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勝:提升航空工業整體發展水平

2020-11-30 中國經濟網

  中國航空報訊:國家逐漸加大對航空的支持力度,但是航空機電系統始終是個盲區,目前的狀態是企業分散、規模小、能力弱,沒有核心競爭力,無法與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技,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總經理馬永勝帶來了相關議案:建立「航空機電系統發展專項」,提升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水平。

  馬永勝告訴記者,我國航空工業經歷六十多年的發展,突破全球性的技術封鎖,突破了一大批航空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我國已躋身於能夠系列化、信息化、體系化發展航空裝備的國家行列。但是與世界航空工業先進的研製能力相比,我國航空機電系統依然存在代差,基本上處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水平,成為繼發動機之後制約飛機整體作戰性能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航空機電系統作為飛機的「肌體」,是提升軍用飛機整體作戰性能和安全所必須的關鍵功能系統,它的落後會影響新一代戰機發展,進而影響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對於影響我國航空機電系統發展的主要原因,馬永勝分析認為:經費投入不足,歷史欠帳嚴重,影響基礎技術研究是其一。美國漢勝公司每年僅在電源和環控系統上獲得的研究經費不少於13億人民幣,而我國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對航空機電系統的投入總共不到4億元人民幣。由於缺乏經費支撐,許多關鍵基礎技術研究無法安排。基礎條件建設缺乏是其二。長期以來,我國航空機電系統的研製、生產、試驗條件建設主要依靠飛機型號來帶動,而型號研究中投入到機電系統的經費很少,在條件建設上只能進行修修補補、小打小鬧,缺乏航空機電系統基礎條件建設的長遠規劃和系統方案,導致基礎條件建設與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大,與我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需求相距甚遠。

  馬永勝介紹說,近年來,隨著軍用飛機的跨代發展,世界軍事大國的航空機電系統也實現了技術跨越,出現了多點飛機、超高壓液壓、綜合能力管理等新技術,航空機電系統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一代飛機平臺多代機電系統已成為飛機系列發展的規律。航空機電系統不僅是在飛機的配套上舉足輕重,對工業增加值和經濟效益的貢獻也不可低估,在現代飛機的成本構成中所佔份額不斷提高,國外新型軍機中機載設備所佔份額已超過40%,國外大型客機中機載設備所佔份額均高於30%;而且航空機電產業發展對中國製造業的技術進步有重要的帶動作用,對中國精密機械製造技術、高性能傳感器技術、液壓傳動技術、高精度測試與計量技術以及專用材料與特種工藝等領域的技術進步有重要的帶動作用。

  在已經預見到,航空機電系統將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短板時,我們不能對此視而不見,採取掩耳盜鈴的態度,馬永勝說,國家相關部門必須大力支持航空機電系統這一傳統的機械化領域,儘快制定相關措施,補齊短板,提升我國航空工業整體發展水平。

  為此,他建議國家、部隊有關部門儘快出臺「航空機電系統發展專項」,加強頂層設計,提升我國航空機電產業發展水平,以幫助企業縮小與國外航空機電產業發展的差距。航空機電產業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從技術基礎研究入手,統籌規劃,借鑑國外發展經驗,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解決航空機電系統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並加強演示驗證能力建設,提升航空機電技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爭取早日實現航空機電技術的自主發展,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使我國機電系統具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能力。

相關焦點

  • 馬永勝:用航空座椅打造中國製造國際新名片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7年,要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邁進。」作為以研製武器裝備為主業的中國航空工業,還有一款並不太顯眼的產品,卻代表著中國製造軍民融合、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一。它就是中航工業航宇研製的民用飛機座椅。
  • 軍民融合看湖北:航空工業航宇善抓黨建促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在企業發展的每個時期,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航空工業航宇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永勝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 回憶起企業重組整合之初的情景,馬永勝感慨萬分。航空工業航宇是由原3個獨立的法人單位整合的企業,當時3個單位都各自創立發展了30多年,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的企業文化都不相同,在分配製度改革時也出現過一些不和諧的聲音,甚至一度出現停產現象。
  • 航空工業航宇整合十五年紀行:乘風破浪 承夢遠航傲蒼穹
    40年來,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始終緊跟國家戰略,在開放共贏中不斷強化自身,提升國際地位和競爭力。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標誌著中國開始全方位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國內經濟各領域開始直面國際競爭,國外同類產品紛紛進入中國,爭奪市場。航空工業航宇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而今已走過了15載的春秋。
  • 人大代表馬永勝:加強裝備製造、維修保障等產業軍民融合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呼濤 陳諾 劉愷)軍民融合是中國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空工業航宇董事長馬永勝表示,軍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可以成為重要著力點,更深入系統地促進產業、資本、市場各要素的軍民融合。
  • 中航工業航宇研製的航空座椅獲美國「通行證」
    中新社北京5月6日電 (記者 周音)中航工業旗下的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生產的KKY400系列航空座椅取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籤發的《FAA-TSO設計批准函》(適航證件)。標誌著該座椅獲得了出口美國的通行證,為中國民航業「飛」向國際市場插上了翅膀。
  • 航宇馬永勝獲襄陽市人大代表先進個人稱號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日前,在襄陽市人大常委會召開的全市人大代表主題實踐活動經驗交流表彰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襄陽市人大常委、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永勝被評為「襄陽市人大代表主題實踐活動先進個人」。
  • 航宇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永勝宣講廉政黨課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3月25日下午,中航工業航宇舉辦了2015年上半年集中黨課學習,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永勝以「講黨性、重品行,領導幹部要在清正廉潔、作風建設中做出表率」為題,給公司領導及專務,總部中層幹部、助理,業務經理,子公司班子主要成員,黨團組織負責人
  • 航空工業航宇以「融合黨建」託起航空報國夢
    來源:人民網-人民電視      共0條新聞 人民網襄陽7月2日電 (王郭驥 郭婷婷)近幾年來,航空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用創新性的實踐,將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業務工作,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和企業發展相互依託、相互促進的有效方法。
  • 駐襄全國人大代表馬永勝
    【襄陽政府網消息】近年來,隨著民航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已基本構建了以樞紐機場和幹線機場為主的機場網絡,支線機場的建設也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3月10日,駐襄全國人大代表、中航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永勝,建議國家能夠給予像襄陽這樣的城市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快支線機場建設,拉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 航空工業沈飛引領「超塑」發展
    這使其成為一種推動現代航空航天結構設計概念發展和突破傳統鈑金成形方法的先進位造技術,該技術的發展應用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航空生產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標誌。沈飛工藝研究所鈑金專業團隊由沈飛工藝研究所、技術辦和21廠組建而成,主要針對鈑金工藝開展生產試驗。目前團隊成員10餘人,以青年技術員為主,並有經驗豐富的年長工藝員指導,他們發揮各自優勢,通力協作,始終保持著創造力和嚴謹負責的務實精神。
  • 馬永勝代表:新型柔翼無人機即將投入消霧試驗
    原標題:新型柔翼無人機即將投入消霧試驗   近年來,由於霧霾現象日趨嚴重,如何利用航空平臺高效開展重霧消除工作成為了航空人關注的重點之一。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馬永勝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由航宇研製的柔翼無人機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即將在機場、港口進行首輪消霧試驗。
  • 全國人大代表馬永勝到老三線軍工企業調研
    全國人大代表馬永勝到老三線軍工企業調研 為更好了履行職責,行使人大代表的權力,2月25日下午,新當選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總經理馬永勝帶著「振興老三線軍工企業,促進區域經濟平衡發展」這一提案,深入襄陽市老三線軍工企業——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95廠進行調研。
  • 出臺國家太空戰略 提升自主研發能力 阿聯大力發展航空航天工業
    目前,阿聯正加速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希望借發展導航衛星項目提升本國航空航天工業整體實力。 本報阿布達比電 記者王俊鵬報導:近日,阿聯政府宣布,計劃於2021年完成開發並發射一顆導航衛星,並將在此基礎上於2022年發射一顆更高版本的導航衛星。該項目由阿聯航天局出資,成為阿聯AIT(總裝集成測試)衛星中心執行的首個項目。
  • (兩會)中航工業馬永勝:柔翼無人機將進行首輪消霧試驗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3月5日訊,大智慧通訊社從中航工業獲悉,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馬永勝透露,由中航工業航宇其研製的柔翼無人機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即將在機場、港口進行首輪消霧試驗。
  • 國家科學技術獎之航空製造:工業之花燦爛開放
    該成果已功應用於多個飛機型號複雜結構件的研製生產,顯著提升了我國飛機複雜結構件的研製生產,顯著提升了我國飛機複雜結構件的製造水平和我國航空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該項目顯著提升了塑性加工的成形極限、成形質量和成形能力與水平,實現了難變形材料大口徑薄壁彎管件、鈦合金整體隔框、面內彎曲(含型材彎曲)件和大型薄壁異形件4 大類關鍵高性能輕量化構件規模化高端製造,產生了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
  • 李博:破解航空工業領域關鍵難題
    「航空工業是高新技術學科與尖端工業製造相結合的國家戰略性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涉及工業製造的各個領域。我們的目標就是聚焦關鍵技術,解決航空工業領域關鍵難題,為祖國的航空事業貢獻科技力量!」
  • 中航工業航宇公司研製出新型人工驅霾平臺
    中證網訊 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航宇公司董事長馬永勝8日在兩會期間透露,針對近日全國出現的大範圍霧霾天氣,中航工業集團旗下的中航工業航宇公司已經研製出新型人工影響天氣平臺
  • 航空工業航空氣象研究中心揭牌
    11月27日,航空工業航空氣象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航空工業試飛中心舉行。氣象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航空工業氣象發展歷程的重要裡程碑,對集團公司航空氣象體系完善、發展創新、技術進步、交流合作、保障能力提升及全面任務推進發揮積極作用,標誌著集團公司航空氣象技術發展建設開啟了一個統一規劃、合作共建的新時代。下一步,氣象研究中心將著力制定航空氣象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制定航空氣象發展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加強氣象網絡建設和技術研究,實現氣象保障能力新飛躍。
  • 航空工業昌飛: 全面實施品質提升工程築牢企業生存之本
    航空工業昌飛提出以「產品為主線,以客戶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全員參與、多層次、全維度實施的品質提升工程。以產品為主線實施「精品塑造工程」以產品為主線,聚焦實物質量,從零部件等級品評定、整機外觀、工藝指令性文件和零件周轉防護等方面開展品質提升,眼睛向內查找問題,積極主動改正問題,提升用戶對產品第一感受,向用戶交出高質量產品。
  • 德陽市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提升關鍵核心部件、基礎件及加工輔具、儀器儀表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的配套水平,促進整機和關鍵核心部件協同發展。推進數控工具機、機器人和工業自動控制軟體產業發展,積極推進以信息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大智能製造成套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