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裡饞人的小管也叫小管槍烏賊,有趨光性,主要由燈光圍網捕撈,最適合白灼。
小管不僅美味還能自己發光!在小管的直腸兩側,各具一個橢圓形的發光器。海裡會發光的不只小管,今天所長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會閃光的美食!
01又好吃又會發光的頭足類 /來一碟藍色星空 /日本富山灣,每年三四月間都會出現一種十分奇異的景象,星羅棋布的冷豔光點灑滿了夜幕籠罩下的海灘,伴著潮漲潮落此起彼伏,將整片海灣染成了一抹絢麗的藍色星空。
這些閃動跳躍的神秘光點其實是一種海洋生物,它的名字叫螢火魷(Watasenia scintillans),也俗稱螢烏賊或螢光烏賊。螢火魷是魷魚家族裡一種身長只有7釐米左右的小型魷魚,它們來自於西太平洋的幽深水底。
螢火魷的觸手、體表和眼球都具有發光器,和很多深海物種一樣,它們在幽暗環境中會發出如夢如幻的青白色冷光,這也是「螢火魷」(Firefly squid)名字的由來。它們發出美豔亮光的目的一般與誘捕獵物和吸引異性有關。
螢火魷是一種晝夜垂直洄遊的生物,白天它們通常停留在200-600米的幽暗水底,夜間則會上浮至30-100米淺海尋覓食物。每年春季,雌雄螢火魷會成群遊到距離海岸很近的水域繁衍。它們的壽命只有一年,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深海中度過,離陸地最近的一刻也是它們生命的終點。
頭足類的生物發光主要依賴於螢光弧菌(Vibrio fischeri)的共生。雖然不少頭足類都能發光,但形成體內發光器的並不多,除了上面所說的螢火魷,一些烏賊體內也有發光器,比如夏威夷短尾烏賊。
夏威夷短尾烏賊的發光器包含一個多管的、共生有哈氏弧菌的腺體,其下部具有一層反射層和感光層,而上部則覆蓋著透明的晶狀體樣結構。這個精巧的結構不但能發光,甚至能夠通過感受發光器的狀態來調節發光的角度和強度。
夏威夷烏賊在每次換氣的時候吞入哈氏弧菌,當夜幕降臨,哈氏弧菌就會在烏賊的腹側發光。烏賊可以依靠內部的組織,把哈氏弧菌發出的光調節到和月光星光差不多的光度,和環境完美地融為一體,以此來躲避捕食者。
左圖中箭頭的方向標識的是夏威夷烏賊每次吞吐哈氏弧菌的線路。右圖是是夏威夷烏賊的腹側圖片,可以看見左右對稱的兩側發光器|螢火魷和魷魚家族的其它成員相似,有著清甜彈牙的迷人口感,小型的魷魚完全不需要額外的處理,整隻直接放入沸水中白灼最能保留其鮮美滋味。
螢火魷體型較小,肉質較薄,生食的口感比較平庸,加之內臟中可能帶有一種叫做旋尾線蟲(Crassicauda giliakiana)的寄生蟲,因此螢火魷除了觸手和外套膜,通常不會整隻拿來生食。
螢火魷這類體型較少的海產也十分適合佃煮(つくだに),佃煮是一種傳統的家常烹飪方式,烹煮時食材大部分水分流失,因此有助於保存,曾經也被當做軍糧,甜中帶鹹的濃鬱口感常常被當做配飯佳品。同醬油、糖、昆布、味醂等調味品一同長時間燉煮,賦予了小魷魚濃鬱的滋味。
沖漬け(おきづけ)螢烏賊是日本春季居酒屋十分常見的下酒菜,人們用味醂、醬油和日本酒勾兌的而成的調料醃漬螢烏賊。舊時為了保鮮,漁師們出海釣魷魚時常會隨身攜帶醃漬用的料汁,釣到魷魚後馬上放人料汁中醃漬,因此稱為「衝漬」。小魷魚醃漬後一天內依然能保持刺身般的口感,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風味更加升華。
02連肝都好吃的鮟鱇魚 /顏值為負的情況下 如何點亮人生/鮟鱇魚頭頂一根長長的"釣竿",仗著黑燈瞎火誰也瞧不見誰,長得極其的放任自由,面部解析度極低,各種器官鬧著玩兒似的糊在一起。
這個「釣竿」,是由第一背鰭鰭棘演化而來,釣竿頂端有一個囊狀皮瓣,可以有各種形態,用來引誘獵物或是引誘雄性來求偶。
有些深海鮟鱇魚,比如角鮟鱇,它們的皮瓣還自帶照明功能。那麼這些燈光效果是怎麼產生的呢?光亮其實是來自鮟鱇魚的皮瓣之中和附近的共生菌,以鮟鱇魚的皮瓣為家,並通過發光來回饋鮟鱇魚,點亮它們的人生。
通常這類棲息於深海,長相放縱,遊速緩慢或是愛趴窩的魚類口感都很出眾。黃鮟鱇的魚肉富含膠質,肌肉纖維彈性十足,甚至有蝦肉般的口感。不僅可以刺身,也適合煎炸或是燉煮。
在日本關東地區,鮟鱇更被喻為人間美味,所以才有"關西河魨,關東鮟鱇"的說法。鮟鱇表皮較滑,在菜板上不容易切,於是需要吊起來處理,和金槍魚解體一樣,這門手藝也漸漸成為了一個傳統的表演項目。
肉質鮮美的鮟鱇魚也是冬季鍋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大塊帶皮的鮟鱇魚肉和魚內臟、菌菇、豆腐以及各類新鮮蔬菜一起搭配便是經典的日式鮟鱇鍋(あんこう鍋)。
除了適合做鍋物的富含膠原的魚身,鮟鱇魚的大塊尾肉口感也很出眾,幾乎沒有腥味,纖維彈性十足,肉質緊密堪比牛蛙或是龍蝦,剝去魚皮後的整塊魚肉也十分容易處理和烹飪,因此在有些地方鮟鱇魚尾也被稱為「海雞腿」。
鮟鱇魚尾|
油炸海雞腿|平底鍋放油加熱後,加入蔥段和薑片爆香,再放入稍加醃製入味的鮟鱇尾肉文火慢煎成熟,直至兩面焦黃即可起鍋,撒上些許胡椒,淋上檸檬汁便是簡單美味的檸檬香煎鮟鱇魚尾。
檸檬香煎鮟鱇魚尾|起油鍋放入幹紅辣椒、蔥段、薑片煸炒,加入適量生抽後將醬汁小火炒香,再放入洗淨的鮟鱇魚尾或是切塊的鮟鱇魚肉,加入料酒和少許鹽中火慢燉,也可加入其它配料比如豆腐等一起燉煮,待湯汁濃稠後收汁起鍋即可,這便是通殺多數魚類的簡易中式做法——紅燒鮟鱇魚。
紅燒鮟鱇魚尾|除了魚肉,鮟鱇魚肝也十分美味。黃鮟鱇的肝臟(Ankimo)獨立完整,並且佔魚體比例較大,甚至有「深海鵝肝」美譽。鮟肝腥味較輕,口感比較像鵝肝或鴨肝沒有完全煮透的感覺,相比更綿軟細嫩,味道清新,少了鵝肝的那種油膩感。
魚市上售賣的鮟鱇魚,可以看出魚肝的比例很大|鮟肝的美是淡雅而非濃烈的,這點和鵝肝不同,搭配生胡蘿蔔泥、小蔥花再經橙醋輕輕醃漬或是蘸少許辣味增都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