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牽夢繞西藏情
□ 艾玉山
三十九年前我曾經在西藏那曲地區工作和生活了兩年有餘,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特殊經歷。雖然歷史已久遠,但那裡的山和水、那裡的人和情,至今我仍然記憶猶新。賀敬之先生回憶延安的詩句「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與我的西藏情結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讓我魂牽夢繞,終生難忘。
艾玉山
一九八〇年七月下旬,我們遼寧省第四批援藏教學隊60名隊員乘火車經北京直奔烏魯木齊方向。在甘肅省的柳園休整兩天後,乘上西藏派來的十臺車隊帶著我們的行李直接南下經過青海省進入西藏。半個多月的行程中,路過了長江、黃河的發源地通天河、沱沱河,經過了積雪終年天氣極冷的五道梁,在格爾木休整三天後,經過車窗外即是雲霧的崑崙山口和海拔近6000米的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的安多縣,然後到達目的地——海拔4580米的那曲地區。
艾玉山在西藏
投入工作後我被分配在那曲地區小學,主要工作任務有兩項,一是培訓教漢語文的藏族教師,二是擔任班主任,教當地小學最高年級五年甲班的漢語課,此外還應學校領導的要求幫助編寫全年工作計劃包括教學計劃與教導處、總務處的工作計劃。在生活上,我和丹東市五中的劉孟琛老師住在學校閒置的土坯房教室,在牛糞爐上(牛糞是唯一燃料)用進藏裝備的高壓鍋做飯、做菜和燒水。這裡的氣溫全年最高是10度,我們經常在零下30度以下的室溫中吃住,床頭水盆上經常凍成「大錢」厚的冰。我們自願在這異常艱苦的高原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在西藏工作僅半年就被學校黨支部發展為預備黨員。讓我今生不忘的是我的入黨介紹人之一是藏族副校長邊巴古吉,另一位是和我一起生活的劉孟琛大哥。
在這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我們非常注意和藏族同伴友好交往相處,我們互相尊重,彼此之間產生了濃厚不隔心的友誼,充滿了熱情相待,讓我對這裡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初到這裡,近4600米海拔氧氣含量僅有內地一半的高原反應很不適應,感冒是一種大病遲遲不恢復,藏族領導送來水果罐頭親切看望。學生不時送來他們家長從拉薩帶回來的油菜和小白菜。工作之餘去藏族教師家串門,青稞酒、酥油菜香甜可口,沁人心脾。每年的新年晚會上藏族年輕的女教師端著青稞酒在你面前熱情地先唱上一曲藏族祝酒歌,然後讓你捧起一杯一飲而盡。歡快的「鍋莊」舞和「踢踏」舞讓你情不自禁地參加進去,借著酒勁和他們一起舞動不熟悉的舞步,常常逗得藏族教師們善意的鬨笑。在這熱情的氛圍中,我學會了唱祝酒歌「我們歡聚一堂格桑啦……」,這些歌曲我至今不忘。還記得藏曆新年在邊巴古吉教師家吃「土八」,就是在湯圓裡包上寫有「吉祥、幸福、健康、快樂」等字樣的小紙條,煮熟後盛在碗裡全家人邊吃邊看寫的什麼字,其樂融融。記得我吃的湯圓中用藏文寫的「大肚皮」,他們用漢語告訴我後大家哄然大笑,充滿了節日的濃厚氣氛。在學生的暑假期間,我們幾名援藏教師用借來的釣杆去海拔接近5000米的當雄縣在黑河(「那曲」翻譯成漢語即「黑河」)釣魚。當地河裡主要有「花魚」、「蝗魚」兩種高原魚,無鱗一根刺。每次都能釣到幾十條,回來用高壓鍋燉著吃,味道很是鮮美。
艾玉山(後排右一)
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兩年,讓我對這裡產生了難以分離的深厚情感。不曾忘記,在即將返回的時候,索旦教師與我抱頭哭著,塞給我糧票讓我「老師,路上用」。羅程校長與我灑淚揮別。當我們在拉薩乘機場大巴車從車窗回望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時,不由心裡悵然若失,決心以後再有機會一定重返藏族朋友的身邊,與他們再續前緣。
艾玉山
作者簡介:艾玉山,康平縣人,退休前曾任康平縣政府秘書、縣文體局副局長。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