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差+同步輻射+計算」厲害了,簡單構建原子分散鐵電催化

2021-01-10 測試狗科研服務

【研究背景】

氧還原反應(ORR)作為燃料電池等能量轉換技術中重要的陰極反應,由於其催化反應動力學緩慢,使得這些有前途的能源技術的效率和商業可行性面臨巨大的阻礙。儘管Pt基催化劑在酸性條件下表現出較高的催化性能,但其成本高、原料稀缺。近年來,嵌入分散金屬原子的碳材料被認為是性能優異的電催化劑。然而,由於金屬原子在高溫合成過程中很容易聚集,因此要構建豐富的單個金屬原子催化劑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的梁永曄教授、谷猛副教授和俄勒岡州立大學Feng教授(通訊作者)報導了以酞菁鐵(FePc)衍生物為金屬前驅體,發展了一種簡單製備高鐵含量的單鐵原子電催化劑的方法。

本文亮點:

利用HAADF-STEM、XANES和EXAFS證實了催化劑中Fe原子穩定分散,其製備的催化劑在酸性和鹼性環境中均展現出高活性。

利用ICP-MS和XPS分別測定了製備的系列催化劑中Fe含量及N價態和Fe-Nx含量,通過與各催化劑催化性能對比,發現催化劑中Fe-Nx含量的提高可以促進其ORR活性。

【圖文解析】

如圖1所示為C-FePc(CN)8/ZIF-8的形態結構表徵。其中,圖1a為樣品的STEM圖,觀察C(紅色)、Fe(藍色)和N(綠色)元素的Mapping圖像,可以看出這些原子均勻地分布在納米粒子中。圖1b為高角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HAADF-STEM)拍攝的納米粒子的高分辨圖像,可以明顯看出原子分散形態,紅色圓圈為納米粒子表面上一些代表性的單原子Fe。同時,圖1c、d中Fe的X射線吸收光譜(XAS)也進一步表明Fe原子的穩定分散。圖1c中Fe K-edge的X射線吸收近邊緣結構(XANES)表明,C-FePc(CN)8/ZIF-8的邊緣位於Fe2O3和FeO之間,與摻鐵ZIF-8製備的催化劑相似。傅立葉變換擴展X射線吸附精細結構(EXAFS)曲線表明,CFePc(CN)8/ZIF-8可以分配給Fe-Nx配位,而圖1d中不存在Fe-Fe配位,證實了催化劑中不存在鐵金屬簇。

圖1 C-FePc(CN)8/ZIF-8的形態結構表徵

如圖2所示為ORR催化活性與表面Fe-Nx含量的關係探討。圖2a顯示了採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測定了催化劑Fe含量(wt %)在0.1 M HClO4中與E1/2(藍色)、Jk(0.75 V)(綠色)的關係。其結果表明,雖然C-Fe(NO3)3/ZIF-8的鐵含量與C-Fe(AcAc)3/ZIF-8相近,但其催化活性明顯高於C-Fe(NO3)3/ZIF-8。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法測定得到的C-FePc(CN)8/ZIF-8的N 1s譜及製備的各催化劑的總N含量和表面5倍Fe-Nx含量,表明Fe-Nx含量與ORR活性有較好的相關性。

圖2 ORR催化活性與表面Fe-Nx含量的關係

最後,作者採用理論計算來幫助理解不同構建模型的穩定性差異。如圖3所示是計算具有表面活性位點的碳基Fe-N4(B)和氮摻雜碳基的Fe-N4(N)進行CO2RR的反應能壘,可以得出在氮摻雜碳基的Fe-Nx位點可以提高CO2RR的催化穩定性。

圖3 計算Fe-N4(B)和Fe-N4(N)CO2RR反應路徑的能壘情況

【本文小結】

作者將FePc分子封裝在ZIFs中,隨後熱解製備了高鐵含量的單鐵原子電催化劑,並利用球差電鏡、同步輻射(XANES、EXAFS)等一系列表徵手段對其形態、元素組成、電子結構和局域配位環境分別進行深入分析,證實了催化劑中Fe原子的穩定分散,其製備的催化劑在酸性和鹼性環境中均展現出高活性。同時,作者還探究了ORR催化活性與表面Fe-Nx含量的關係,利用ICP-MS和XPS分別測定了製備的系列催化劑中Fe含量及N價態和Fe-Nx含量,通過與各催化劑催化性能對比,發現催化劑中Fe-Nx含量的提高可以促進其ORR活性。

文章題目:Phthalocyanine Precursors To Construct Atomically Dispersed Iron Electrocatalysts. ACS Catal. 2019.9. DOI: 10.1021/acscatal.9b01617.

相關焦點

  • 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近幾十年,科學家對納米尺度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可控構築極大地促進了催化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發展。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
  • 中國科大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反應狀態下,受到溫度、電場、光照等外界環境激發,會發生結構演變的響應,因此,原位實時在線表徵這種特殊的結構響應行為對於理解單原子催化的本質並發現新的催化現象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 我校在原位同步輻射探究酸性電催化析氧反應中間體的研究取得進展
    在實際電催化反應中,催化劑活性位的原子和電子結構可能會發生可逆的自我調整和優化,這些結構變化往往是影響催化劑穩定性的關鍵所在,然而通過非原位表徵技術來捕捉這些關鍵中間態的結構信息存在很大的困難。因此,如何在工作條件下實時監測催化劑的活性位原子和電子的動態變化過程已成為目前催化劑理性設計的前提和挑戰。
  • 中國科大在同步輻射揭示能量轉化過程研究中取得進展
    利用光電能量驅動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轉化,是構建現代綠色能源的關鍵技術。催化材料能夠加速並高效完成能量的轉化,並且催化反應過程往往都是發生在材料的表界面。因此,探明在服役狀態下催化材料的表界面原子和電子的動態變化過程以及能量轉化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原子級分散Ni–Ru–P界面位點用於高效全pH電催化產氫
    採用原位同步輻射技術驗證了在鹼性條件下,該Ni–Ru–P界面位點在析氫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而能量密度泛函計算進一步表明,釕位點的引入調節了水的吸附能,進而促進高效析氫性能。 研究背景隨著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的日益加重,氫能源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解決途徑之一。
  • 看同步輻射如何「解密」鈣鈦礦、鋰電、電催化、OFET、OPV
    答案是帶電粒子將會發出電磁輻射,這一現象在同步輻射加速器上被首次發現,便又被稱為「同步輻射」,而這一重大發現被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中。接近光速的作變速運動的電子會輻射電磁波就是同步輻射X射線源,X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多種產物,這些相互作用和產物是各種X射線方法的工作基礎,各種X射線方法就是對這些產物的分析。
  • 合成氨產率提高近十個數量級:石墨炔基Pd原子催化劑|NSR
    該領域中,原子催化劑具有諸多優點,有望成為變革性的下一代催化劑。藉助這些特點,研究者提出了「金屬離子錨定-電子轉移-自還原」的零價金屬的穩定過程,由此實現了金屬原子與石墨炔本體的不完全電荷轉移,大大增加了催化活性位點數量,並使活性組分高度分散,以獲得最佳催化效果。
  • 鞏金龍/趙志堅綜述:理論計算研究深入理解單原子催化
    原子分散金屬的單原子催化劑(SAC)是一種新型的非均相催化劑,由於其具有100%的金屬原子利用率,且與傳統負載的納米顆粒催化劑相比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因此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由於單個原子的孤立性,通過常用的表徵方法探索SACs的活性位點和催化機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 我國學者用同步輻射光源探明水解氫鈷基催化機制
    新華社合肥1月2日電(記者徐海濤)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團隊利用同步輻射光源發展出新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精確鑑別了鈷基催化在水解氫過程中的結構和過程,為揭示催化秘密、提高轉化效率邁出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催化》1月1日發表了該成果。  催化是提升水解氫能量轉化效率的關鍵一環。
  • 【光明日報】我國科學家用同步輻射光源追尋水解氫最優方案
    一束神奇光揭示能源催化過程的奧秘。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同步輻射光源發展出先進的表徵技術,在國際上率先探明催化材料在水解氫過程中的真實結構。這項科研成果為揭示催化過程秘密、提高能源轉化效率提供了有力方案。  尋求高效豐富綠色的新型能源是全世界都關注的問題。
  • Y3T195 同步輻射光源
    ▲電磁波頻譜這個神奇的裝置叫同步輻射光源,它的基本原理是這樣,磁場可以對帶電粒子產生作用,Y2T98核聚變那一章聊過,帶電粒子,比如電子,就可在磁環中可以真空運行。▲高速電子轉彎輻射電磁波同步輻射光源,輻射是因為電子轉彎,光,就是電磁波唄。那為什麼叫同步?
  • 【表徵】一文快速掌握同步輻射XAFS數據分析與經典案例
    另外,由於XAFS數據採集中,高能部分信號衰減的很厲害,轉換到k 空間後高k 部分有衰減,在實際計算中為了恢復這部分的權重,一般會進行n次冪的加權,即使用的數據為knc(k),其中n一般取1、2或3,取值按照數據的衰減情況來取,目的是恢復未衰減前的原貌,如圖2(a)所示。
  • 西北工大張廣成教授在聚磷腈及衍生碳納米球催化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這些納米球在與金屬納米離子配位並碳化後,獲得的微孔中空碳納米球具有單原子分散的鈷-氮/磷(Co-N/P)活性位點,表現出優異的氧還原反應(ORR)催化性能。這主要是因為多酚衍生的碳材料中不包含可以在熱解過程中有效地穩定金屬原子的雜原子。因此,製備形貌可控和化學結構穩定的雜原子摻雜金屬-多酚配位材料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模型構建,基本性質、吸附性質、催化性質計算
    本課程旨在通過講授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模型構建,基本性質、吸附性質、催化性質計算,幫助科研人員系統了解二維材料計算的思路,掌握基本的和先進的計算方法,將計算應用於日常實驗、科研思路的分析之中。培訓堅持理論和實操結合,配合線上課程,課後設置在線答疑。
  • 變態「三角戀」?世界知識、大腦和計算是AGI的新「三駕馬車」
    【新智元導讀】「冰鎮椅子」和「彩虹蕉」見過沒?反正神經網絡要淚奔了。近年來,吃數據的人工智慧狹隘性日益凸顯,而來自舊金山的科學家們,認為智能來源於歸納偏差,他們試圖通過已知的世界屬性、大腦的物理結構和算法來構建一種新的世界模型。看到下面這個場景,你會想到啥?
  • 北理工陳文星副研究員在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界面調控方面獲系列進展
    北京理工大學陳文星副研究員自2018年入職以來,一直致力於開發普適高效的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界面調控方法,藉助同步輻射等多種表徵手段並結合理論計算,對催化性能、反應機理等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以通訊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 Nano. Lett. 和Chem. Sci.等頂級期刊上發表系列文章。
  • 通過「恆星光譜」可以提供關於恆星非常多的信息
    黑體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它只接收輻射,但是它並不反射,所以說如果做這樣的一個特殊裝置,在一個小球上開一個孔,從孔外面進來的光線只能在它內部進行反射,但是它幾乎沒有任何的機會從小球裡面逃逸出去,所以可以認為這個球就是一個「黑體」。
  • 中南大學雷永鵬等金屬電催化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等在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 電子結構與空間構型同步調控的雙原子催化中心研究獲進展
    單原子M-N-C材料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非貴金屬ORR催化劑,其活性中心被鑑定為模擬生物卟啉中心的金屬-氮配位結構,之前的研究工作表明,具有各種金屬中心的M-N-C催化劑遵循Sabatier原理,其中「恰好」的M-O結合強度有助於催化性能的最大化。
  • 中科大用同步輻射光源揭秘水解氫過程中催化劑的「一舉一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月2日消息,該校科研團隊利用同步輻射光源,在國際上率先探明催化材料在水解氫過程中的真實結構,為揭示催化過程秘密、提高能源轉化效率提供了有力方案。研究成果於2019年1月1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催化》期刊上。當前,尋求高效、豐富、綠色的新型能源的方案中,水解氫是一個廣受期待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