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學術神棍」的冒牌祖師,活著打臉孟德爾,死後一統蘇聯生物學界

2020-12-06 騰訊網

  蘇聯與美國的太空競賽總是看得人熱血澎湃。

  但在生物學領域,蘇聯完全被美國吊著打。

  蘇聯學術其實不弱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拿到手軟,生物學領域也有名家坐鎮。

  研究狗拿了諾獎的巴普洛夫、致力於讓人民吃飽的瓦維洛夫、用數學做生物的柳比歇夫……

  生物大廈頃刻倒塌,這全拜蘇聯科學院遺傳研究所,那位不學無術的所長李森科所賜。

  嘴強萬人敵

  他自稱是蘇聯名望最盛的農學家——米丘林的弟子,但兩人根本沒有師徒名分。

  他還將孟德爾遺傳學批成「資本主義科學」,推崇自己那套「共產主義進化論」。

  逼迫全蘇聯的生物學家以他為榜樣,憑一人之力讓蘇聯生物學倒退30年

  李森科之後,蘇聯生物學界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人物。

  他為何一邊毀了蘇聯生物學,一邊還能博得史達林的歡心?

  那是因為他所捆綁的米丘林,曾經改變了蘇聯的果業。

  一般人都以為名師之後必無虛名,誰能想到米丘林從來沒有這麼一個劣徒?

  蘇聯愛國電影中米丘林的形象

  米丘林只有初中文憑,園藝知識全靠自學。

  就這樣一個民科,指出了孟德爾遺傳學之不足,為俄羅斯培育出300多種高抗高產的果樹品種。

  他與李森科完全兩個極端,勤懇踏實兢兢業業,是個令人尊敬的農學家。

  伊凡·米丘林

  結果在李森科的影響之下,米丘林的學說被曲解,從此成了「蠻橫的偽科學」

  ___________

  米丘林,一個出生在園丁之家的男孩。

  從小他就有個特別的愛好,他喜歡四處收集作物種植,塞進了他的口袋裡。

  看到小小的種子逐漸出芽、長高、出葉,他的興奮感都會滿溢而出。

  他還跟著父母學習各種種植的知識,這樣的生活一直維持到初中畢業。

  俄羅斯氣候寒冷,米丘林家的果樹種植收入越來越少。

  家裡再沒錢供他讀完高中,在叔叔的安排下,他來到鐵路站臺當助理。

  他一直省吃儉用,外快賺的錢也都存了起來,5年後他用第一桶金租下一座莊園。

  為了照顧好自己的莊園,他開始自學許多果樹栽培的技巧。

  他踏遍附近的園藝場,還會去一些稍遠些的優秀果園和學校求知。

  越看他越發現,俄國的園藝水平之差,理論與技術都到了完全停滯的地步。

  品種稀少,種植管理也很困難,全國60萬公頃的果園種植總面積中,超過3/4的種植面積都是不足0.25公頃的小園區,種植的品種同質化很嚴重。

  俄國氣候、土壤條件惡劣,無法套用許多國外的先進技術,既使引入優良品種也禁不住天寒地凍地折磨。

  整整十年的時間裡,米丘林的研究毫無進展,倒是積累了不少種植經驗,為他嘗試雜交育種提供不少幫助。

  他一舉培育出兩個適合種植的櫻桃品種,這也是俄國水果種植歷史上第一次人工雜交選出優良品種。

  多刺櫻桃,圖自:米丘林《Principles and Methods》

  這事在俄國可是大事,登上《俄國園藝學報》、《農民》等雜誌頭版頭條。

  米丘林他想要收集更多的種子嘗試更多的雜交組合,以科學探險者的身份踏上旅途。

  最終在朋友和崇拜者的幫助下,他收集了來自韓國、黑龍江針葉林、喜馬拉雅山、天山等地近600種水果品種。

  米丘林(左)與其他教授

  在新一輪的選育嘗試中,他發現有些果樹種在肥沃的黑鈣土裡,營養豐富卻不耐寒。

  他抓住一閃而過的念頭:會不會是充足的營養讓這些果樹生長太快,來不及「學習」如何耐凍?

  米丘林選擇了一塊略貧瘠些的土地,他在這塊土地建起了一塊果園。

  他嘗試用環境脅迫苗木,果不其然,植物對寒冷的忍耐能力變強了。

  米丘林生活與工作的地方

  植物受脅迫時,寒冷就好比抗生素,而植物就像細菌,生存的本能讓它「學會」抗寒。

  但米丘林發現另一種抗寒的可能:在嫁接時砧木不同苗木的抗逆性也大不相同,甚至在其後代都略有體現。

  在果樹栽培上,為了保留親本的優良性狀會用到嫁接技術。

  因為許多果樹具有自交不親和性,假使果園內有一顆果樹果實鮮美,但因為自交不親和性,就只能和劣等母本結合才能產生後代,就無法保證基因優良。

  嫁接技術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無性繁殖的方式,靠著親本的一根根插條就能不斷培育新的優良後代。

  砧木與接穗需要緊密貼合

  但是,如果只要嫁接就使作物獲得砧木的屬性,那豈不就是所謂「獲得性遺傳」?

  這與主流的遺傳學觀點大相庭徑,但事實就擺在眼前,儘管這種嫁接獲取的屬性很有限,卻實打實地打了孟德爾的臉。

  通過嫁接、環境脅迫提高抗性,甚至改變性狀,這便是米丘林賴以培育新種的理論。

  他的果園品種越來越豐富,曾有人說過「全俄國的果園也不及米丘林的三分地」

  就連美國農業部的技術人員都主動聯繫米丘林想要高價購買那些新品種。

  在發財致富的機會面前,米丘林卻主動拒絕了對方提出的要求,他認為這項園藝技術屬於全民族,不能用來換錢。

  但這份愛國心卻被俄國的官僚階級所辜負,他們不願提供哪怕一年3000盧布的研究經費,還派人監視他。

  直到蘇聯成立,列寧十分欣賞米丘林在農業上的成績,不但提供資金、物質,還增派人手。

  這是米丘林科研工作的第44年,他擁有了自己的學生,果園內第一次同時進行幾百個試驗。

  以米丘林學說為基礎,蘇聯學者將800個品種進行雜交,近10萬種雜交組合,最終產生了30000個新雜交種。

  而米丘林本人更是研發300多種經濟型水果品種,獲得了列寧勳章。

  1934年,米丘林與共青團員聊天

  其實米丘林學說雖然認同「獲得性遺傳」,但這也是在果樹嫁接的前提下。

  他也曾說過:「我毫不否認孟德爾定律的價值,相反的,我不過是堅持對它加入一些修正和補充。」

  日本遺傳學專家Shinoto通過茄子嫁接雜交獲得了嫁接雜種,孟德爾支持者Ohta在1967年嘗試辣椒嫁接雜交也得到了新的品種,這些都證明了米丘林學說的正確性。

  以米丘林命名的米丘林國立農業大學

  現有的觀點認為,春季萌芽期前後,砧木中的遺傳物質伴隨這樹體貯藏營養上運而進入接穗的生殖器官。

  處於感受態的接穗生殖細胞和胚胎細胞,無意中便會將這些遺傳物質整合進染色體組。

  由此可見,孟德爾挑明了用進廢退的不足,而米丘林指出了孟德爾的局限性。

  米丘林性格謙虛深受其他學者尊敬,蘇聯優秀遺傳學家瓦維洛夫雖然與他持有不同學術觀點,兩人感情卻一直很好。

  米丘林提倡學生自主思考,他曾說:「懂得我的理論和方法的不算我的好學生,推翻我的理論和方法的才是我的好學生。」

  直至最後,他都保持勤奮的工作態度,每年他都會收到上萬諮詢信件,而幾乎每一封他都親自回復,因為信的那頭都是亟需解決問題的人。

  自此為止,米丘林仍是世人尊敬的科學家。

  而他離世之後,卻被李森科坑得名聲盡失。

  ___________

  19世紀20年代,蘇聯橫空出世一位農學家李森科,聲望直追米丘林。

  根正苗紅的李森科

  他提出名為春化處理的方法,只需用高溼度和低溫處理冬小麥種子,就能增產兩三倍。

  對於捨棄農業發展工業的蘇聯而言,李森科一看就是「專家站臺農業發展」的最佳選擇。

  但春化處理真的這麼厲害嗎?其實冬性作物都需要經歷持續的低溫才會開花結果。

  這是越冬植物的自然習性,否則會大大延遲開花,乃至只長莖葉不開花。

  春化作用確實能夠提高產量,但絕不是李森科吹噓的「兩三倍」之多。

  圖為擬南芥,左邊未經過處理,右邊經過處理後開花

  身處神壇就要有神的樣子,為了圓上自己的彌天大謊,他開始引經據典。

  普通的春化處理技術開始跟拉馬克學說聯繫上,結合用進廢退提出,連續多代春化處理後的作物就會越來越高產。

  他還引用了拉馬克學說另一個核心理論——獲得性遺傳。

  獲得性遺傳在拉馬克的學說之中,也是為了彌補用進廢退的不足。

  用進廢退很好理解,例如長頸鹿不斷伸頸去夠樹葉,就會進化出長脖子,魚要是努力上岸跑,魚鰭就終有一天會變成腿。

  但是魚爹的再努力把魚鰭練成出腿,不肖魚兒子沒能繼承也是白搭。

  所以「獲得性遺傳」應運而生,上一代鍛鍊所得會烙印在基因中,繼承下去。

  只要每一代努力鍛鍊一點,3億7500萬年不斷拼搏,魚總能化成人型。

  就這樣一個禁不住推敲的學說,在孟德爾遺傳學為主流的新時代,居然借著社會主義還了魂。

  李森科自稱米丘林傳人,將米丘林學說從果樹版「獲得性遺傳」,直接說成是全棧「獲得性遺傳」,提出了遺禍後世的「李森科-米丘林學說」。

  不僅如此,他還將孟德爾遺傳學說成了是資本主義的形上學,只有米丘林學說才是「純種共產科學」。

  一個只有軀殼的學說能與遺傳學兩強並立,還得靠史達林給予了他政治支持。

  在史達林的光輝下,他走上了人生巔峰,先後當選烏克蘭科學院院士、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院士,還當上了敖德薩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所的所長。

  為了將所有人蒙在鼓中,他動用一切政治資源,反對他的人不是入獄、就是出了意外,「史達林紅衣科學主教」之名震撼全世界。

  李森科的科學獨裁不僅影響著蘇聯的生物學發展,許多社會主義國家深受影響。

  在當時,中國課本上明明確確寫著:最偉大的生物學家——「米丘林和李森科」

  袁隆平年輕時就被坑過,他相信不同植物嫁接在一塊就會產生全新物種,他把月光花嫁接在紅薯上、把番茄嫁接到馬鈴薯上、把西瓜嫁接到南瓜上……

  在他屹立近30年時間裡,西方世界的生物學飛速發展,DNA雙鏈結構的發現更是確定了孟德爾遺傳學之正統。

  而蘇聯生物學卻仍在固步自封,甚至呈現倒退的情況。

  沃森與克裡克發現DNA雙鏈結構

  蘇聯經歷了史達林時代與赫魯雪夫時代,而蘇聯科學界卻只有李森科時代。

  直到1964年,李森科因為赫魯雪夫下臺,終於失去了他獨裁者的地位。

  這場腥風血雨終於落幕,但米丘林也徹底和李森科捆綁一起,成為了偽科學的實例。

  李森科坑了蘇聯30年,但真的要說坑得最慘的,還是米丘林。

  逝者已矣,卻還要為蘇聯生物學界畫上一個句號。

  能者多勞,也不該這樣辛勞。

  *一個彩蛋

  *參考資料

  А. Н. Бaxapeв, 《Замечательная жизнь и работа И.В. Мичурина 1855-1935》. 1936.

  Ivan V Michurin, Principles and Methods(1929).

  劉用生, 李保印, 李桂榮, 周秀梅. 嫁接雜交與果樹遺傳的特殊性. 遺傳HEREDITAS. 2004.

  ____________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相關焦點

  • 他毀了蘇聯的一個學科,讓偽科學成為學術主流
    這些荒誕的理論如果只是少數人的自嗨,那麼危害也有限,但是一旦這些偽科學成為學術主流,那麼整個國家都會深受其害。為了增加自己說法的可靠性,李森科還拉上拉馬克的獲得性遺傳來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理論依據,不過當時學術界主流的學說是孟德爾的遺傳理論,蘇聯國內也有著許多優秀的遺傳學家,因此蘇聯國內對於李森科的反對聲音從未缺少。
  • 蘇聯科技史上的「李森科事件」
    李森科最初面臨的主要反對者是來自美國遺傳學家、誘發突變的發現者穆勒,後者認為經典的孟德爾遺傳學完全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蘇聯農業科學研究院前任院長N·I·瓦維洛夫支持穆勒的觀點並成為李森科的頭號對手。  李森科從1920年代後期繞開學術藉助政治手段把批評者打倒。1935年2月14日,李森科利用史達林參加全蘇第二次集體農莊突擊隊員代表大會的機會,在會上做了「春化處理是增產措施」的發言。
  • 被蘇聯偽科學逼走的「中國遺傳學之父」不畏困苦回國心如死灰出走
    但他卻一再地遭到學術上的迫害,最後落得報國無門,不得不離開中國的境地。他就是那位曾經冒著戰火回到祖國懷抱的「中國遺傳學之父」——李景均。那就是蘇聯李森科的偽科學肆虐中國,並引起了一場生物學界的大倒退。不僅如此,他還將孟德爾遺傳學說成了是資本主義的形上學,只有米丘林-李森科學說才是「純種共產科學」。此外,李森科還通過非學術的手段進行大肆取締,使孟德爾遺傳學說在蘇聯消失了。
  • 一個「英雄」迫害3000多科學家 間接導致蘇聯解體
    李森科堅持生物進化中的獲得性遺傳觀念,否定基因的存在性,用拉馬克和米丘林的遺傳學抵制主流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並把西方遺傳學家稱為蘇維埃人民的敵人。在農校中,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是必修課,而李森科屬於科班出身,必然學習過相關的知識體系,卻為了迎合當局與維護個人利益,不惜出賣了作為科學家的良心與做人最基本的良知。在史達林統治後期和赫魯雪夫初期,他都是蘇聯首席科學家,號稱「史達林的科學紅衣主教」。
  • 蘇聯的體制病:設計師內鬥扼殺三倍音速轟炸機
    作者:候知健在最終導致蘇聯解體的因素中,軍事開支的比例長期超出蘇聯工農業經濟合理承受範圍是非常核心關鍵的一環。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非常多,比如蘇聯要在國力遠不及美國的情況下支撐一個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對抗的軍事體系是一方面;國內體制僵化、學術政治化、技術人員官僚化引發的科研和工程效率低下,致使大量財力人力化作無用功又是另一方面。
  • 被蘇聯的偽科學坑慘的袁隆平,浪費三年還是幸運的,不然浪費一生
    這件事關係到了當時的蘇聯,1950年代的蘇聯是老大哥,方方面面都給了我們很多指示,其中就包括「遺傳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那時候袁隆平剛剛20歲左右,正是風華正茂,嶄露頭角的時候,在那時,他就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遺傳學」方面的天賦。不過也正是在那時,他陷入了蘇聯「李森科偽科學」中差點沒有抽身出來。
  • 不容詆毀的李森科和不怕詆毀的孟德爾
    所有上過高中生物學的人,肯定都知道大名鼎鼎的遺傳學三定律: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發現的基因分離定律、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以及摩爾根通過果蠅實驗發現的基因連鎖與互換定律。遺傳學三定律中,孟德爾貢獻的兩個,是他在1856-1864年發現和提出,並在1900年被重新發現。而摩爾根貢獻的第三個,在1909年就已經提出。
  • 美國女作家安娜:長期替蘇聯辦報卻遭驅逐,死後為何葬入八寶山?
    她是美國作家,卻服務蘇聯30多年,72歲移居中國,死後葬入八寶山。美國女作家安娜:長期替蘇聯辦報卻遭驅逐,死後為何葬入八寶山?她是第一個公開皖南事變真相的外國記者,被贊為中國人民的朋友!「紙老虎」女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一代偉人在抗戰勝利後的延安,曾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那就是「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
  • 前蘇聯科學家稱金星八百萬年前有高級文明?網友:前蘇聯無所不能
    前蘇聯科學家稱金星八百萬年前有高級文明?網友:前蘇聯無所不能說到金星上的文明,最有發言權的就是美國和前蘇聯了,他們曾不止一次的探測金星這個神秘的星球,雖然最後都以失敗告終,然還是不離不棄。在關於各種「金星事件中」尤其是前蘇聯的科學家們鬧得最兇,被眾網友稱:前蘇聯科學家真是無所不能,各種背鍋曾在網上很火的什麼「金星上發現二戰飛機」「金星上有城市遺蹟」等,都是所謂的前蘇聯科學家搞出來的,而且前蘇聯科學家還善於「推翻」,比如說「埃及金字塔」是現代人偽造的,「長城」也是現代偽造的而這次前蘇聯科學家又認為「金星早在八百萬前就有高級文明的存在」,而對於眾網友來說,已習慣了前蘇聯科學家的一派作風
  • 《冒牌上尉》:系統性作惡與個人作惡
    這追逐的畫面相當殘忍,冒牌上尉在前面拼命的跑,一群軍人開著汽車拿著武器,一邊追逐一邊開槍,冒牌上尉是跑過了汽車、子彈、馬路、山丘,最後得以藏身樹洞,撿回一條命,同時也可能跑出了死神的管轄。 冒牌上尉後來撿到一套上尉制服和小轎車,剛好合身,就開始假冒上尉,不斷的收容逃兵,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說要調查戰線後方情況,開啟了冒牌之路。
  • 蘇聯恐怖的活體實驗場
    Butugichag集中營,確切的稱呼應該是勞改營,是蘇聯時代臭名昭著的古拉格集中營的一部分。Butugichag集中營設立在今拉馬丹州雷科馬河流域,隸屬KGB古拉格第十四分局管理。這裡是一處鈾礦,強大的放射性使它被稱為「死亡谷」;犯人們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在這裡工作和生活,許多人被寒冷飢餓和放射性奪去了生命。
  • 蘇聯率先發射載人火箭,美國緊追不捨送黑猩猩上太空
    接到科羅廖夫的電話,披頭第一句就問:「他活著嗎?」,當赫魯雪夫得知加加林安全的回來了,特別的興奮。蘇聯毫無疑問又拿了個第一名,壓了美國人一頭。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認為應該給加加林晉升一級軍銜,他是上尉,應該晉升為大尉,這是蘇聯軍銜裡特有的一個設置。赫魯雪夫說,讓加加林高興高興,連升了兩級,從上尉直接晉升為少校。
  • 如何評價蘇聯時期的科學發展
    作者基於此前十多年的系列研究和新挖掘的史料,選取重點物理學家和典型事件作為案例,探討蘇聯物理學在20世紀1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取得的突出成就及其原因。這既有助於我們了解20世紀上半葉的蘇聯物理學,也啟發我們在社會和意識形態與境下理解蘇聯科技的發展。
  • 蘇聯探索太空的幾個第一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7年10月4日,蘇聯低調發射了人造衛星,這是第一個繞地球運行的人造物體。事實上,蘇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直到第二天才宣布這個消息。全球對這一報導的反應從焦慮到高興不一而足。一些人擔心,一個有能力將物體送入太空的世界強國可能也會向外國目標發射飛彈。
  • 蘇聯開國五大元帥,三位被史達林處決,下場一個比一個慘
    1937年6月11日,蘇聯《真理報》發表了一篇令人震驚的社論,說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等人是「外國的走狗,卑鄙無恥的叛徒」。而且在社論發布的當天,「蘇維埃法庭判處這些惡棍、間諜、資產階級豢養的小丑和蘇聯人民的敵人以槍決,內務人民委員部已執行判決」。
  • 蘇聯時代的瘋狂大項目
    在史達林死後,他的繼任者——尼基塔·赫魯雪夫在大教堂遺址命令建造了一個大型遊泳池。然而有部分人對當年教堂仍念念不忘,儘管只是一些年齡老邁的婦人,她們常常駐足遊泳池邊,向著消失已久的神像祈禱。直至最近,莫斯科市長尤裡·盧日科夫終於嘗試去彌補史達林的過錯,通過市政府撥出預算,重新展開修建大教堂的工作。
  • 關於史達林我們不知道的事,成就了蘇聯也毀滅了蘇聯
    史達林執政後,在蘇聯進行了多次大清洗。對於很多少數民族,史達林都把他們發配到其他地方。很多人以為史達林是俄國人,所以對其他少數民族才是歧視。然而事實上,史達林是喬治亞人,並不是俄國人。可以說這件事還是很讓人想不通的。2、列寧去世前,指定的接班人並不是史達林,而是其他人。不過在列寧去世前,史達林和其他人聯合,已經控制了列寧周邊的人。列寧去世後,史達林聯合別人,除掉了很多人。
  • 勳章之王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
    於是,蘇聯經濟的發展立即從死氣沉沉中蓬勃起來,歷史的車輪走出死胡同,卷進了一道勃列日涅夫意想不到的軌道。70年代開始後,勃列日涅夫就不那麼勤政了,似乎一心想的就是怎樣用頒發獎章和勳章的事來頌揚自己治理下的蘇聯社會。他的警衛就回憶過這麼一段真事:勃列日涅夫在看電視連續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時,他的護士在一旁說,偵察員伊薩耶夫是個真實的人,現在還活著,只是被人遺忘了。
  • 中國為什麼沒有參加1980年的蘇聯奧運會?蘇聯自己作的
    1970年,蘇聯正式向國際奧委會提出了申辦1976年奧運會的申請,但在兩輪投票中,莫斯科卻以28票的成績,輸給了獲得41票的加拿大蒙特婁。蘇聯奧委會主席表示:「蘇聯民眾並未因此洩氣。」1974年,蘇聯再次提出申奧,和蘇聯莫斯科競爭198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僅有美國洛杉磯。此時的蘇聯正處在勢力巔峰時期,國際輿論形勢也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