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熱說原理—地震柱構造的時間進程

2020-10-18 Seisman
 

地震柱構造的時間進程

Seisman

研究地震柱構造的運動機理之前,先來考察一下地震柱構造內部地震活動一般性的時間歷程,從而進一步地了解地震柱構造的一個重要屬性。

正如博友chunyinzhou所說,西南太平洋是深源地震極為活躍的地區。下面圖1~圖3分別為13號所羅門、14號西湯加和15號湯加地震柱構造的地震活動時間序列。這三張圖代表了本文所識別出的所有地震柱構造典型的活動屬性。

2的特點是底部和頂部的地震活躍,而中間層300——500km層極少地震活動,圖3的特點是從底部到頂部的地震都極為活躍,圖1則介乎其中,深度各層顯示一種較為有序的地震活動。

按照地震地熱說的解釋,地震柱構造內部的熱能是由下而上逐層驅動的(在地震柱構造運動機理部分將作詳細討論)。

由此可以看到,圖2顯示了一種高溫高壓的狀態,即柱底的高熱能可以衝過中間層而直達地幔的上層,因此可以稱之為「暴髮型」模式。具有相同模式的還有01號南智利和02號厄瓜多地震柱。

3和圖1情形相仿,都是由底部向上作有序的推進,只是圖3顯得格外突出。此類可以稱之為「漸進型」模式。和圖3具有相同模式的還有還有09號北馬裡亞納、10號馬裡亞納和18號興都庫什地震柱。其餘的地震柱構造都具有和圖1相同的模式。

造成這兩種/或者說三種模式差異的原因,可能和地震柱構造內部的溫度/壓力狀況有關。高溫高壓有利於產生暴髮型模式,而溫壓低一些則可能會呈漸進型的模式。相比較圖2的暴髮型模式,圖3的溫壓狀況次之,而圖1則再次之。

根據葉正仁等所描述的全球地表實測熱流的分布(全球地表熱流的產生與分布,地球物理學報,2001Vol.44No.2p171-179),可以明顯看出這3個地震柱構造的地表實測溫度的差異(圖4),作者推測是否也反應了地下深部溫度的差異。

確如此,則可以進一步證明地震地熱說的合理性。

3個地震柱構造運動模式極為懸殊,由此可以聯想到,似乎不能把太平洋的西南角看作是一個地塊相對於另一個地塊的整體運動。整體運動不太可能導致如此懸殊的結果。

本文所採用的地震資料取自 網頁的ANSS地震目錄,謹此致謝。

2011.4.6 初稿)

 

1  所羅門地震柱構造深源地震活動的時間進程

 

2  西湯加地震柱構造深源地震活動的時間進程

 

3  湯加地震柱構造深源地震活動的時間進程

 

4  全球地表觀測到的熱流值分布

預告:關於地震柱構造的工作機理和成因初探延後介紹,從下節起逐個介紹主要地震柱構造的內部結構,有時涉及一些應用方面的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地震地熱說原理—地震柱構造的概念及其全球分布
    地 震 地 熱 說 原 理地震柱構造的概念及其全球分布Seisman作者在研究中國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時,發現各地層內的地震活動存在由下而上逐層驅動的現象,提出地震地熱說來加以解釋(陳立軍,2000,地震地質)。
  • 美國西海岸的地震活動與地震柱構造(中文版)
    本文根據美國ANSS地震目錄資料,採用地震地熱說的原理和方法,對美國西海岸地區進行數據處理,做出了研究區的總體地震、殼下地震、殼內強震和火山活動的平面分布圖像、三維立體圖像、殼下地震時序圖,以及它們與聖安德列斯斷層關係的理論解釋。
  • 地震地熱說原理—地震地熱說的最早論述(代序)
    地 震 地 熱 說 原 理 地震地熱說的最早論述(代序) Seisman關於「地震地熱說」的假說反過來似乎也可以認為,地震、火山和熱泉與地熱是互為因果的。也就是說,這些過程可能是地熱擾動的原因之一,但同時也可能是地熱擾動的結果之一。或者說,地震活動與火山爆發正是地殼熱狀態趨於平衡的調節方式。
  • 《2013年巴基斯坦7.7級地震與興都庫什的地震構造》發表
     巴基斯坦的強震活動,是興都庫什地震柱構造的活動提供能源、興都庫什旋扭構造運動提供構造環境所致,或有深部流體參與,以致強震活動與泥火山並發。2.地幔深部地震活動的年代記振蕩(MDO)是深部能量積累的一種表徵。它們才是殼內強震、火山乃至太平洋年代記振蕩(PDO)的主因。6. 地震柱構造是一個倒立的圓錐體,過地震柱構造柱體軸心的任意方位都可以畫出本尼奧夫剖面來。
  • 中國地震趨勢估計的若干基礎資料(6)
    Seisman「地震地熱說原理與應用」課題得到中國地震局老專家科研基金資助。課題旨在運用地震地熱說原理進行地震趨勢估計和殼內強震與火山預測的方法性研究。本文為續篇,著重於基礎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2012.2.105 中國的火山活動中國的火山分布如圖14所示,火山旁的數字為最近的噴發時間
  • 關於地震柱構造內震源深度資料的說明
    Seisman人們在欣賞地震柱的構造形態時,或許會對震源深度的精度持有保留。作者手頭沒有ANSS地震目錄關于震源深度資料的精度說明,但作者試圖旁證一下。 圖1是興都庫什地震柱地震深度的時間序列,圖2是美國本土北緯23°以北地區地震深度的時間序列。
  • 全球主要地震柱構造3年期地震與火山預測卡片0419卡的有關說明
     作者於2012年4月19日向有關地震部門正式填報了全球主要地震柱構造3年期地震與火山預測卡片,以下簡稱0419 當時沒有找到中期預測卡片的電子模板,使用的是「地震短臨預測卡片」的模板。3.
  • 關於2013年9月巴基斯坦地震的思考(2)
    據統計,全球95%以上的殼內強震(Ⅰ級地震柱7級以上地震,Ⅱ級地震柱6.5級以上地震)和87%的活火山均發生在則24個地震柱構造的影響區之內鑑於這樣的區別,作者將地震柱構造活躍的深源地震帶稱為熱機帶,而將海嶺地震活動稱為冷機帶。前者呈M型,後者呈W型。兩者錯位倒扣,位差約為地理90°。
  • 四川綿陽一水井的水溫升至70度,與地震有何關係
    十多天後,這水溫還是有30多度的溫度,這則消息很快引起人們議論,有很多人認為這是水井的水溫也許和地震有關。02、地震地熱說。第一點,四川省地震局的介入。10月14日四川省地震局官方表示,地震局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已經派有關部門已經專家前去調查了,這只要不是個傻子都知道這水井的溫度也許跟地震有關了。第二點地震地熱說,水井的水溫升高確實有可能與地震有關,根據地震地熱說,這很可能是地震前的預警,這也是很多人猜測這跟地震有關係的主要原因。
  • 世界級首富看好地熱發電 韓國地震引發技術思考
    ■本報記者 楊 萌  在眾多新能源中,地熱發電有著天然的優勢,引起沒有龐大的鍋爐設備,沒有灰渣和煙氣對環境的汙染,是比較清潔的能源,而且發電成本較水電、火電都低。  但任何能源都有其自身的缺陷,2017年11月,韓國東南部城市浦項發生5.4級地震,此次地震為1978年韓國開始測量地震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
  • 關注|如何開採超深層地熱能,還不引發地震?
    上周,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表明,在不產生任何重大的地震活動的情況下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論文作者說,他們希望他們的研究能緩解地熱鑽探引起地震的恐懼。畢竟,公眾通常只有在鑽探出了問題時才會聽說地熱井。但是,日內瓦大學的研究人員、該研究的合著者裡爾卡多·米內託(Riccardo Minetto)說道,Venelle-2說明,「也有許多正面的地熱井鑽探案例」。
  • 人禍,韓國第二大地震由地熱發電項目引發
    (觀察者網訊)2017年11月,韓國東南部城市浦項發生5.4級地震,此次地震為1978年韓國開始測量地震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對此,韓國政府今日(20日)公布了調查結果,地震由附近地熱發電站引起,而非天然地震,並將永久停止地熱發電項目,儘快推進當地恢復工作的進行。 據韓聯社3月20日消息,大韓地質學會20日上午在首爾召開記者會公布了上述調研結論。
  • 揭示汶川地震震級大的構造原因
    因此,汶川地震為國內外地震研究者提供了一次深入剖析逆衝斜滑型地震構造特徵、地震破裂過程、深部孕震構造環境、發震活動斷層地質滑動速率、現今GPS監測速率與地震危險性關係等科學問題的機會,也為檢驗青藏高原運動學模型,特別是青藏高原物質南東東向水平運移與橫向隆升轉換關係提供了具體觀測對象。
  • 緬甸7.2級地震成因的探討
    緬甸7.2級地震成因的探討Seisman 緬甸地震柱構造是作者所定義的第17號地震柱構造。2011年3月24日緬甸7.2級地震,引起了作者對緬甸地震和汶川地震成因的思考。1所示,立體的三維分布見圖2,地震震源深度的時間序列見圖3,地震震級的平面分布見圖4.
  • 荊州地質構造全解讀 2012地震災害不會來
    最近公安縣蛤蟆上街 、最美月亮等新聞都讓網友聯想到地震或者2012世界末日。真的有這麼可怕嗎?楚網、荊州日報聯合荊州市抗震辦公室推出《荊州地質構造全解讀》為網友們揭開荊州地質構造之謎。  荊州地質構造環境  荊州市位於楊子準地臺/新華夏第二沉降帶晚近期構造帶、中國地勢第三級階梯的西部邊緣。
  • 地震局專家:自貢榮縣連續地震屬於自然原因引發的構造地震
    度)發生4.3級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2月25日13時15分在四川自貢市榮縣(北緯29.48度,東經104.49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在不到2天時間內,自貢榮縣境內同一區域、同一震源深度範圍內接連發生3次4級以上地震,引發高度關注。2月25日下午3點,四川省地震局組織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權威解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地震後還可能有更大的地震嗎?為什麼科學家說地震是自然現象?
    餘震和主震的發生地是相同的,並具有時間上很接近的特點,而它的地震強度也明顯弱於主震,餘震甚至可以持續數月的時間。當然,也有可能在某次大地震之前還有所謂的前震,我們將這種類型的構造地震稱為地震序列。與此同時,汶川8.0級大地震的發生原因,便是逆衝、右旋、擠壓型斷層。其實,地震也可以根據形成原因進行分類,但不同於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又被稱為斷層地震的構造地震,則佔據了其中更大一部分。
  • 專家:構造地震佔全世界地震90%以上 破壞力最大
    專家:構造地震佔全世界地震90%以上 破壞力最大 2008年05月28日 15:14 來源:成都晚報 發表評論   今日專家: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陸鳴   陸鳴介紹,地震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 人工地震是為了給地球做「CT」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實習生李靜雅通訊員劉臻張婷婷    1月6日2時00分在我省南陽市新野縣(疑爆)發生2.1級地震。「咱省還會發生地震?」「不知道地震對當地造成啥影響沒?」……一時間網友們議論紛紛。
  •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揭秘火山、地震的深部成因
    他認為,板塊構造論無法解釋夏威夷群島的火山活動——這座群島遠離太平洋板塊邊緣數千千米。板塊構造論對此的解釋是,火山活動是由板塊弱點導致熾熱物質從地幔被動上湧而引發的。而摩根指出,有一根熾熱的地幔物質柱從地下許多千米的地方逐步往上擠壓,最終擠破地表,形成了夏威夷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