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一顆名為「希望號」的火星探測器,搭乘日本H2A運載火箭順利升空,即將踏上前往火星的軌道。
希望號在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升空
很多朋友可能會感覺有點意外,阿聯2014年才成立國家航天局,可以說是全球航天界的新成員,幾乎沒有探索地球外太空的經驗,為什麼就急於挑戰高難度的火星探測任務?
中國作為航天大國,今年也才算是真正開啟火星探測計劃。阿聯居然趕在中國之前,成功發射了一顆火星探測器,聽起來確實有點不可思議。
不過,阿聯選擇火星也有一些特別的原因,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阿聯政府在制定火星探測計劃時,就制定了這麼一個裡程碑式的時間點。
那就是在阿聯建國50周年之際,「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必須抵達火星。
那麼,為什麼選擇以成功探測火星作為國家紀念的方式?
因為火星深度探測是目前人類共同的目標,也是難度較高的太空探索活動。如果能在火星探測活動中有所作為,既可以改善阿聯的國際形象,也可以提升國民的自豪感,對新一代年輕人有著不一樣的激勵作用。
眾所周知,探測火星是一項非常複雜的體系化工程,通常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準備時間。
阿聯的航天基礎很薄弱,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僅火箭、探測儀器不能自主研發,也不具備深空測控網絡。
當探測器遠離地球前往火星後,隨著信號衰減,普通的跟蹤設備已經無法正常捕獲探測器的信號。
只有通過深空測控網,來實現對探測器的精準控制。
美國深空探測網
因此,阿聯選擇與美國、日本進行合作,採取了幾乎全外包的方式,以參與者、合作者的姿態,來完成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也算是一個快速實現目標的捷徑。
阿聯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均位居世界第7位。
面積不足9萬平方公裡,人口不到千萬,卻擁有如此多的石油寶藏,不得不說是很有福氣的一個國家。
在阿聯1966年發現石油之前,經濟狀況並不好。而發現石油之後,整個國家的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
依靠出口石油,阿聯儼然已成為世界各國中的暴發戶。
或許正因為如此,阿聯也希望通過高科技來改變國家的形象。
那麼,啟動火星探測項目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阿聯希望號探測器
在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攜帶的三個儀表中,阿聯參與了探測成像儀和紅外光譜儀的研製。多數工作由合作夥伴美國完成,而發射任務則由日本火箭完成。
杜拜朱美拉棕櫚島
阿聯杜拜是國際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全球重要的商業中心。
從杜拜的發展思路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阿聯的一些國家發展的理念。
阿聯的石油生產輸出量很高,但杜拜這座城市的石油儲量卻很少。
石油總有一天會抽乾。因此,杜拜很早就開始嘗試多元化的經濟政策,比如大力發展貿易、旅遊和航空等產業。
現在經過多年的發展,杜拜的國民生產總值在阿聯國內已位居第二位,而石油產業只佔其中的1%。可以說是完全放開了對石油的依賴。
杜拜還被GaWC評估為全球一線城市第九強。
杜拜雖然位處石油王國,卻不靠石油進入全球前十強。杜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阿聯不走尋常路的發展策略。
發射前檢查希望號探測器
同樣,在航天領域,阿聯既沒有自己的火箭,也沒有很強的航天技術,卻依靠美國、日本的支持,有望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印度之後,全球成功探測火星的第五個國家。
對於像阿聯這樣的小國家來說,這或許是一種很好的探索模式。
總之,浩渺深邃的星辰大海,吸引著人類不斷探索,而火星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抵達火星後,將環繞火星重點對火星大氣的成分以及變化進行分析,相關的數據對人類探索火星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