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觀感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全景網)

當地時間5月24日上午10點,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TheresaMay)走出唐寧街10號那扇著名的、看上去和普通人家沒什麼兩樣的門,站在一個臨時擺放的講壇上,含淚宣告:「我沒能帶領國家實現脫歐……為了國家的利益,我是時候離開了,國家需要一位新的領導人」,哽咽著說完最後一句話,她轉身走回屋裡。(6月7日,梅正式辭去執政黨保守黨領導人一職,但她將繼續留任首相,直到新首相產生。)

脫歐到底是怎麼回事?英國為什麼要脫歐、又為什麼脫不了?梅姨辭職值得同情嗎?筆者到英國一待已六年,剛到英國時就碰上蘇格蘭獨立公投,接著就是脫歐公投。我也浸染其中,感觸良多,在此願分享一點私見。

歷史和地理

要了解脫歐(英文還創造了一個新詞:Brexit),首先得看一下英國的基本「國情」。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它是一個主權國家(state),卻由三個國家(country)和一個地區「聯合」組成。「大不列顛」(GreatBritain)一般只稱「不列顛」,就是指島上三個「國家」: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威爾斯、蘇格蘭都稱自己是個獨立的民族(nation)和國家(country),雖然同處一個政體的國家(state)。其中,和威爾斯的「聯合」最成功,基本上不可能出現威爾斯獨立這樣的聲音。但它也有自己的地方政府,很多地方事務都有自製權。比如,有華人移居到威爾斯,發現孩子上學是要學威爾斯語的,必修課。

蘇格蘭就沒這麼順。到了最近一二十年,獨立呼聲越來越高。在歐盟的框架下,民族/國家的主權不斷削弱,反而刺激主權國家裡面民族感強的地區要求獨立。不光是英國,整個歐洲都是,最有名的就是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Cat-alonia)要求獨立。蘇格蘭獨立公投也是撕裂蘇格蘭人的心扉,但畢竟聯姻300多年,加上各種現實,蘇格蘭人否決了獨立。

愛爾蘭或北愛問題就更複雜了。12世紀英國就對愛爾蘭宣稱主權,但直到1801年正式立法「合併」,成立「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到20世紀初,正當大英帝國如日中天之時,愛爾蘭卻發生獨立戰爭。英國人把愛爾蘭島一分為二,南部最終於1949年成立愛爾蘭共和國,北愛變成「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北愛分出來以後,要一直到1998年正式籤訂「星期五協議」,才算和平。英國和愛爾蘭都已於1973年加入歐盟(當時叫「歐洲經濟共同體」),也就不需要邊境關卡。梅姨和歐盟籤訂的協議在英國議會通不過,關鍵就是卡在北愛邊境問題上。

除了內部各個聯合起來的「國家」外,英國內部還可以一分為二:倫敦以及其他非倫敦區。脫歐公投結果,只有倫敦和蘇格蘭是壓倒性地要留歐,其他地方都是要脫歐或者基本上一半對一半。

英國要脫歐有著歷史地理原因。英國是位於歐洲大陸西部的一個島國,不屬於歐洲大陸,歐洲東部的界限是俄羅斯和中東地區,英國對歐陸也一直若即若離。歐洲大陸一直有大大小小各種戰爭,民主制、民族/國家、工業革命都要比英國晚。英國對歐陸曾經採取所謂「光榮孤立」政策,你們歐洲各國自己爭去,我不參與,保持中立,我只關心我自己的大英帝國。現在一般認為,大英帝國到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時結束。英國人不得不承認:那之後美國才是老大。這種心理轉變會從各種層面反映到對脫歐的態度上。

歐共體成立之初,法國一直排斥英國加入,上世紀六十年代戴高樂兩次拒絕英國的申請。戴高樂下臺後,當時英國保守黨首相希思(EdwardHeath)怕被歐洲孤立,跑到歐洲遊說,終于于1973年加入當時的歐共體。但當時的工黨反對,工黨上臺後,於1975年舉行了英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公投——脫歐公投,結果67%的選民選擇繼續留在歐共體。40年以後,英國人改變了主意。

脫歐公投

1975年第一次脫歐公投,保守黨是支持留歐的。1980年代,英國自邱吉爾以來最有魄力的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對內鐵腕對付工會,強令關閉那些夕陽產業,特別是北方(就是我現在居住的英國東北地區)的煤礦,大量煤礦工人失業。柴契爾秉持傳統的保守派理念:小政府、自由市場,儘量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幹預,最大限度釋放個人的能力,創業能力、創新能力,讓英國經濟轉型。平心而論,她做到了。2013年柴契爾夫人去世,那時我剛到英國,紐卡斯爾東北地區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恨不得拿香檳出來慶祝。可我看到的是一個清新祥和、滿地綠草、非常宜居的現代化城市,而且周邊還有很多古蹟、城堡。英國朋友告訴我,英國近二三十年發展變化很多,紐卡斯爾市泰恩河畔中心區的開發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現在主要就是靠教育、文化、服務等第三產業。英國大部分城市,都從上世紀70年代主打重工業、重汙染的產業轉化成了如今以乾淨宜居的第三產業為主。

對外,柴契爾也很強硬。她認為歐共體應該只是一個自貿區,區內各國自由貿易,僅此而已。但歐洲要統一貨幣,統一法律以及各種法規、行業規範,建立類似於美國那樣的聯邦制的「歐洲合眾國」(UnitedStatesofEurope)。柴契爾說:我剛在國內把大量政府的羈絆(諸如勢力強大的工會)給打爛了,總不能轉過身來擁抱一個更大更恐怖的「超級政府」吧?但當時柴契爾這種態度在保守黨內屬少數,在這個問題上硬生生被逼下臺,也是含淚離場。

這就埋下了分歧的種子:保守黨內乃至全國分為「擁歐派」(Europhiles)和「疑歐派」(Eurosceptics)。工黨首相布萊爾執政10年(1997-2007),徹底的擁歐派。保守黨領袖卡梅倫2010年上臺,他的政策其實和布萊爾差不了多少,但他沒有得到多數票,只能和自由民主黨聯合執政。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法拉奇(NigelFarage)和他領導的「英國獨立黨」強烈要求脫歐,獲得最多選票,挖走大量保守派和工黨選票。卡梅倫急了,第二年大選時在競選綱領中承諾,如果當選,便(再次)舉行全民公投。他贏了,而且是全贏,不需要再和自由民主黨聯合,但他必須兌現競選承諾。2016年公投,問卷非常簡單:你是同意脫歐還是留歐?結果52∶48,脫歐。

這完全不是政府想要的答案,結了四十多年的婚,經濟、法律、各種文化科學交流早就滲透在一起了,現在要分開,談何容易。脫歐之爭表面上講的都是經濟,實際上還牽涉到文化認同問題。

所有被擁歐派控制的媒體 (比如BBC,這次的表現真是很糟糕)都會說,全是那個「極右的」「民粹的」法拉奇煽動反移民情緒搞出來的。沒這麼簡單。公投前有全民大辯論,留歐派是輸的。他們的論點基本是:儘管歐盟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留歐對國家的經濟至關重要,聯姻這麼多年已經不可分隔,你看我們現在經濟也不錯嘛,我們得到很多,為什麼要自找痛苦?投票前夕再下猛藥,稱如果投票結果是脫歐,英國經濟馬上就崩潰。然而脫歐公投三年了,經濟各項指標都比歐盟的好。

脫歐派辯方的領袖不是英國獨立黨的法拉奇,而是保守黨大將、曾任倫敦市長的鮑裡斯·詹森(BorisJohn-son)。這傢伙一直覬覦首相大位,不能算一貫的「疑歐派」,關鍵時刻疑歐派希望他出來挑大梁,他站出來了。脫歐派的論點不只是移民。歐盟有「四大自由」,其中一條便是成員國人口可以自由遷徙工作。歐盟擴展後吸納了很多東歐國家,致使很多東歐國家的人(比如波蘭人)到英國打工,和英國人搶一些低技術性的活。競選時法拉奇那一派還打出過廣告:看,那些黝黑皮膚的外國人來了……這顯然帶有種族歧視味道。一個主權國家要求有權制定自己的移民政策,這也不是過分的,但作為歐盟一員,你就沒這個權利。脫歐派最強調的就是主權。歐盟要建立「歐洲合眾國」,就必須削弱各個民族/國家的主權,這對仍然富於自豪感的、世界上最早建立民主制的民族/國家的英國人來說,情何以堪?

再說經濟,歐盟裡面經濟佔絕對主導地位的是德國,英國只是老二,也沒有加入歐元,影響有限。關鍵是理念不同,英國保守黨脫歐派精英要走柴契爾的小政府大市場路線,但歐盟建立了一系列規範細則,很多方面比美國還一體化,這樣不免會遏制競爭和創新能力。脫歐派精英說:你說我們現在經濟還不錯,那也應該未雨綢繆啊,歐盟經濟沒有活力,只會下滑,我們英國人本來就是全世界跑買賣的,應該把眼光放在中國、印度、巴西、非洲這些發展迅速的新經濟體上,應該和美國以及和英國語言文化相同的大英國協成員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等)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而北方一些勞工階層的老百姓(他們一般都是投票給工黨的)則會說:你說我們現在經濟還不錯,你說的是倫敦那些跨國大公司的、玩金融的人吧?可以說,脫歐公投的結果,是保守黨內少數柴契爾派精英和聞訊柴契爾去世要拿香檳慶祝的老百姓合力發功的成果。

脫歐難產

時隔3年了,脫歐還未完成。兩大原因:1、梅姨首相;2、輸家不認輸。

英國的民主制比較強調行政主導,權力從上至下。英國分各個選區選議員(MP,memberofParliament),哪個政黨議員數超過一半便執政(否則,最多數議員的政黨要和某小黨組成聯合政府),該黨領袖便成為首相(PM,PrimeMinister)。英國所有內閣大臣的職位都是首相決定的,是要講忠誠的。英國大選每五年一次,如果期間首相辭職,便由執政黨自己選黨的領袖,選出來後自動當首相,重組內閣。英國還有一個上院,議員是終身制的,可以稱做「顧問委員會」,很多人要求把它廢了。英國政制還有一個特色:一切權力莫非王屬。在這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所有議會、首相的權力都是王室授予的,雖然這只是一個象徵,但還是有意義的,特別是當國家碰到非同尋常的危難時。英國人正式宴請時,基本上是由主持/領導帶頭敬一次酒,說:TotheQueen!(向女王致敬)。

在英國,基本上誰都可以申請加入某黨,保守黨每年要交25英鎊黨員費,工黨每年3磅就可以,它有50多萬黨員,保守黨也就10來萬。大部分英國老百姓都不願意屬於哪一個黨,很多選舉也不願意出來投票,可是脫歐公投卻達到歷史性的72%的投票率。

梅姨在公投辯論時很低調,雖然投的留歐票,但不是那種意識形態上的擁歐派。一上任表現也很好,馬上表示一定帶領國家脫歐,「脫歐就是脫歐」(BrexitmeansBrexit),要脫離歐盟統一市場和關稅聯盟,「無協議比壞協議好」(Nodealisbetterthanabaddeal),而且把一眾脫歐大將如詹森、利德森等都吸入自己的內閣。

梅姨上臺不久就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梅姨看到議會是個留歐派議會,覺得工黨太弱,於是決定提前舉行大選。2015年大選失敗後,工黨重組,柯爾賓(JeremyCorbyn)上臺,極左翼勢力在黨內對布萊爾的勢力進行大清洗,內訌不斷。柯爾賓是個老左派,在黨內一直受排擠,這次終於出頭,要大幹一番:想要對各行各業統統國有化,恨不得把萬惡的資本家全都趕出英國。

梅姨覺得選民怎麼會認同這樣一個工黨,結果完全錯估形勢。大選時兩黨都表示尊重公投結果,必須脫歐,這個議題就被懸置了。工黨大打民生牌派糖,議員席數不降反增,保守黨保持住最大黨席位,但沒過半,必須和北愛的統一黨達成協議才能繼續執政。

英國19世紀蘇格蘭的思想家卡萊爾有一句名言:歷史就是偉人的傳記。脫歐公投應該說是二戰以來英國碰到的最大的挑戰,這種時候太需要一個偉大的領袖人物了。可偏偏只有梅姨,她更像一個「職業政治家」,沒有什麼堅定的信仰和主張,脫歐不脫歐都無所謂,兢兢業業工作只求表現政績以獲取仕途提拔。這是一個公務員的素質,怎麼能當領袖呢?她身邊最受信任的人也是一些高級公務員,不是她的內閣。脫歐對她來講就是一個移民問題,滿足一些對移民有怨氣的選民就可以交差了。她任內政大臣的時候本來對移民就夠狠的,這個我作為新移民有切身體會。她甚至繞過自己的脫歐大臣,派自己的親信公務員去和歐盟談判,達成一個協議。移民問題是自主了,但是英國議會各個黨派全都反對:你這樣脫歐還不如留歐。

協議多次不通過,脫歐再次延期。這個時候,脫歐已經成了一個鬧劇,很多民眾感到一種完全的無力感。但就在這個時候,民主機制還是發揮作用了。政府宣布,按照歐盟法律規定,5月23日英國必須舉行歐盟議會選舉,因為英國還是歐盟一員。這對要求脫歐的民眾是一個極大諷刺,但對留歐、脫歐派都是一個再次表態的機會。法拉奇沉寂了幾年後又出山,他早就脫離了「英國獨立黨」(該黨在這次選舉中得到3%的選票,可以算英國的「極右」黨派,反移民、種族主義傾向都和他們有關),重新創立「脫歐黨」,成立短短6個星期,只有一個主張:不管怎樣都要脫歐。結果所向披靡,得到32%的選票,成為最大黨。

其實,選前民調早出來了,民調非常準。保守黨議員個個憂心忡忡,總得考慮自己的飯碗啊。梅姨也只考慮自己的飯碗,黨垮了她也在所不惜,沒有退意。保守黨有一個黨務委員會,主席要求見梅姨,她推辭不見。有議員諷刺說,她「把沙發頂著門呢」。最後委員會沒辦法,秘密投票,決定是不是要改變規則允許一年之內也可以再次給黨領袖投不信任票,把票放在一個封閉的信封裡,星期五即5月24日上午主席帶著信封見梅姨,如果她還不辭職,就當場拆開信封看結果。而媒體早露出風聲,大部分委員是投的贊成票。這才有5月24日上午梅姨主動宣布辭職,趕在26日星期天歐盟議會選舉結果公布前,挽回一點面子。不知今後的歷史學家會對梅姨這天的眼淚作何評價。英國面臨脫歐的歷史關鍵時刻,梅姨要是有一丁點兒柴契爾的魄力,也不會導致今天這樣的窘境。

另外,留歐派公投後一直非常沮喪,大選後捲土重來,完全不顧競選宣言要尊重公投結果,憑藉議會裡留歐派議員佔多數,百般阻撓脫歐進程。他們不敢明目張胆地說不承認公投結果,便要求再來一次,二次公投,而且也不叫「二次公投」,叫「人民票決」(People’sVote)。你要再搞一次,這次是「人民」來投票決定,那第一次投票的、投票率達到歷史性的72%的人都是誰?如果二次公投留歐派贏了,脫歐派說,那我們3局2勝制,再來一次,你怎麼說?

這次歐盟議會選舉前,脫歐黨領袖法拉奇和堅持要「人民票決」的自由民主黨領袖辯論,法拉奇問了一個致命問題:要二次公投可以,那你們會尊重二次公投的結果嗎?自由民主黨領袖只能王顧左右而言他,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得先回答為什麼你們不尊重第一次公投結果。

這些死硬的留歐派是英國社會的文化知識精英,佔據了媒體、大學、政府公務員階層、跨國大公司白領的絕大多數。而英國的大學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留歐重鎮,如果你在大學公開你的脫歐臉,學生會受到歧視,教師你就靠邊站。他們的心態既有一種道德優越感,又有一種複雜的民族自卑感。這都要歸咎於近二三十年席捲美、英學界知識界的、以「政治正確」為口號的「文化戰」戰果。

「政治正確」的文化戰基本上已經大獲全勝。它無非就是講階級、性別、種族、多元之類。西方的左翼自由派知識分子從來沒放棄這一話語,而且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都是跨國大型企業,貧富差距更加拉大,他們玩金融搞砸了,引爆金融危機,結果是老百姓買單。現在英國的工黨由老左派柯爾賓掌舵。講到性別,英國已經出了兩位女首相(美國還沒有呢),而且卡梅倫政府的重要政績之一就是通過了同性婚姻法。英國沒有像美國那樣的黑、白種族對立,但它形成了一個完全世界性的多元的倫敦和其他英國地區的對立。

在自由派知識分子看來,民族/國家、愛國主義等,全都是負面的東西,早就過時了。這套話語完全契合歐盟的大一統終極目標,成了他們的「宗教」。可是,這在歐盟裡面已經引起很強的反彈,在英國更是。

在英國,文化戰必定牽涉到對自己歷史的認識和認同問題。英國的帝國殖民歷史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但如果就這麼一筆勾銷,也真是很要命的事。對很多文化精英來說,擁抱一個進步的、文明的「歐洲人」身份認同,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安全閥。

脫歐確實是對英國的經濟、文化、身份認同進行重新定位的大事。如果脫歐後英國變成現在的「英國獨立黨」所要求的反移民、閉關自守,那英國必死無疑。保守黨脫歐精英個個都稱脫歐後英國要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英國」,要做起來可沒那麼容易。

留歐派可以有千萬條理由來阻止脫歐,一旦他們成功了,給英國選民、在全世界人面前開這麼大一個玩笑,他們要明白後果是什麼:不僅英國人對政治的信任會喪失殆盡,英國最寶貴的軟實力會蕩然無存,也必將遭到全世界的蔑視。

我相信老練的英國紳士們還是會帶領英國走出這一困境的。但脫歐以後,如果絕大多數文化知識精英不願、不能轉變心態,「全球性的英國」還是兇多吉少。

(作者系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漢學講座教授)

相關焦點

  • ...但匯價在周二重新進入上行軌道,因市場對英國有序脫歐的前景觀...
    英鎊兌美元回收隔夜近半跌幅,英國脫歐談判前景仍較美國財政談判樂觀;① 英鎊在周一紐市盤初受美國PMI數據意外向好帶動美元回升的帶動錄得逾百點大跌,但匯價在周二重新進入上行軌道,因市場對英國有序脫歐的前景觀感未變,並在美國選情仍有不確定性和財政協議懸而未決的背景下重新看空美元指數,這推動英鎊匯價收復了此前近半跌幅;② 大華銀行的分析師因此押注,英鎊在當前消息面基調之下仍有望在短時間內重新上探
  • 英國「脫歐」影響英語表達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導 英國學者表示,英國退出歐盟不僅是一個政治經濟事件,還影響著英語語言的使用。  英國卡迪夫大學英語、傳播與哲學學院副教授安德裡亞斯·布爾基(Andreas Buerki)近日在「對話」網發文表示,一系列研究顯示,自英國「脫歐」提上日程以來,許多特定的英語表達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Article 50」(《裡斯本條約》第50條)、「no deal」(無協議「脫歐」)。
  • 英國脫歐 對全球經濟意味著什麼?
    英國首相卡梅倫今年2月20日宣布,英國將於今年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若公投決定脫歐,將令歐盟失去其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富裕的金融中心。卡梅倫曾表示,英國留在歐盟會更好。如今,距公投日只剩百天。隨著朔伊布勒的明確表態,英國脫歐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哪些影響,是否真的會引發全球性風險,這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話題。去or留?
  • 盤點:英國政壇各黨派就脫歐問題立場一覽
    中新網10月30日電 據英國天空電視臺報導,當地時間10月29日,英國議會下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首相詹森要求提前舉行大選的議案,英國將於12月12日迎來大選。儘管選民們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但脫歐無疑仍是選民們的最大關切。那麼,英國各黨派在脫歐問題上分別秉持何種態度和立場呢?
  • 英國已經成功脫歐,李嘉誠在英國的4000億投資是不是要涼涼了?
    英國脫歐已經鬧了好幾年,從2013年首次提出脫歐開始,歷經了7年時間,英國脫歐終於塵埃落定,並如願以償。這幾天全國網民可能都在關注肺炎疫情的事情,但在地球的另一端卻發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英國成功脫歐。當地時間1月31日23時,英國正式脫離歐洲聯盟。
  • 儘管非常費勁,英國為什麼還是堅持要脫歐?原創
    圖片來源: Twitter這份協議,在英國正式脫歐日期(2020年12月31日)到達前,避免了英國走向無協議脫歐的「硬脫歐」局面,可謂驚險。從2016年6月23日,英國全民公投表決,最終以51.9% vs 48.1%,決定英國脫歐開始,英國脫歐終於按下了第一個按鈕。到如今畫上句號,已經四年多過去了。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公投決定了英國脫歐。
  • 英國脫歐之後的VAT增值稅怎麼辦?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從前不久兩檔的大選綱領來看,兩黨在脫歐問題上意見一致,就是杜德偉的那歌詞:脫掉,脫掉,脫掉... 下面談一談脫歐之後英國的VAT可怎麼整? 首先裝一裝,我來說說VAT(增值稅)是怎麼來的,增值稅1954年是起源於法國的,後來迅速風靡歐洲,1967年歐盟的第一和第二指令在原來的六個成員國開始實行。今天當然歐盟的28個成員國都徵收增值稅了。
  • 英國脫歐公投開票讀秒 歐洲一體化「夢斷」?
    所以從全局出發,還是希望英國能夠考慮留下。DouglasBorthwick:英國「脫歐」的想法出現於英國首相卡梅倫與歐盟重新展開談判之際。英國人普遍認為自從1975年公投選擇留在歐盟開始,他們就失去了對自己國家法律的控制。英國這個國家很大程度上是分裂的,希望留下的人和希望離開的人基本各佔一半。
  • 英國脫歐,與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有啥關係?
    脫歐和醫療器械市場截至目前,英國脫歐的協議條款和日期仍然不確定。英國脫歐可能會中斷往來於英國與歐盟間的各種商品和服務的供應,這尤其會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的供應產生影響。除了對藥品供應產生影響外,英國脫歐還將對英國醫療器械的監管和貿易模式產生長期影響,甚至對英國的醫療健康行業和貿易帶來潛在的問題。
  • 2021英國脫歐清關&VAT政策變化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2021年1月1日開始,英國清關以及VAT因脫歐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特此整理了部分內容分享給大家!以下所有內容生效日期為:2021年1月1日UK Customs Declarations 英國清關申報進口準備:HMRC(英國稅務海關總署)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
  • 愛爾蘭外長:歐盟不會落入英國的「脫歐」談判陷阱
    近日,英國脫歐談判進入了英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所說的實質性談判的「最後一周」。不過,歐盟多國高官表示,英歐雙方就達成英國「脫歐」協議仍存在重大分歧,並強調歐盟不會落入英國的「談判陷阱」。據英國《衛報》11月30日報導,愛爾蘭外交部長西蒙·柯文尼(Simon Coveney)表示,雖然各方達成「脫歐」協議的動機很大,但是仍有關鍵問題尚未解決。他強調,「英國脫歐的真相」正通過種種現實挑戰暴露出來,英國和歐盟雙方必須找到前進的道路,而非相互指責。
  • 英國如何利用沙烏地阿拉伯的G20達成脫歐後協議
    專家表示,英國脫歐後的機會在整個海灣地區都很豐富。一份報告稱,英國脫歐可能會使英國明年的經濟增長減少數百億英鎊,阻礙英國經濟從疫情引發的低迷中復甦。在沙烏地阿拉伯準備主辦20國集團(G20)峰會之際,英國正尋求利用這次強大的會議,以支撐英國脫歐後的貿易機會。英國是英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2018年,英國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口了價值60億英鎊的商品和服務,並承諾進一步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650億英鎊。
  • 英國移民|假期學習脫歐協議?這個新年,英國人過得非同一般
    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英國在疫情中低調迎來新年。隨著正式宣布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英國人告別了非比尋常的2020年,迎來嶄新的一年。2021年的跨年煙火雖然早就宣布「取消」,但倫敦市為民眾帶來了特別的禮物。零點剛過,倫敦就在多個地方開始了驚喜跨年煙花表演,並通過BBC的的轉播呈現給了民眾。
  • 英國「脫歐」已成真,李嘉誠「苦日子」來了?4000億守不住了?
    最近有個消息,倫敦時間1月31日晚11時,英國正式「脫歐」,結束了其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當天晚上,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發表講話的時候,情緒激昂的說道:「這是破曉一刻,也是幕啟之時!」。可見,詹森對英國脫歐一事,是期待已久。而這場從2016年6月份就開始的「脫歐之旅」,對英國來說,終於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聲援愛爾蘭卻用錯國旗 德外交部:被英國脫歐弄暈
    (社交平臺)海外網1月31日電近日,德國外交部因為一條本應是圍繞英國脫歐協議重新談判而發聲的聲明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德國外交部本想表達德國在英國脫歐一事中對愛爾蘭的大力支持,但卻不小心將象牙海岸國旗錯當成了愛爾蘭國旗。
  • 英國脫歐後,詹森被80歲的父親拖後腿:我想成為法國公民!
    作者:年負 英國和歐盟達成了脫歐後的貿易協議-《英歐貿易合作協議》,這一協議的正式生效這意味著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經歷了長達數年的脫歐歷程,英國終於脫歐成功。 英國現任首相鮑裡斯作為一名脫歐派,這一結果似乎達成了他的政治理想。不過,在12月31日,鮑裡斯的父親斯坦利卻公開表示,他正在申請法國護照,想成為法國公民。
  • 英國「脫歐」效應暫未顯現 台州外貿企業平常心對待
    浙江在線6月28日訊 6月24日,英國「脫歐」塵埃落定,英國將脫離歐盟。結果出來後,當天英鎊應聲下跌10%。隨著英鎊的貶值,有觀點認為,人民幣相比英鎊將顯強勢,我市的外貿企業在出口上將受到一定影響。
  • 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歐洲一體化為何遭遇「離心力」?
    摘要:支持留歐的陣營認為,來自歐盟的移民使英國勞動力資源充沛,對英國經濟有利。今年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與其他歐盟成員國領導人達成協議,若公投決定留歐,英國將獲得對「空前緊密的聯盟」的豁免權、對移民福利的7年「緊急剎車令」等其他自主權。
  • 英國「脫歐」大戲最終落下帷幕|終極指南
    就在平安夜當天,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了英國正式脫歐的消息。自2016年六月份的公投通過以後,這是這是千千萬萬英國公民延頸鶴望的一天。值得慶幸的是,英國成功地與歐盟達成了協議,以至於英國並不是完完全全的『淨身出戶』。 So what does it entail?
  • 特寫丨脫歐背景下的「英國石頭」:「飛地」直布羅陀人心浮動
    如今,英歐雙方已就「脫歐」協議完成了所有法律程序,英國將在當地時間1月31日24時(北京時間2月1日7時)正式脫離歐盟。但關於直布羅陀的未來,卻在此關頭橫生枝節。1月19日,直布羅陀地方領導人堅持要在今年1月31日之後加入申根區,以確保人員自由流動。但英國政府無法同意這片小小飛地自主地與歐盟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