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轉化合成Fe單原子-Fe2O3團簇及其ORR性能

2020-09-14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雷英;楊富文 通訊作者:雷英;雷永鵬

通訊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中南大學

論文DOI:10.1039/D0TA06022D

全文速覽

本文以螺旋藻為Fe源,與g-C3N4熱解合成了Fe單原子位點(Fe-N4)與Fe2O3團簇(FeSA/FeONC/NSC),並研究了其催化氧還原反應(ORR)性能。研究表明,均勻分布的Fe-N-C位點與Fe2O3團簇的耦合作用使催化劑具有優異的ORR活性(E1/2=0.86 V vs RHE;Jk, 0.8V =32.15 mA cm-2)以及良好的抗甲醇性和穩定性。組裝的鋅-空氣電池功率密度為179.0 mW cm-2,能量密度為837.4 Wh kg-1,可與商用Pt/C催化劑媲美。

背景介紹

ORR是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涉及的重要反應。然而,ORR緩慢的動力學導致了高的陰極過電位,迫切需要發展高效電催化劑來加速反應速率。金屬-氮-碳(M-N-C)單原子催化劑如Fe-N-C等,金屬位點處於原子級分散,具有極高的原子利用效率。然而,在ORR過程中,由於O2在單原子位點上的吸附模式(側面或末端模式)限制了O-O鍵解離,不利於其直接的四電子轉移過程。研究發現,一些含有雙/多原子金屬核的多原子催化劑(如Fe-Co雙核位點、Co2N5位點)具有比單原子更強的O2吸附能力,可以有效降低O-O鍵的能壘,可實現比單原子位點具有更高的ORR活性,對四電子還原路徑具有更高的選擇性。發展多原子中心的金屬小團簇結構或者向單原子位點中引入超小的金屬團簇有望改善單原子催化劑的催化活性。最近,四川輕化工大學雷英博士與中南大學雷永鵬教授合作,利用生物質(螺旋藻)內均勻分布的鐵,通過小分子氮源介導共熱解策略,原位轉化得到了嵌入N,S共摻雜多孔碳的鐵單原子位點與Fe2O3團簇(僅幾個Fe原子中心)共存的催化劑(FeSA/FeONC/ NSC)。由於與超小的Fe2O3團簇的耦合作用,同時超薄的N,S共摻雜的多孔碳骨架提供的有利的反應場所,催化劑表現出與Pt/C相媲美的ORR活性和良好的催化穩定性。

本文亮點

1. 生物質直接原位轉化得到富含鐵單原子位點和Fe2O3團簇的N,S共摻雜多孔碳 (FeSA/FeONC/NSC)。

2. FeSA/FeONC/NSC顯示半波電位為0.86 V vs. RHE,優於商用Pt/C催化劑(0.85 V vs. RHE)。

3. FeSA/FeONC/NSC作為空氣電極組裝的鋅-空氣電池可達179.0 mW cm-2。

4. 嵌入於N, S-介導的碳層中原子水平分散Fe-N-C位點與Fe2O3團簇的共同作用是導致其高ORR活性的主要原因圖文解析

圖1. 碳化的螺旋藻(CS)和FeSA/FeONC/NSC的(a) XRD圖譜和(b)拉曼光譜,(c) FeSA/FeONC/NSC的TEM圖像(內插圖為其HRTEM圖像),(d, e)HAADF-STEM圖像 (紅、綠兩圈分別表示單個Fe原子和Fe2O3團簇),(f) STEM圖像和相應EDS元素映射圖像(紅色表示Fe、藍色表示N、黃色表示S)。


要點:FeSA/FeONC/NSC富含邊缺陷的超薄多孔結構,不僅為ORR反應提供了有利場所,而且其邊缺陷位點還有助於增強ORR活性。HAADF-STEM圖表明結構中同時存在Fe單原子(紅色圈)和小的金屬團簇(綠色圈)。N和S共摻雜易於導致碳基體中電荷非均勻分布,更有利於吸附O2和增強ORR活性。

圖2 (a) 高解析度N 1s譜; (b) Fe的 K-邊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譜(XANES)和Fe的K-邊k3-加權傅立葉變換(FT)譜;(d)小波變換;(e)其相應的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EXAFS) R空間擬合曲線和(f) 57Fe穆斯堡爾譜。


要點
: FeSA/FeONC/NSC的XANES譜在~7113 eV處的弱峰(圖2b),表明Fe原子以四面體配位構型為主。傅立葉變換(FT)譜(圖2c):1.5Å處峰歸因於Fe-N(O)散射,而2.0~3.0 Å處的寬峰對應於Fe-Fe結構和 Fe2O3,而超過4.0 Å以後未出現峰,說明Fe2O3團簇非常小。小波變換(WT)中,其最大值出現在k~5.0 Å-1處(介於Fe-Nx結構的4.8 Å-1和Fe2O3的5.3 Å-1之間),說明其可能同時含有Fe-Nx和Fe2O3納米糰簇。EXAFS譜R空間擬合曲線和樣品的57Fe穆斯堡爾譜進一步證實了結構中Fe-Nx和Fe2O3納米糰簇共存。

圖3 (a) 掃描速率為50 mV s-1時的CV曲線和(b)O2飽和0.1 M KOH溶液中的LSV曲線(10 mV s-1,轉速為1600 rpm), (c)催化劑在0.80 V時對應的Eonset、E1/2和Jk; (d)FeSA/FeONC/NSC在不同轉速下的LSV曲線(插圖為K-L圖);(e)O2飽和的0.1M KOH溶液中,所有催化劑在RRDE上的LSV曲線 (10 mV s-1, 1600 rpm); (f) 基於RRDE測試得到的FeSA/FeONC/NSC的測試的電子轉移數(n)和過氧化氫產率。

要點:從CV曲線可見,FeSA/FeONC/NSC的ORR峰位置與Pt/C的十分接近,顯示出與Pt/C催化劑相當的ORR活性。LSV結果表明,FeSA/FeONC/NSC具有高的Eonset (0.99V vs RHE)和E1/2值(0.86 V vs RHE),優於20% Pt/C (Eonset=0.98 V; E1/2=0.85V vs RHE) (圖3b);並且具有高的催化動力學電流密度Jk 0.80V(32.15 mA cm-2),約為Pt/C催化劑(16.5 mA cm-2)的兩倍(圖3 c)。

圖4 (a) 兩個串聯的自製鋅-空氣電池(開路電壓值為2.98 V),其可以點亮綠色LED燈;(b)鋅-空氣電池放電極化曲線及功率密度曲線;(c)10 mA cm−2電流密度下的能量密度曲線;(d) 恆電流放電穩定性曲線(10 mA cm−2)。

要點: 圖4a展示了以FeSA/FeONC/NSC為空氣陰極構建的鋅-空氣電池,兩個電池串聯開路電壓可達到2.98 V。該鋅-空氣電池可以實現極高的峰值功率密度(179.0 mW cm-2)和能量密度(837.4 Wh kg-1)。另外,恆電流放電15 h後,其電壓未出現明顯下降(圖4d),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催化穩定性。

總結與展望

本工作通過熱解生物質原位轉化合成了Fe單原子位點與Fe2O3團簇耦合的電催化劑,該催化劑對ORR反應顯示出了與Pt/C相媲美的高催化活性。這主要得益於鐵單原子位點與納米糰簇結構的耦合作用;同時超薄的N、S共摻雜多孔碳為ORR過程提供了有利反應場所和部分ORR活性位點。本研究直接從生物質原位轉化得到金屬單原子與Fe2O3團簇耦合的高效催化劑,為設計合成新型非貴金屬電催化劑提供了啟示。

作者介紹

雷永鵬,博士,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編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編委、MaterialsLetters編委、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助理編委、《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青年編委、《物理化學學報》青年編委、Rare Metals青年編委。合作指導全軍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篇,「芙蓉學子·榜樣力量」優秀大學生1人,「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1人。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以一作/通訊作者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2篇)、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ACS Energy Letters、Science Bulletin、Small等期刊發表SCI論文60餘篇。是Advanced Materials等40餘種國際SCI期刊的審稿人。

主頁:http://faculty.csu.edu.cn/leiyongpeng/zh_CN/index.htm


主要研究方向為聚合物先驅體(纖維)轉化製備非氧化物陶瓷(SiC、BN等)、清潔能源催化材料及器件(光電能源催化、金屬空氣電池等)等,近年部分科研進展如下:

[1] Lei, Y.*;Dai L.*; Wang P* et al.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0, 2000593

[2] Lei, Y.*;Duan, X.*; Wang, D.* et al. Energy Environ. Sci., 2020,13, 1593-1616.

[3] Lei,Y.* et al.Angew. Chem. Int. Ed., 2020,10.1002/anie.201914647.

[4] Lei,Y.*; Feng, Y.* etal. Small, 2020, 16, 2001571.

[5] Lei,Y.*; Zhou, G.*; Wang, D.*; Li, Y.* etal. Angew. Chem. Int. Ed., 2020,59, 1295-1301. (ESI高被引論文)

[6] Zhou, J.*; Lei,Y.*; Liang, S.* et al. ACS Nano, 2019, 13, 5636-5645. (ESI高被引論文)

[7] Sun, Z.*; Lei,Y.*; Zhang, Y.* et al. J. Mater. Chem. A, 2019, 7, 12451-1245.

[8] Lei,Y.* etal. Nano-Micro Lett., 2019, 11:45.

[9] Wang, Q.+ Lei,Y.+* etal. Energy Environ. Sci.(ESI高被引/熱點論文), 2019, 12, 1730-1750.

[10] Lei,Y.*; Li, Y.*; Wang, S.* et al. ACS Energy Lett.(ESI高被引論文), 2018, 3: 1183-1191.

招生信息
歡迎具有化學和材料專業相關背景的學生報考我組碩/博士生,具有無機合成或電/光催化基礎的優先,獎勵豐厚。lypkd@163.com,微信:aleiresearch。

相關焦點

  • 調控活性位密度和載體孔結構增強單原子Fe催化劑ORR性能
    其中,以電化學能量存儲與轉化技術為代表的新能源體系對於緩解能源短缺、改善大氣環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Adv., 2016, 2, e1501122)、過渡金屬單原子催化劑(Chem. Soc. Rev., 2019, 48, 5207)、過渡金屬氮化物催化劑(Nat. Mater., 2020, 19, 282)、金屬合金催化劑(Nature, 2019, 574, 81)等。其中尤其以單原子Fe催化劑(Fe-N-C)的ORR性能最為突出。
  • 小小的Fe-Cu金屬團簇點亮電化學氮還原道路
    目前,主要用於電催化還原N2的電催化劑有金屬(Ru、Pd、Au等)、金屬氧化物(Fe2O3、W18O19、BiOBr等)、金屬硫化物(FeMoS等)、黑磷、氮化物(C3N4、MoN等)、碳化物(MoC等)和單原子(Mo、B、W、Ru等)。
  • 靜電紡絲法構築釕單原子用於高效電催化析氫:從團簇到單原子轉變
    :基於靜電紡絲法構築釕單原子用於高效電催化析氫:從團簇到單原子的轉變DOI: 10.1016/j.cej.2019.123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具有原子最大化利用率及優異的催化性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其較高的表面能極易導致單原子在合成和催化過程中團聚為大尺寸的納米顆粒。
  • 我國首次將新型鎳基單原子催化劑應用於生物質轉化反應
    央廣網大連6月6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劉文剛)生物質作為一種可再生碳資源,將其轉化為多元醇、芳烴、烷烴等高附加值化學品具有重要意義。鎳基催化劑在生物質的加氫、加氫裂解和加氫脫氧等反應中已被證明具有高催化活性。
  • 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主辦的第5期紡織科技新見解學術沙龍——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在東華大學舉辦。清華大學教授陳國強、浙江理工大學教授陳文興等分別圍繞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這一主題展開報告,內容涉及單體合成、聚合物合成、纖維成型加工、生物質合成纖維的開發與應用等。期間,本著公開、平等的原則,與會者在提問與討論中熱切交流,優秀成果的共享形成了「1+1>2」的良性循環。  綠色、可持續發展、環保材料是生物基纖維給人類的美好期許。
  • Wiley能源催化領域最新進展 | 單原子催化劑、雙殼層Ni-Fe LDH增強...
    「屋簷」式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ORR單原子催化劑是近年來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於提高金屬負載量以增強催化性能。通過改變催化劑的形貌以促進其層間傳質,增加活性位點的利用率,也被認為是一種有效方法。
  • Nature Catalysis:超低Pt負載的TiO2激活C-O鍵
    由於單原子催化劑的高金屬利用率和與傳統負載金屬催化劑不同的性能,使得多相催化在原子體系中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突破。 研究亮點 1. 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利用Pt的超低負載(單原子和亞納米糰簇)表面摻雜中度可還原的銳鈦礦TiO2來激活表面氧空位、選擇性C-O鍵斷裂和碳氫化的策略。
  • Chem.丨關於Fe-N-C單原子納米酶的報導
    Fe-N-C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中心是原子級分散的Fe-Nx,與天然的過氧化物酶的結構類似。因此Fe-N-C 單原子催化劑可以模擬過氧化物酶的活性,被稱為單原子納米酶。近日,華中師範大學朱成周課題組設計合成了一種Fe-N-C單原子催化劑。利用葡萄糖分子上豐富的羥基螯合鐵離子,可以避免金屬離子的團聚。通過雙氰胺提供氮源來錨定鐵原子,形成了以FeN4為活性中心的Fe-N-C單原子納米酶。
  • 什麼是生物質能?生物質能的轉化與利用有哪些途徑
    據估計,每年地球上僅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質總量就達1440~1800億噸( 乾重 ),其能量約相當於20世紀90年代初全世界總能耗的3~8倍。但是尚未被人們合理利用,多半直接當薪柴使用,效率低,影響生態環境。現代生物質能的利用是通過生物質的厭氧發酵製取甲烷,用熱解法生成燃料氣、生物油和生物炭 ,用生物質製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能源植物,發展能源農場。
  • 單原子再發Science —— 關於單原子你知多少?
    第一部分所述的Fe(3+)單原子催化劑在CO2還原中便具有較低的過電勢 [1]。2019年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宇恩課題組在Joule發表了一種由大塊金屬出發合成單原子催化劑的方法。他們證明了在N摻雜碳和大塊鎳金屬之間的固態擴散可用於合成分級、自支撐、原子級的Ni基催化劑。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此外,對於所有報導的單原子催化劑,碳載體幾乎是由金屬-有機骨架(MOFs)或有機分子的碳轉化而製備然而,這些單原子催化劑幾乎都是通過金屬-氮(或碳)配位鍵將單原子錨定在碳載體上,因此探索其他形式的配位構型來製備單原子催化劑將有利於豐富單原子催化劑家族的種類和拓展其新的催化功能和應用領域。  近年來,常溫、常壓電催化氮氣還原反應合成氨已經引起研究者廣泛關注,可能成為替代能源密集型哈珀-波施工業法的理想合成氨工藝。
  • 社區版數字報-fe牙膏企業雪豹日化香港成功上市
    當天,股票代碼為08281的「中國金典」,首次公開向全球發行股票2.5億股,發行後總股份為10億股。成為「江陰板塊」又一新亮點。  據了解,雪豹日化是一家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fe牙膏是雪豹日化與復旦大學產學研合作的成果,攻克多項技術難題,將現代生物技術應用到傳統牙膏生產,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支生物牙膏。fe牙膏通過了牙周問題、牙本質敏感、口腔潰瘍和牙齒美白四項功效臨床試驗。
  • 清華大學王定勝Nature Communications:氮化碳負載的Fe2團簇催化劑具有優異的烯烴環氧化性能
    儘管亞納米糰簇的結構和組成可以用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光譜和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很好地表徵,合成原子精度的單分散金屬催化劑是主要的先決條件,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環氧化物是精細化工和生物轉化的重要中間體。在液相中烯烴環氧化的現有方法中,通常需要廣泛使用昂貴的氧化劑或大劑量的犧牲劑,這不可避免地導致成本增加。
  • 馬丁課題組ACS Catal綜述:負載型金屬團簇催化劑的構建及反應
    本文總結了SMCs催化劑的經典合成策略和重要表徵方法,結合五類重要的催化反應討論了團簇尺寸效應及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對其催化性質影響的重要機制。SMCs催化劑一般具有1)具有相鄰的金屬-金屬位點;2)較小的團簇尺寸(一般尺寸小於2 nm);3)團簇的原子數目有限這三個主要特徵。與配體或者大分子保護的單分散的均相金屬團簇相比,SMCs催化劑不僅可以應用於高溫高壓的催化反應,還便於在反應結束後實現分離回收,因此,無論是從基礎研究還是工業應用的角度出發,SMCs都備受青睞。
  • 單原子催化,難得一見的好綜述!
    雖然利用N-C材料錨定金屬單原子能夠很大程度的調節金屬原子電子和幾何結構,但是由於合成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對結構-性能關係的理解不足,開發出具有高穩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單原子仍然具有挑戰性。有鑑於此,大連理工大學銀建中教授綜述了5種N-C材料作為載體錨定單原子的合成策路及應用,主要包括:1)含氮有機化合物(如尿素,1,10-菲咯啉、卟啉、酞菁);2)MOF及其衍生物;3)N摻雜石墨烯;4)高氮含量的g-C3N4;5)豐富,廉價和可再生的生物質。
  • 科研人員提出電弧放電法一步合成高穩定性單原子催化劑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合作,提出一步法合成單原子催化劑的新策略,該單原子鉑催化劑顯示出高效的液相選擇加氫性能,高溫合成過程有利於單原子催化劑穩定性的提高,相關研究成果以One-Step High-Temperature-Synthesized
  • 單原子CO2電催化劑合成、種類、機理
    CO2作為人力生產的廢物,能夠通過電化學方法轉化為可重複再利用的化石燃料。最近,錨定在導電基底上的單原子金屬被發現能夠有效的進行電化學CO2還原反應,該項發現為開發價格低廉、高效率的電化學催化劑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經驗。在單原子電催化劑中,催化活性位點的結構、配位環境對催化劑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Fe單原子活性中心的配位結構變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黃延強團隊、能源研究技術平臺穆斯堡爾譜研究組研究員王軍虎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劉彬、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從實驗和理論上揭示了Fe單原子材料催化中心電子態和配位結構在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中的動態循環。
  • 氮化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的製備及應用_學術講座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
    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於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2016年2月至今,於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系做博士後。擁有在材料化學,光電催化,選擇性加氫,有機碳碳偶聯,生物質轉換等經驗。
  • 中考英語知識點:可數名詞及其複數形式
    中考英語知識點:可數名詞及其複數形式   (1)基本構成規則:   ①一般情況下加「s」;   ②以「s,x,sh,ch」結尾的加「es」;   ③以「輔音字母(即除了a,e,i,o,u之外的21個字母)+y」結尾的,先變「y」為「i」,再加「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