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sman
人們在欣賞地震柱的構造形態時,或許會對震源深度的精度持有保留。作者手頭沒有ANSS地震目錄關于震源深度資料的精度說明,但作者試圖旁證一下。
請看下面的圖1和圖2. 圖1是興都庫什地震柱地震深度的時間序列,圖2是美國本土北緯23°以北地區地震深度的時間序列。
過去地震目錄有一種33km深度的說法,實際上是指殼內地震,但深度難以確定。
對比2張圖可以看到,美國本土1979年以後就沒有33km深度的說法了,但全球目錄則直到2004年以後才沒有了33km深度的說法。這不是人為地,而是涉及深度測定方法的改進和地震臺網加密建設的問題。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在沒有了33km深度的說法前後,即美國本土1979年前後和全球2004年前後,深部地震活動的總趨勢並未發現明顯的改變,說明方法的改進和臺網的加密並沒有破壞震源深度測定的一致性。
至於有懷疑是否確有深源地震,舉一個簡單例子即可證明:我國吉林琿春曾發生7.6級深源地震,地面無感,因為地面距離震源已經超過500km了。
本文所採用的地震資料取自http://www.ncedc.org/ 網頁的ANSS地震目錄,謹此致謝。
(2011.4.5 初稿)
初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2558-430018.html
圖1 興都庫什地震柱構造地震深度的時間序列
圖2 美國本土北緯23°以北地區地震深度的時間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