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金龍/趙志堅綜述:理論計算研究深入理解單原子催化

2020-09-04 讀懂科學

原子分散金屬的單原子催化劑(SAC)是一種新型的非均相催化劑,由於其具有100%的金屬原子利用率,且與傳統負載的納米顆粒催化劑相比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因此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由於單個原子的孤立性,通過常用的表徵方法探索SACs的活性位點和催化機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採用理論計算來確定SAC活性位點的性質和反應機理特別有意義。近年來,對SACs的研究已經較為深入,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已發表了許多出色的研究和評論。例如,構建了一系列原子分散在Cu、Ag、Au金屬基體中的鉑族金屬(PGM)。基於DFT和動力學蒙特卡洛(kMC)模擬的結合,全面探討了CO中毒和催化劑穩定性等問題。

有鑑於此,天津大學鞏金龍教授、趙志堅等人,從對SAC的幾個重要應用的計算仿真開始,通過概述SAC的各種應用和性能描述了SAC的性質;然後討論了SACs的獨特的和最基本的特性。最後概述了SAC的理論計算研究所面臨的挑戰和未來前景。

本文要點

要點1. 首先詳細討論了SAC的獨特特性,特別是動力學,SAC與載體的強相互作用以及電子變化,並對SAC理論研究的前景進行了展望。然後,從理論計算的角度,重點研究了SAC在不同反應中的催化機理。

要點2. 探索催化機理的實質是對催化劑活性位點的合理認識,SACs也不例外。SAC定義為表面僅含有孤立的單金屬活性位點的負載型金屬催化劑,而單金屬原子被認為是相關反應中的催化活性中心。由於單金屬原子與載體的相互作用以及載體的多樣性,SACs參與催化反應的活性位點的真實成分仍然不明確。與單活性中心僅包含一種活性中心的單活性中心催化劑不同,與單金屬原子配位的原子極有可能作為共催化活性位點參與反應,甚至一些研究證明了這一點。關鍵的催化特性也由相應的載體確定。然而,在催化反應過程中,單金屬原子的配位環境複雜、不均勻、動態,使得活性位點難以確定。

要點3. 構建更逼真的仿真模型是探索SAC催化活性本質的不可忽略的方面。純SAC幾何結構的清晰性為理論仿真提供了理想的模型。結合相關的實驗表徵,通過確定單個金屬中心的局部配位環境,可以方便地構建基本理論模型。通常,理論模擬的主要過程是在理想條件下進行的,例如超高真空。然而,確定符合實際實驗條件的反應機理對於探索SAC也是至關重要的。實際上,實際的反應氣氛很複雜,其中包括反應物,環境分子,pH值和溶劑化問題。環境與反應中間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催化機理的探索中起著重要作用。另外,在催化相應反應期間SAC的重構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Lulu Li et al. Theoretical insights into single-atom catalysts. Chem. Soc. Rev., 2020.

DOI: 10.1039/D0CS00795A

相關焦點

  • 鞏金龍EES綜述:用於電催化的Operando表徵技術
    因此揭示電催化過程在工作條件下電極-電解質-氣體界面的operando特性具有重要意義。有鑑於此,天津大學鞏金龍教授綜述了針對各種納米、分子和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各種operando表徵技術。重點總結了通過這些operando技術在揭示電催化劑的結構活性關係方面所取得的研究進展以及存在的局限性。要點2. 作者最後指出,儘管在利用operando技術研究電催化方面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但仍有多種因素阻礙了對電催化過程的深刻理解。
  • 單原子催化,難得一見的好綜述!
    研究背景單原子催化劑(SACs)為研究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雖然利用N-C材料錨定金屬單原子能夠很大程度的調節金屬原子電子和幾何結構,但是由於合成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對結構-性能關係的理解不足,開發出具有高穩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單原子仍然具有挑戰性。
  • 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近幾十年,科學家對納米尺度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可控構築極大地促進了催化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發展。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
  • 中國科大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在能源催化領域中,精確探測催化劑在服役狀態下原子尺度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對於催化劑的理性設計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十年,科學家對納米尺度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可控構築極大地促進了催化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發展。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反應狀態下,受到溫度、電場、光照等外界環境激發,會發生結構演變的響應,因此,原位實時在線表徵這種特殊的結構響應行為對於理解單原子催化的本質並發現新的催化現象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 單原子催化初顯身手
    這也是「單原子催化」領域研究的重要裡程碑,破解了困擾催化界80多年的難題。 10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單原子催化」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認為,作為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單原子催化」已經成為催化和材料科學領域新的研究前沿和熱點,應儘早布局,以解決該領域基礎科學、工業應用上面臨的挑戰。
  •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綜述發表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尤其是催化反應的機理研究已經成為計算有機化學最重要和活躍的領域之一。
  • 基於STM實現單原子催化過程中的活性位點可視化
    單原子催化是一類新興的催化劑,其中貴金屬原子可以以極高的效率進行參與催化反應。隨著相關的研究越來越多,在單原子催化能力方面的爭論也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有些研究顯示單原子是活性催化中心,但是另外一些研究則表明在相似的體系中納米顆粒才是活性種。此外,反應過程中的單原子是否依然呈現分散分布?它們在反應中的穩定性如何?它們的電荷態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是進一步理解單原子催化機制的關鍵所在。
  • 鞏金龍、駱靜利、謝毅、武剛等催化研究最新成果速覽
    然而,氧化銅在催化過程中的還原會導致銅價態的變化,從而使GBs的作用難以確定。因此,開發出一種在不改變銅價態的情況下將GBs引入金屬銅催化劑的新途徑是非常可觀的。 在本文中,天津大學鞏金龍教授課題組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為添加劑,通過添加劑控制電沉積法成功製備出富晶界的銅催化劑(GB-Cu)。
  • 香山科學會議:儘早布局單原子催化
    這也是「單原子催化」領域研究的重要裡程碑,破解了困擾催化界80多年的難題。10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單原子催化」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認為,作為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單原子催化」已經成為催化和材料科學領域新的研究前沿和熱點,應儘早布局,以應對該領域基礎科學、工業應用上面臨的挑戰。
  • 單原子CO2電催化劑合成、種類、機理
    最近,錨定在導電基底上的單原子金屬被發現能夠有效的進行電化學CO2還原反應,該項發現為開發價格低廉、高效率的電化學催化劑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經驗。在單原子電催化劑中,催化活性位點的結構、配位環境對催化劑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催化】Ni單原子催化海水析氫
    3-O2和Ni-N4)的鎳單原子電催化劑(Ni-SA/NC),並系統研究了其分別在鹼性純水和海水條件下的電催化產氫性能。Mater.實驗結果表明,在鹼性純水和海水電解質中,Ni-SA/NC電催化劑在10 mA cm-2電流密度下分別具有低至102和139 mV的過電位,並且在大電流密度的條件下(>200 mA cm-2),Ni-SA/NC展現了比商業Pt/C更低的過電位和更好的催化活性。
  • 用電噴霧質譜法觀察反應過程中的單原子催化位點
    用電噴霧質譜法觀察反應過程中的單原子催化位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1 21:03:53 加州大學洛杉磯化學與生物化學Ning Yan研究團隊發現用電噴霧質譜觀察反應中的單原子催化位點方法
  • 單個過渡金屬位點用於水氧化:從單核分子催化到單原子催化
    本文從均相單核分子催化到異相單原子催化總結了單個過渡金屬位點應用於不同催化水氧化反應體系中的研究進展。單原子TMs可以通過不飽和配位的形式負載在石墨烯邊緣(例如鋸齒形邊緣、扶手椅邊緣、單碳空位或雙空位)。這些位置為TM原子提供了不同的配位鍵數(TM−Cx),對它們的電子結構和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通過在石墨烯上形成更多的缺陷作為錨點,可以增加SACs的負載。對單TM 原子(Co, Ni, Mn, Fe)修飾石墨烯的理論研究也表明,TM-C4是水氧化最穩定的TM-C配位結構單元。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 單原子催化,用於生物分析也出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自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濤院士課題組於2011年首次提出單原子催化的概念 [1] 後,該類催化劑就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單原子催化劑是一種特殊的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專指載體上的所有金屬組分都以單原子分散的形式存在,不存在同原子金屬-金屬鍵。該類催化劑的原子利用率高,反應活性強。
  • 頂刊《AFM》綜述:問世間鈣鈦礦為何物,直教催化相許
    最後,綜述了近年來滷化鈣鈦礦在光催化能源利用方面的研究進展,並對今後的研究和創新進行了展望。此外,還對滷化物鈣鈦礦從電子性質到催化機理進行了計算研究,並對當前的局限性提供了批判性見解,為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良好展望。
  • 南洋理工劉彬團隊綜述:電催化反應中的原位表徵技術(XAS/XPS/XRD/NRVS/Raman等)
    因此,藉助原位表徵技術,實時探測催化劑表面氧化態和原子結構轉變,對深入認識電催化能源轉化反應中的反應機理、進一步設計和優化電催化反應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近日,南洋理工大學劉彬教授團隊發表了電催化反應中原位表徵技術的綜述。
  • 中科大Nature子刊:Pt 單原子催化劑的電催化HER中的近乎自由變化的...
    但是,從材料合成和機理方面對新型SACs的進一步探索仍是催化研究中的重要前沿領域。目前,已報導的SACs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高度依賴於金屬中心的局部配位環境,即單原子與載體之間的電子和幾何相互作用。當金屬與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變弱時,中心金屬原子的電子結構可能類似於自由原子的電子結構,使得與反應物的結合在電化學還原反應中更受影響。然而,這種自由的單原子在以前製備的SACs中很少報導。
  • 氦舶科普——單原子催化(一):橫空出世的單原子催化是什麼樣的黑科技?
    那什麼是催化呢?早在公元前,中國人已會用酒麴造酒。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利用生物酶(酒麴)作為催化劑的催化反應。而「催化」這一概念直到1835年才由瑞典化學家Berzelies明確提出:由催化劑施加給反應體系的一種新式的能力。在這之後,德國化學家F.Wilhelm Ostwald對催化反應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發展並明確了催化概念。
  • JACS:單原子Ni催化CO2還原,到底誰才是活性位點?
    對於CO2電解,單原子Ni催化劑已被實驗證明是有前景的,但理論研究表明理想的Ni–N4位點顯示出不利的能量特性,從而引發了關於單原子Ni催化劑高活性的化學性質的許多爭論。近日,光州科技學院Chang Hyuck Choi,Jiwon Seo,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Hyungjun Kim等研究了具有明確配位環境的四苯卟啉(N4-TPP)和21-氧雜四苯基卟啉(N3O-TPP)錨定的單原子Ni基催化劑的CO2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