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雷永鵬等金屬電催化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2020-11-23 騰訊網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在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國際權威期刊。

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能夠在溫和條件下生成燃料和化學品等,為維持全球碳平衡和緩解能源短缺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的途徑。單原子催化劑(SACs)包括彼此分隔開的活性金屬中心和載體,最大化的原子利用效率和高的本徵活性使其備受關注。調節SACs中活性位點的配位結構(配位鍵、配位數、鍵長、鍵角等)可以影響電子轉移和反應中間體的吸附態,進而調控CO2RR的活性和選擇性。文章總結了典型的配位構型和常見的表徵工具;以碳基單分散過渡金屬原子為例,揭示了配位結構與同步輻射光譜之間的關聯;討論了基於碳載體和非碳載體中心/配位原子的設計、調控策略,尤其是配位結構對電流密度、還原產物、反應路徑等的影響及反應過程中催化劑的重構。該成果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聯合培養碩士生王裕超為第一作者,雷永鵬為通訊作者。

單原子催化劑用於火星CO2RR示意圖

氫氣是化石能源的理想替代品,利用可再生電能電解水是非常重要的制氫方法。然而,鹼性條件下的氫析出反應(HER)面臨動力學緩慢、過電勢高等問題,亟需高效的電催化劑驅動水分解和質子還原。尖晶石型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廉價、無毒、穩定等優點,通過促進電子轉移來提高其鹼性HER性能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在富缺陷氧族化合物表面引入碳層,構建了一種典型的肖特基結。實驗和計算結果表明,富缺陷的CoFe2O4呈現金屬性,氮摻雜碳呈半導體特性,電子從內部的氧化物和合金流向外部的氮摻雜碳,有效促進了催化劑表面發生的HER反應,並為氧化物用於鹼性HER提供了借鑑。該成果發表在自然指數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聯合培養碩士生王裕超、劉標副教授、20屆碩士生劉毅為共同第一作者,雷永鵬為通訊作者。

構建的肖特基結促進了電子轉移,提高了HER電流密度

此外,雷永鵬還和戴黎明教授、王平山教授合作,製備了Tpy-Co基聚合物金屬水凝膠用於水分解氧析出反應,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與四川輕化工大學的雷英老師合作,以生物質轉化法製備了多孔碳負載的Fe單原子/Fe2O3團簇,並用作鋅-空氣電池正極材料,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來源:中南大學

點亮再看,讓更多的朋友看到,歡迎點讚、分享

「在看"一下嘛...

相關焦點

  • 中南大學雷永鵬團隊:連發多篇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成果!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研究組在非貴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3)、《Small》(IF=11)、《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 中南大學雷永鵬團隊:連發多篇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成果!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研究組在非貴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3)、《Small》(IF=11)、《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IF=5.2)等國際權威期刊。
  • 近日,湖南團隊在這一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等在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 中南大學在納米粒子抗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劉又年教授團隊在抗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Angew. Chem. Int. Ed.發表。 基於此問題,中南大學劉又年教授團隊(第一作者:文梅博士,通訊作者:陳萬松副教授、劉又年教授)提出利用人工酶的催化級聯反應開展抗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人員首先設計製備了一種具有近紅外二區(NIR-II)吸收的Cu2-xTe納米粒。
  • 中南大學王梁炳教授團隊在光固氮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梁炳特聘教授通過精細調控光催化納米材料的電子結構實現室溫高效光固氮,在《ACS Energy Letters》、《Appl. Catal. B: Environ.》、《ACS Catalysis》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團隊研究成果。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產品,其衍生物氮肥作為現代農業的基礎,大幅提高各類農作物的產量,解決了全世界數十億人口溫飽問題。但是,傳統氨合成過程是在高溫高壓下通過氫氣和氮氣反應製得,耗能極高。據統計,每年合成氨所消耗的能量佔全球能源總消耗的2%左右。
  • 中南大學在低成本儲能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梁叔全團隊在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國際材料與能源領域權威期刊陸續發表儲能材料創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解決了該領域部分共性科學難題,有望推動廣受關注的低成本儲能領域進一步發展。
  • 廉價電催化水分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催化效率大幅提高
    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然而,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直被高價的貴金屬催化劑所制約,亟待尋找廉價的高性能電催化劑替代貴金屬催化劑。
  • 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特任教授孫永福課題組在雜化二維超薄結構的合成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課題組設計了一種雜化模型體系用來研究金屬表面氧化物對其自身金屬電催化性能的影響,該研究成果發表在1月7日出版的Nature上(2016, 529, 68-72, DOI 10.1038/nature16455)。
  • 江蘇海洋大學在多功能複合材料及工業催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江蘇海洋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20屆碩士研究生科研工作取得豐碩成果,陳楓、範子純等同學先後在Chemical Science(IF = 9.556)、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中南大學研究團隊合成出一種氮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組裝的鋅-空氣電池能量密度達806Wh/kg
    近日,能源領域國際頂級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 30.067)在線發表了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潔教授和李文章副教授團隊在非金屬電催化劑設計和機理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 我校一青年教師在催化領域取得一項重要科研成果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與環境材料研究院青年教師李星運博士與中南大學周永華教授及西湖大學肖建平教授合作,在非金屬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Carbon doped hexagonal BN as a highly efficient metal-free base
  • 中南大學梁叔全團隊在這個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梁叔全團隊在廣受關注的低成本儲能領域取得系列儲能材料創新研究成果,有望解決該領域部分共性科學難題。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國際材料與能源領域權威期刊陸續發表上。
  • 中南大學王梁炳特聘教授在甲酸產氫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梁炳特聘教授通過精細調控Ti3C2TxMXenes材料表面氧覆蓋度實現高效甲酸產氫,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該研究成果,中南大學是第一通訊單位。氫能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作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脫穎而出。
  • 水分解制氫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然而,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直被高價的貴金屬催化劑所制約,亟待尋找廉價的高性能電催化劑替代貴金屬催化劑。
  • 在極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目前這類材料主要應用於非線性光學、鐵電、功能性陶瓷與薄膜等。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在具有內建電場的硼氧結構基元的極性光催化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研究人員分析了該類材料對氯酚類汙染物的去除能力,結合開爾文探針力顯微實驗證實了內建電場的存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4, 26, 3169);藉助密度泛函理論(DFT)手段確證了極性材料電子結構及光生電荷轉移過程(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12179);考察了在不同金屬離子半徑作用下導致的不同極化場對有機汙染物降解性能的影響
  • 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鈮酸鉀鈉基環境友好型壓電材料的振動催化作用:一種高效的相界催化劑》(Vibration catalysis of eco-friendly Na0.5K0.5NbO3-based piezoelectric: An efficient phase boundary catalyst)為題並以第一單位在線發表於
  • 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王德松教授研究團隊在構建負載型銀納米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83, 119592, IF="16.68)。
  • 中南大學杜勇團隊在鋁合金析出強化領域取得系列新成果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杜勇教授團隊在金屬材料期刊《Acta Materialia》發表題為「Atomic scale investigation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interfaces of the
  • 武漢大學在選擇性催化構築合金負極材料固體電解質膜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國際權威期刊《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發表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柯福生副教授小組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提出運用選擇性催化分解調控高能量密度合金負極材料的固體電解質膜
  • 同濟黨員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同濟黨員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2020-11-2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