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金屬也能催化!單磷原子助力高效氫析出

2020-11-18 石墨烯聯盟

通訊作者:王煜、王雙印

通訊單位:重慶大學、湖南大學


研究背景

電解水制氫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儲能策略。它可以通過電解水以化學燃料(氫)的形式儲存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這種能源可以通過電網輸送到千家萬戶,對環境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由於驅動反應所需的催化劑目前仍沒有達到工業要求,這種儲能策略的大規模應用遲遲沒有實現。一般,一個電催化劑表面的析氫反應(HER)活性可以用氫鍵的強度來描述。催化性能火山圖,是通過繪製HER的交換電流密度(io)與氫吸附自由能(∆GH∗)的關係曲線得到的,反映了催化活性隨氫吸附自由能變化的一般規律。在火山曲線頂部,鉑或鉑基複合材料與氫原子的結合強度剛好足以覆蓋表面,但也同時較弱,足以促進H2的解吸,並顯示出最佳的HER活性。不幸的是,Pt太昂貴和稀缺,無法用於大規模應用,提高電解系統的能量轉換效率仍是一個迫切的問題,關鍵在於探索高效的無貴金屬催化劑。


成果簡介

非金屬基單原子催化劑(SACs)具有成本低、合成方法簡單以及底物調節有效等特點,但目前對這方面的研究較少。鑑於此,重慶大學王煜&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合作報導了一種簡化的加壓氣體輔助工藝,並首次報導了以碳片為基底,負載單原子磷的獨特單晶Mo2C六角納米片陣列(主要暴露(001)晶面)(SAP-Mo2C-CS)。SAP-Mo2C-CS結構穩定,在析氫反應中表現出優異的電催化活性。由於P單原子的雙向調節作用,P與周圍的Mo原子結合形成局域電子態。基於P原子及其相鄰Mo原子的活性中心的所謂高活性「窗口」顯示出析氫的ΔGH*接近於零,這是迄今為止報導的最理想的ΔGH*。同時,SAP-Mo2C-CS的d帶中心具有中等的能量值,也可以作為評價非金屬SACs的HER性能的理想描述符。該工作研究了非金屬基SACs的HER電催化活性起源,也為實現非金屬基SACs的合成和應用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


圖文導讀

圖1. SAP-Mo2C-CS 的(a) TEM圖像,(b) HAADF-STEM圖像和(c)球差校正HAADF-STEM圖像。(d) SAP-Mo2C-CS 的相應FFT圖像。(e) 圖(c)中沿線分布的元素強度圖。(f) SAP-Mo2C-CS的XRD光譜。(g)SAP-Mo2C-CS 的EELS光譜。(h)精細Mo-EELS窄譜。(i)SAP-Mo2C-CS 的HAADF-STEM圖像以及EELS mapping。

作者在0.18 MPa的PH3氣氛下創立的低溫加壓氣體輔助處理,並沒有改變Mo2C-CS的納米片狀形貌,但它可以通過在Mo2C表面分解PH3而導致表面原子沉積形成SAP-Mo2C-CS(圖1a)。用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HAADF-STEM)觀察到,經過PH3處理後的SAP-Mo2C-CS仍具有良好結晶度和單相結構。如圖1b所示,觀察到的平面間距為0.261 nm的晶格條紋可以歸於六方相Mo2C的(100)或(010)平面。經像差校正的SAP-Mo2C-CS的HAADF-STEM圖像證實了磷單原子的存在和原子分散(圖1c)。特別是Mo2C(001)平面內三個Mo原子之間的空間間隙更靈活地被P原子佔據,形成穩定的結構。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圖像反映了[001]帶軸的排列六方衍射斑點(圖1d)。更清楚的是,圖1e建立了沿[100]軸的完整層的精確排序模式。用XRD分析了SAP-Mo2C-CS的晶體結構,如圖1f所示。具有SAP覆蓋的Mo2C-CS在與Mo2C-CS相同的衍射角下仍保持相似的衍射峰,表明低溫PH3處理不改變體相結構。用HAADF-STEM圖像和電子能量損失光譜(EELS)進一步研究了P單原子在Mo2C襯底上的細化元素分布。如圖1g所示,對SAP-Mo2C-CS的寬範圍EELS分析進一步證實了P、Mo和C元素。值得注意的是,Mo在純Mo2C-CS和SAP-Mo2C-CS中的EELS譜是不同的(圖1h)。EELS映射顯示,SAP-Mo2C-CS中的Mo和P沿垂直六邊形均勻分布,而不是在圖1i中被隔離。

圖2. (a)S-800的寬掃描XPS光譜。(b-c)SAP-Mo2C-CS的高分別率Mo 3d和P 2p XPS光譜(c中插圖為碳化鉬的原子模型)。(d)通過XPS測量得到的刻蝕時間為20 s的SAP-Mo2C-CS的原子分數。

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測定了合成材料的價態和化學環境。XPS寬掃描譜顯示了元素C、Mo和P的明顯信號(圖2a)。圖2b顯示了高解析度的Mo 3d光譜,可分解為6個峰,分別對應於Mo2+(228.5和231.9 eV)、Mo3+(288.8 eV)、Mo4+(231.2 eV)和Mo6+(232.3和235.2 eV)物種。一般來說,由於P比C具有較低的電負性,當C在Mo2C中被P所取代時,P鄰域內的Mo電荷不太正。這導致在實踐中摻雜P後Mo2C的Mo2+物種負移。上述結果表明,P存在於Mo2C表面,而沒有取代SAP-Mo2C-CS中的C。此外,在高解析度P 2P光譜中觀察到的129.3和130.3 eV處的兩個峰分別反映了P2P3/2和P2P1/2(圖2c)的結合能,這與Mo-P鍵有關。如圖2d所示,SAP-Mo2C-CS的原子分數在0和20 s的刻蝕時間顯示。P的原子含量從最初的3.2 %顯著下降到0.8 %,此時濺射深度約為2.4 nm。因此,根據這些實驗結果,可以確定碳化鉬表面存在P單原子,並與Mo原子結合,這可能是析氫反應的催化活性中心。

圖3. SAP-Mo2C-CS和對比樣品的電催化HER性能。Pt/C, SAP-Mo2C-CS, Mo2C-CS和碳片在0.5 M H2SO4溶液中的(a) 對應的HER極化曲線,(b) 對應的η10,(c) 塔菲爾斜率,(d) Nyquist圖。(e) Pt/C, SAP-Mo2C-CS和Mo2C-CS電催化劑的TOF圖。(f) SAP-Mo2C-CS與已報導的其它TMCs基催化劑的η10 versus Tafel斜率對比圖。

在0.5 M H2SO4中,用三電極對SAP-Mo2C-CS的電化學活性進行了研究。在進行電化學測試之前,電解液首先被氫氣飽和。為了比較,還在相同的條件下研究了Mo2C-CS、碳片和商用Pt/C催化劑。採用線性掃描伏安法(LSV)評價了SAP-Mo2C-CS的HER活性,相應對照樣品的分析如圖3a所示。在電流密度為10 mA cm-2的情況下,SAP-Mo2C-CS只需要 36 mV的極低過電位(η10),就能接近Pt/C(15 mV)的催化電流密度(圖3b)。一般來說,HER通過Volmer-Heyrovsky或Volmer-Tafel過程進行。用Tafel圖評估了這些電極的HER動力學(圖3c)。SAP-Mo2C-CS的Tafel斜率為38.1 mV dec-1,與Pt/C(31.3 mV dec-1)相當,小於Mo2C-CS(107.1 mV dec-1),表明SAP-Mo2C-CS的HER動力學更快。接近30 mV dec-1的Tafel斜率表明,SAP-Mo2C-CS中的HER過程主要遵循Volmer-Tafel機制。其中,氫吸附物的重組決定了整個HER的反應速率。該工作也用電化學阻抗譜(EIS)研究了圖3d中的電荷傳輸特性。為了進一步了解催化劑的本徵催化活性,作者評估了每種活性位點的周轉頻率(TOF)。當過電位為0.05 V時,SAP-Mo2C-CS的TOF為0.23 H2 s-1,接近Pt/C值(0.39 H2 s-1),遠高於其他非貴金屬催化劑。特別是,當過電位僅大於0.073 V時,SAP-Mo2C-CS的TOF超過Pt/C。這表明,在酸性電解液中,以磷單原子為活性中心的SAP-Mo2C-CS在高電位下的HER活性高於Pt,也遠優於迄今報導的過渡金屬碳化物(圖3f)。

圖4.(a, b)帶有理想P單原子的Mo2C(001)表面可能構型的磷吸附能(∆EP)。(c)在Mo2C表面最近的相鄰吸附位點之間擴散P原子的能量途徑。嵌入原子結構是初始態和最終態(IS和FS)(最穩定的吸附結構)、中間態(MS)和過渡態TS。(d)對Mo2C-CS和SAP-Mo2C-CS的Bader電荷分析,以及它們與純離子模型(ΔQ)的差異(插圖:SAP-Mo2C-CS界面局部電荷密度差的等深面)。(e)計算了Mo2C-CS和SAP-Mo2C-CS的d波段的PDOS。

為了進一步探討SAP-Mo2C-CS高性能的起源,並討論錨定的P單原子在SAP-Mo2C-CS中的作用,作者應用密度泛函理論(DFT),模擬了錨定的P單原子在Mo2C(001)表面上可能的不等價構型,然後計算了fcc空心位、hcp空心位、橋位和頂位的構型以及相應的P吸收能(ΔEP),如圖4a、b所示。作者使用圖4c中的爬升圖像推動彈性帶法(CI-NEB)檢查了P在載體上擴散的活化能壘(在下一部分中,以最穩定的hcp構型為主要研究對象)。圖4d顯示了Mo2C-CS和SAP-Mo2C-CS局部電荷密度差的Bader電荷分析及其等值面電荷轉移定量。此外,對於SAP-Mo2C-CS催化劑,由於圖4e中P單原子的調節,計算出的d帶中心(εd)是反應物在各種催化劑上結合強度的有效描述符,它明顯向下移動。低洼的d帶中心將導致在催化劑和吸附劑之間較弱的結合相互作用,這可以減弱對H中間體的非金屬SACs的吸附,顯著加快析氫反應速率。

圖5.(a)繪製了交換電流密度(j0)作為常見金屬催化劑和典型納米結構MoS2催化劑氫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H*)函數的HER火山圖,以及理論計算的純Mo2C和各種非金屬單原子(N、P和S)在Mo2C上的d帶中心作為ΔGH*的函數。(b)分別計算了Mo2C、1P-Mo2C、2P-Mo2C和Pt上不同H*吸附位點的ΔGH*。對於酸性HER,在1P-Mo2C(c)和2P-Mo2C(d)的模型活性位點上,不同反應物種在Tafel臺階上的能量圖和簡化表面結構。

總結與展望

該工作開發了一種簡單的非金屬SAC催化劑(SAP-Mo2C-CS)的合成路線,並探討了其作為HER高效電催化劑的應用。通過HAADF-STEM證實了Mo2C表面原子分散的P單原子。DFT計算表明,錨定的P單原子以穩定的構型存在,P和Mo之間的耦合效應是加速H*解吸的必要條件。該工作顯示了一個局部的高活性析氫「窗口」,其中SAP-Mo2C-CS催化劑中的P原子及其相鄰的Mo原子顯示ΔGH*接近零。合成的SAP-Mo2C-CS具有優異的結構穩定性,具有與Pt相當的電催化HER活性。本工作可為非貴金屬催化劑取代貴金屬的研究提供依據,為非金屬SACs的合成和應用鋪平道路。

文獻連結

Non-metal single-phosphorus-atom catalysis of hydrogen evolution.(Angew. Chem. Int. Ed., 2020,DOI: 10.1002/anie.202011358)

文獻連結: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11358

來源:清新電源

相關焦點

  • 金屬型2H-TaS2的高效析氫
    二維金屬型2H-TaS2的規模製備及其高效氫析出效率
  • 科學網—實現金屬氧化物高效水分解產氫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房樹芬)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化桂課題組在一項研究中通過局部原子結構調控,實現了金屬氧化物高效水分解產氫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研究背景氫能以其潔淨、高效、無汙染的特點越來越引起關注,氫能製備也正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光催化技術為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提供了一條完美路徑。然而要想大規模推廣應用還有幾個關鍵問題亟待解決:1. 目前大多產氫光催化劑需要擔載貴金屬,導致其成本過高,因此產氫催化劑的廉價化十分重要;2.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光催化技術為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提供了一條完美路徑。然而要想大規模推廣應用還有幾個關鍵問題亟待解決:1. 目前大多產氫光催化劑需要擔載貴金屬,導致其成本過高,因此產氫催化劑的廉價化十分重要;2. 儘可能拓展光吸收範圍以有效利用太陽光;3. 長時間的穩定運行。
  • 廉價高效電解水制氫氧析出催化劑獲重大突破
    「終極能源」氫能市場化的關鍵一環是氫氣高效廉價的製取。其中,電解水是最被看好的製備方式之一。然而,電解水過程中必需的高效廉價的氧氣析出催化劑是當前面臨的最困難挑戰之一,與「非鉑氧還原催化劑的開發」並稱為氫能高效利用領域的兩大聖杯。氧析出常用的商用催化劑是二氧化銥。
  • ...二維硫化鉬共限域鈷/硒雙原子「裡應外合」高效催化電解水析氫
    大連化物所實現二維硫化鉬共限域鈷/硒雙原子「裡應外合」高效催化電解水析氫 2020-07-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該研究為深入挖掘MoS2的催化析氫潛力以及設計廉價、高效HER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MoS2是一種地球儲量豐富且具有獨特的幾何和電子結構的二維材料,在電催化HER中表現出較好的催化性能,具有替代貴金屬鉑基催化劑的潛力。
  • 【催化】新型三功能金屬有機單層的設計及催化
    芝加哥大學林文斌教授團隊率先開展了金屬有機超薄層材料的研究,並將其應用於癌症治療、催化及生物傳感等前沿領域。近年來,林教授團隊先後發展了基於二維金屬有機超薄層材料的單活性位點(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4962; Angew. Chem. Int.
  • 陳立新Mater.Today Energy:產氫&貯氫雙向催化
    但高效安全的儲氫技術則是當前氫能大規模應用和發展的主要瓶頸。因此,開發一種符合實際應用要求、安全高效的儲氫技術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眾多的儲氫材料中,氫化鎂具有高質量儲氫密度(7.6wt%)、高體積儲氫密度(110kg/m3)、來源豐富(地球中鎂的含量約為2.5wt%)以及成本低廉等優點,被認為是最有發展前途的一類輕質金屬儲氫材料。
  • 南開大學AEM綜述:多功能過渡金屬磷化物在能源電催化中的應用
    日益加劇的環境和能源問題給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探索廉價高效的電催化劑以實現高效能源轉化迫在眉睫。過渡金屬磷化物由於具有豐富的活性位點,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可調的組分結構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高效氫-氰化反應取得進展
    3609次閱讀 作者:仲科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8年12月26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元紅課題組利用巧妙的設計思路
  • ...單相鈣鈦礦氧化物:超交換誘導原子尺度多活性中心協同電催化產氫
    研究背景氫能由於高效、清潔環保、可以存儲與運輸等特點,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應用前景的新能源之一。電催化分解水是一種高效、環境友好型的制氫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電催化析氫(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反應是電解水制氫的關鍵步驟,因此開發高效的電催化劑來降低HER反應電位,從而減少能量損耗,一直是電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
  • ZnSe納米棒——光催化分解水產氫再創新高
    氫能是太陽能轉化利用中的首選,目前已研發出很多可實現光催化分解水產氫的催化劑。在眾多催化活性材料中,同屬於硫族化合物的CdS與CdSe納米晶催化效果上佳。儘管催化活性與穩定性都極為顯著,但是這類材料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毒性以及Cd致癌性的限制。因此其替代物如氮化碳、碳量子點以及共軛有機聚合物等碳基材料由於環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廣泛研究。
  • 氫燃料電池催化材料的挑戰與機遇
    氫燃料電池在汽車領域具有綜合能效高、環境友好、高可靠、啟動迅速等特性,也因此氫燃料電池在汽車領域應用最為普遍。氫燃料電池的催化材料是氫燃料電池結構中的核心材料部件,是電池正常、高效的運行保障。
  •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氫...
    過渡金屬催化的烯烴不對稱氫芳基化反應是一種簡單、高效合成手性芳香烷烴化合物的方法。目前此類反應按機制分主要有兩種類型:經過芳烴C–H鍵活化的氫芳化反應和採用負氫試劑的還原氫芳化反應,但均存在局限性。前者需要難以脫除導向基團的芳烴作底物,後者產生廢料比較嚴重,反應不綠色。南開大學周其林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發展簡單、高效、高選擇性的烯烴官能團化反應。
  • 浙理工團隊用O2替代Pt,實現可見光高效催化分解水制氫
    本文基於氧氣協同的PCET(質子耦合電子轉移)效應,利用無Pt助催化劑的g-C3N4材料實現了可見光催化甲醇和甲醛水溶液高效制氫的目標。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無需對光催化劑本身進行物理或化學改性,只需簡單地調控反應體系的氧分壓就能大幅增強光催化產氫速率,從而為高效可見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 電催化糖醛氧化和水分解產氫
    其中,電化學或光電化學水分解產氫已被廣泛認為是以最小的環境影響滿足未來能源需求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同時,電催化生物質進行產品升級也是一種生產非化石基碳產品的可持續的方法。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在水分解產氫的同時進行生物質的氧化反應生成升級產品。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
  •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制氫
    電催化分解硫化氫是一種溫和高效的方法,可以通過陰極析氫、陽極產硫,同時實現氫氣和硫粉的分離與回收。然而,目前報導的催化劑中,貴金屬價格昂貴,過渡金屬及其氧化物易被反應介質毒化或腐蝕而失去活性,極大地限制了這項技術的發展。所以,亟待開發一種價格低廉、活性優異、耐腐蝕的催化材料,用於高效電催化分解硫化氫制氫。  鄧德會團隊基於其前期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的鎧甲催化概念(Angew.
  • 北京化工大學:一步電沉積法構建高效炭載納米糰簇氧析出催化劑
    報導了一種一步電沉積法構建的高效炭載納米糰簇氧析出催化劑。氧析出反應(OER)受限於自身的四電子轉移過程和高陽極反應電位鎳基化合物被認為是陽極材料最具成本效益的電催化材料,因為它們能夠提供接近貴金屬(RuO2和IrO2)商業催化電極的OER活性。為進一步增強其OER活性,採用氮摻雜炭等載體材料可以調控鎳基化合物界面的電子結構,從而增強其催化性能。因此,為提升活性粒子與載體間的耦合作用,加快電子轉移,改善催化界面反應活性,如何增大兩者界面的接觸面積並提高界面間相互作用是一個重要且富有意義的研究方向。
  • 木士春:釕摻雜3D花狀雙金屬磷化物在電催化全解水中的攀爬效應
    電化學全解水可在無碳排放的情況下產生高質量的氫氣,為人們提供了一種非常具有遠景且高效的產氫方法。但全解水制氫也存在一些發展的瓶頸,如缺乏高效的電催化劑以降低制氫能耗。為了進一步改善全解水反應動力學並實現大規模產氫,研發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非貴金屬雙功能電催化劑顯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