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11-29 中國網

11月2日,中國湖南省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成功突破1500公斤大關。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個目標的實現來之不易。這不但取決於科研團隊的創新,還得益於一線農業工作者們的辛勤勞作。

與在國內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一樣,還有許多中國農業專家遠赴非洲大陸。他們與非洲朋友們共同揮灑汗水,致力提高當地農作物產量,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為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貢獻著力量。49歲的胡雙全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已經工作了26個年頭的胡雙全,現就職於湖北省崇陽縣肖嶺鄉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要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與貯藏技術推廣工作。目前,他作為中國援助蒲隆地農業專家組的一員在當地開展農業技術援助工作。

根據此次援布規劃設計要求,他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開展農產品生產、加工與貯藏技術的調研和技術試驗示範,並在此基礎上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擬定符合當地實際的規程、意見、政策建議等文件供當地有關部門參考。

「從2003年到2014年,我曾在非洲的三個國家從事過農業援外工作。那時,我發現他們在農產品生產、加工和貯藏等技術生產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了解到這次援布第四期高級農業專家項目需要這方面的技術人員後,我第一時間報名,並很榮幸地經過一系列考核最終得以入選成為這個項目組的一員。」胡雙全說。

2018年3月,懷揣著和非洲兄弟們深厚感情的胡雙全,再一次踏上了非洲這片熱土。

從試驗示範到可持續發展

今年1月15日,位於蒲隆地Bubanza省Gihanga縣的Socopa大米加工廠技術負責人Revonat Nijimbere給胡雙全打來了電話。他在電話那頭焦急地說,他們的大米拋光機無法正常工作,請求胡雙全幫助他們解決該問題。

掛斷電話後,胡雙全二話沒說,立即驅車30多公裡感到該加工廠,經過對設備進行仔細排查和調試,設備終於又重新恢復正常,加工廠也按期保質完成加工任務。在幫助當地持續開展水稻產業試驗示範工作時,胡雙全經常會面臨這些突發性的問題。「請求就是「戰鬥」命令。能夠在和非洲朋友共同打贏這場『糧食保衛戰』中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我感到很欣慰。」胡雙全說。

胡雙全與大米加工廠負責人探討如何提高大米加工質量、打造大米優質品牌。

蒲隆地是一個農業國家,9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生產方式不發達,生產效率較低;農作物單產普遍較低,效益較差。「這種農業生產方式和基本狀況與我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業生產水平相類似,因此中國農業技術和生產經驗對蒲隆地的農業生產有比較大的現實的借鑑作用。」胡雙全說。

2018年6月,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增產增收、擺脫大米國內供給不足的困境,胡雙全和專家組的成員以Socopa大米加工廠為試驗示範服務對象,幫助其打造優質米品牌、引領蒲隆地大米產業的發展。

援助之初,胡雙全將專家組用於試驗示範的大米拋光機捐贈給了Socopa大米加工廠,並幫助加工廠進行安裝調試,確保設備良好運行。在此基礎上,胡雙全還根據該廠大米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該工廠撰寫了質量控制與加工生產的指導手冊,確保了大米加工質量的穩定。

目前,Socopa大米加工廠從以前的半停產狀態扭轉為產銷兩旺、穩定盈利。產能從原來的0.3噸/小時提高到該生產線的1.0噸/小時;出米率從63%提高到67.8%;整精米率從53%提高到58%;大米品質從只能以市場最低價銷售的三級米提高到了能與進口優質大米媲美的售價最高的一級米水準;每噸大米的能耗和人工費用減少了6美元左右,大米出廠價格也從原來的0.6美元/公斤提高到了0.7-1.0美元/公斤,大米產銷量從原來的每月不足10噸提高到了36噸以上。

接下來,胡雙全又在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上又做起了文章。他親自設計大米彩色包裝袋,並親自為該廠設計優質雜交稻大米宣傳圖畫,印製了一批宣傳畫冊在城市居民聚居區和商店進行張貼,提升宣傳力度。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胡雙全深知大米加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為了提升當地技術人員的操作能力,我在當地持續開展大米生產技術人員和操作的培訓,累計培訓工人100餘人次。」胡雙全說。「集中培訓和現場培訓活動讓蒲隆地眾多農產品加工技術人員對大米加工和拋光技術、優質大米加工技術和品牌創建、稻穀貯藏等技術和雜交水稻在蒲隆地的發展前景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除了在幫助蒲隆地提升大米深加工產業外,胡雙全還積極探索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發展。他嘗試將技術運用在開展米製品加工試驗示範中,助力當地企業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在蒲隆地國家食品技術中心的支持配合下,胡雙全嘗試將當地傳統的流行的油炸面制小吃配方進行優化改進,將碎米研磨為米粉,與麵粉混合,製作出滿足當地百姓口感的油炸米麵小食品。在多次試驗確定生產工藝和配方的基礎上,胡雙全選取一家小食品廠作為示範對象,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示範。

「我們採用麵粉140公斤和米粉60公斤的配方加工出同樣價值的小食品,一年下來能為該食品廠生產該產品降低了原料成本數千美元。」胡雙全說。「與當地類似的小食品相比,味道和口感略優,生產成本也更低,同時還充分利用了大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使價格低廉的農副產品得以增值。」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據胡雙全介紹,蒲隆地農產品加工機器主要依賴進口,在開展農產品加工技術試驗示範時,經常會因零部件損壞導致機器設備難以正常運行。這無疑增加了他在當地進行技術示範推廣的難度。

「我會想辦法與廠家聯繫採購零部件,協助加工單位更快獲得所需零部件並幫助他們安裝調試。與此同時,我還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在加工過程中增強對機器設備的保養維護的意識,更加關注加工過程中的操作流程等注意事項。」胡雙全說。

胡雙全在當地舉辦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會。

為了全面了解蒲隆地農產品加工行業現狀和現存問題,胡雙全深入到蒲隆地各省農作物種植區域,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政府相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機構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

在了解基本情況過後,他結合自身專業水平和工作經驗,撰寫了7篇農產品加工方面的專題調研報告,並最終完成了近35000字的蒲隆地農產品加工行業調研報告,為蒲隆地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以及中非農業合作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針對水稻產量低的問題,胡雙全在從事農產品加工專業工作之餘,積極協助水稻專家和土肥專家做好優質雜交稻的試驗示範推廣工作,為援布專家組重點項目和亮點工程貢獻力量。

10月23日,「蒲隆地2020年世界糧食日」活動在布政治首都基特加隆重舉行,蒲隆地總統埃瓦裡斯特•恩達伊施米耶出席並主持活動。在致辭講話中,恩達伊施米耶高度稱讚中布農業合作成果。

恩達伊施米耶表示,多年來,一些友好國家和國際組織為振興布農牧業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布方尤其感謝中國積極幫助布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援布農業專家培訓了大量農業技術人員,並向農業部提出了很多專業性建議。近幾年,布農業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毫無保留地提供先進技術與經驗。

堅守陣地,不忘初心

受新冠疫情影響,本計劃於今年3月中旬結束援助任務的胡雙全,現如今還堅守在蒲隆地這片土地上。「從3月份下旬到11月上旬,蒲隆地關閉了國際航班,我國派遣的農業專家也就不能如期抵非開展援助。」胡雙全說。

胡雙全在木薯加工廠指導木薯加工生產。

為了讓援助工作不中斷,他與另一位專家組成援布農業專家留守組。作為留守組的成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在布開展雜交水稻的試驗示範與推廣、進行技術培訓,確保新修建的援布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的順利交接和良好運營。

今年,他們先後開展了雜交水稻不同秧齡控草試驗、稻田除草劑不同時期施用試驗、雜交水稻種子本土化生產試驗、稻草腐爛還田試驗等。同時,還分別在Gehanga縣、Mpanda縣、Rugobo縣等地開展了較大規模的雜交水稻種植示範片,通過農民合作社的模式把農民組織起來,統一供種、免費提供技術服務,使參與農戶在種植雜交稻活動中實現較大幅度增產增收,起到良好的示範推廣效果。

「留守的意義就是讓雜交水稻試驗示範的推廣有效開展,加快推進雜交稻種子本土化進程,為蒲隆地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胡雙全說。

相關焦點

  • 希望在田野上萌發
    【偉大的祖國,難忘的歌聲⑨】    希望在田野上萌發——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誕生記作者:郭克儉(浙江師範大學施光南音樂學院院長、教授)希望在田野上萌發,希望在心底裡流淌,正如曉光所言,「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農村的改革已經出現日新月異的前景的時候,田野上的希望激發著我們和許許多多文藝工作者按捺不住的創作欲望」。  曉光抑制不住創作靈感的衝動,馬上奮筆疾書。雖然三段24句歌詞在三個鐘頭的時間裡奔湧而出、一揮而就,但醞釀構思的過程卻如心路歷程般長達十多年之久。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_中國網招聘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之一,以10種語言11個文版對外發布信息,其讀者分布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網力求通過精心整合的即時新聞、翔實的背景資料和網上獨家的深度報導,向世界及時全面地介紹中國,並竭誠為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訪問者提供迅捷、權威的信息服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馬雪梅:幸福在希望的田野上生長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幸福在希望的田野上生長,有滋有味的日子不再是奢望。正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一樣,「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為她富裕,為她興旺」。唱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唱出了美麗鄉村的幸福生活,而我有幸生長在這樣一片熱土,作為親歷者、踐行者,感到無比自豪。
  • 《在希望的田野上》姊妹篇《在收穫的田野上》出爐 謳歌小康畫卷
    四十多年前,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用音樂記錄了從農村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被譽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音樂裡程碑。四十多年後,這首歌曲終於有了「姊妹篇」。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一級作詞曲波作詞,由著名作曲家楊青山作曲、劉琦編曲,由中央音樂學院二級教授、著名歌唱家黃華麗演唱的《在收穫的田野上》近日出爐,因其接地氣兒的描繪了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瑰麗畫卷,受到業內專家高度讚譽。
  • 展覽&對話 | 王慶松:「在希望的田野上」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王慶松個展:「在希望的田野上」現場,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第一空間2020年7月11日,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在北京雙空間推出藝術家王慶松的重要大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展覽由崔燦燦策劃,展出藝術家1999至今三十餘年創作的重要攝影、拍攝現場等作品二十餘件。
  • 在希望的田野上,博白亞山千畝馬鈴薯種植熱火朝天
    ▌在希望的田野上,博白亞山千畝馬鈴薯種植熱火朝天「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11月16日,當記者來到博白縣亞山鎮民新村,見到廣闊的田野上,農戶正在開展冬種馬鈴薯的熱火朝天的景象,心中不禁想起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 金秋 我在希望的田野上
    金秋 我在希望的田野上
  • 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致敬施光南
    新華社杭州11月5日電(記者馮源)在撥亂反正的金秋歲月裡,《祝酒歌》唱出人民心聲;在改革開放的明媚春光中,《在希望的田野上》激發人民奮進……作曲家施光南逝世已經近30年,但是他筆下的首首歌曲至今膾炙人口。大型現實題材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3-4日晚在浙江音樂學院首演兩場,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 「在希望的田野上」鄭慧玲獨唱音樂會舉行
    11月16日晚,由河南省音樂家協會、河南大學、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河南藝術中心主辦,校黨委宣傳部、音樂學院、河南保利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承辦「在希望的田野上」鄭慧玲獨唱音樂會於河南保利藝術中心音樂廳隆重舉行。
  • 韓合唱團演唱彭麗媛代表作《在希望的田野上》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此次韓中首腦會談距離習近平主席和樸槿惠總統上次海牙會談僅僅過去3個月,原本預定45分鐘的單獨會談最後居然延長到1個小時40分」,韓國《京鄉新聞》報導稱,在進行大範圍會談之前,樸槿惠對習近平開玩笑說:「我們談了這麼久,不正是因為我們共同關心和需要合作的事項越來越多嗎
  • 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就如這首歌曲所唱,榮獲2020年首屆浙江省青春助力鄉村振興帶頭人「青牛獎」的紹興市大學生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會長湯帥亮,和他的年輕夥伴們,正在祖祖輩輩耕種的這片黃土地上,播種著新生代農民的夢想與情懷。
  • 【音樂私房課】我們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盛行於世,也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深入民心的歌曲,作詞陳曉光,作曲施光南,原唱楊淑清。這首歌曲有一句歌詞應該說是帶有哲理性的:」叫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這是四十年前的中國,在今天依然如此。
  • 生長在希望的田野上
    如今,中小微企業生長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有活力、有靈性,有一股子精神。」面向未來,努力於變局中開新局,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中小企業必將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譜寫壯麗篇章,助力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啟新程!
  • 二十年徜徉「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用鏡頭記錄中國社會的種種變革
    7月11日,藝術家王慶松的重要大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雙空間啟幕。展覽由崔燦燦策劃,展出藝術家1999至今二十餘年創作的重要攝影、拍攝現場等作品三十餘件。其作品集像是一本濃縮的歷史,鮮活的畫面,記載著現實和欲望的改變,希望和田野之間,永不謝幕的舞臺劇。展覽名稱「在希望的田野上」取自80年代的流行歌曲,它描繪了那個年代的日新月異,未來的美好藍圖。這首歌激勵了藝術家王慶松的青年時代。在經歷了40年的巨變之後,展覽再次回視這一主題。「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歷史,是未來,也是一個全新截點的期許。
  • 微紀錄片《我們再出發》:講述中國網20年的故事
    張豔玲(中國網新聞中心):應聘的時候,它是中國首家外宣網站,我覺得這裡的發展空間應該是很大的。熱烈祝賀中國網生日快樂! 趙林(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副主任):20年來,我們從一個30多人的團隊發展成了450人的大家庭。希望大家以中國網成立20周年為起點,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出更輝煌的成績。
  • 中美新常態|美高中生:將為習近平夫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塔科馬生活20多年的喬治·馬萊斯(George Marice)對澎湃新聞說,「前兩天坊間就有傳言說中國的國家主席會到訪這裡,我一開始還不相信他會來我們這個『小地方』,周三(23日)我想去林肯中學門口看看這位主席先生。」居住在西雅圖的華人湯先生也向澎湃新聞表示,習近平到訪的那天,他的妻子和母親將會住到塔科馬,希望能一睹主席真容。
  • 東西方音樂元素激情碰撞,《在希望的田野上》謳歌新時代
    月之源樂團演奏《在希望的田野上》:2019年10月2日,「國樂頌中華——廣東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民族音樂會」在廣東衛視播出。由月之源樂團演奏的曲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經典民歌。
  •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原標題:   孟冬時節,山東東明小井村,暖陽高照,村東頭牌坊上的「改革第一村」紅色大字分外醒目,村道兩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農村發展新藍圖」「創建美好鄉村
  • ...個方面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理念、路徑和方法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網記者 吳瓊靜 攝中國網11月19日訊 11月19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出席大會並講話。他指出,應當從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始終堅守正確方向導向、著力擴大優質內容產能、充分激發人才隊伍活力等六個方面,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