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裴劍飛)懷來站站房建築面積約10000平方米,站臺雨棚投影總面積8775平方米,規模為兩臺面四線。懷來站近期(2020年)高峰小時旅客發送量為510人,遠期(2030)年高峰小時旅客發送量為590人。
懷來站外景。攝影/馮凱
從地圖上看,河北懷來縣地處燕山山脈北側,在北京與張家口間畫上一條線,它恰好在中心區域。雖說與北京城區的距離僅120公裡,但自駕前往,少說也要2個小時。如果算上堵車,車程甚至要3個小時。京張高鐵開通後,從北京北站出發,坐上高鐵半個小時左右就能抵達。
懷來站正立面的幕牆上,製作了四幅高8.63米、寬3.32米的銅浮雕,每塊浮雕重500公斤。它們展現了懷來的四張名片:一座古城(雞鳴驛古城)、一位英雄(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一瓶美酒(中國第一瓶乾白葡萄酒誕生地)、一湖淨水(官廳水庫),實現站城融合。
古城牆香檳色的外幕牆使用陶土板裝飾,正面10根Y形立柱,倒過來看像是百年京張的「人」字形鐵路,還是全國首例雙柱多曲面不對稱懸挑式飾面級清水混凝土雨棚柱。
與普通混凝土相比,清水混凝土對色差、氣泡等質量參數要求高:混凝土表面的氣泡直徑不超過8毫米,深度不超過2毫米,外觀裂縫得小於0.2毫米,澆築一次到位,需要做到基本無修補痕跡。
行走在懷來站內,隨處都能看到「老京張鐵路」的元素。設計人員在候車大廳用五個「人」字紋,拼成了一朵海棠花,圍繞在候車大廳四周。低頭向下看,懷來站地面拼花創造性地將葡萄葉、葡萄粒、雪花、奧運五環等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地面拼花。
二層候車廳頂棚吊頂設計靈感來源於葡萄藤架與中式園林建築中的椽木結構,吊掛13塊金屬網,與柱頭的水波紋遙相呼應,相互映襯,構建沉浸式的田園風光。同時,二樓六個立柱,柱頭水波紋裝飾圖案配合冬奧項目的剪紙圖案。
在二樓欄杆的玻璃圍擋上,還能看到一幅「蘊含深意」的圖畫,畫面上的大山造型由一組密密麻麻的年份數字組成,每個年份都代表著鐵路發展的特定歷史節點,其中,山尖上的年代「1876」代表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正式通車,第二行的「1905」代表京張鐵路於1905年開始修建,「1909」則意味著京張鐵路於1909年通車。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張暢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