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故事丨郭永懷:一心為國 奮鬥終生

2021-01-13 澎湃新聞

郭永懷,出生於榮成市滕家鎮西灘郭家村,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唯一一位在中國核彈、飛彈和人造地球衛星領域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1968年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終年59歲。1999年,郭永懷被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縱橫求索他國揚名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榮成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二十四歲時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師從著名光學家饒毓泰教授。1938年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組建了西南聯合大學,郭永懷聞訊來到西南聯大,主動放棄原來的光學專業,轉入航空工程系學習流體力學。

1939年夏天,中英庚款留學生委員會舉辦第七屆留學生招生考試,郭永懷報考了航空工程。在葉企孫教授和饒毓泰教授的共同努力下,郭永懷、錢偉長、林家翹三人被一同錄取。第二年,郭永懷前往上海,登上出國留學的郵輪。然而,在郵輪將要起航的前一刻,他們發現自己的護照上竟然多出了日本籤證,上面赫然寫著,「允許在橫濱停船三日,上岸遊覽」,郭永懷一行人憤怒地撕毀了手中的護照,拿著行李下了船。

留學之路受阻,郭永懷只能等待再次出發的時刻。

1940年8月,他們來到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郭永懷與他的同學們成了該校第一批來自中國攻讀研究生學位的留學生。從此,郭永懷開始了他的長達16年的海外求學生涯。

在多倫多大學,郭永懷和錢偉長、林家翹等一起選擇了應用數學系。除了學習本專業,有心的郭永懷還擠時間旁聽波蘭物理學家英菲爾德和大英國協應用數學知名學者辛格教授的授課。

郭永懷進步很快,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可壓縮粘性流體在直管中的流動》的論文,並獲碩士學位。

1941年5月,郭永懷又來到了當時著名的國際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中心——美國西岸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GALCIT)繼續深造,在航空大師馮·卡門教授的指導下開展研究工作。郭永懷提出要進行空氣動力學的前沿問題——跨聲速流不連續解的研究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大課題,馮·卡門教授非常欽佩他的膽略和氣魄。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4年艱苦探索,郭永懷在跨聲速流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並於1945年完成了有關跨聲速流不連續解的出色論文,因而獲得了博士學位。

提高飛機飛行速度,突破聲障是當時航空工程界的攻關目標。胸懷大志的郭永懷和錢學森共同合作,不久就拿出了震驚世界的重要數論論文,首次提出了上臨界馬赫數概念,並得到了實驗證實,為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此後,名聲大振的郭永懷應聘參加了美國數學學會,並被加州理工學院特聘為研究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同盟。1946年秋,馮·卡門的大弟子威廉·西爾斯教授在康乃爾大學創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請郭永懷前去任教,共同主持學院的工作,久懷報國夢想的郭永懷欣然赴任。

1949年,郭永懷為解決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一個難題,探索開創了一種計算簡便、實用性強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在許多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方法後來被命名為著名的PLK方法。郭永懷由此馳名世界。

心繫故土輾轉歸國

新中國誕生前夕,郭永懷在康乃爾大學參加了中國留學生的進步組織——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每逢協會集會,大家談論得最多的,還是中國的前途和命運。當然,還有一個非常秘密的話題,那就是通過什麼途徑,在什麼樣的時機,把他們學到的科學知識貢獻給自己的祖國。他們在焦灼中等待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高高升起的五星紅旗上,郭永懷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他恨不得立刻飛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然而,郭永懷在學術上的突出成就,已經引起了美國當局的高度警覺。

不久,錢學森被限制出境,美國政府將他軟禁在了特米羅島。

歸國之路受阻,可郭永懷一直心繫故土,他在焦急中等待時機。

時機終於來了!

1955年8月,朝鮮停戰協定籤訂後,日內瓦中美大使級會談開始。經過中國政府的努力,不久,美國政府就把禁止中國學者出境的禁令取消。

在此之前,周培源、錢偉長等人已在1947年繞道歐洲回國。錢學森也在1955年回到祖國。

郭永懷的妻子李佩教授說:「禁令一旦取消,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和我盤算著回國的事。美國的許多朋友、包括已經加入美籍的華人朋友勸他,康乃爾大學教授的職位很不錯了,孩子將來在美國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為什麼總是掛記著那個貧窮的家園呢?不勸倒罷,勸的人越多老郭越來火,他說,家窮國貧,只能說明當兒子的無能!」

1956年9月,郭永懷決定啟程回國。臨行前,西爾斯院長為他餞行,郭永懷當場將自己十幾年來的研究成果一疊一疊丟進火裡,他的舉動驚呆了在場所有人。

妻子李佩回憶當時郭永懷的話,這些東西燒了也無所謂,反正這些要解決的問題都在我腦子裡。

終於到了郭永懷用紅筆在日曆上標記的日子——1956年9月30日,郭永懷一家三口登上了回國的「克裡弗蘭總統號」郵輪。隨著汽笛的長鳴,郵輪起航了。郭永懷終於踏上了回國之路。

鞠躬盡瘁研製「兩彈」

1956年10月底,郭永懷終於看到了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他帶著對民族命運的拳拳之心,對故土山河的茲茲之念,對國富民強的殷殷之望,回來了。

在核武器研究只爭朝夕的進程中,郭永懷既是一線科學家,又是科研活動的組織者。

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製步伐,1963年,黨中央決定將集中在北京的專業科研隊伍,陸續遷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製基地。

「兩彈」研製基地位於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區,氣候變化無常,冬季寒氣逼人,經常飛沙走石,最低溫度零下40多度。一年中有八九個月要穿棉衣。

高原作業,加上要搶時間爭速度,由於缺氧所造成的頭暈、胸悶、心悸、厭食,再加上營養跟不上,不少科研人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原浮腫反應。為工作的特殊性所決定,郭永懷必須經常奔波於北京和青海之間,這樣就更加重了他高原反應復發的頻率。

爆轟物理試驗是突破原子彈技術的重要一環。當時已經年過半百的郭永懷與年輕的科研人員一起,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經常在試驗現場風餐露宿。他們在這個不為人知的險惡環境中奮戰著,闖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一天一天地把研究試驗推向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在西北高原浩瀚的沙漠上一聲巨響,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炸響了!

1965年5月30日,周恩來總理和鄧小平、賀龍等七位副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了郭永懷等參加第一、二次核武器實驗的專家和學者,並為他們設宴慶功……

1965年9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再次啟動,郭永懷受命參與「東方紅」衛星本體及返回衛星回地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在郭永懷犧牲不到兩年,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在核彈武器化的後期研究中,郭永懷不斷提出了一些具有獨到見解的主張,後來的實踐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郭永懷這些主張的科學性和嚴密性。

對氫彈,郭永懷也從結構形式、彈體重量、減速裝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科學見解,從而保證了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試驗的圓滿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飛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蒙受空難烈士留魂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兩個多月的郭永懷,在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他要急著趕回北京,一刻也不等地要人抓緊聯繫飛機。

他匆匆從青海基地趕到蘭州,在蘭州換乘飛機的間隙裡,他還認真地聽取了課題組人員的情況匯報。

1968年12月5日凌晨6時許,一架飛機在首都機場徐徐下降。當飛機距離地面四百多米的時候,意外發生了。飛機一頭扎進了機場附近的玉米地中,前艙碎裂,瞬間大火包圍了整架飛機。

當搜救人員扒開飛機殘骸時,他們發現了驚人一幕,兩具緊緊抱住的遺體已經燒焦,而夾在兩人胸前的公文包卻完好無損,打開公文包後,一份熱核飛彈試驗數據文件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這兩位用生命去守護國家機密的人是二機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中科院力學所副所長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

1968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授予郭永懷烈士稱號。人們將永遠記得郭永懷,他在國防、科技、教育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鼓舞和激勵了幾代人。

值班總編:張軍濤

覆審:孫美玲

原標題:《家國故事丨郭永懷:一心為國 奮鬥終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的家國情懷
    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全媒體行走進郭永懷事跡陳列館,近距離聆聽和感受「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家國情懷。1999年,郭永懷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也是唯一一位為中國核彈、飛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在講解員飽含深情的敘述中,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傳奇人生路徐徐展開。
  • 力學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110周年報告會
    希望力學所人在工作實踐中繼承和弘揚郭永懷的愛國精神和崇高品德,以家國情懷立德塑魂,用奮鬥精神建功立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關鍵時期,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為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科教融合工程科學研究基地而不懈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學所人的力量。
  • 今天在兩所小學,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的故事
    9月17日,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李偉格在西峰區新建小學和慶陽市東方紅小學,為師生們講述了郭永懷和李佩的故事,分享了郭永懷夫婦感人的愛國情懷郭永懷和李佩的故事  1939年夏天,西南聯大公布有7人考取了中英庚款基金留英公費生,其中就有錢偉長、郭永懷和林家翹。
  • 黃大年先進事跡激勵知識分子愛國奮鬥:以家國為念 為民族燃燈
    一年多以來,吉林大學地質宮懸掛著「向『時代楷模』黃大年同志學習」的標語,激勵莘莘學子;黃大年事跡從地質宮傳遍神州大地,「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激勵著各界知識分子,以家國為念,為民族燃燈,建功立業新時代。
  • 山東倡議向「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學習
    在6月17日舉行的2019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上,中國工程院王恩東院士向廣大院士、專家宣讀「學習郭永懷、建功新時代」的倡議書,倡議學習郭永懷心繫祖國、以身許國的愛國精神,艱苦創業、銳意進取的奮鬥精神,追求真理、勇於登攀的科學精神,一心為公、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
  • 同濟大學雙聘院士陶文銓: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同濟大學雙聘院士陶文銓: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2020-03-09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感悟黃大年的「家國情懷」
    修齊治平、兼濟天下,共產黨人歷來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這是一種自家而國、一脈相承、渾然一體的心靈感觸與人生追求。他「什麼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為「純粹的知識分子」「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有一句話:「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一個人應該怎樣愛國、怎樣報國,如何把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命運?黃大年的「家國情懷」為我們樹立了價值航標和光輝榜樣。
  • 頭條|《院士訪談錄》(第一期)——趙振東的家國情懷
    為慶祝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更好地展示山東省科技成就、展現中國院士風採,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山東經濟廣播、山東衛視傳媒公司製作推出的全媒體系列專題《院士訪談錄》,7月2日全網正式上線。服務國家創新、助力山東發展、推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話劇《今夜星辰》在皖公演 紀念「兩彈一星」功勳郭永懷夫婦
    話劇《今夜星辰》在皖公演 紀念「兩彈一星」功勳郭永懷夫婦 發布時間:2020-11-27 10:39: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 家國情懷:課本中的遼寧
    本報記者 張 瑜 從咿呀學語到慢慢長大,我們捧過不計其數的課本,也讀過課本中不勝枚舉的故事。那麼在課本中,遼寧的故事是怎樣被呈現的?它們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在開幕式現場,三位老師為讀者朋友帶來的迷你網課,不僅帶我們再一次走進積澱深厚的遼寧和建設發展中的遼寧,也讓無私奉獻、拼搏奮鬥的家國情懷深植心中。
  • 雙節來渭博 聽先賢故事 學家國情懷(組圖)
    陝西網訊(通訊員 楊娟)9月29日、30日,渭南市高級中學和渭南小學的七百多名中小學生走進渭南市博物館,參與該館正在舉行的「迎中秋 慶國慶 家國情懷」渭南歷史人物專題導賞和月相儀製作體驗活動。在了解渭南先賢故事和感受月相變化中歡度國慶中秋雙節,感悟家國情懷。
  • 【中國科學報】「奮鬥者」號:從國產到「國創」
    本報今起開設「國之重器中的中科院力量」欄目,從若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工程項目切入,展現中國科學院在國之重器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擔當精神。  10909米!11日10日,「奮鬥者」號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
  • 郭永懷:1人可抵10個師,用生命保護核武資料的兩彈一星元勳
    1929年9月(20歲),郭永懷考入南開大學理科預科班。(左一郭永懷)1931年(22歲),郭永懷升入本科,一心想攻讀物理專業,但當時南開大學沒有物理系。他聽說電機系有一位物理教授顧靜薇,便報了電機系。他找到顧靜薇教授,成為了南開唯一的物理專業學生。
  • 沒有國哪來家,為他們,630萬昭通人請瘋狂點讚!
    沒有國哪來家,為他們,630萬昭通人請瘋狂點讚!文軍家,2008年父親去世,文軍和母親沈雪華相依為命,為補貼家用,57歲的母親在宜賓餐館務工,文軍即將出徵最大的願望,是能再看母親一眼,然而因疫情防控等原因,文軍不能請假至宜賓探望母親,心中難免有一絲遺憾。
  • 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接續奮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題: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接續奮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新華社記者溫競華「這一別,就是30年,30年我一次也沒有回過家。……有同志問我,忠孝不能兩全,你是怎樣理解的?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 「地評線」紫金e評:在清明「雲祭掃」中升華家國情懷
    清明時節,掃墓祭祖,既為寄託哀思、追念親恩,也為敦親睦族、慎終追遠。在這樣的日子裡,除了祭祀亡親、悼念祖先,越來越多的人也緬懷為國家民族奮鬥犧牲的英烈。英雄,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情感,是國家自立自強的精神內核,對英烈緬懷與哀思,更堅定了我們銘記英烈遺願、傳承英雄精神的信念。
  • 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前十均為國產片 「家國情懷」引發共情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題: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前十均為國產片 「家國情懷」引發共情新華社記者白瀛、王鵬、魏婧宇國家電影局1日發布數據,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204.17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170.93億元,佔總票房的83.72%,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均為國產影片。
  • 著名科學家後人進校園 講述科技報國故事 感悟家國情懷
    著名科學家後人進校園 講述科技報國故事 感悟家國情懷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07日 14:52 A-A+ 近日,中國科協邀請李四光、鄧稼先、童第周等著名科學家後人走進中小學、大學校園,為當代青年學生講述先輩愛國奉獻的故事,感悟科學家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