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無數恆星發熱,為何還是極度寒冷?原因其實很簡單

2020-12-06 怪奇菌

提起夜空,必然能夠想到那夜空中閃耀的星星,如果使用天文望遠鏡隨意對準夜空中某個方向曝光幾天,一定能夠得到一張顏色豐富、看起來極度夢幻的照片。如果運氣足夠好,或許照片中還會出現朦朧的星雲。

擁有一點天文學知識的朋友肯定知道,照片中那些五彩繽紛的天體,基本上都是發出強光和高溫的恆星,它們發出的光到達地球,所以我們才能夠看到它們並把它們拍攝下來。

正因為恆星具有高溫強光等直觀的特性,並且我們平時看到的星空都是恆星,所以「高溫強光」成為了不少人提到宇宙的第一印象。

事實上,宇宙中恆星的溫度確實高得令人感到恐懼。以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太陽為例,它的表面溫度達到了6000攝氏度,內部溫度更是高達1000-3000萬度。而我們中國人比較熟悉的牛郎星(天鷹座α星),它的表面溫度在8000度以上,織女星(天琴座 α)表面溫度則能到達1萬度以上。

可能看到以上的數據你已經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了,但是它們其實在宇宙中只能算作「普通恆星」,跟中子星超高的溫度比起來只能自嘆不如。根據科學家的觀測,中子星的表面溫度就能達到12億度,內部溫度能夠達到讓人難以想像的60億-100億度之間。

在被這些天體誇張的數據吸引的同時,想必關於宇宙的另一個事實卻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宇宙其實是非常寒冷的,甚至可以用極寒來形容。

根據科學家建立的宇宙模型計算,宇宙整體的平均溫度也就比絕對零度高一點,大約為-270.4度。而有的科學家認為真正的溫度甚至比這更低。

-270.4度是一個非常低的溫度嗎?可能看到恆星動輒幾千度甚至是上億度的高溫之後,你會覺得宇宙中的溫度最起碼得在零下幾千度或者幾萬度才能叫低,但是事實上,-270.4度確實已經是極低了。

而如果想要知道為什麼-270.4度就算極低了,就不得不提到「絕對零度」這個概念。我們都知道溫度的本質就是微觀尺度物質的活躍程度,這個活躍程度在理論上是沒有上限的,所以我們能看到上億度的高溫。

而理論上沒有上限,卻是有一個下限的,這個下限就是所有的物質全部停止運動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溫度是-273.15度,也就是「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之所以非常有名,主要還是因為它具有「只能無限接近,不能到達」的特性。從量子層面來看,因為許多粒子並不具備靜止質量,如果某種不具備靜止質量的粒子達到了「靜止」狀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物質可以算「消失」了。

這種矛盾的狀態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來,物質溫度的降低是不可能導致物質憑空消失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就很好理解絕對零度只能無限接近而不能實際達到的原因了。

由此「絕對零度」只存在於理論中,是一個理論值,它並不存在於客觀世界,至少就目前對宇宙各地的觀測結果來看,宇宙中沒有任何地方的溫度達到了「絕對零度」。

知道了什麼是「絕對零度」,-270度的意義相信大家也就知道了,它雖然沒有上億度那樣讓人害怕的天文數值,但是它的極端程度並不比億萬度的高溫遜色。

此時讓我們回歸正題,既然宇宙中的恆星都擁有極高的溫度,並且恆星的數量數不勝數,那麼為什麼宇宙的溫度還是極低呢?

其實之所以認為宇宙中的溫度應該很高,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天文望遠鏡拍攝的圖像誤導,認為宇宙空間豐富多彩,充滿了許多風格各異的天體。

但是要知道,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炫麗、豐富的宇宙星空圖像,實際上是那個方向上幾百億光年可觀測宇宙中所有光線的匯總,而實際上,宇宙是極為空曠的,物質密度低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宇宙的密度約為10的負29次方克/立方釐米。也就是說,在宇宙每立方米的空間中,質子的數量僅僅是5.9個。更重要的是,宇宙中大部分空間實際上並不具備「溫度」這個屬性,以上的數據僅僅指的是那些具備「溫度」屬性空間的平均值。

另一方面,因為宇宙密度極低,恆星的熱量其實並不能傳遞很遠。以太陽為例,雖然說太陽發出的光攜帶的熱量極高,但是這些光經過長途跋涉達到海王星的時候,幾乎已經沒有了溫度,所以海王星大氣層最外層的溫度才會在零下200多度,而冥王星類似的位置溫度更是低到了零下240度左右。

要知道太陽射出的光線到達海王星需要250分鐘左右,相比整個銀河系中恆星系之間平均4光年的距離,可以說是非常非常近了。即便是如此近的距離,溫度也到達了零下200度左右,所以說宇宙平均溫度在零下270度以下,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計算,太陽系邊界奧爾特雲層的最外側,每平方米接收到的能量大約為8乘以10的負8次方瓦。而在銀河系之外的區域,由於恆星之間相距甚遠,除了大量的真空空間之外,物質更加稀疏,也就導致熱量更低。

其實說了這麼多,完全可以拋開所有讓人頭暈的原理,用一句話來簡單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發熱的恆星如此的多,溫度卻極低」這個問題,就是因為空間太大,熱量無法輻射這麼遠,原因是不是很簡單呢?

您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說說您的想法,同時也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有那麼多恆星放出熱量,為什麼宇宙還是那麼寒冷?
    宇宙中有無數個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它們依靠核聚變釋放出能量,為整個宇宙加溫在這些恆星的內部,溫度可以達到1500萬開爾文,其表面溫度也有5800開爾文。但是,儘管有那麼多恆星在輻射熱量,整個宇宙卻是非常寒冷的,它的溫度可以低達2.7開爾文。為什麼太空會如此寒冷呢?在物理學中,溫度其實是分子的平均動能。
  • 宇宙驚人的奧秘:極度寒冷和無盡的黑暗
    後來,通過全球科學家的通力合作,採用多種手段終於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併合成了宇宙天體中黑洞的照片。 天文學家發現,在我們銀河系中心就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400萬倍。有證據表明,銀河系還存在著其它黑洞。而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無論是質量和體積都比銀河系大了約一倍,其中心黑洞的質量約相當於太陽的1億倍。
  • 宇宙正在被加熱?無數恆星燃燒,為何宇宙溫度還在降低
    宇宙中,有無窮無盡的恆星,也就是我們晚上天上看到的星星。
  • 宇宙有無數顆恆星,為何夜空還那麼黑呢?是因為大爆炸還是白噪聲
    在宇宙的可見部分,據估計,星系的數量超過5000億個,與此同時,每個星系又包含了數十億顆恆星。如果宇宙真的是無限的,並且一些恆星趨向於無窮大的話,那麼,按照邏輯,無論眼睛落在哪裡,都能看到恆星。也就是說,假設宇宙充滿了無數顆恆星,即使它們是稀疏的、無限的和密度均勻的,但無論從哪個方向,我們都能看到恆星。正是因為從這些論點出發,才出現了所謂的奧爾伯斯悖論(或光度悖論)。
  • 宇宙中存在無數顆會發光的星星,為何我們的晚上還是黑暗的?
    引言:最近有一款新推出的手機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原因是因為它那高素質的成像系統能夠拍出天上的銀河。每當我們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空時,我們所能看到的星星,其實都是其他的星系的恆星。宇宙中存在無數的星星,為什麼天還是黑的呢?
  • 地球外面明明有太陽,為何還是漆黑一片?答案其實挺簡單
    那就是我們追隨太空人的視角,可以發現地球外面的宇宙依然是一片漆黑的,這就有些不太理解了。地球外面按理說也是有太陽光的,為何地球外的宇宙依然是一片漆黑的呢?其實,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太陽光。
  • 宇宙有無數的恆星在發光,為什麼看起來總是漆黑一片?
    我們的宇宙是如此之浩瀚遼闊,以至於無論您朝哪個方向看,都能發現一群恆星或星系!按照這個推測,整個宇宙所有恆星的光會加起來,無論您選擇什麼時間抬頭,我們的天空應該是24小時明亮的。那麼為什麼太空是黑色的?我們所看到的每個方向上不都有星星嗎?
  • 宇宙中存在那麼多恆星,為什麼宇宙還是冰冷黑暗的呢?
    我們知道,宇宙中光的主要來源是恆星!迄今為止,人類可以觀測到的宇宙直徑為930億光年,其中大概包含了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中至少存在一億顆恆星,總共算起來大概有1000億億顆恆星。在我們的想像中,擁有如此龐大數量的恆星,宇宙應該是光明和溫暖的,但事實卻完全相反,宇宙是極端黑暗和寒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 為何宇宙中無數的恆星不停產生熱量,宇宙的溫度卻接近絕對零度?
    為什麼宇宙中這麼多的恆星不停產生熱量,宇宙的平均溫度才3k?自從發明瞭望遠鏡之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間斷過,在不停的探索中我們對宇宙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太陽只是宇宙中無數恆星中的一顆黃矮星。太陽上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就有5700K,中心溫度更是有1500萬K,在表面之上的日冕層也高達百萬攝氏度。可是,為什麼宇宙中如此之多的恆星不停的在散發熱量,宇宙的平均溫度才3K呢?K在溫度技術方面是和攝氏度一樣計算的,只不過它的零度不是水凝結成冰的點,而是我們所說的絕對零度,0K就是已知最低溫度。
  • 宇宙中有那麼多恆星,為何太陽落山之後,天空就變黑了?
    我們處所的銀河系估測恆星的數量就有1000-4000億個,而在可觀測宇宙範圍內,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起碼有數萬億個之多,那麼理論上在半徑為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內,恆星的數量可以達到10^23這樣的級別。
  • 宇宙中星球看上去都是圓的,為何沒有方的星球?答案如此簡單
    原因如此簡單!從人類真正的邁入了太空探索的領域以來,我們發現了不計其數的星球屹立在著無盡的宇宙當中,我們人類見識到了宇宙的龐大,同時也見識到了宇宙的渺小,我們不斷的提出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也是因此人類才有了今天的強大。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因其實很簡單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因其實很簡單說到寒冷,我們想到的就是北極。大家心裏面的北極都是冰天雪地,雖然美麗但是基本上很少人在那裡居住。我們生活在溫暖的大地上,我們體會不到他們那裡的風俗習慣。
  • 宇宙中所有的恆星、行星、衛星,為何都是圓球體?這裡告訴你原因
    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人類對地球探索從古至今從來沒有停止過,古代人類由於視野受限,看到地面是平的,於是天真地以為我們的地球就是平的,於是就誕生了著名的「地平說」理論,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地平說成為人類認識地球的主流思想,其實有時候看到的並不是真實的,「地平說」這種情況深刻地詮釋了這句話
  • 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已知恆星比行星多萬倍,但事實並非如此
    宇宙中的星體是行星多還是恆星多?思考一下,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行星多,然而根據已有的天文觀測數據來看,恆星的數量要比行星多多了,2018年時天文學家們已經觀測到數千萬顆恆星,然而系外行星的數量卻只有4100顆,很顯然已有的數據顯示恆星是比行星數量多的,而且差別達上萬倍。
  • 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為何地球全球變暖,太空還如此寒冷
    只是為何一顆小小的恆星可以照亮整個太陽系的行星衛星,卻依舊讓太空如此寒冷呢?銀河系內多達1000億-4000億顆的恆星。在這些恆星的附近環繞著數十顆到上百顆的行星衛星。每顆行星衛星幾乎都受到了恆星的照拂,可為何讓地球變成一顆溫暖的具備孕育生命環境的太陽,卻不能溫暖太空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
  • 宇宙擁有無數恆星,為何我們人類看到的太空,卻是黑暗的?
    科學家估計單單銀河系中就存在至少1000億顆恆星,而整個宇宙中的恆星更是多到無法想像,整個可觀宇宙可能存在不少於20萬萬億顆恆星,這還是可觀測宇宙存在的恆星數量,這還不包括不可觀測宇宙部分的恆星,如果加上不可觀測宇宙區域存在的恆星,數量真的不計其數了,恆星發出的光是非常明亮的。由於在恆星上面發生著激烈的核聚變反應,因此恆星可以發出強烈的明光。
  • 宇宙中的恆星有五彩斑斕的顏色,為什麼太陽看起來偏偏是黃色的?
    據目前的科研資料可知,宇宙中星球的種類包括了行星、恆星、彗星以及矮行星和中子星5大種類,而這5大種類中最為奇特應該就是那些真正自帶光芒的恆星了。相信看過關於描寫浩瀚宇宙知識紀錄片的朋友們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星系。而這些星系裡面又有著無數的發光恆星,而這些恆星卻有著五彩斑斕的不同顏色。
  • 宇宙中有無數顆太陽發出巨大的光和熱為啥太空還如此寒冷?
    宇宙是個很大很大的空間,包括了無數的恆星和各種天體,我們太陽在宇宙中是一個很渺小很渺小的天體,渺小的可以忽略不計。太陽中心溫度為1500萬度,靠源源不斷的核聚變不斷往外部釋放著能量,太陽表面溫度只是一層面膜,隨便爆發幾個耀斑和日冕噴射都有幾十上百萬度。但這只是在太陽附近,稍遠就很冷很冷了。我們銀河系有數千億顆恆星,每一顆恆星都是一個太陽,這麼多的太陽不斷的放射著能量,怎麼太空中還是很冷很冷呢?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體積超出你的想像,質量卻不大
    可是隨著人類走科技時代之後,有了天文望遠鏡等觀測設備,我們已經明白了太陽其實是一顆恆星,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能夠燃燒的天體,它是宇宙的耀眼明燈,給寒冷黑暗的宇宙帶來了些許溫暖和光明,而宇宙生命的誕生也離不開恆星的幫助。
  • 宇宙擁有無數的恆星!為何我們人類看到的太空,卻是一片漆黑的?
    20萬萬億顆恆星,這還是可觀測宇宙存在的恆星數量,這還不包括不可觀測宇宙部分的恆星,如果加上不可觀測宇宙區域存在的恆星,數量真的不計其數了,恆星發出的光是非常明亮的,那就是:宇宙為什麼是黑色的?而不是明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 由於宇宙太大了,所以恆星發出的光散射範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