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Ni單原子催化海水析氫

2021-02-15 X-MOL資訊

由於海水的資源豐富且成本低廉,海水電解成為替代傳統純水電解工藝、並實現大規模產氫的一種有效技術。然而,由於海水電解過程中副反應-氯離子氧化反應的影響,海水電解的整體效率受到嚴重製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在鹼性海水條件下具有高活性和選擇性的電催化劑是十分重要的。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John Wang教授、Stephen J. Pennycook教授和寇宗魁博士聯合報導了一種表面活性劑模版輔助法,用於製備具有雙配位結構(Ni-N3-O2和Ni-N4)的鎳單原子電催化劑(Ni-SA/NC),並系統研究了其分別在鹼性純水和海水條件下的電催化產氫性能

圖1. Ni-SA/NC的合成路徑和微觀結構表徵。圖片來源:Adv. Mater.實驗結果表明,在鹼性純水和海水電解質中,Ni-SA/NC電催化劑在10 mA cm-2電流密度下分別具有低至102和139 mV的過電位,並且在大電流密度的條件下(>200 mA cm-2),Ni-SA/NC展現了比商業Pt/C更低的過電位和更好的催化活性。通過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實驗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結果,作者發現Ni-N3-O2在HER催化反應前會先被還原成Ni-N3,相比於Ni-N4配位結構,此結構更有利於水的解離和氫的吸附,從而貢獻了主要的HER性能。

圖2. Ni-SA/NC在鹼性海水中的HER電催化性能和雙配位結構的DFT分析。圖片來源:Adv. Mater.這項工作為單原子催化劑用於海水電解提供了理論依據及研究方向,並為設計新型海水電解和大規模製氫電催化劑開闢了新的途徑。此工作於近期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臧文杰博士、孫濤博士和楊通博士。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of Oxidized Ni-N3 Defective Sites for Alkaline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Electrolysis

Wenjie Zang, Tao Sun, Tong Yang, Shibo Xi, Moaz Waqar, Zongkui Kou, Zhiyang Lyu, Yuan Ping Feng, John Wang, Stephen J. Pennycook

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3846

導師介紹

John Wang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8475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Wiley能源催化領域最新進展 | 單原子催化劑、雙殼層Ni-Fe LDH增強...
    「屋簷」式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ORR單原子催化劑是近年來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於提高金屬負載量以增強催化性能。通過改變催化劑的形貌以促進其層間傳質,增加活性位點的利用率,也被認為是一種有效方法。
  • 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近幾十年,科學家對納米尺度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可控構築極大地促進了催化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發展。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
  • 中國科大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反應狀態下,受到溫度、電場、光照等外界環境激發,會發生結構演變的響應,因此,原位實時在線表徵這種特殊的結構響應行為對於理解單原子催化的本質並發現新的催化現象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 青島大學 紅磷/氮化碳異質結構光催化材料顯著提升析氫催化效率
    紅磷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光催化劑,其可見光吸收範圍寬,可達700 nm,但其快速的電荷重組限制了其光催化析氫反應(HER)活性。在這項工作中,[001]取向的Hittorf紅磷(HP)納米棒通過化學氣相沉積策略在聚合氮化碳(PCN)上成功生長。
  • 無金屬也能催化!單磷原子助力高效氫析出
    它可以通過電解水以化學燃料(氫)的形式儲存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這種能源可以通過電網輸送到千家萬戶,對環境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由於驅動反應所需的催化劑目前仍沒有達到工業要求,這種儲能策略的大規模應用遲遲沒有實現。一般,一個電催化劑表面的析氫反應(HER)活性可以用氫鍵的強度來描述。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 氦舶科普——單原子催化(一):橫空出世的單原子催化是什麼樣的黑科技?
    那什麼是催化呢?早在公元前,中國人已會用酒麴造酒。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利用生物酶(酒麴)作為催化劑的催化反應。而「催化」這一概念直到1835年才由瑞典化學家Berzelies明確提出:由催化劑施加給反應體系的一種新式的能力。在這之後,德國化學家F.Wilhelm Ostwald對催化反應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發展並明確了催化概念。
  • 原子級分散Ni–Ru–P界面位點用於高效全pH電催化產氫
    採用原位同步輻射技術驗證了在鹼性條件下,該Ni–Ru–P界面位點在析氫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而能量密度泛函計算進一步表明,釕位點的引入調節了水的吸附能,進而促進高效析氫性能。 研究背景隨著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的日益加重,氫能源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解決途徑之一。
  • JACS:單原子Ni催化CO2還原,到底誰才是活性位點?
    電催化CO2轉化為增值產品為可持續的碳經濟提供了新的範例。對於CO2電解,單原子Ni催化劑已被實驗證明是有前景的,但理論研究表明理想的Ni–N4位點顯示出不利的能量特性,從而引發了關於單原子Ni催化劑高活性的化學性質的許多爭論。
  • 大連化物所提出二維硫化鉬限域銠原子的距離協同催化效應
    、副研究員於良團隊提出二維硫化鉬(MoS2)限域銠原子的距離協同效應,利用銠單原子之間的距離來調控二維MoS2面內硫原子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活性,從而實現高效電催化析氫(HER)性能。該工作為深入認識二維MoS2限域單原子的催化活性調控機制以及設計新型高效電解水析氫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MoS2作為一種典型的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其邊緣結構具有適中的氫吸附強度而顯示良好的HER活性,因而被廣泛認為是一種有潛力的、可替代貴金屬Pt的非貴金屬HER催化劑。
  • 人工異質界面實現了對析氫和肼氧化催化的微妙反應動力學
    人工異質界面實現了對析氫和肼氧化催化的微妙反應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5 16:42:3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團隊揭示了人工異質界面實現了對析氫和肼氧化催化的微妙反應動力學。
  •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製出可替代鉑的Co單原子析氫催化劑
    【消息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近日,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崔小強教授、鄭偉濤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析氫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於11月19日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題為《Single-atom cobalt array bound to distorted 1T MoS2 with ensemble effect for hydrogen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論文題目為「高銥單原子負載氧化鎳用於高效電催化析氧(Ultrahigh-loading of Ir single atoms on NiO matrix to dramatically enhanc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方面獲進展
    設計低成本、高活性析氫催化劑高效制氫是建立氫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維層狀硫屬化合物MoS2具有製備簡單、結構穩定、催化活性可調的優勢,因此被視為非常有潛力的酸性電解水制氫催化劑。然而其高活性位點大部分限定在有限的邊界處(edge),如何實現MoS2面內(Basal Plane)位點活化是推動其實際應用的關鍵。
  • ...二維硫化鉬共限域鈷/硒雙原子「裡應外合」高效催化電解水析氫
    大連化物所實現二維硫化鉬共限域鈷/硒雙原子「裡應外合」高效催化電解水析氫 2020-07-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在酸性電解水析氫(HER)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基於二維硫化鉬(MoS2)的三原子層結構特性,將Co和Se分別限域在其內層和表層晶格中,實現Co/Se「裡應外合」協同調控MoS2的催化性能,提升了其在催化酸性HER中的活性和穩定性。
  • 單原子催化初顯身手
    作者:甘曉 不久前,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提供關鍵技術的「5萬噸/年乙烯氫甲醯化生產正丙醇工業化裝置」在寧波實現全流程一次投產成功。這是「多相氫甲醯化反應」首次實現工業應用,提升了我國高端正丙醇自主供應能力。 這也是「單原子催化」領域研究的重要裡程碑,破解了困擾催化界80多年的難題。
  • 通過長程鐵磁性活化MoS2單層中的單原子層超越單原子催化
    通過長程鐵磁性活化MoS2單層中的單原子層超越單原子催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54: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韋世強團隊開發了一種策略,通過長程鐵磁性活化MoS2單層中的單原子層超越單原子催化。
  • 靜電紡絲法構築釕單原子用於高效電催化析氫:從團簇到單原子轉變
    :基於靜電紡絲法構築釕單原子用於高效電催化析氫:從團簇到單原子的轉變DOI: 10.1016/j.cej.2019.123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具有原子最大化利用率及優異的催化性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其較高的表面能極易導致單原子在合成和催化過程中團聚為大尺寸的納米顆粒。
  • 單原子催化,難得一見的好綜述!
    研究背景單原子催化劑(SACs)為研究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雖然利用N-C材料錨定金屬單原子能夠很大程度的調節金屬原子電子和幾何結構,但是由於合成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對結構-性能關係的理解不足,開發出具有高穩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單原子仍然具有挑戰性。
  • Pt/RuCeOx-PA:選擇性負載單原子鉑增強高電流密度下的氫溢流效應
    通訊單位: 北京化工大學論文DOI:10.1002/anie.202009612全文速覽近日,北京化工大學 王峰教授、張正平副教授課題組等人利用釕鈰雙金屬氧化物異質結結構特性,在RuO2表面選擇性負載單原子鉑,構建高效的氫溢流通道,促進其在高電流密度下析氫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