓、建倉庫、通水電,每一項工作都需要他親力親為。通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公司運轉慢慢地有了起色,生產、經營、銷售等都漸漸地步入了正軌。

勇於創新,助推環保新能源

創新來自於靈感,創新的直接動力,是爆發於心靈深處的一種渴望,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源動力。沈顯華在銷售生物質能源加工設備的同時,看到本地農戶普遍把農作物秸稈當作廢物焚燒。回顧在南京所掌握的生物質燃料銷售知識,他感覺到有潛力可挖,又萌生出新的希望,怎麼樣把農作物秸稈變成清潔質能源,讓廢棄秸稈找到新的出路,為自己的故鄉乃至國家的環保事業作出一份自己的努力? 2015年3月,他和妻子一道在蕪湖縣六郎鎮投資創辦了全縣第一個秸稈綜合利用基地——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建成後,立即「招兵買馬」,幫助當地65位農民和2名大學畢業生實現就業,帶動當地老百姓就業600人以上。公司創建的第一年,在蕪湖縣六郎鎮各村完成秋季秸稈打捆萬餘畝、離田秸稈5000餘噸,為秸稈禁燒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通過秸稈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農作物秸稈的綠色、循環和再利用,還家鄉一片淨水藍天。

三駕馬車,助力家鄉發展

為了將秸稈綜合利用發展成為一體化、完整性的產業,2016年,沈顯華又聯合六郎鎮部分村的農業大戶,發起成立了蕪湖縣華陽農機化專業合作社和蕪湖縣華陽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沈顯華和他的聚焰公司擁有了全省唯一一家集秸稈打捆、離田、回收、儲存、運輸、加工、銷售與一體的「三駕馬車」態勢。通過秸稈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真正實現了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夏秋之季,在完成本地的農作物秸稈打捆、離田任務之後,合作社還利用農作物收穫季節時間差,及時組織社員前往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蒙城等地進行跨區作業,幫助當地政府進行秸稈打捆、離田,為社員增收,為環保工作獻力,為當地政府解愁,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次年,公司又投資建設了蕪湖市第一家標準化全程農事服務中心(農機示範大院)。農事服務中心(農機示範大院)的建成,不僅為合作社社員切實解決了停機難、維修難、降低了農業機械腐蝕等實際問題,而且也極大地提高了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2017年,華陽合作社被評為「中聯重科農業機械推廣示範基地」,被蕪湖市農業委員會評為「市級示範合作社」。

建立利益共同體,實現三方共贏

2019年4月,由聚焰公司與華陽合作社聯合發起牽頭成立了「蕪湖秸稈產業化聯合體」,把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規模種植大戶、農機手、困難戶小能人等組織起來,建立利益共同體,其成員達到三十多個,實行劃定服務面積實行分片包幹,與當地鎮村秸稈禁燒任務緊密掛鈎,整合打捆技術力量,最大限度地做到秸稈應收盡收,爭取項目走「網際網路+智慧農業」之路,形成秸稈作業過程全覆蓋。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均攤」和「民辦、民管、民收益」的原則,採取合作社+農戶+企業的融合模式,即合作社負責組織收集農戶的農作物秸稈,出售給聚焰企業,聚焰公司負責

全量收購華陽合作社的農作物秸稈以及生產銷售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顆粒成型燃料,使農作物秸稈價值得到了進一步利用和提升。為確保以上模式的運作,合作社堅持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聯繫業務、統一作業質量標準、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收費標準、統一籤訂服務合同,使合作社、農戶、企業三方互惠共贏,為保護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做出了新的貢獻,受到了各級政府和廣大百姓的一致好評。2020年,蕪湖秸稈產業化聯合體,被蕪湖縣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評為縣級農業龍頭產業化聯合體。

2020年,春節期間,面對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之際,沈顯華同志始終不忘初心,深刻牢記一名共產黨員的社會責任,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毫不猶豫地向蕪湖縣疫情防控指揮部捐贈5萬元專項資金,為六郎鎮政府捐贈疫情防控醫用口罩一萬隻,用於支持全縣疫情防控工作。六、七月份,安徽又連續遭遇特大強降雨惡劣天氣,全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全面進入防汛抗洪。面對來勢兇猛的洪水,沈顯華心繫家鄉,密切關注汛情,第一時間即帶領公司部分員工,將100件礦泉水、50件八寶粥和50件桶裝方便麵等慰問物資逐一分送到六郎鎮十三聯圩各防汛值班點,慰問連續多日奮戰在防汛抗洪一線的幹部群眾,通過捐款捐物的方式履行社會責任與擔當。

蕪湖聚焰相繼被央視媒體《焦點關注》、《農廣天地》、《工人日報》等多家媒體專題欄目組採訪報導。「讓人感到特別欣慰的是,聚焰公司齊身進入全省999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行列,」

如今,榮膺蕪湖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的沈顯華,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們有理由相信,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沈顯華總經理的帶領下,必將走在全市民營企業的前列,披荊斬「秸」,築夢而上,一路前行。

相關焦點

  • 祝賀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榮獲科技成果證書
    「一種生物質燃料的製備裝置和製備方法」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整體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成型製備方法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20年9月11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在北京主持召開由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一種生物質燃料的製備裝置和製備方法」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
  • 木質素改性材料和生物質功能橡膠的研發與應用」項目通過中國化工學會科技成果評價
    10月23日,中國化工學會在北京-青島(視頻)主持召開了青島能源所和青島中科和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的「木質素改性材料和生物質功能橡膠的研發與應用
  • 內蒙古潤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2月25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北京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內蒙古潤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太陽能跨季節儲能零碳設施農業技術及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科技對產業的承諾:探索、闖關、開路(關注林業生物質能源)
    國家能源非糧生物質能源原料研發中心作為非糧生物質能源研發的國家隊,每名科研人員都深知肩負的使命,不敢有半點懈怠。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發、闖關,以及和企業攜手合作,推動這一重要的生態環保新能源健康發展。  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這個中心腳踏實地,成立僅僅3年,就交出了一份很好的成績單。
  • 西南科技大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科研成果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8月19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北京中聯浩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北京召開了由西南科技大學、四川冠慕思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雷射聚變研究中心、青島科技大學和四川一諾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可循環芳雜環高性能聚合物製備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
  •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0月20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新體制全球海面風場探測微波散射計」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萱嘉生物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規範廣東省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工作,有效地利用科技成果信息資源,及時、準確和完整地統計科技成果信息,加速科技成果技術轉移和產業化,廣東省科技局特出臺《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的實施辦法》。
  • 辰安天澤參與的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超大規模遠程火災監測預警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整體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9 月 14 日上午,在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由安徽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專家對「超大規模遠程火災監測預警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進行評價。
  • 國家非糧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一支由廣西科學院聯合廣西農科院、廣西大學等科研機構、大學科技力量組成的高水平、結構合理的生物質能源研發團隊已逐漸形成。 經過多年攻關,該研究團隊取得了豐碩成果:「高活力α-乙醯乳酸脫羧酶的研製與應用」、「基因工程法生產異麥芽酮糖醇」等多個研究成果已成功實現工程化;一些研究成果已轉化生產,產品已在區內外廣泛銷售,並銷往荷蘭、美國、韓國、伊朗等國家;已發表論文160篇,其中SCI論文40多篇,中英文專著各一部;獲科技成果獎15項、專利授權58項。
  • 一項環保過濾新技術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評價鑑定
    新華網北京頻道2月15日電(記者李志勇)一項環保過濾新技術15日在北京通過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組織的國家科技成果評價鑑定,被正式列為國家科技成果。  據了解,這項由無錫尼富龍超濾科技有限公司在引進基礎上研發創新的尼富龍超濾技術通過對使用過的潤滑油進行特殊過濾,可以使潤滑油能夠重複循環使用15年以上,而且能夠有效改善潤滑效果,提高發動機效率,延長發動機壽命。  科技成果評價委員會的評價意見顯示,有關權威單位在對使用該技術過濾後的潤滑油進行監測評價後認為,其符合國家汽車節油產品使用技術條件和船用指標要求。
  • 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9月2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和雲南省有色地質局地質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完成的「雲南省馬關縣都龍礦區外圍鋅錫銅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林業和草原局舉行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我國林業科技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推動了林業建設的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為林業和草原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有效促進林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推廣應用,正值今年科技周期間,我們特別策劃了此次新聞發布會,遴選生態建設、產業發展、林業扶貧等重點領域的先進適用科技成果進行推介,希望通過媒體的積極宣傳,促進林業和草原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更好服務生態基礎和美麗中國。
  • 生物質材料的環境友好型高效阻燃技術成果通過鑑定
    近日,國家林業局科技司組織對中國林科院木工所完成的「生物質材料的環境友好型高效阻燃技術」成果進行了鑑定。鑑定會由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張志達巡視員主持,中國林科院儲富祥副院長和國家林業局國際合作司夏軍處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 第5658期 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9月17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濟南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連續玻纖PP熱塑性預浸料研發」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湖南省印發「十三五」能源科技創新規劃(附項目表)
    本《規劃》涵蓋風電、太陽能、輸配電、油氣燃料、核電、新能源汽車、地熱能、中小水電、生物質能、煤機和燃料分析檢測儀器等11大領域,將全面分析我省能源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以提高我省能源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進一步強化我省優勢能源產業的科技領先地位,規劃部署「十三五」期間能源產業新技術和新裝備的研發與應用,通過科技創新提高能源產業技術水平。
  • 鹹豐縣星明康生物質能源加工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公示
    2019年7月2日,湖北星明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根據《鹹豐縣星明康生物質能源加工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並對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範/指南、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和環保部門審批決定等要求對本項目進行驗收。
  • 生物質能利用不只是能源工程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莊會永認為,不能簡單把生物質能利用看成能源工程,這是一項環保民生工程、「三農」工程和城鄉基礎設施工程,其環保、民生和社會屬性要遠遠高於能源屬性。同時,生物質能還是當前二氧化碳減排成本最低的一種能源利用方式。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近期也指出,相較於其他新能源,生物質能利用具有多重意義。
  • 湖南臨武:大力推進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
    紅網時刻11月18日訊(通訊員 蔣仁義 李進科 王宜斌)近日,筆者來到臨武縣武水鎮境內湖南舜鼎生物質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看到一幅繁忙的生產景象。在生物質能源生產車間,工人師傅在生產流水線上,把草本植物廢棄物經過粉碎、擠壓、增密等工藝流程,加工成小棒狀固體顆粒的綠色環保清潔燃料,銷往全國各地。
  • 雁鴨類水禽高效擴繁與健康養殖技術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評價會現場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記者 於聞)近日,由科技部認定的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專家,對江西省林業科學院研發的「雁鴨類水禽高效擴繁與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地面遙感多光譜掃描火災預警系統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16年12月29日,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第三方成果評價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組織專家,對北京中航天基空間信息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的「地面遙感多光譜掃描火災預警系統」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