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財信》
作者/白羽
2018年12月6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揚州日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日興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於2018年11月6日報送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材料。2019年5月24日,證監會網站預先披露了日興生物招股書,擬在上交所上市,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 41,520,953股。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日興生物曾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並且研發中心也被認定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但《壹財信》在研究過程中卻發現,日興生物的主營業務此消彼長,已歸為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繼續傍名生物科技或名不副實,另外還存在多個官方文件數據"打架"的問題。
傍名生物科技或名不副實
據招股書信息,日興生物主要從事蒽醌類產品、氨糖類產品及其他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蒽醌類產品主要指的是染料中間體和分散染料,而氨糖類產品氨基葡萄糖等則主要是用於骨關節保健品及醫藥生產。
招股書中也明確了日興生物目前所處行業為"C26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不知其目前的實際主要經營情況是否真的符合"生物科技"之名。
2018年初,有官方媒體曾重點報導了日興生物的氨糖類產品,作為全球著名的氨糖製造基地,其氨糖產量佔全球市場份額40%,其中90%出口歐美和日本,還成了美國健安喜、旭福、自然之寶等膳食營養補充劑三大品牌的氨糖原料供應商。在報導中,日興生物的實控人張超也提及企業正從功能食品產業向藥品生產企業轉型,且氨糖系列產品申報國藥"準字號"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還表示2018年公司將向著10億元的銷售目標進軍。
但是,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看來,擁有眾多技術的氨糖類產品營業收入卻日落西山,銷量和佔比連年下滑,已不是日興生物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企業也並未向藥品生產方向轉型。
報告期內,氨糖類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12202.15萬元、10668.59萬元、8340.96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36.69%、25.11%、16.97%,銷量和佔比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而2018年全年的營業收入僅4.92億元,不知實控人是否會想起自己曾經要實現10億元銷售目標的豪言壯語,也不知是哪來的底氣。
(截圖來自招股書)
《壹財信》發現,現在構成日興生物主營業務收入"大頭"的實際是連年增漲的蒽醌類產品(染料中間體、分散染料),2018年營業收入已超過了80%。而早在2016年,染料中間體產品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就已經過半,可是2018年初實控人還在採訪中對外宣傳要轉型為藥品生產企業,顯然是言行不一。
日興生物主營業務中染料中間體和分散染料已超過了80%,與2018年初實控人對外宣稱要轉型為藥品生產企業已風馬牛不相及,繼續傍名"生物科技"或名不副實。
官方數據打架或需要解釋
自2015年12月11日新三板掛牌以來,日興生物發布了多個公告,然而,《壹財信》將其新三板公告文件同招股書梳理後卻發現,在關聯交易方面出現了數據"打架"的情況。
日興生物分別於2017年1月9日、2018年4月23日發布了《關於2017年日常性關聯交易預計的公告》(下稱"2017年公告")和《關於預計 2018 年日常性關聯交易的公告》(下稱"2018年公告")兩份文件,均與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不一致。
(截圖來自日興生物2017年關聯交易公告)
(截圖來自日興生物2018年關聯交易公告)
(截圖來自招股書)
據2017年公告,日興生物與關聯方台州市振港染料化工有限公司(下稱"振港染料")、鹽城市甌華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下稱"甌華化學"),2016年實際發生關聯交易共8601.05萬元。而招股書中,同期日興生物與兩公司發生關聯交易金額共為7663.11萬元。2017年公告則比招股書披露的兩公司關聯交易金額高出937.94萬元。
據2018年公告,日興生物同樣是與振港染料、甌華化學發生關聯交易,2017年實際發生金額為998.37萬元。而招股書中,日興生物同期與兩公司發生關聯交易金額為9665.48萬元。2018年公告則比招股書披露的兩公司關聯交易金額則少了8667.11萬元。
2017年公告和2018年公告中,日興生物對信息披露均作出了公開承諾: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法律責任。
而招股書中也作出了公開承諾:發行人及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諾招股說明書及其摘要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
日興生物此前新三板掛牌時出具年報和此次IPO的審計機構均為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經辦註冊會計師為黨小安、徐新毅、王楠。
而為何出現如此差錯,或需要日興生物作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