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航空發動機:比航天火箭發動機研發更難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要點提示

  當前,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建設迎來重大機遇,黨中央、國務院從富國強軍戰略高度,作出了組建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等重大戰略決策,開啟了我國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的新篇章。

  人類在航空領域中所取得的每一次重大的革命性進展,無不與航空發動機的技術突破和進步密切相關。隨著現代戰爭樣式的變革,航空武器裝備已成為奪取制空權、影響戰爭進程的關鍵裝備,航空發動機作為戰機實現戰術性能、發揮作戰效能的基礎,也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渦輪噴氣發動機工作原理圖

  航空發動機的前世今生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動力、可操縱的載人飛行,標誌著飛機的誕生,這也可以認為是航空發動機的誕生日。距此約100年前,「航空之父」英國學者喬治·凱利就建立了飛機的飛行原理和結構布局,之後人類進行了大量的飛行探索,但由於沒有合適的發動機只能望「天」興嘆,直到萊特兄弟製造出了性能好、重量輕的發動機才實現了有動力載人飛行。

  航空發動機自誕生以來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是上世紀30年代末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發明,將人類帶進了噴氣式飛行時代,上世紀50年代誕生的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又使人類進入超聲速飛行時代。

  渦輪噴氣發動機可稱為上世紀最神奇、偉大的發明之一。從外表看,它就是一個兩端開口的圓筒,內部安裝有十幾級風扇、壓氣機、渦輪,以及傳動軸、主燃燒室、加力燃燒室和噴管,數萬個零部件。但就是這樣一個直徑約1米、長度4~5米的圓筒能夠持續不斷地產生上萬公斤、相當於自身重量8~10倍的推力,這就是它的神奇之處。渦輪噴氣發動機在全世界得到廣泛應用,將人類帶進噴氣式飛行時代,對世界政治、經濟、軍事以及人類生活產生巨大變革。

  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航空發動機結構複雜,而且要長期反覆使用,可靠性、耐久性要求高,是世界上公認的技術水平高、核心技術門檻嚴格、整體結構複雜的工業產品,號稱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美國《國家關鍵技術計劃》中將航空發動機描述為「是一個技術精的領域,它需要國家充分保護並利用該領域的成果,需要長期數據和經驗的積累,以及國家大量的投資……」

  航空發動機技術十分複雜,即使在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實力領先的美國,研發一款先進航空發動機,也需要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例如F-22戰鬥機的發動機,從1983年開始驗證機研製,到2005年形成作戰能力,研製周期長達22年。與典型的高科技產品航天火箭發動機相比,航空發動機結構更為複雜,部件工作負荷更為嚴酷,並且要求長壽命、多次重複使用。

  由於上述差異性,世界公認航空發動機比航天火箭發動機技術更複雜,研發難度更大。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製航天運載火箭並能夠發射衛星上天的國家至少有十個以上,除美、俄、歐盟、中國之外,日本、印度、以色列、伊朗等國家都能夠實現,而能夠獨立研製先進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只有美、俄、英、法、中國等極少數國家。

  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砝碼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飛機能力的每一次突破幾乎都可以追蹤到推進技術的進步。上世紀50年代,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誕生,使飛機突破「音障」,實現了超聲速飛行,超聲速戰鬥機也應運而生。70年代初,推重比為8一級的軍用渦扇發動機促使以F-15、蘇-27為代表的第三代超聲速戰鬥機誕生,這一代戰鬥機以高機動性、敏捷性和良好的操縱性著稱,至今仍活躍在世界軍事舞臺上。本世紀初,推重比為10一級的先進渦扇發動機,推動著以F-22為代表的第四代戰鬥機投入使用,成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戰鬥機,引領著世界軍事裝備的發展前沿。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爆發的幾場局部戰爭中,飛機投入的數量和出動架次都非常之高,空中打擊的持續時間也遠遠超過地面戰鬥時間。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共投入飛機1800多架,飛機出動11萬多架次,空中打擊時間持續38天,地面戰鬥時間僅持續4天。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曾指出:「必須保持空中優勢才能以較小的戰場傷亡獲取勝利,保持空中優勢需要藉助高性能航空平臺,而航空平臺成功的關鍵是推進系統。」

  航空動力技術加速發展

  航空發動機技術是世界航空強國優先發展、高度壟斷的關鍵技術。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將航空發動機技術列入國家高科技戰略性領域。為保持在航空發動機技術領域的長期領先優勢,航空強國歷來將其作為嚴密封鎖的高科技尖端技術,其核心技術嚴禁向國外轉讓,甚至在西方國家之間也不例外。

  進入21世紀,航空動力技術呈現加速發展態勢。航空發動機繼續向性能更優、可靠性更高、經濟性更好的方向發展。為了保持空中優勢,美國把軍用航空發動機技術領先對手20年以上作為其發展目標。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實施了「綜合高性能渦輪發動機技術」計劃,到2005年使航空推進系統的技術能力翻了一番。從2006年開始實施了「多用途經濟可承受的先進渦輪發動機」計劃,目標是到2017年使航空渦輪發動機的能力與壽命期成本之比達到當前水平的10倍。

  當前,航空強國在大力推進航空渦輪發動機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正在積極探索超燃衝壓、脈衝爆震、超微型、太陽能、燃料電池等新概念、新能源航空動力技術,並已取得重大進展。尤其是正在加快應用於高超聲速平臺的渦輪/衝壓組合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究、系統集成與飛行驗證,已經取得顯著進展,正在開發可水平起降、重複使用、快速全球到達、可進入臨近空間的空天飛行器,力求儘快邁入空天融合的新時代。

  這些新型航空動力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更加豐富航空裝備的類型,加快高超聲速飛行器、超長航時飛行器、空天往返飛行器、超微型無人機等一批新型裝備的誕生。

  (作者為空軍航空動力系統論證研究專家、高級工程師雷有鋒)

相關焦點

  • 航天六院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領域總師劉站國|赤子之心 與發動機同...
    2020年11月24日,有著「國之重器」之譽的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強大推舉下,從海南文昌發射場躍入蒼穹,它將把我國探月工程第五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送向預定軌道,經過往返76萬公裡的宇宙「深度遊」,嫦娥五號又將取回月壤返回地球,拿到人類進一步探索月球奧秘的「密鑰」。
  • ...與航天發動機同頻共振——記航天科技六院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
    作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總師,他貫注全部心血「撫養」長大 「國之重器」—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正是該型發動機,擎起了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的主要動力。航天科技六院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領域總師劉站國30多年的工作生涯,劉站國一直從事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研製工作。
  • 火箭發動機和飛機發動機哪個更難製造?馬斯克用叉車運猛禽發動機
    作為飛機及火箭的心臟,航空發動機和航天發動機,它們哪個技術含量更高呢?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好奇的問題,我們一起看看。而說到航空,大家可能都覺得很平常,畢竟這個時代飛機已經是通用的交通工具了,而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真實的火箭、飛船。那麼作為各自的心臟,航天發動機和飛機發動機,它們的技術含量哪個更高呢?
  • 國之重器!市淨率低於3,北上資金重倉12隻航空發動機相關概念股
    國之重器!市淨率低於3,北上資金重倉12隻航空發動機相關概念股 國之重器! 簡單介紹幾隻 新研股份 公司亮點:領先的航空航天飛行器零部件產業化基地和供應鏈平臺 主營業務:農牧機械的製造及航空航天飛行器的零部件製造 所屬行業
  • 火箭發動機和飛機發動機哪個技術含量更高,更加難製造出來?
    作為飛機及火箭的心臟,航空發動機和航天發動機,它們哪個技術含量更高呢?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好奇的問題,我們一起看看。而說到航空,大家可能都覺得很平常,畢竟這個時代飛機已經是通用的交通工具了,而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真實的火箭、飛船。那麼作為各自的心臟,航天發動機和飛機發動機,它們的技術含量那個更高呢?
  • 安信軍工馮福章:國之重器航空發動機國產化勢在必行_證券_騰訊網
    :飛機心臟,工業之花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和「工業之花」。)與預研費各佔科研費50%;而我國預研經費佔航空發動機研發經費比重相對偏低,根據《中國航空工業技術政策》,我國航空發動機研發經費中預研只佔25%左右。
  • 俄登月火箭發動機:超土星五號F1發動機,熱功率相當於一座水電站
    撰文:聞刀據環球時報報導,俄羅斯正在生產一款人類史上推力最大的航天發動機,這款被稱為"沙皇引擎"的新型液體火箭發動機可以產生800噸的推力,當發動機運轉時燃燒室裡產生的2700萬千瓦的熱功率幾乎相當於一座大型水電站工作時的功率。
  • 航空發動機:飛機心臟,國之重器_新財富網
    華伍股份:被忽略的航空製造優質公司,成飛、成發的核心配套商從制動器製造向制動器、航空航天軍工「雙引擎」發展。公司是目前國內生產規模大、產品品種全、行業覆蓋面廣,並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工業制動器專業生產商和工業制動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年報顯示:公司市場佔有率長期保持在40%以上,穩居行業之首。
  • 火箭工匠創造更安全、更環保的混合火箭發動機技術
    火箭工匠創造更安全、更環保的混合火箭發動機技術位於佛羅裡達的一家航空航天公司火箭工匠公司正在為其混合火箭發動機申請專利。技術。與固體或液體燃料發動機相比,混合動力發動機更快、更安全.根據火箭工匠公司的說法,該公司還可以將火箭發動機從125磅擴大到5000磅,並將繼續測試更高的功率。
  • 為何我國的航天火箭技術先進!飛機和汽車發動機方面卻落後呢?
    因此在表面現象上總是給大家一種我國航天火箭發動機技術非常先進的感覺,而我們戰機用的發動機技術就沒有那麼先進了。中國的汽車製造業經過60年的發展,雖然總體上有所提高,但在發動機技術方面仍不夠成熟,而中國的火箭技術在全球航天領域取得了數一數二的成就,沒有任何名次,但在這一領域中,中美俄的差距就更小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造出好的火箭,為什麼汽車引擎做不好呢?先談一下航空發動機!
  • 為何我國的航天火箭技術先進!飛機和汽車發動機方面卻落後呢?
    中國的汽車製造業經過60年的發展,雖然總體上有所提高,但在發動機技術方面仍不夠成熟,而中國的火箭技術在全球航天領域取得了數一數二的成就,沒有任何名次,但在這一領域中,中美俄的差距就更小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造出好的火箭,為什麼汽車引擎做不好呢?先談一下航空發動機!
  • 稀缺材料,航空發動機應用超過50%,軍工核心資產不只是發動機?
    以航空發動機為例,重要的新材料當屬高溫合金,從應用端來看,高溫合金在國內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佔比超過八成,從需求端來看,未來十年,新飛機列裝以及舊機淘汰都會間接拉動高溫合金的市場需求。
  • 中國重型火箭發動機迎大突破!長徵9號引弓待發
    現如今我國在航空航天事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前不久我國就成功完成了登月採土,使得我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據了解,目前美國主要採用的是氫氧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其中氫氧發動機的單機推力達到220噸,而且在技術研發方面也比較成熟,美國之前發射運載火箭也經常使用的是此款發動機,除此之外美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單機推力達到了1600噸,如果在加上四臺氫氧發動機,那麼美國火箭起飛的總推力最高將會到達4000噸,這個推力完全可以將載人飛船運送到月球軌道,而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火箭推力。
  • 藍箭航天10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推力室試車成功
    實現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在液體火箭自主研發方面突破,液氧甲烷火箭的商業化應用進程將進一步提速。 此次試驗的10噸級液體甲烷發動機推力室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 六代機發動機?國產新發動機首飛,含渦噴、超燃、火箭三種動力
    ,在人類工業發展至今數百年的時間裡,能夠獨立研發和生產發動機的國家,依然鳳毛麟角。特別是能夠研發生產航空航天發動機的國家,更是屈指可數。不過,值得驕傲的是,我們的祖國正是這"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之一,而最近一條有關發動機的消息,讓中國的航空航天發動機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 中俄籤署備忘錄商定合作研發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8日報導,俄航天集團網站發布消息稱,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打算合作研發氫氧火箭發動機和甲烷火箭發動機。 公告稱:「根據雙方籤署的備忘錄,火箭發動機領域合的作方向可以是研發液氧-煤油、液氫-液氧、液氧-液態甲烷火箭發動機。」
  • 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揭牌成立
    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將以「夯實基礎,引領未來」為宗旨,實施 「軍民深度融合」和「開放合作」發展戰略,探尋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技術路線,為實現下一代「高、遠、快、智」航空發動機提供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力爭成為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航空發動機理論技術創新基地和高端人才培養基地。
  • 飛機+火箭——空天飛機的發動機有多牛?
    英國工程師艾倫·邦德研製高超音速發動機就是如此,他的研製工作開始於1982年;最初,該高超音速發動機作為英國政府支持的水平起降(HOTOL)空天飛機項目的一部分來啟動研發,水平起降空天飛機項目由勞斯萊斯公司和英國宇航公司執行。到1989年,水平起降空天飛機項目資金被停,艾倫·邦德先生和兩位勞倫萊斯公司的工程師成立了一家「反應發動機公司」,繼續研製高超音速發動機。
  • 俄將推出「全球最強」火箭發動機
    俄專家指出,RD-171MV發動機的推力居全球同類產品之首,將讓俄羅斯在火箭領域繼續保持競爭優勢。RD-171MV發動機於2017年開始研發,重10.3噸,推力超過800噸,功率達到24.6萬馬力,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火箭發動機,比美國安裝在「土星-5」火箭上的一級發動機功率大5%,同時尺寸小1.5倍,且可重複使用10至15次。
  • 中國組合動力發動機研發成功,空天自由往返將來臨
    該文章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研發中心副總研究師張永介紹,「組合動力是一種新型動力,其基本原理是集成火箭發動機、衝壓發動機和航空發動機等不同動力模式,取長補短」。根據副總研究師張永介紹的說法,其基本原理是集成火箭發動機、衝壓發動機和航空發動機的不同動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