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基因測序產業鏈發展現狀及主要企業業務布局分析

2020-11-22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基因測序行業發展迅速,二代測序為主流技術。現下,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由於通量較低、測序時間較長,已經不能滿足研究應用的需要,以高通量低成本為特徵的二代測序技術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測序技術,測序時間相較於一代技術大大降低。基因測序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一環,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成本的下降,近年來發展迅速,據BBCRESERCH統計,從2007年的7.94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45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33.5%,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將達到117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21.1%。

2007-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圖

國家政策的支持及技術的不斷突破是未來支撐基因測序蓬勃發展的兩大基石。基因檢測是從人體血液、體液或細胞中提取基因序列並進行測定,通常癌症相關基因的檢出可提示患病的潛在可能。基因檢測技術包含FISH、PCR、基因晶片及測序技術。其中,測序技術最受矚目,歷經了四代的創新發展,在成本、通量水平和精確性上已經達到了臨床普及應用的水平。政策方面,國家公布了一系列試點單位並投放了支持研究的科研資金,正大力推動基因產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基因測序技術發展歷程

第三代測序--Pacbio測序原理和平臺特點

基因測序技術將成為未來分子診斷的核心平臺。從基因檢測的市場容量和年複合增長率來看,二代測序及數字PCR一直以來都保持50%的市場增速。未來,隨著測序技術水平提升,成本下降,計算能力提高,2017年測序技術將取得超過34億美元的市場容量。

全球基因檢測主要技術的細分市場增速概況

基因測序應用範圍廣,中遊測序服務企業在技術集成上將有先發優勢。基因測序可應用於腫瘤檢測、遺傳病檢測等多方面。根據Illumina的測算,未來基因檢測在腫瘤應用領域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美元,佔比60%;婚前、孕前、產前及新生兒基因檢測的市場規模可達20億美元,佔比為10%。在整個基因測序產業鏈中,處於中遊的測序服務提供商將憑藉其獨有的技術獲取先發優勢。現階段,測序服務企業主要有Illumina、Roche、Pacific、Lifetech、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及貝瑞和康等公司,國內的醫院、研究機構、藥企等基因測序服務市場基本被有技術和成本優勢的華大基因、貝瑞和康和安諾優達所佔據。

國內基因檢測公司檢測服務覆蓋

中國公司測序儀發展情況表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有數百家基因測序服務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武漢等省市,2015年中,幾乎每周都有成立新公司的消息。

其中,位於第一方陣的企業包括四家,華大基因、貝瑞和康、達安基因、博奧生物。其餘較為知名的企業包括藥明康德、安諾優達、諾禾致源等。

國內157家基因測序機構分布版圖

比較各公司實力的核心指標包括獲得註冊證或牌照的數量、銷售收入、產品特點、渠道穩定性等,可以發現,公司擁有的測序儀數量並非比較基因公司的核心指標,大量閒置的測序儀是開銷不是收入來源。

2015年,不僅成立了數量眾多的基因公司,並且,發生了多起收購事件,收購的目的主要是切入基因行業或搶佔地盤。其中比較重大的收購包括藥明康德、千山藥機、迪安診斷、綠葉集團、湯臣倍健、萬潤股份、安科生物、譽衡藥業。這些公司中,很多都是轉型到基因產業,玩家眾多表明各方十分看好基因產業的發展前景。

2015年國內基因產業收購表

除了資金、技術實力雄厚的巨頭外,小型基因公司的數量也在日益飛漲,這些初創公司的核心人員大多來自上述基因巨頭,如華大基因等公司。

由於實力有限,初創公司採取了與大公司不同的發展路徑。如價格戰、貼近終端消費者、細分市場等策略。

持有價格戰策略的公司也往往以貼近消費者的方式實現收入,因為其拋棄了醫療機構的渠道策略,這降低了渠道分成費用,據悉,醫療機構渠道會拿去30%左右的收入。

這些公司大多採用網絡銷售手段,如APP、微信公眾號、網站等,試圖拷貝美國基因消費公司23andMe的方式,但前景目前還難以定論。

從目前各基因公司的銷售來源看,除科技服務外,生育健康領域無疑佔據了最主要的地位,而在生育健康領域中,NIPT因獲得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批准,又是重中之重。

據統計,貝瑞和康的產品,包括NextSeq CN500高通基因測序儀及其相關配套試劑耗材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位居第一,約為70%(數據來源:貝瑞和康)。

華大基因曾在NIPT產品上率先降價,但其產品化的測序儀及配套試劑的市場份額卻少於貝瑞和康。除上述兩家公司外,中國NIPT剩餘10%左右的市場份額被其他公司分享。

渠道尤其醫療機構的渠道數量和穩定性,決定了基因公司的銷售收入和利潤。

從中長期看,佔領市場的多寡憑藉的是銷售策略。具體至貝瑞和康,則是其獨特的「渠道致勝」理念獲得市場認可。貝瑞和康利用國內現有的產前篩查和診斷網絡進行渠道建設。這一網絡是政府花費數十年建立起來的,現有300家左右的產前診斷中心和篩查中心,公司COO高揚曾詳細描述了渠道的本質。

「公司的戰略就是和國家花費十多年時間建立起來的網絡合作,通過現有的成熟渠道,提供高品質的產前篩查方案。」從長遠戰略看,除了「渠道致勝」,產品,強強組合,才能生生不息。

值得注意的是,貝瑞和康最早完成了NIPT技術在中國的臨床試驗並實現技術推廣,並於2014年與NIPT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的Dennis Lo合作在香港成立Xcelom公司。2016年2月,貝瑞和康NIPT升級產品貝比安plus全新上市,檢測深度觸及染色體微缺失微重複症候群,是國內首個覆蓋十餘種胎兒染色體疾病的NIPT項目。

隨著幾家公司拿到NIPT的cFDA註冊證,市場格局大體形成,不具備下遊控制力的小型公司很難後來居上。

一般來說,基因產業的下遊即醫療機構、消費者等,兩者各有利弊,通過醫療機構銷售數量穩定、風險小,但利潤低,直接面對消費者利潤高,但數量難以保證,並存在風險。

基因產品渠道分析表

2015年1月國家衛計委審批通過了108家醫療機構開展NIPT臨床試點,多家基因公司中,貝瑞和康具有最為穩定的醫療機構渠道網絡,這對其他基因產品的推廣非常重要。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關於腫瘤診斷與治療項目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北京、上海、湖南、浙江、廣東等多家機構入選,這些機構和臨檢實驗室是企業開展腫瘤測序的準生證。

事實上,對於未納入上述試點的醫療機構甚至體檢中心,也在開展基因測序,檢測費用無法進入公立醫院統一帳戶,而只能游離於醫院財務之外,形成「體外循環」的模式。私立醫院收費則相對靈活。

調研發現,私立醫院對基因測序產品的接受程度遠大於公立醫院。以北京市場的無創產前檢測為例,知名私立醫院均可提供檢測,但公立醫院覆蓋範圍有限,有需求的患者必須前往已與基因公司籤約的醫院檢測。

不過,目前各公司對下遊客戶議價能力有限,加之價格戰,造成了基因檢測行業利潤率普遍偏低的現狀。

基因測序應用商大都沒有自己的醫院資源,很多還需要依賴渠道商去打開終端市場。由於醫院的數量有限,目前有高通量測序試點資質的醫院更少,面對同一家醫院入口,市場中同類的基因測序應用商的數量,遠遠高於有實力的渠道商數量,因此在下遊採購者方面的議價能力也顯得不那麼強,何況中國醫療環境一直倡導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終端定價還要受到地方經濟水平和物價收費的制約。

為打破醫療機構的壟斷狀態,一些公司開始直接面向消費者,市面上也陸續出現了諸如基因商城、基因檢測APP等應用,但與醫療機構渠道相比,至少目前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檢測數量難以保證,雖然其利潤相對較高。

基因檢測產品認可程度表

調研發現,NIPT處於市場爆發前夜,市場認可度十分廣泛,與NIPT相關的生殖健康同樣具有強勁的市場潛力,如輔助生殖檢測(PDG、PDS)等,誰準備的越充分,誰最有可能笑到最後。

而腫瘤部分目前還未出現行業巨頭,公司種類繁多,技術各異,平臺多樣,檢測類型也包括傳統樣本(如,組織,石蠟切片等),還包括腫瘤循環細胞和ctDNA等,日顯發展端倪,但是尚未有領導者。

這一情況反映到消費市場,則出現了價格差異大、市場接受程度不一等現象。下面以目前最具前景的腫瘤測序為例加以說明。

目前進入市場的腫瘤產品包括遺傳腫瘤預測、腫瘤個體化用藥、腫瘤液體活檢等。

腫瘤的個體化用藥及液體活檢呈現出了較為穩定的發展態勢,部分項目成為腫瘤病患的剛需產品。貝瑞和康推出了昂科益套餐,華大基因推出10餘種癌症的用藥基因檢測、多態性及個別基因突變檢測,安諾優達推出化藥指導基因檢測等。

最為全面的是貝瑞和康的套餐,其包括靶向用藥指導、化藥指導、療效監測及個體化醫療全方位、易感基因檢測五個項目。貝瑞和康將其稱為可真正應用與臨床的腫瘤檢測。

此外,腫瘤液體活檢也從2015年開始在中國陸續推出,這將稱為基因檢測領域的下一個突破口,隨著中國腫瘤患病者的急劇增加,市場前景巨大。

據統計,全國有50家左右的公司在做腫瘤液體活檢,幾乎全部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如貝瑞和康、華大基因、藥明康德、燃石生物、益善生物、吉因加科技、寶藤生物、聖谷同創、艾德生物等,零星在蘇州等地存在一兩家,如蘇州的普世華康等。

腫瘤液體活檢存在兩條技術路線,即ctDNA和CTC,並以前者為主,佔比60%左右。但由於在精確性和檢測技術上的差異,各公司的產品不像NIPT,而是其性能差距較大。其中,貝瑞和康的目標是將應用於臨床檢驗。

據悉,貝瑞和康創新的技術核心是血漿ctDNA高通量基因測序。研發主要集中於肺癌、結直腸癌等和靶向用藥相關的基因檢測上。與其他公司不同,貝瑞和康的目標非常明確,不做預測性的基因檢測,而是關注更具體的問題。例如腫瘤的驅動基因是怎麼突變的,以及用藥後耐藥性的監控,主要集中在中晚期的腫瘤。貝瑞和康對於腫瘤產品的期望是把一個項目做到讓人無話可說。在一款產品上,需要讓臨床形成共識,需要拿出更詳實的衛生經濟學數據。

調研認為,目前各基因公司的實力處於動蕩階段,今後的市場排名必會發生較大變化,而決定未來公司排名的關鍵因素在於產品戰略、渠道建設和推廣策略,同時,擁有全產業鏈的部署勢必增加企業未來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基因產業是一個科學家與商業的結合體,任何只強調其中一項的公司將處於被動地位。

在可預見的未來,基因組學相關產業將在以下三大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應用於生殖健康,顯著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揭示腫瘤的發病機制,腫瘤基因組測序技術成為腫瘤的個體化治療的基礎;基因組技術與傳統臨床醫學的最新科研結果結合,形成精準醫療,為疾病診斷、治療、臨床決策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相關焦點

  • 2016年中國基因測序儀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此次調研,面對的調研對象包括儀器信息網相關註冊用戶、基因測序儀製造、應用領域專家以及部分基因測序儀生產廠商等。  《中國基因測序儀市場研究報告(2017版)》內容包含了基因測序儀產業概述、新品盤點、主要製造商地區分布及儀器主要模塊簡介、基因測序儀銷售情況分析、銷量與份額分析(品牌)、營銷渠道分析、市場發展趨勢、產業研究總結。
  • 2016年中國PCR基因擴增儀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此次調研,面對的調研對象包括儀器信息網相關註冊用戶、PCR基因擴增儀製造、應用領域專家以及部分PCR基因擴增儀生產廠商等。  《中國PCR基因擴增儀市場研究報告(2017版)》內容包含了PCR基因擴增儀產業概述、新品盤點、主要製造商地區分布及零部件供應商、銷量與售價分析(地區)、銷量與份額分析(品牌)、營銷渠道分析、市場發展趨勢、產業研究總結。
  • 2020年全球及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 未來國內市場...
    2014年以後,CFDA等機構批准高通量測序在NPIT、PDG等生育健康領域的臨床應用試點。計劃在2030年前我國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至此,精準醫療在中國已經上升為了「國家戰略」。2016年年底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發展精準醫學新模式。2017年4月《「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發布,基因測序、免疫療法、AI等「被點名」。
  • 中國基因測序專利分析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行業巨大的發展空間,使得基因測序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為了解掌握我國基因測序技術、產業現狀,本文從中國基因測序專利入手,研究分析基因測序技術產業發展趨勢、重要研發機構、主要創新人才、重點發展區域等相關信息,以期為我國基因測序(檢測)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 基因測序行業前景及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
    (3)印度基因測序市場分布(4)印度基因測序發展動向3.3 全球基因測序市場前景預測3.3.1 全球基因測序發展趨勢3.3.2 全球基因測序前景預測 第4章:中國基因測序發展現狀及前景預測4.1 中國基因測序市場發展概況4.1.1 中國基因測序發展概況分析
  • 2021-2027年中國印刷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2021-2027年中國印刷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印刷相關協會的基礎信息以及印刷科研單位等提供的大量資料,對印刷行業發展環境、印刷產業鏈、印刷市場供需、印刷重點企業的現狀進行深入研究,並對印刷行業市場前景及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 中國大數據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版)
    大數據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合作意願強烈,各集聚區間的合作步伐加快,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初見成效。  大數據行業「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到**年,大數據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推動全國信息化總體水平再上新臺階,邁入世界先進水平。推動制定一批國家、行業和地方大數據標準,引進和培育大數據龍頭企業,建設大數據產業基地,將大數據打造成為國民經濟新興支柱產業。
  • 2020-2026年中國網際網路家裝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網際網路家裝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認為,由於家裝具有多個業務環節、牽扯多個利益方,網際網路家裝要在儘可能多的方面改善客戶體驗,就需要將各個利益方合理的整合到業務鏈條中。這種優化客戶體驗的努力,必然伴隨著現有產業鏈各環節的參與方利益的調整,這股力量正在導致家裝產業鏈的重構,帶動網際網路家裝的興起。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基因工程藥物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
    ,基因工程藥物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應用(一)    二、應用(二)    三、應用(三)  ……  第四節 全球與中國基因工程藥物發展現狀對比    一、2016-2026年全球基因工程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二、2016-2026年中國基因工程藥物生產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 2020年全球基因檢測行業發展研判及趨勢分析
    圖 1-2  中國基因檢測領域技術應用技術Gartner曲線圖   二、產業鏈分析   基因測序的產業鏈由上遊儀器和耗材公司,中遊提供基因測序的服務商、生物信息分析公司,下遊的終端用戶構成。   產業鏈中遊以基因檢測服務提供商,為企業收集的數據提供數據分析服務的雲平臺存儲分析企業為主。中遊服務環節應用市場廣泛,不同應用市場發展成熟度差異化大,商業可變現價值高,因此市場參與者眾多。中遊的基因測序服務,是目前國內公司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國內已有數百家公司提供基因測序服務。
  • 2020年版全球與中國基因晶片閱讀儀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版全球與中國基因晶片閱讀儀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是專門針對基因晶片閱讀儀產業的調研報告,通過對基因晶片閱讀儀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深入分析闡述,為企業、投資者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
  • 2020年中國海水淡化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海水淡化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認為,經過多年的科技攻關,中國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利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術經濟日趨合理。部分技術如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水平。截至**中國海水淡化已基本具備了產業化發展條件。
  • 2020-2026年中國稀土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稀土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認為,隨著國家稀土行業政策的出臺以及對稀土行業監管和整合力度的加大,「十二五」期間中國稀土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2020-2026年中國稀土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如實地反映了稀土行業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詞表達準確,概念表述科學化。  2020-2026年中國稀土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揭示了稀土市場潛在需求與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銀行信貸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 我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穩定增長 主要應用於腫瘤診斷及治療領域
    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基因檢測開始應用於商業領域。目前基因測序技術已經發展了四代,第一代基因測序儀於1977年推出,第二、三代基因測序儀分別於2005年、2008年推出,最新的第四代儀器在2012年推出,降低了生產成本,但是精確度不如第一代基因測序儀。基因測序產業鏈上遊主要為測序儀器和測序試劑耗材等;下遊包括醫院、製藥企業和政府研究機構等相關應用領域。
  • 2021年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及前景預測
    (一)產業鏈結構(二)市場規模在應用場景不斷拓寬,測序能力進一步加強的共同促進作用下中國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在過去數年間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預計到2021年,中國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將達到65.14億元的市場規模。
  • 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專網通信分類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顯示,據統計**年我國專網通信市場規模達到76.2億元,當中政府及公共安全市場需求規模為32.6億元,佔比為42.8%;公用事業市場規模為24.7億元,佔比為32.4%;工商業市場規模為
  • 2020年版中國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2020年版中國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在多年海水淡化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海水淡化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海水淡化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2020年版中國港口碼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版中國港口碼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在多年港口碼頭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港口碼頭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港口碼頭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港口碼頭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2020-2026年中國物聯網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物聯網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認為,物聯網產業鏈可細分為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四個環節,關鍵技術包括RFID、傳感器、智能晶片和電信運營商的無線傳輸網絡。與射頻識別設備、傳感器等單個的微觀產業鏈相比,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架構中的發展空間較大,運營商將在物聯網產業中強勢介入多個環節。
  • 中國氟化氫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2年)
    《中國氟化氫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2年)》對氟化氫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氟化氫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氟化氫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氟化氫技術標準、氟化氫市場規模、氟化氫行業潛在問題與氟化氫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氟化氫行業投資價值、氟化氫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氟化氫行業投資決策者和氟化氫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