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露的白骨滴血的記憶--圓明園重現百年前恐怖夢魘

2021-01-15 搜狐網

  9月27日是圓明園考古發掘現場對公眾開放的第一天。考古專家經過5個月的發掘,終於使得英法聯軍141年前劫毀文明的罪證大白於天下。

  裸露的白骨

  燦爛的秋陽之下,黯淡紅黑的焦土和崩裂剝落的磚瓦裸露無遺,精雕細鏤的須彌座輕觸即要碎裂,在路邊,殘存的過火樹樁和柱礎中炭灰重重。這便是昔日的含經堂——隆皇帝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會離開紫禁城,居留於此,讀書休憩,接見外賓和少數民族。

  「18世紀,這裡還是一片青磚綠瓦的樓臺亭榭,酷愛詩畫的乾隆皇帝便常常陪伴他的母親,在荷葉蓮池邊翹首期盼明月升起。」參與發掘的北京市文物所研究員靳楓毅說,「但一群遠方來的白種人永遠毀滅了這屬於中國人的良辰美景。」

  如今,遊客目光所及處是一片慘然的殘磚碎瓦,令人聯想起轟然倒塌的大樓廢墟。昔日藏有1.2萬卷《四庫全書薈要》的霞翥樓處荒草叢生,曾佇立著90餘位中國最著名書法家的墨跡拓碑處蚊蟲飛舞。

  往南,有「澄波夕照」之景,乾隆曾與親近人在此欣賞夕陽西下風光。蓮塘依舊,荷葉已枯黃破敗。

  發掘工作是4月份開始的,目前僅試掘了含經堂和長春園宮門,共6萬餘平方米。當時,廢墟基址埋在半米至一米深的土下,在西洋樓大水法等地面遺址處已不復見到的罪證,由此得以保留。

  據了解,已被確證經歷焚燒的場所達七八處,考古學家發現了上萬塊被烈火焚燒過的地磚。

  「圓明園終於裸露出了它的白骨。」靳楓毅說。

  每一鍬都像挖到了自己的傷口

  在考古學家的指引下,筆者看到,這些地磚已被燒得發紅,不復是我華夏人氏喜愛的傳統青灰色。為保護它們,專家在上面蓋上了塑料布。

  據說,發掘開始時,考古學家驚訝地看到,宮殿基址到處布滿炭灰,最厚達處達兩釐米。「每一鍬挖下去,都像挖到了自己的傷口。」靳楓毅說。

  兩塊一人多高的柏木板已炭化龜裂。靳楓毅說,這木板屬於昔日的大戲臺,那上面曾演出過多少動人戲樂。但在大火中,舞臺燒裂墜落,柏木板掉入井中。此是僅存的兩塊。

  筆者還見到了一些頭斷肢裂的佛像和玉器殘片,「研究表明這是外來暴力破壞所致,圓明園是皇家禁區,這絕不是中國人所為。」靳楓毅說。

  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乾隆九年(1744年)基本建成。此後的嘉慶、道光、鹹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年,始成規模。圓明園佔地廣大,薈萃中西文明精華,被稱作「萬園之園」。

  史載,1860年,英法聯英攻陷北京,劫走園中大批珍貴文物,並焚毀該園。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掠奪了圓明園。

  實際上,人們已不能知道聯軍施暴的細節,《火燒圓明園》的描述並不一定準確。只知道,大火燒了三天三夜。

  通過有組織的正式考古發掘,大量地出土有關罪證,這在圓明園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百年歷史成為千古之謎

  在這次發掘中,考古學家還發現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排水系統。地漏呈錢眼形,有方孔,上有蓋子,精雕細刻。二宮門處有一個龐大的下水道,寬一米,高一米,它從西奔東而來,卻不注入湖中,又奔東而去,看來是不想汙染淨水。它最後通到哪裡去了?這還有待更多的調查。令專家難以思議的是,清朝人如何便知道以極大的代價,保護環境?

  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乾隆住的曖閣,很大兩間,現仍存連地炕,供暖系統埋在地下,地表用大厚磚鋪滿,燒熱了能保持相當溫度。假山南北側,也發現了連地炕,可能是乾隆極近的繽妃住的。

  以前,僅從文獻中知道,乾隆冬天便要來此,但皇帝是怎麼生活的?文獻中沒有記載。

  更多的複雜建築構件,有的也許已經永遠不能知其用途。

  比如,考古學家發現了6塊奇怪的有眼石頭,不知為何物,後來,清華大學建築專家指出可能是「壓風石」,但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仍沒有人能說清楚。

  還有,發現了懷疑是乾隆的茶膳房,有6個磚洞,一個灶眼,但是,那麼深的洞,灶眼又那麼低,如何做飯?如何出灰?爐子又是怎樣的?不明白。附近也沒有發現爐灰。難道,一建好就不再使用?

  正是英法聯軍的劫毀,使這百年歷史成為千古之謎。

  無法找到珍貴文物

  5個月的發掘,共挖出文物一千餘件,包括陶範、玉飾件、玉甕、瓷器、印章、雕像、琉璃構件等,大多已殘缺。

  「雖然發掘很詳備,但我們已無法再找到珍貴文物。」靳楓毅嘆息。

  他說,當時,聯軍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了,不能拿走的,大都毀壞了。這一種結果,真是太慘了。

  在劫毀過程中,圓明園中也死了一些人,有的是被聯軍打死的,有的是抵抗時犧牲的,有的是因為沒有盡到守衛之職跳湖自盡的。

  「但發掘現場沒有發現屍骨。」他說,「也許,永遠不會發現了,因為,後來清朝又回來了,把死人收走了。」

  同治皇帝曾經有過重建圓明園的努力,但是,因為國力衰落,再沒能恢復盛況,直到1900年,這舉世無雙的偉大園林徹底走進了歷史的陰影。

  剷平遺址重建新樓?

  然而,如今,圓明園似又到了回歸的時候。

  據了解,之所以搞考古發掘,是因為圓明園希望復建一部分遺址,以使該園「更好地得到保護和利用」。這曾引起學術界一片非議。

  去年,市府開會複議此事,最後,允許復建遺址的10%。國家文物局今年批准了申請。

  因此,考古發掘的初衷,並不是要搞一次愛國主義教育,而是準備弄清楚古建築的原貌和結構,制定科學的複製方案,最後達到吸引遊客的目的。

  對含經堂和長春園宮門遺址的發掘,屬於一期考古發掘方案。等一期結束,古建方案確定,造價落實後,再拿出二期發掘方案,進行圓明園大宮門的發掘。

  據靳楓毅介紹,復建的含經堂,將極有可能聳立於正在發掘的遺址上,廢墟將被剷平而不復存在。「不過,一些專家也堅持要原樣保留一部分遺址。」

  雖然是對公眾開放,但遊人冷清。在發掘現場,考古學家在向來人散發一份問卷,上面有3種選擇:第一,遺址原狀保存,不搞任何復建;第二,部分復建,部分原址保護;第三,全部復建。

  從上海來參觀的退休教師陶先生說:「我贊成部分復建。這樣,有一個對比,一方面,看看我們的祖宗曾創造了多麼燦爛的文化,另一方面,看看它們在後人手裡被毀掉了,是多麼的悽涼,多麼的恥辱!」

相關焦點

  • 夢魘重現,《小小夢魘2》demon上架steam
    由Tarsier開發的《小小夢魘2》demon今日在steam平臺發布,玩家可免費遊玩第一章的部分內容。本作延續了初代陰暗的美術風格和恐怖加解密的遊戲玩法,但遊戲主角從小六變成了小男孩摩諾,遊戲場景也從輪船挪到了陸地上。故事主線也變成了揭開信號塔的秘密。
  • 《巫師3》重現夢魘攻略 成就達成方法
    而隨著主線任務的展開,成就獎盃也隨之跳出,【重現夢魘】就是其中一個,具體該怎樣完成呢?本文作... 巫師3是一款斬獲多個大獎的PRG遊戲,玩家需要在滿是劍與魔法的世界中找尋自己的女兒,並完成一系列的委託任務。
  • 熱評丨馬首回歸圓明園,歷史故事裡有記憶更有情感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2020年最後一個月的第一天裡,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是一個重大新聞。結束百餘年流離的馬首銅像,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鑄造於清朝乾隆年間,由宮廷西洋畫師義大利人郎世寧主持設計、專門為皇帝服務的宮廷造辦處的匠師們精心製作,既揉合了東西方審美,也體現了我國宮廷匠師極高的工藝水準。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自此流失海外。馬首的百餘年流離史,歷經了中國近代的屈辱史、新中國的誕生,直到今天百年民族復興夢想近在咫尺。
  • 恐怖記憶重現 《食人鯊》實機演示視頻欣賞
    恐怖記憶重現 《食人鯊》實機演示視頻欣賞 時間:2019-08-24 13:42:10 來源:3DM編譯
  • 圓明園燒毀前照片在英國流出,網友紛紛感嘆不當屏保可惜了!
    ,直到英國流出了幾張圓明園燒毀前的照片,網友看到後都紛紛感嘆:這些照片不當屏保都可惜了。 作為清朝統治者們最喜歡的住所和療養勝地,圓明園中景色宛如人間仙境,雖然在康熙年間已經修建完成,但是雍正,乾隆包括嘉慶皇帝都對圓明園進行擴建和修繕,所以清朝中後期的皇帝和嬪妃們都更喜歡住在圓明園
  • 劍刃風暴百年戰爭與夢魘 設置簡繁漢化補丁下載
    名稱:劍刃風暴百年戰爭與夢魘 設置程序簡繁漢化補丁   運行環境:WinXP,WinVista,Win7,Win8
  • 心理恐怖新作《無盡夢魘》9月末發售
    心理恐怖新作《無盡夢魘》9月末發售 時間:2014-09-16 16:06:06 來源:新聞組-rainbow
  • 會讓心理問題擴大的恐怖新作《無盡夢魘(Neverending Nightmares...
    開發者Matt Gilgenbach打造的恐怖新作《無盡夢魘(Neverending Nightmares)》已確定將於9月26日發售,本作是一種很另類的心理遊戲,之前有人說過,不管是誰,或多或少獨有一點心理疾病,一旦這種疾病被放大,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 鰟鮍、金線蛙等原生物種再現圓明園
    消失多年的鰟鮍魚、金線蛙,如今重現圓明園!「鰟鮍魚是北京的原生魚類,大多只有一兩寸長。雄魚身上有五彩條,在陽光下會閃光。」圓明園管理處生態科的王沛然說,今年初夏,鰟鮍魚首次現身圓明園西長河。往前數兩三年,圓明園福海附近還發現過一種更為稀有的物種——有「昆蟲界大熊貓」之稱的低斑蜻。鰟鮍魚、金線蛙、低斑蜻等均為北京的原生物種。「原生物種就是某一區域的『土著』,它們是當地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的鄒強軍說,上世紀80年代之前,它們在京城並不罕見,但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水域變少變髒,這些物種一度瀕臨消失。
  • 香港遊戲《港詭實錄》重現港產恐怖片氣氛,膽小勿入!
    大家好這裡是竹子遊戲,相信有一部分玩家對恐怖題材的遊戲應該是比較喜愛的,因為玩恐怖題材的遊戲,玩家可以操作遊戲中的角色,這是比單純地看恐怖電影要更有代入感的。曾經巔峰時期的香港恐怖電影,相信曾經也是一代人的記憶吧,例如各種殭屍電影、都市傳說類電影,應該都是許多人兒時的「夢魘」。
  • 殭屍魚重現人間 長著恐怖牙齒的十大生物
    【科技訊】9月27日消息, 殭屍 魚七鰓鰻由於環境問題重現人間,這種魚擁有一張恐怖的嘴,可以牢牢吸住獵物直至把血液吸乾,自然界中擁有這樣恐怖 牙齒 的生物可不只是 殭屍 魚,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自然界中的捕食利器吧。  鯊魚:自然界存在許多兇猛的動物,它們長著鋒利的 牙齒 ,能夠瞬間將獵物撕成碎片。
  • 馬首回歸圓明園:我們與它們的相逢,便是使命!
    請詩人出身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請您想像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這是紀錄片《圓明園》裡的一段解說詞。圓明園,一個刻在所有中國人心底的名字,無法抹去、無法遺忘。小時候,第一次知道圓明園時知道了它是已有缺憾的美,長大些知道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恥辱和遺憾。
  • 被火燒毀的圓明園,曾經有多壯麗?英國一張圓明園照片價值百萬
    但到了北京後,因為種種原因,讓他們拋棄紳士的外衣,化成野獸,開始燒殺搶掠,也造成了百年悲劇,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而當時因國內國情,並沒有留下曾經的照片。只有英國一位戰士,無意中拍到圓明園冰山一角,這張照片如今價值百萬,而圓明園的富麗堂皇也可見一斑。
  • 圓明園:中國人揮之不去情結 近代史關鍵詞(圖)
    圓明園大劫難》 (法)伯納·布立賽 著  當代文化視野下的圓明園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俊  在當代文化的進程中,載著沉重歷史記憶的圓明園一向是文藝家和學者們關注的焦點和不惜筆墨反覆描畫的對象。所不同的,這是一部利用數碼技術全景式「復原」圓明園的紀錄片。年僅35歲的年輕導演金鐵木為這部電影付出了10年的心血。「每個角落我都去過,而且每個角落都待過很長時間,對這裡的歷史了解越多,感觸就會越深」,金鐵木的心聲代表著年輕一代的歷史認知。  《圓明園》用前半部呈現了驚世之美,後半部則揭示了對美的毀滅。
  • 電視劇中「滴血」真的能認親嗎,滴血法如何操作
    我們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常常看到電視劇上為了證明兩個人是否有血緣關係就割破手指來個滴血認親。血融在一起就是有親屬關係,不融合的話就是沒有關係。《洗冤錄》上就詳細地記載了滴血認親的方法。有一個人,我們稱他為甲吧。
  • 圓明園將重建?看看官方如何回復:慎重對待可行性
    圓明園是清代大型的皇家園林,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澱區,由圓明園和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圓明園也有一個別稱叫圓明三園。 圓明園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寶藏建築,始建於1707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的賜園,並且親自題字為"圓明園",這個四皇子就是之後的雍正帝胤禛。
  • 恐怖光槍射擊手遊《鬼玩人無盡的夢魘》已登錄雙平臺
    前段時間由 Boomdash 製作,已經推出過 iOS 版本的恐怖光槍射擊遊戲《鬼玩人:無盡的夢魘 Evil Dead: Endless Nightmare》也趁著萬聖節日子,正式推出了安卓版本。
  • 無限火力夢魘,三路搖擺人無限快樂!怕是在玩「恐怖遊戲」
    前言無限火力玩夢魘,你怕是會有一種換了個遊戲的感覺!本身夢魘就是一個對玩家操作水平要求不高的存在,經常被玩家們戲稱:夢魘,有手就會玩。在無限火力模式中更是"無腦",線上等發育一旦到六級全場進入"夢魘時間"!
  • 近日回歸圓明園的馬首,在曾經的圓明園中是何地位?
    而且圓明園的建築藝術也達到了當時的巔峰,法國大文化雨果就曾經將圓明園和雅典的巴黛農神廟並稱為東西方藝術的代表。其認為圓明園就是東方藝術的最高傑作。而在圓明園的整體布局中,以中式園林建築為主體,十二生肖獸首所屬的西洋樓只不過是一個很小的部分。
  • 經過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
    這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同時也標誌著馬首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於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在圓明園正覺寺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馬首歸園,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