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國家太空戰略 提升自主研發能力 阿聯大力發展航空航天工業

2020-08-13 環球網

來源:經濟日報

阿聯政府近日宣布,將於2021年完成開發並發射一顆導航衛星。該項目由阿聯航天局出資,成為阿聯AIT衛星中心執行的首個項目。目前,阿聯正加速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希望借發展導航衛星項目提升本國航空航天工業整體實力。

本報阿布達比電 記者王俊鵬報導:近日,阿聯政府宣布,計劃於2021年完成開發並發射一顆導航衛星,並將在此基礎上於2022年發射一顆更高版本的導航衛星。該項目由阿聯航天局出資,成為阿聯AIT(總裝集成測試)衛星中心執行的首個項目。AIT衛星中心位於阿布達比艾因阿聯大學國家空間和科學技術中心(NSSTC)內,與空中巴士公司、阿聯塔瓦祖恩經濟委員會合作建立,主要職能包括新衛星組裝、集成和測試,旨在提高阿聯衛星開發能力。

阿聯國家空間和科學技術中心主任哈立德·哈希姆博士表示,該項目將是阿聯在設計和製造衛星、分析和設計有效載荷方面的初步嘗試,目前很多國家都在致力於發展該技術。由阿聯航天局出資的衛星研發項目旨在打造阿聯自主的航空航天工業。衛星中心將選擇具體研發技術,設計、開發衛星及有效載荷,並將獲得相關技術的智慧財產權。

當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要由美國、中國、俄羅斯、歐洲主導,日本與印度則擁有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現階段,阿聯希望借發展導航衛星項目提升本國航空航天工業整體實力。此前,阿聯開展的航空航天項目大都通過「空中巴士」「泰利斯阿萊尼亞」等外國公司開發、製造衛星。

目前,阿聯正加速提升自主研發能力。2018年,由杜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研發的「哈利法」地球觀測衛星被成功送入太空,這也是第一顆完全由阿聯製造的衛星。2019年9月份,首位阿聯太空人哈扎·曼蘇裡乘坐「聯盟MS-15」號載人宇宙飛船到達國際空間站。2020年7月份,阿聯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發射升空,根據探測器軌道設計,「希望號」計劃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軌道,這也將作為阿聯慶祝建國五十周年重要獻禮之一。

自2009年發射第一顆衛星「杜拜1號」至今,阿聯已有13顆衛星成功發射入軌。2019年3月份,阿聯出臺「2030國家太空戰略」,其中包括執行太空科學研究、工程製造、試驗和商業應用等79個太空項目計劃,為阿聯航天航空工業制定了總框架,包括與空間活動有關的政府活動、商業活動以及公共和私營部門、學術機構和研發中心開展的科研活動,旨在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創造立法、融資環境,吸引更多太空項目,進而把阿聯打造成全球太空科學研究和商業應用的主要中心之一。

目前,AIT衛星中心計劃開發重量在50公斤至250公斤區間的通信和高光譜衛星,預計於2021年初運行。此外,由14個阿拉伯國家共同參與研發的「813」衛星項目已順利進入第二階段。該項目是阿拉伯國家太空合作組織在阿聯成立後的首個任務,以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第七代哈裡發馬蒙創立的巴格達學術中心「智慧宮」命名。

相關焦點

  • 阿聯大力發展航天業
    2019年3月,阿聯制定2030國家太空戰略,規劃了太空科學和研究、工程製造、試驗和商業應用等79個太空項目,希望將本國打造為太空科學研究和商業應用的主要中心之一。阿聯主要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推進航天事業。「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由阿聯與美國合作研發,在日本的航天中心發射,約有450人參與了該計劃,超過一半的研究人員是阿聯人。
  • 馬永勝:提升航空工業整體發展水平
    中國航空報訊:國家逐漸加大對航空的支持力度,但是航空機電系統始終是個盲區,目前的狀態是企業分散、規模小、能力弱,沒有核心競爭力,無法與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技,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總經理馬永勝帶來了相關議案:建立「航空機電系統發展專項」,提升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水平。
  • 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阿聯2021年發導航衛星
    吉利自2018年起戰略投資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業務覆蓋從研發、製造到應用全產業鏈,全面布局商業航天領域。今年以來,吉利商業航天版圖加速擴張。年初,全國首個民企衛星智能AIT中心落戶浙江台州。吉利自主研發的兩顆低軌衛星,也定於年內發射升空。此前,有媒體曾報導吉利啟動大規模招聘,計劃研製火箭。
  • 建航空航天主要基地 成都要「飛」得更高
    ……作為國家航空航天產業基地,成都已形成了集飛機研發、設計、製造、測試及空管自動化、飛行流量管理系統一體化的日臻完整的航空產業鏈。  航空與燃機產業的快速崛起,是成都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典型代表。航空航天產業,是成都工業「1313」發展戰略中加快發展層級的重點產業之一。
  • 成都培育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11月2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客機C919首架機在上海正式下線,而大飛機的機頭及部分航電系統,是由來自成都的中航工業成飛公司、中航電科兩家單位研製生產;10月22日,在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通用航空發展高峰論壇上,全市唯一頗具規模的通用航空產業園將於11月在金堂動工開建;9月16日,波音公司在北京宣布:授予中航工業成飛民機787-10方向舵生產合同,而從2008年開始該公司就成為787
  • 國外載人航天發展回顧
    進入21世紀,隨著近地軌道載人航天技術日臻成熟,近地軌道以遠載人航天探索活動正逐漸成為熱點。美國取消重返月球的「星座」計劃後,提出了「21世紀太空探索」新戰略,更加重視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旨在更快、更經濟、更安全地實現載人近地軌道以遠的探索。目前正在研製新型載人飛船和運載火箭,將具備到達包括月球、小行星、火星及附近區域的能力。
  • 訪談 | 德國計劃重返航天角力場,藉此展現戰略雄心
    近日,《美國國防新聞周刊》報導稱,為確保國家安全和自主,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希望在北海建造一座可發射小型太空飛行器的航天發射場,以實現發射重量不超過1噸的小型衛星的目標。德國工業聯合會《國際航空》資深主編王亞林表示,該消息的爆出不符合以往德國在歐洲航天領域甘做「配角」的形象,展現了德國航天工業發展的戰略雄心
  • 2014年才成立國家航天局,阿聯為什麼急於開啟火星探測計劃?
    那麼,為什麼選擇以成功探測火星作為國家紀念的方式?因為火星深度探測是目前人類共同的目標,也是難度較高的太空探索活動。如果能在火星探測活動中有所作為,既可以改善阿聯的國際形象,也可以提升國民的自豪感,對新一代年輕人有著不一樣的激勵作用。
  • 仲晶 | 太空戰略競爭與博弈日趨激烈
    世界強國都非常重視太空力量的發展,太空戰略競爭和戰略博弈日趨激烈,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仲晶教授認為,太空戰略的競爭結果將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當前,某些國家藉口空間脆弱性並樹立「假想敵」,大力發展太空軍事力量,旨在控制太空和獲取太空主導權。這股潛藏的暗流將給太空安全蒙上陰影,如何確保太空安全已經成為新時代國際社會爭論的熱點。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布2030國際合作戰略
    二、DLR國際合作2030戰略圍繞2017年發布的DLR-2030整體戰略文件中提出的DLR整體機構發展的三個指導原則(卓越的科研能力、解決社會關切問題和與工業企業合作),此次發布的國際合作戰略從外部(國際夥伴)和內部(國際化人才隊伍、業務流程和服務)兩個方面進行考慮,明確了後續國際合作業務的願景、優先合作國家和組織以及戰略目標。
  • "國之重器"航空發動機:比航天火箭發動機研發更難
    要點提示  當前,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建設迎來重大機遇,黨中央、國務院從富國強軍戰略高度,作出了組建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等重大戰略決策,開啟了我國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的新篇章。  人類在航空領域中所取得的每一次重大的革命性進展,無不與航空發動機的技術突破和進步密切相關。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找找那些隱藏在航空航天產業園區的牛掰企業
    近幾十年來,中國航天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隨著空間技術的突破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我國已經具備了加快推動太空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和良好環境。這背後也離不開航空航天產業園區的貢獻。航空航天產業在天津市已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戶,目前已形成以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大火箭、衛星、太空站為產業核心的「三機一箭一星一站」 的產業集群格局。
  • 德陽市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大力推進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兩化深度融合,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並舉,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相互協調發展,加快建設國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基地,建成世界級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產業集群,重塑發展優勢,再造發展動力,全面提升德陽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把德陽打造成為世界智造之都。
  •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發布《太空政策》和《航空研發》報告
    據AIAA網站2020年10月27日刊文,美國航空航天學會(AIAA)公共政策委員會在下周的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之前制定了兩個平臺文件,第一個是《太空政策平臺報告》,第二個是《航空研發平臺報告》。《太空政策平臺報告
  • 北航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曹淑敏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長期以來對北航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介紹了學校近年來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建設發展情況。她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會議明確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重要院所高校國家隊作用,這也為雙方合作點出了明確的方向。北航作為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空天報國的使命擔當傳承至今。
  • 讓工業設計之花在天宮一號絢爛綻放
    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是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內在需求,將增強制造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力,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形象,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綠色設計和低碳經濟的發展戰略,加速我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進程,最終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工業設計是解決人與物的關係,最終達到為人服務:我用起來怎麼方便?怎麼舒適?怎麼有效又美觀?
  •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和阿聯的三個前往火星的太空任務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三架新太空飛行器將升空前往紅色星球。這是因為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之間,地球和火星處於相對位置,飛行器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到達火星。如果任務的發射按計劃進行,首個任務將於本周到期,那麼該太空飛行器將在明年年初到達。他們將加入到已經探測該星球的其他軌道器,著陸器和漫遊器的隊伍中。
  • 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召開
    楊保華:綜上所述,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的建設在統籌推進空間資源共享、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國家資源和生態安全、保障國家海洋權益,整體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服務全球氣候變化應對,提高業務衛星投資效益、帶動應用產業高速增長,填補多項衛星技術空白、支撐我國創新發展戰略等多個方面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阿聯將成為全球第四個著陸月球國家,在航天強國路上越走越遠
    與很多網友猜測的阿聯只是花錢冠名不一樣,該月球車將100%由阿聯工程師在阿聯國內研發及製造。雖然說「希望號」是美國的幫助下製造的,並使用日本的H-2A火箭發射,但在過程阿聯工程師也是全程參與,給阿聯掌握了很多技術並培訓了一批航天工程師。這是阿拉伯國家的首次星際探測工程,更大意義在於有效的激勵了本國青年對航天的熱愛,讓更多的年輕人選擇相關專業進行學習。
  • 戰略研究丨面向2035的新材料強國戰略
    項目組織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以及新材料評價、表徵、標準平臺建設等課題組,聚焦重點領域,制定面向2035的新材料強國發展戰略,為國家加快提升新材料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諮詢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