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正在被加熱?無數恆星燃燒,為何宇宙溫度還在降低

2021-02-15 香蕉拔蠟

宇宙中,有無窮無盡的恆星,也就是我們晚上天上看到的星星。按照天文學家的估計,目前整個宇宙的恆星數量約為7萬億億顆,每一顆恆星都是如同太陽一般,甚至更加強大的存在。

以太陽為例,太陽佔到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重量相當於地球的33萬倍,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5500攝氏度,內部溫度達到了2000萬攝氏度。目前太陽已經燃燒了45億年,還有將近50-60億年的壽命。在宇宙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表面溫度就達到了幾十萬攝氏度。

如果按照我們一般人的想法,這麼巨量的恆星在一起發光發熱,宇宙的溫度應該升高了才對,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宇宙不但沒有像我們所想的那樣升溫,反而溫度越來越低了,相比宇宙大爆炸之初的時候,宇宙現在的溫度已經達到了絕對零度以上的3攝氏度左右,只有零下273.15攝氏度,這又是為什麼呢?

當然,有許多人會說宇宙是沒有溫度的,然後跟我們玩一場文字遊戲,但溫度本身就是一種天生存在的現象,沒有任何物質沒有溫度,包括宇宙在內。我們這裡參考的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你也可以看做宇宙的平均溫度。

為什麼在無數恆星燃燒給宇宙升溫的時候,宇宙中的溫度還會降低呢?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那就是宇宙的面積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想像,就算7萬億億個恆星不斷燃燒幾十億年給宇宙加熱,宇宙的溫度依然會下降,而且宇宙現在的面積還在不斷擴大。

我們所認為的7萬億億顆恆星,其實就像宇宙裡的7萬億億顆塵埃差不多。

還是以太陽係為例,太陽系的直徑有多大?我們想一想就覺得很大,如果我們從奧爾特星雲開始計算的話,太陽系的直徑可以達到19萬億公裡,換算成光年的話是2光年。那麼太陽可以影響的空間有多大呢?地球距離太陽系1.5億公裡,太陽輻射抵達地球的平均溫度就只剩下16攝氏度了。到了火星之外的小行星帶,再往外的平均溫度就只有零攝氏度以下,這就是太陽能夠賦予零度以上平均溫度的範圍,不超過3億公裡。

而太陽系之外,距離下一個恆星比鄰星的直線距離為4.22光年,在這麼久遠的距離內,有太多的空間得不到足夠的熱量,換成宇宙任何一個恆星系上都是如此。宇宙的空間是如此廣闊,有太多的地方無法得到恆星的光輝和星際物質的增溫,再加上宇宙面積的不斷擴大,宇宙的溫度只會越來越低。

不知道大家明白了嗎?越想越覺得人類簡直是太渺小了。

猜你喜歡。

每個天體都在轉動,那宇宙在繞著什麼運轉?看科學家怎麼說

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最慢的速度是零嗎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人類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概率有多大科學家接近100

相關焦點

  • 為何宇宙中無數的恆星不停產生熱量,宇宙的溫度卻接近絕對零度?
    為什麼宇宙中這麼多的恆星不停產生熱量,宇宙的平均溫度才3k?自從發明瞭望遠鏡之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間斷過,在不停的探索中我們對宇宙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太陽只是宇宙中無數恆星中的一顆黃矮星。太陽上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就有5700K,中心溫度更是有1500萬K,在表面之上的日冕層也高達百萬攝氏度。可是,為什麼宇宙中如此之多的恆星不停的在散發熱量,宇宙的平均溫度才3K呢?K在溫度技術方面是和攝氏度一樣計算的,只不過它的零度不是水凝結成冰的點,而是我們所說的絕對零度,0K就是已知最低溫度。
  • 宇宙大爆炸至今,平均溫度高達200萬攝氏度,為何還是那麼冷?
    原本,科學家們認為大爆炸發生後的宇宙曾經經歷過一段非常熱的階段,之後開始慢慢冷卻,但是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卻發現,事實上,宇宙的溫度正在不斷升高,如今甚至已經突破了200萬攝氏度,要比宇宙早期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0倍多。宇宙正在越來越熱?
  • 宇宙裡面的全部恆星燃燒完畢之後,宇宙會成為什麼樣子?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宇宙裡面的全部恆星燃燒完畢之後,宇宙會成為什麼樣子。因為只有這樣這些科學家們才會不斷的努力參加這一活動,就比如說宇宙的最終命運這一話題,那麼宇宙裡面的全部恆星燃燒完畢之後,宇宙會成為什麼樣子?其實預祝最終也是會瀕臨死亡,雖然宇宙非常大,並且面積也是非常的廣闊,雖然宇宙的壽命和人類壽命相比的話宇宙更長一些,但是宇宙最終也是要經歷由生到死的過程。
  • 宇宙中的「長明燈」:恆星,它的成長史是什麼樣的?
    恆星宇宙中除了少數行星外,都是自己會發光且位置相對穩定的恆星。它們像長明的天燈,萬世不息。距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是太陽。其他恆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最近的比鄰星也在4光年以外。如果把它們拉到太陽的位置上,那麼我們就能看到無數個太陽了。
  • 宇宙中有那麼多恆星放出熱量,為什麼宇宙還是那麼寒冷?
    宇宙中有無數個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它們依靠核聚變釋放出能量,為整個宇宙加溫在這些恆星的內部,溫度可以達到1500萬開爾文,其表面溫度也有5800開爾文。但是,儘管有那麼多恆星在輻射熱量,整個宇宙卻是非常寒冷的,它的溫度可以低達2.7開爾文。為什麼太空會如此寒冷呢?在物理學中,溫度其實是分子的平均動能。
  • 宇宙知識面面觀:宇宙有多大
    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指無邊無際的空間和這空間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天體和瀰漫物質,還包括無窮無盡的時間。是空間與時間的總稱。宇宙,又是天地萬物的總稱。它是由物質構成的,又是不斷地運動著的。宇宙在時間上是無始無終的。在空間上是無邊無垠的。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順序是從地球到太陽系,再到銀河系,進一步到河外星系。宇宙中的天體有各種各樣的形態,有著發生、發展和衰亡的過程。但作為總體的宇宙卻是永無休止的。
  • 宇宙中有無數恆星發熱,為何還是極度寒冷?原因其實很簡單
    事實上,宇宙中恆星的溫度確實高得令人感到恐懼。以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太陽為例,它的表面溫度達到了6000攝氏度,內部溫度更是高達1000-3000萬度。而我們中國人比較熟悉的牛郎星(天鷹座α星),它的表面溫度在8000度以上,織女星(天琴座 α)表面溫度則能到達1萬度以上。
  • 宇宙最明亮的浪漫:燃燒一顆恆星來說再見
    對這顆超新星亮度的描述,東蘇勃教授的原畫是這樣的:「天上最娘的恆星是天狼星,距離我們8.6光年,而這顆超新星距離我們38億光年。如果這顆超新星在天狼星的距離爆發,那麼從地球上看它幾乎會跟太陽一樣亮。」  但是,這種擁有貧氫極亮型超新星,在宇宙中還算是不常見的。通常在明亮的星系不會出現貧氫極亮型超新星,它們只會在昏暗的星系才能被生成。
  • 宇宙中哪來這麼多土,組成了無數的天體?
    很多朋友心中一定會有這個疑問,宇宙中那麼多天體,需要多少物質來形成它們,而且宇宙的各個角落還正有無數的天體正在形成!當然這個問題有一個標準答案:宇宙大爆炸誕生物質,這些物質形成了恆星,恆星的各個階段中形成的物質再次形成了行星........
  •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
    天體中還存在非熱輻射過程,例如星系團內熱氣體的熱韌致輻射,它們的溫度可以用其他方法獲得。恆星中心的溫度要比表面高得多,是宇宙中最熱的地方之一。我們地球內部的溫度大約為6200開爾文(以下簡稱開),比太陽表面溫度(5800開)略高一點,但是太陽內部的溫度高達1500萬開。質量最大、燃燒最快的恆星,核心溫度可達2億開以上。可與之相比的,是星系團中在各個星系之間瀰漫著的熱氣體。
  •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溫度是多少嗎?
    而對遙遠的宇宙天體,我們怎麼知道它的溫度呢?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溫度不同波長的光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藍光的波長較短,紅光的波長較長。早在戰國時期,《考工記》就記載著「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即隨著溫度的升高,火焰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到「爐火純青」的時候溫度最高。恆星的發光機制和爐火不同,但顏色與溫度之間也存在著相關性。
  • 宇宙擁有無數恆星,為何我們人類看到的太空,卻是黑暗的?
    科學家估計單單銀河系中就存在至少1000億顆恆星,而整個宇宙中的恆星更是多到無法想像,整個可觀宇宙可能存在不少於20萬萬億顆恆星,這還是可觀測宇宙存在的恆星數量,這還不包括不可觀測宇宙部分的恆星,如果加上不可觀測宇宙區域存在的恆星,數量真的不計其數了,恆星發出的光是非常明亮的。由於在恆星上面發生著激烈的核聚變反應,因此恆星可以發出強烈的明光。
  • 宇宙有無數顆恆星,為何夜空還那麼黑呢?是因為大爆炸還是白噪聲
    在宇宙的可見部分,據估計,星系的數量超過5000億個,與此同時,每個星系又包含了數十億顆恆星。如果宇宙真的是無限的,並且一些恆星趨向於無窮大的話,那麼,按照邏輯,無論眼睛落在哪裡,都能看到恆星。也就是說,假設宇宙充滿了無數顆恆星,即使它們是稀疏的、無限的和密度均勻的,但無論從哪個方向,我們都能看到恆星。正是因為從這些論點出發,才出現了所謂的奧爾伯斯悖論(或光度悖論)。
  • 恆星黑洞的質量都很小,那宇宙中660億太陽質量黑洞是咋來的?
    普通恆星(低於130倍太陽質量)誕生黑洞的過程在宇宙中恆星的大小、顏色、壽命和質量各異,這些性質相互之間也密切相關。恆星的質量越大,它的核聚變核心也越大。這意味著更大質量的恆星燃燒得更明亮,溫度更高,半徑更大,燃燒的速度也更快。
  • 宇宙中的恆星,最後都會「死亡」,但它們離開的方式卻不一樣
    這些我們眼中的星光來自外太空深處正處壯年的超級恆星的光熱或者是來自於幾十萬年甚至更早前發出最後一點光亮的恆星。宇宙中還有許多的秘密等待人類去探索,通過觀察星體的變化我們也能夠得出一些端倪。太陽系正是依靠著太陽這顆恆星才會存在並且生生不息,因此恆星的作用是巨大的。而我們所觀測到無數絕美的畫面,大多都是恆星爆炸之後數千萬年間形成的。
  • 恆星死去後,宇宙會變得更加宜居?整個宇宙都會成為我們的花園!
    當前罕見的怪異現象將會司空見慣,宇宙中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甚至會變得更多。為了了解恆星的未來,我們需要知道它們是如何形成的,恆星誕生在氣體和塵埃雲中,這些氣體的質量從幾十萬個太陽質量到百萬個太陽質量不等。今天銀河系中恆星的形成速率接近每年一個太陽質量,科學家估計1000億年後,恆星的形成速率將會降低至目前的1/10,而在億萬年後,這一速率會降低到1/100。
  • 「失敗」的恆星褐矮星:和恆星的性質完全一樣,只是不會「燃燒」
    「失敗」的恆星褐矮星:和恆星的性質完全一樣,只是不會「燃燒」我們知道宇宙當中的星球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恆星,而另外一種是行星。至於恆星和行星的區別,那就是恆星能夠發光放熱,向外釋放能量,但是行星卻不行。
  • 從宇宙大爆炸之前到未來10∧15年,一段宇宙最完整的故事
    形成了巨大、平坦、幾乎完全均勻的宇宙,量子漲落是這個過程中唯一存在的不均勻性,導致了宇宙空間中存在著略微密度過高和密度過低的空間區域。然後宇宙暴漲結束了!這個過程也被稱為宇宙視界面,跟黑洞的視界面一樣,宇宙的暴漲抹去了之前的一切,視界的兩邊被稱為:可見和不可見宇宙!暴漲也使得宇宙的溫度降低了100,000倍!
  • 隨著宇宙星系團距離的變遠,宇宙溫度反而在升高,這是怎麼回事?
    也許是受到了暗物質能量的驅使,也許是受到宇宙誕生爆炸力的影響,宇宙一直處於膨脹狀態,所有物質都在不斷分離,星系之間的距離正在擴大,並且分離速度還在加快中。於是科學家得出初步結論,宇宙平均溫度在逐漸下降,這是再正常不過的道理了,物質越分散自然溫度越低。
  • 星星是恆星,太陽也是恆星,但是為什麼夜空和宇宙都是黑暗的?
    但是,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麼望著夜空進入無限的宇宙,就意味著在任何方向上我們最終都會看到一顆恆星。想像一下,看著一片茂密的森林,儘管樹之間有空間,但您會看到一堵樹牆,那是因為一棵樹總是落在您的視線內。在我們無限的宇宙中,您可能不得不往後看得越來越遠,才能看到給定方向的恆星,這可能意味著恆星太微弱而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