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六院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領域總師劉站國|赤子之心 與發動機同...

2020-12-04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

2020年11月24日,有著「國之重器」之譽的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強大推舉下,從海南文昌發射場躍入蒼穹,它將把我國探月工程第五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送向預定軌道,經過往返76萬公裡的宇宙「深度遊」,嫦娥五號又將取回月壤返回地球,拿到人類進一步探索月球奧秘的「密鑰」。

此時此刻,海南文昌發射場的控制大廳裡,歡呼雀躍。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子,望著監控畫面裡,漸漸遠去,逐級分解的箭體,陷入了沉思。喜悅、欣慰、激動,又夾雜著那麼多的不舍,這滋味,太熟悉了。那是父親對孩子長大後遠走高飛的期待,也是一位父親對孩子成長成才的感慨。

他是誰?讓他百感交集、戀戀不捨的又是什麼?

他,就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總師劉站國。讓他戀戀不捨的,正是他貫注全部心血,「撫養」長大的「國之重器」—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也正是該型發動機,擎起了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的主要動力。

同頻共振,他承受太多

///

30多年工作生涯,劉站國一直從事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研製工作,從方案設計到產品定型,每一個值得回眸的珍貴進展,都離不開他埋首俯身的辛勤耕耘。

眾所周知,液氧煤油發動機是一項全新的研製工作,許多關鍵技術亟待突破,其系統複雜、技術含量高、研製難度非常大。作為設計師,劉站國總是衝鋒在前。無數個日夜,他能不能安心入睡,能不能做個好夢,都取決於項目是否得到了順利推進,難題是否按照他的設想如期攻破。

發動機研製完成後,熱試車試驗,是擺在設計人員面前的一道坎。發動機狀態不甚穩定,各種性能和參數的摸索,都是以秒為單位推進,整機試車時,常常發生不明狀況,甚至是劇烈爆炸。

作為該型號研製主要負責人,每一次試車,都少不了劉站國的身影。點火時,他擔憂能否正常啟動;正常工作時,他隨時提防著不知何時就會突然襲來的莫名爆炸;一顆心,伴隨著試車一分一秒的過去,始終提在嗓子眼,咽不下去,放不下來。這種如履薄冰、同頻共振的時刻,從現實生活中滲入了劉站國的夢裡,經歷多了,煎熬就更多,無形中,也在他的身體裡,漸漸埋下了病痛的隱患。

一次,液氧煤油發動機整機試車點火後不久,突然出現爆炸,試驗消防系統迅速啟動,火很快就撲滅了。還未等警報解除,劉站國第一個衝進了爆炸現場,迫不及待地察看到底是哪個部位爆炸最嚴重,由此判斷導致發動機爆炸的初步原因。頂著發動機試車後強烈的熱輻射,他徑直跑到了試車前間,鑽到發動機噴管下左看右看,生怕錯過了什麼,又帶著些許不甘和難過。

關鍵時刻,他最想做的,是在最短的時間獲得第一手資料,及時找到改進的辦法,讓團隊的信心不挫,繼續迎難而上。

病痛伴身,他依然堅韌

///

剛剛「撫養大了」120噸發動機,劉站國又扛起了液氧煤油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的研製重任。2015年,他幾乎長年處於「西安—北京」兩地狀態,一年下來,能按時下班回家的日子,居然不足一個月。2016年,重型發動機聯試試驗在即,劉站國幾乎每天都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常常開會到中午12點半,隨意吃個涼皮、肉夾饃,接著連軸轉,晚上又繼續開會到11點多。每次試驗,他都堅持駐守在現場,沒有時間的概念。

高強度的研製工作進度要求,讓劉站國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加之飲食不規律和休息不足,致使他的身體情況逐漸表現的越來越不容樂觀,但他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工作態度,用自己的生命默默守護著他的發動機產品。

2014年1月7日,劉站國突然感到心臟極度不適,經醫院檢查確診為心肌梗塞,讓51歲的他直接進了ICU病房,隨後,病情一度焦灼,醫院送達了病危通知書。經過搶救,醫院實施了心臟搭橋手術,這才轉危為安。

2016年6月,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即將首飛,身在發射場的他又一次感覺到了劇痛,關鍵時期不容有失,他硬是一個人默默挺了過來。7月底,疼痛持續加劇,但重型液氧煤油發動機聯試在即,他繼續硬扛。直到聯試前一天下午,忙完了所有的工作,疼痛到極限的他,才告訴妻子自己不舒服。7月的最後一天,被病痛折磨到極限的劉站國,做完一切預想和準備工作,才把手上的事情做了最後的交接,安心入院配合醫生治療。

也許正是這樣的煎熬和隱忍,本來小小的腎結石,卻讓他再次遊走在生命邊緣。手術後,他出現了明顯的感染症狀,指標居高不下,再進ICU病房,又下病危通知書!經過搶救,劉站國神智恢復,感染指數也開始下降,可就在一星期後,他又出現了感染症狀,再次進入ICU搶救,第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三進ICU,兩下病危通知書,劉站國50多歲的身體,經歷了太多病痛折磨。他從來不在意生命的長度,更在乎生命的質量。他關心的,是應該怎樣付出努力,去收穫生命真正的意義。

伴隨著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和工程運用不斷取得成功,劉站國的崗位也一直在變,從設計員到11所副所長,再到航天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總師,他的初心卻始終沒變,伴其生,隨其長,助其成,成為劉站國生命的另一個維度。

2020年10月20日,劉站國當選陝西省第六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上,他依然不忘對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深情告白:「大國重器,就是民族的底氣。研發攻關再難,艱險再多,為了報國初心,我願竭盡所能。」

在他的生命中,發動機的成長已成為他最為珍貴的滋養。他那顆逐漸衰弱的心臟,早就已經和中國航天液體火箭發動機一起同頻共振,迸發出了最為強勁的中國力量。

何怡/文

成楠/編輯

張美書 /審核

歡迎訪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投稿郵箱:httjnews@sina.com

主辦:航天六院企業文化部

相關焦點

  • ...與航天發動機同頻共振——記航天科技六院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
    作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總師,他貫注全部心血「撫養」長大 「國之重器」—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正是該型發動機,擎起了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的主要動力。航天科技六院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領域總師劉站國30多年的工作生涯,劉站國一直從事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研製工作。
  • 航天液氧煤油發動機專家:「天問一號...
    記者採訪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系列)總師劉站國。距離太遠且不固定相當於約830萬個全馬賽程 探火每兩年有一次窗口期「眾所周知,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天問一號」開啟首次探火之旅 三型發動機全力「保駕護航」
    >  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共研製交付了78臺各型發動機,始於地面發射,終於精準著陸,液體動力的貢獻將貫穿全程,無處不在。
  • 我國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聯試取得成功
    資料圖片一秒鐘完成1.6噸推進劑的高壓輸送、為後續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打下基礎……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研製的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成功,標誌著我國5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深化論證達到預期目標
  • 藍箭液氧甲烷發動機成功試車 背後是火箭動力之爭?
    目前,我國已自主研製的100多種不同型號、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及空間推進系統,為「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和各類衛星發射提供了動力保證。   民營火箭動力之爭:液氧甲烷VS液氧煤油   儘管藍箭航天、零壹空間和星際榮耀幾家頭部火箭公司均將重心放在液氧甲烷發動機上,但液氧甲烷並不是液體火箭的唯一動力組合。
  • 長徵-7火箭「喝」上液氧煤油-液氧煤油 長徵 四氧化二氮 防水隔熱...
    該火箭的最早原型是長徵-2H型,即利用長徵-2F的成熟技術,最大的變化是把火箭發動機由原來常溫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發動機改為低溫的液氧煤油發動機。  看起來只是燃料的不同,而變化卻是革命性的。低溫液氧煤油發動機被譽為世界航天動力領域的「珠穆朗瑪峰」,技術十分複雜,因為液氧的溫度為-183℃,火箭要保持低溫,防水隔熱要面面俱到。
  • 火焰瀰漫試車臺,發動機幾秒鐘全部燒毀!長徵五號火箭研製秘聞
    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泵後擺構型火箭發動機可以大大降低結構重量,同時可以縮小發動機上部結構尺寸,有利於實現多發並聯設計,並以此為基礎研發重型運載火箭。近一個月來航天領域可謂是捷報頻傳,除卻本月上旬長徵5號B遙一火箭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雙雙告捷,還有兩家民營航天公司接連實現液氧甲烷發動機的重大突破。
  • 火箭發動機,到底有多強?每秒消耗1789 kg液氧,788 kg煤油
    1火箭的「絕對核心」 任何一枚火箭的核心,都是火箭發動機。這個道理,可以應用到幾乎每一種運載工具上,但相對汽車輪船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的應用難度顯然更大。因為,航天領域對推力與爆發力的巨大需求,是別的工程領域很難見到的。
  • 讓我們聽聽航天專家的講解
    記者採訪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系列)總師劉站國。劉站國講到,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並不是固定的數據,他們都圍繞太陽公轉,而由於兩者公轉周期的不同,其直線距離會一直變化。據有關數據顯示,火星和地球最近的時候,相距5600萬公裡,而最遠的時候則超過4億公裡。地火距離越遠,不僅對搭載探測器的火箭速度、探測器入軌技術、信息傳輸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也會耗費難以預計的人力物力。這為人類探測火星的徵程,布設下了重重關卡。
  • 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太空探索的未來動力!
    這兩款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也在小火箭技術討論沙龍活動中,對煤油的含硫量以及大型火箭發動機燃燒穩定性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美國與中國的3家正在研製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的商業航天企業。
  • 我國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為500噸級長徵9號主發動機奠定...
    此次試車的首臺泵後擺發動機,是在已經進入工程應用階段的120噸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液發100的基礎上,通過局部調整對液體火箭發動機泵後擺技術的有效驗證。該發動機採用了全新研製的多種零部組件產品,尤其是多層波紋管柔性連接的高壓搖擺軟管,承受住了渦輪泵排出的高溫高壓富氧燃氣多重考驗,在試驗過程中活動自如,結構可靠。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7臺發動機護送「嫦娥」攬月...
    這一刻,是中國探月之旅在歷經13年的「繞落」跋涉之後,堅實踏下的「回家」腳步;這一刻,也是人類時隔48年之後,再次將月球探測地月往返之旅達成的激動瞬間;這一刻,更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7臺性能功能各異的大小發動機全程暖心護航,推舉長徵五號火箭進入預定軌道,助推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一個個高難動作,最終順利攬月返鄉的完美見證。
  • 載人登月發動機告捷!長程點火試車圓滿成功,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YF-100K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試車據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消息,近日我國首款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YF-100K完成500秒長程試車,該型發動機將配型我國新一代重型載人火箭芯一級與芯二級動力新一代重型載人火箭是921載人航天辦公室招標項目,也被航天愛好者稱為「921火箭」。這是一款三級半構型火箭,兩部助推器與芯一級火箭通用,起飛級總共有21臺YF-100K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可以產生約2700噸起飛推力,芯二級是2臺高空版YF-100K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三級則是兩臺YF-75D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
  • 中國最大的火箭發動機:缺少一項關鍵設備 只能用水作「燃料」
    利刃/TONE在長久的沉寂之後,"長徵九號"登月級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終於再傳捷報:由航天六院負責的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YF-480在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實驗中取得了圓滿成功,相關組件完成了一次從起動到關機的完整工況過渡
  • 距離蘇聯解體還有1年半:中國為何要買這3臺高技術火箭發動機?
    1990年7月,在蘇聯解體還有大約1年半的時候,中蘇雙方正式籤訂了購買3臺RD-120發動機的合同。RD-120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是20世紀80年代早期蘇聯的研製的一款發動機,真空推力為84.7噸,由當時的動力機械製造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用於「天頂號」的第二級。
  • 我國攻破泵後擺發動機瓶頸,世界僅兩國掌握,火箭運力因此暴增3倍
    發動機被稱為工業之花,它是衡量一個國家基礎工業的重要指標,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對發動機的投入不夠,再加上我國基礎工業薄弱,遲遲無法突破發動機這個瓶頸,發動機領域長期受制於人,我國航天航空的發展也因此收到極大的制約。
  • 問:火箭發動機使用液氫液氧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空少問答 小課堂 第138期 01 月 04 日 周 六 問:火箭發動機使用液氫液氧的主要困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