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博:紮根大山的鐵路情

2020-11-28 央視網

魯博:紮根大山的鐵路情

央視網消息 濟南鐵路局青島電務段東風車間源遷信號工區地處辛泰線中部、魯中南山區腹地。該工區作業範圍長達30 多公裡,主要擔負著北牟、源遷、南博山3 個車站的信號設備和24組道岔的保養維護任務。這裡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曾經因為條件艱苦而一度人心浮動。不過,如今的源遷信號工區到處都乾乾淨淨、整整齊齊,菜園裡的蔬菜生機盎然,隊伍穩定,職工之間關係親如一家。改變這一切的人,是始終堅守於此的工長魯博。

知心魯工長

2004 年,魯博來到源遷工區擔任工長。長年在山區工作,年紀大一點的人還能耐住寂寞,但對年輕人來講,做到這一點就很難了。幹得久一點,好多年輕人都萌生了調離的想法。

面對此情景,魯博首先從自己嚴起,雖然離博山的家不遠,但他吃住在工區,每周回去一次。而後在與工友們日常相處的過程中,他逐一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很快和大家成為哥們。

職工趙凱2011年退伍後分配到源遷工區,他家住萊蕪,妻子沒有工作,孩子尚小需要照顧。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一走進這窮鄉僻壤,艱苦的環境大大超出了他的想像,沒幾天就打起了退堂鼓,堅決要求調離。魯博就與他拉家常,了解到趙凱很想在博山租套房子,讓老婆孩子過來,離工區還近點,以便於常回家看看,魯博立即騰出自己在博山的一套房子,讓趙凱把妻子、孩子接來同住。趙凱感動不已,不久他就向段領導撤回了調離的申請。

2013年,趙凱一歲多的女兒患病住院,齊魯醫院的醫生診斷後,通知他第二天必須做手術,手術費和押金共需要20萬元。這麼多的費用,在這麼短時間湊齊,讓本來家庭條件一般的他一籌莫展。魯博知道這一消息後,立即發動工區職工進行籌款,半天時間就湊齊了20萬。正當趙凱和妻子不知所措為錢發愁時,接到了魯博的電話:「錢已經湊齊了,快回來取錢吧」。趙凱的眼淚奪眶而出,認定了再苦再難,也跟著魯工長。

「四煉」管理法

在工作上,魯博也同樣嚴謹認真。源遷地段雖然是支線,也要創出與正線一樣的優質設備。為此,魯博推出「四煉」管理法:帶頭煉標準、嚴管煉規矩、互教煉技能、關愛煉行為。他以身作則,培養工區上下樹立「我的崗位我負責、我的設備我達標」理念,養成「標準從我做起、問題到我為止」的良好風氣,精檢細修設備成為常態。

2007年8月的一天,狂風暴雨從天而降,南博山站的信號設備被雷電擊壞。魯博帶領工友們迅速出動趕到現場。雷電擊壞了十幾個繼電器,大家冒著狂風暴雨,好不容易修復好,可不一會又遭雷電擊壞,如此反覆多次,從深夜1點多一直鏖戰到凌晨5點多,終於全部修復了被雷電擊壞的設備,順利開通了線路。

還有一次比這更艱苦的。有一天天降鵝毛大雪,地上的積雪足有四五十公分厚,完全覆蓋了去往口頭站作業的道路。自行車不能騎,計程車無處尋,魯博帶領工友們早晨6點就起床,比平時提前1個半小時出發,一路上需經三條隧道,長的七八百米,短的也有五六百米,隧道裡一片漆黑,可以說是伸手不見五指,魯博就走在最前面,與工友手拉手摸索前行。出了隧道還有兩座橋,其中一座橋高達100米左右,狂風一吹人搖搖欲墜,魯博一直走在最外側,既為工友擋風,又做防護屏障。經過一路艱險跋涉,魯博與工友們按時趕到了口頭站,大家顧不上歇息,立即開始著手做檢修工作。

正是得益於「四煉」管理法,該工區管內迄今為止沒有發生責任設備故障,被命名為段安全放心工區和路局樣板工區。

魯博的愛人經常說他:「你對工區那個家,比咱這個家還有感情」。這十幾年,魯博以鐵漢柔情感召、激勵著工友們紮根近乎封閉的深山溝,在千裡大山中建起了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園。勇擔當、做奉獻、保安全,他讓「厚德敬業,實幹先行」的濟鐵精神在這片大山裡發揚光大。(劉暢 劉凌志 辛虎/文)

相關焦點

  • 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 「魯博手禮」 山東博物館文創智造雲平臺...
    而現在,在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加持下,賈佩馥以及更多和他一樣的漢服愛好者們將不僅能夠觀賞這些古物之美,通過微信小程序「魯博手禮」或同名微信公眾號進入線上商城,消費者即使身處千裡之外也能一鍵下單,把魯博出品的品質文創產品買回家。
  • 鐵路知乎 | 發現最美鐵路之川藏鐵路NO.2
    導語上期,小編向大家介紹了川藏鐵路成(都)-雅(安)段,成雅鐵路地處平坦的川西平原上,建設難度低,且今年內將通車。那麼從本期開始,川藏鐵路將正式走向「上天」之路!從雅安出發,一路向西,川藏鐵路將深入橫斷山區的核心區域,沿線皆是人跡罕至的深山峽谷,面對支離破碎的地質條件,築路難度可謂是無法想像的,而這,還僅僅是「上天」難度的開端。
  • 大山褶皺裡的防洪點
    大山裡,隧道邊,危石下,一間藍白相間的板旁隱藏在漫山青翠之中。百米之外,便是素有「橋隧博物館」之稱的宜萬鐵路。 這塊處於宜萬鐵路k1206+226處的危石經武漢局集團公司相關部門實地勘查後,評定為一級防洪點,也是武漢局管內唯一的一處一級防洪重點地段,派人24小時值守。
  • 大山深處的通信兵:十年巡線,走的路可繞地球1圈
    【學習貫徹習主席「7·26」重要講話精神系列策劃「強軍夢·士兵工匠」之四】指擊鍵盤,當你感嘆資訊時代的快捷與便利的時候,你可曾想過有這麼一群官兵,他們猶如信息戰場的保障者,紮根大山深處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大山深處的通信兵,去聽聽他們的故事……大山深處,他們用忠誠守護「千裡銀線」■林霞 靳培峰 袁露 楊春輝入門一行易,精通一行難,愛上一行更難。
  • 「90分鐘默畫鐵路圖」,折射敬業精神之美
    近日,網絡上有一段85後小姐姐90分鐘默畫全國鐵路圖的視頻火了起來。廣大網友被小姐姐郭志紅圈粉,表示「這就是最強大腦」。一張手寫全國鐵路圖,涵蓋807個站名、343個線名、606個接算站、201個非接算站,東至撫遠、西至喀什,北至漠河、南至三亞……用「行走的活地圖」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 瑩瑩青春火,涓涓鐵路情——記西安火車站給水員劉曉海
    央廣網西安4月2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張玉靜)給水員是鐵路從工作環境和勞動強度來說相對艱苦的工種,他們在股道中間穿梭,在列車背面堅守,像是璀璨星空中不耀眼的一片星辰,不受關注,默默散發著光和熱。劉曉海是那片星辰中的一顆新星,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這片宇宙,用青春詮釋著對這片宇宙的熱愛。
  • 行走成昆線丨風雨成昆線 三代鐵路情
    「我對這個鐵路比我的生命還看得重要我自己修出來的鐵路我要自己養護它而且我還想我的下一代我的子孫 都要在這個鐵路上為這個鐵路服務到底」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建成通車,打破了外國專家認為這裡不可能修成鐵路的斷言,通車那一天,陳大平終生難忘。
  • 邱家穩:紮根西部的航天人
    中新社蘭州七月二十七日電題:邱家穩:紮根西部的航天人                  中新社記者殷春永  每次中國發射衛星,世人矚目,那其中也一定有邱家穩的一份期待和祝願。記者日前與這位中國航天系統跨世紀學術帶頭人談及了他紮根西部的航天情。
  • 《山海情》:李水花為何去而復返?不單單是因為馬得福
    2021年第一部「王炸」級別的好劇已經出現,它就是《山海情》。這部由廣電欽點編劇、正午陽光團隊孔笙、孫墨龍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的扶貧劇開播四集就已經引燃觀眾討論的熱情。原因很簡單:這部主旋律劇,有意思且有意義。《山海情》的原名《閩寧鎮》,全劇23集集中講述了一個故事,寧夏西海固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克服困難將戈壁灘變成金沙灘的故事。
  • 貴州六盤水一「奇特」大山,像巨龍更像雞足,為何不稱雞足山呢?
    貴州六盤水一「奇特」大山,像巨龍更像雞足,為何不稱雞足山呢?水盤高速公路沿著北盤江邊行駛。有著名的網紅打卡地——北盤江鐵路大橋,是車迷心中的聖地。每年都有很多火車迷,千裡迢迢來到這裡,看大橋,和大橋一起留影,滿足心中的那份期待。
  • 紮根基層 無私奉獻(暖聞熱評)
    李夏同志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紮根奉獻皖南山區,多次放棄到縣直機關工作的機會,甘於在最艱苦、最偏遠的鄉鎮基層奮鬥青春,勇於在抗洪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中衝鋒在前。他心繫群眾、一心為民,服務群眾隨叫隨到,當地群眾都知道「有事情、找李夏」,貧困戶稱讚他「比自己孩子還要親」。他認真負責、有情有義,總是盡心盡力幫助他人,用高尚品行感染和溫暖著身邊每一個人,前不久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中企猴麵包樹般紮根東非大地
    從坦贊鐵路到尼雷爾大橋,助力坦尚尼亞現代化 中企猴麵包樹般紮根東非大地「以前從南部到市區輪渡很少,坐車得繞道行駛兩三個小時,現在到對岸只需要15到20分鐘。」坦贊鐵路精神一樣,但施工條件、技術已完全不同承建尼雷爾大橋項目的中鐵建工東非公司的前身當年就參與了坦贊鐵路的建設。60多歲的曼果有個地道的中國名字——老馬,但他其實是中鐵建工一名坦尚尼亞籍工程師。上世紀70年代就參與了坦贊鐵路的建設,今天仍在為中鐵建工在三蘭港的五星酒店項目工作。
  • 廣西山川之九萬大山與十萬大山
    廣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說明山脈佔比重較大,其中廣西典型秀美的山有九萬大山、十萬大山、貓兒山、象鼻山等。  最古老的褶皺山脈——九萬大山  九萬大山是廣西最古老的褶皺山脈,位於廣西北部,分布在融水、羅城、環江等地,向西北延伸至貴州省。廣西區域地質調查隊曾對羅城四堡群採樣測定,其同位素年齡為16.7 億年。
  • 紮根麻風村15年的「中國好人」董淑猛病了 仍想建一個麻風病「博物...
    現年40歲的董淑猛在大學畢業後,告別條件優越的城市生活,和女友徐娜一起扎進大山深處的麻風病防治專科醫院——開平市玲瓏醫院。15年來,他無怨無悔,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麻風病防治事業。 周惠紅表示,董淑猛是「愛心之城」江門湧現出來的典型人物,他和妻子徐娜紮根麻風村十五載無私奉獻的故事在僑鄉廣為人知。周惠紅鼓勵董淑猛要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要注意身體變化和密切留意病情進展,爭取早日治療早日康復。 雖然身患嚴重疾病,但董淑猛仍然心繫老人家們,他表示希望建一個麻風病「博物館」,周惠紅表示將安排相關部門進行對接,助力董淑猛圓夢。
  • 佟麗婭:不停地翻越一座座大山,挑戰自己,人生很貴,從不浪費。
    佟麗婭不停地翻越一座座大山,更是內心的大山,一直努力學習,挑戰自己,完善自己,因為人生很貴,她從不浪費。兒子娃娃性格的女人。永遠保著一顆不停翻越下一座大山的勇氣。在佟麗婭12歲那年,坐著大伯的貨車,在冰山與懸崖夾雜的雪地上走了一天一夜,不敢睡覺,害怕,驚訝,好奇。
  • 紮根雲南情系雲南 文學界熱議彭荊風遺作《太陽升起》
    我們要通過研討彭老的作品,學習彭老對於創作的執著、嚴謹和擔當,學習他為人為文的表裡如一,學習他以人民為中心,將創作深深紮根於人民之中的文學精神。我們要把學習所得運用到自身創作中,努力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的發展繁榮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永濟電機:鐵路系嫡子戰風電
    當年,國務院和鐵道部將鐵路唯一的電機廠選址在晉、陝、豫三省交界的大山邊,主要考慮到一旦發生戰爭,能夠快速進山。 在主輔分離前,永濟電機有員工七八千人,目前也有4000多人。永濟電機的就業人數和上交稅收,對這座不大的縣城有著莫大的影響。從永濟電機的廠區大門進去,是一條高大寬闊的林蔭大道,兩邊種植著法國梧桐。
  • 【紮根理論】孫曉娥:紮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
    因而,本文試圖在國內首次將紮根理論和深度訪談研究結合起來,通過對紮根理論關鍵環節的概要論述及其在深度訪談研究中具體運用的實例分析,探討如何應用紮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建構理論,從而填補了國內紮根理論運用研究的空白,推動紮根理論和深度訪談研究在國內的進一步發展。
  • 9913米打了74個月 成蘭鐵路茂縣隧道今貫通
    1月12日上午11時許,阿壩州茂縣光明鎮境內,從1600米埋深的大山深處傳來喜悅的呼聲——歷時74個月建設的成蘭鐵路茂縣隧道全線貫通。王眉靈/攝由於極為複雜的地形、地質條件,成蘭鐵路被稱作中國最難在建鐵路。
  • 懷來站:隨處可見老京張鐵路元素 銅浮雕展現城市名片
    古城牆香檳色的外幕牆使用陶土板裝飾,正面10根Y形立柱,倒過來看像是百年京張的「人」字形鐵路,還是全國首例雙柱多曲面不對稱懸挑式飾面級清水混凝土雨棚柱。與普通混凝土相比,清水混凝土對色差、氣泡等質量參數要求高:混凝土表面的氣泡直徑不超過8毫米,深度不超過2毫米,外觀裂縫得小於0.2毫米,澆築一次到位,需要做到基本無修補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