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電紡絲法構築釕單原子用於高效電催化析氫:從團簇到單原子轉變

2020-12-05 易絲幫

江南大學杜明亮教授&朱罕副教授Chem. Eng. J. :基於靜電紡絲法構築釕單原子用於高效電催化析氫:從團簇到單原子的轉變

DOI: 10.1016/j.cej.2019.123

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具有原子最大化利用率及優異的催化性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其較高的表面能極易導致單原子在合成和催化過程中團聚為大尺寸的納米顆粒。

近日,江南大學杜明亮教授&朱罕副教授等通過在電紡聚乙烯醇(PVA)纖維上原位生長Ru單原子,該催化材料在鹼性電解質中表現出優異的電催化析氫性能。將靜電紡絲技術與高溫碳化相結合,以PVA納米纖維為反應器,在碳化過程中孕育出Ru納米糰簇。在高溫碳化過程中引入NH3轟擊納米纖維表面,可實現Ru納米糰簇到Ru單原子的原位生長。高溫下氣體輔助碳化可使得原本不含N的碳納米纖維表面富含氮摻雜碳結構,這種結構對Ru單原子具有很好的錨定作用,可實現從Ru納米糰簇/碳納米纖維(Ru NCs/CNFs)到Ru單原子/氮摻雜碳納米纖維(Ru SAs/NCNFs)的轉變。由於在納米纖維中大面積分布的Ru單原子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點以及碳纖維的三維網絡結構有利於加速電催化水解過程中氫的吸附與脫附,製備的Ru SAs/NCNFs催化材料表現出十分優異的鹼性電催化析氫性能,20 mA下的過電位僅為34 mV,遠優於商業Pt/C,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這項工作對於單原子催化劑的工業化大批量製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有關研究成果以題為「Simple construction of ruthenium single atoms on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superior alkaline hydrogen evolution: A dynamic transformation from clusters to single atoms」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論文第一作者為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張志力,通訊作者為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朱罕副教授和杜明亮教授。

圖1. Ru單原子的製備及納米糰簇到單原子的轉變過程。

圖2. 電紡纖維負載的Ru納米糰簇/顆粒在不同溫度下的形貌圖:(a-c) 800 oC; (d-f) 1000 oC;(g-i) 1200 oC。

圖3. Ru NCs/CNFs的(a) AC-HAADF-STEM圖,(b) mapping圖;Ru SAs/NCNFs的(c) AC-HAADF-STEM圖,(d) mapping圖。

圖4. Ru NCs/CNFs和Ru SAs/NCNFs的(a)XRD圖譜; XPS 光譜: (b) Ru 3p; (c) N 1s;(d) XANES; (e) EXAFS; (f) EXAFS擬合結果。

圖5. 性能測試: (a) 不同氨氣處理時間的 Ru SAs/NCNFs與20%商業Pt/C的LSV曲線; (b) 氨氣處理1 h的Ru SAs/NCNFs-1與20%商業Pt/C的質量活性對比;(c) 不同氨氣處理時間的Ru SAs/NCNFs與20%商業Pt/C的Tafel斜率;(d) Tafel斜率與20 mA cm-2下過電位對比; (e) 不同氨氣處理時間的Ru SAs/NCNFs與20%商業Pt/C的Cdl值; (f) Ru SAs/NCNFs-1與20%商業Pt/C的穩定性測試;(g) 電解質中加入10 mM EDTA或10 mM KSCN後 Ru SAs/NCNFs-1的LSV測試;(h)不同氨氣處理溫度的 Ru/NCNFs LSV曲線; (i)不同碳化溫度的 Ru/CNFs LSV曲線。

文章連結:http://www.espun.cn/News/Detail/43352

來源:易絲幫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提出電弧放電法一步合成高穩定性單原子催化劑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合作,提出一步法合成單原子催化劑的新策略,該單原子鉑催化劑顯示出高效的液相選擇加氫性能,高溫合成過程有利於單原子催化劑穩定性的提高,相關研究成果以One-Step High-Temperature-Synthesized
  • 【中安在線】中國科大成功製備釕單原子合金催化劑 廉價高效電解水...
    相比之下,另一個可作為催化關鍵元素的釕金屬市價為19.5-20.5元/克,地球儲量更豐富,價格更廉價,如果用於工業,能夠有效降低氫氣製備成本,便於其推廣。可惜的是,在強酸、強氧化性環境中,二氧化釕在高的工作電位下極易被氧化為四氧化釕,從而失去催化活性。最主要原因是二氧化釕中的晶格氧參與了產物氧氣的析出。因此,開發出一種高活性和高穩定的釕單原子催化劑,是解決上述問題最有潛力的途徑。
  • 北理工在金屬銻單原子催化劑構築及電催化CO2還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與陳文星副研究員在單原子催化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方面,與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王定勝副教授團隊合作,在主族金屬單原子銻(Sb)催化劑構築及高效電催化CO2RR應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iscovery of Main Group Single Sb-N4 Active Sites
  • 電化學沉積實現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製備
    單原子催化劑是一類將孤立分散的金屬原子負載到載體上的新型催化劑。單原子催化劑最大化的原子利用率可以有效減少金屬材料的使用,尤其是貴金屬材料,這對催化劑的生產成本十分有利。同時,單原子催化劑中活性金屬中心的配位結構會影響單原子催化劑的電子結構。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2020-05-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
  • 清華大學王定勝教授Angew:稀土Er單原子用於光催化CO2還原反應
    太陽能驅動的光催化CO2還原反應由於其不僅能實現從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化產生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學物質,豐富了能源供應,同時也能減少CO2排放,因此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用於CO2還原的光催化劑的納米材料整體光催化性能仍不盡如人意。
  • 單原子再發Science —— 關於單原子你知多少?
    當納米晶尺寸降低到原子團簇、單原子時,其能級結構和電子結構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正是由於這種獨特的結構特點,使得單原子催化劑往往表現出不同於傳統納米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單原子材料不僅為從分子層次認識催化反應的機理提供了理想的模型和研究平臺,而且有望成為具有工業催化應用潛力的新型催化劑。
  • 單原子催化,用於生物分析也出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自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濤院士課題組於2011年首次提出單原子催化的概念 [1] 後,該類催化劑就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單原子催化劑是一種特殊的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專指載體上的所有金屬組分都以單原子分散的形式存在,不存在同原子金屬-金屬鍵。該類催化劑的原子利用率高,反應活性強。
  • 原子級分散Ni–Ru–P界面位點用於高效全pH電催化產氫
    在氫能源技術中,電解水制氫是大規模、綠色、高效制氫的重要途徑之一,但由於較高的析氫反應(HER)過電位導致的過高能耗,其工業化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此,開發高性能、價廉、穩定的HER電催化劑對氫能源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過渡金屬磷化物(TMPs)已成為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非貴金屬電催化產氫催化劑。然而,TMPs材料的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仍然不如鉑基催化劑,尤其是在鹼性介質中。
  • 單原子催化劑研究現狀:我們在哪裡?要到哪裡去?
    當催化劑尺寸降低到團簇、單原子時,其能級結構和電子結構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正是由於這種獨特的結構特點,使得單原子催化劑往往表現出不同於傳統納米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單原子催化劑因其具有原子級分散的金屬活性中心,表現出極其優異的催化活性和最大的原子使用效率。
  • 群雄逐鹿,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世今生!
    這篇文章涵蓋了從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合成,表徵到電催化機理的各個方面,可謂是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工具書。該文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王超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教授,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武剛教授,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陳少偉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教授等人聯合發表。
  • 南大夏興華課題組:定點欠電位沉積製備單原子催化劑
    定點欠電位沉積的普適性和機理研究為了證明定點欠電位沉積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我們採用了不同過渡金屬硫化物作為基底,以及不同欠電位金屬前驅體和置換金屬前驅體用於驗證。實驗進一步證實了我們的方法確實可以實現一些非貴金屬單原子(例如Cu、Sn、Pb和Bi)和貴金屬單原子(例如Pt、Pd和Rh)的製備,也表明該方法在非均相催化中的巨大應用前景。
  • 整合Co單原子和BN電場用於脫氯催化
    標題:受生物啟發,整合鈷單原子和氮化硼電場用於脫氯電催化劑第一作者:Yuan Min通訊作者:
  • 單個過渡金屬位點用於水氧化:從單核分子催化到單原子催化
    本文從均相單核分子催化到異相單原子催化總結了單個過渡金屬位點應用於不同催化水氧化反應體系中的研究進展。(SACs),可最大限度地暴露金屬位點,來進行高效催化水氧化。此外,氮化碳和二氧化矽也可以作為單原子的支撐體。其中,g-C3N4獨特的三嗪結構使其具有富含N的空腔,這些空腔可作為單原子TMs的錨定位點。強共價的TM−N鍵不僅可以阻止TM聚集或漂移,還可以誘導TM位點上的極化電荷分布,進而促進水氧化。根據不同的合成條件的不同, g-C3N4支撐的單原子催化劑可用作電催化或者光催化水氧化反應。
  • ACS Nano | 單原子/單層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法製備二維模型電催化劑
    然而,過高的電能消耗和高昂的貴金屬催化劑材料(如鉑、銥、釕等)嚴重阻礙了電解水技術的發展。因此,開發具有高本徵電催化活性的電催化劑並理解它們的工作機理成為該領域的核心挑戰。近年來,單原子作為一種高效催化劑,具有比納米顆粒催化劑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好的穩定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生物質轉化合成Fe單原子-Fe2O3團簇及其ORR性能
    然而,ORR緩慢的動力學導致了高的陰極過電位,迫切需要發展高效電催化劑來加速反應速率。金屬-氮-碳(M-N-C)單原子催化劑如Fe-N-C等,金屬位點處於原子級分散,具有極高的原子利用效率。然而,在ORR過程中,由於O2在單原子位點上的吸附模式(側面或末端模式)限制了O-O鍵解離,不利於其直接的四電子轉移過程。
  • 中科大江海龍|MOF衍生單原子Ni催化劑實現低濃度CO2還原
    通過後續電催化性能研究發現,以Ni為單原子金屬物種的催化劑材料(Ni1-N-C)在CO2電催化還原中表現出比其他金屬中心更加優異的CO選擇性,並且在極低的CO2濃度下依然可以維持80%以上的CO選擇性,展現了其在電催化CO2還原中的巨大優勢。
  • 成均館大學開發高效持久的電催化劑 促進氫燃料生產
    由於水本身不能分解為氫和氧,因此需要通過高活性電催化劑來實現電化學氫水轉化過程。然而,由於析氧反應緩慢,傳統水電解法面臨著提高水分解反應效率的技術挑戰。採用貴金屬基氧化釕(RuO2)和氧化銥(IrO2)可以提高產氧率,但這些貴金屬催化劑價格昂貴,而且長期使用穩定性差。
  • 安徽師範大學單原子-團簇-納米中心團隊在小分子活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點擊上小程序查看更多VIP企業能源小分子的高效轉化在化學化工領域具有重大意義。在原子尺度設計和發展高性能的催化材料已成為該領域的挑戰性問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安徽師範大學「單原子-團簇-納米中心」毛俊傑教授針對材料化學研究中存在的關鍵科學問題,在催化材料精準製備、重要催化反應、構效關係建立三個方面展開了富有挑戰性的探索,並取得了有意義的研究結果(Nat. Commun. 2018, 9, 4958;Nat.
  • 單原子催化,難得一見的好綜述!
    雖然利用N-C材料錨定金屬單原子能夠很大程度的調節金屬原子電子和幾何結構,但是由於合成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對結構-性能關係的理解不足,開發出具有高穩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單原子仍然具有挑戰性。研究意義N-C材料能夠有效構築SACs的配位環境,在熱解過程中防止單原子催化劑遷移和團聚成納米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