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英語課上老師說的英語都能聽懂,但現實生活中用英語交流的時候卻有好多聽不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很多英語學習者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困惑。雖然英語老師們越來越重視英語聽力和口語教學,但如果方法不得當,往往就會遇到這類問題。
英語課堂上的口語訓練通常圍繞時態、句型等語法知識點展開,不論活動形式如何多樣,但以語法為中心的本質不變,而現實生活中的語言背景和交際內容千差萬別,所以學生不可能機械複製課堂上訓練的語言內容。那麼,如何讓英語課堂的訓練內容能夠轉移到現實生活場景中,做到學以致用呢?英語老師在口語教學中不妨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01母語遷移
適當利用母語中的一些口語學習策略。這裡並非指用母語思維去做外語交流,而是在學生遇到交流障礙時引導他們聯想一下:當你在用母語交流過程中遇到相同的問題通常會怎麼做?然後試著將這個策略運用到外語交際場景中。比如釋義(Paraphrase)就是一個既適用於母語也適用於外語交流的策略。
02區別正式用語和非正式用語
給學生提供一些英語語篇案例,語篇中的用語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事先設置好語境,如:Having a conversation with a stranger on public transport.
然後讓學生判斷語篇中哪些用語是不恰當的,並引導他們修改,以此培養學生的語境意識,學會在不同的場景中使用恰當的語言。
03了解模糊語言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模糊語言使用頻率很高,但在外語學習中通常被大家忽視,比如:and so on, possibily, perhaps, often等等都屬於模糊語言,在口語中用得更頻繁;還有像fish, water等在語法上既可數又不可數的詞彙,關鍵要看用在什麼樣的上下文或情境中。老師可以利用臺詞、歌詞等語言素材示範非正式用語,讓學生比較它們與書面語的區別,並重點研究其中那些碎片化的模糊語言的特點。
04分析口語語篇特點
和書面語一樣,英語口語也會根據用途或場景,細分成許多類型的語篇。老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搜集音視頻素材,為學生介紹不同類型的口語語篇,分析它們的語言特點與適用場景。
05加強聽說訓練的互動性
聽力訓練經常會用到場景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是第三方聽眾的角色,只能依靠聽來捕捉對話信息,而沒有口語交流。其實只要稍加設計,聽力和口語的訓練經常可以同步完成。比如老師可以把一些情境對話的聽力練習改成Live listening的形式,老師和學生扮演對話者,那麼學生就可以參與其中,同時以聽和說兩種途徑來交流信息。
06辨識交流與互動兩大功能
Transaction和Interaction是語言的兩大功能為,前者側重於表達內容, 後者則可以實現社交和情感態度的表達。老師可以找一篇同時包含兩種功能的語篇,比如在餐廳點餐和對話,然後幫助學生分析兩種功能的特點,尤其是Interaction,學生對它的理解往往在抽象的意識層面。可以先讓學生聽一段母語語篇,緊接著再聽一段內容類似的外語語篇,然後讓學生對比兩個語篇中如何體現出這兩種功能。
07理解英語口語中的發音
英語口語中的語音語調具有豐富的內涵,老師可以利用英語聽力語篇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比如節選一個聽力語篇片段,讓學生劃出重音部分,然後分析重音的原因和目的;或者用聽力語篇中的朗讀為示範,分析發音中的連讀、元音消除等。
08重視準備和排練過程
展示環節只是學習成果的反饋,而學生真正的口語學習其實是發生在此前的準備階段,所以老師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排練,在這個過程中仔細觀察並給出建設性的引導,如:
- How will you start the conversation?- What topics are you going to talk about?- How are you going to move from one topic to another?- How are you going to end the conversation?
09選材與設計基於現實生活
要想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好語言,在學習過程中自然也要以現實生活中的題材、場景為背景,所以老師不論選擇語篇材料還是設計訓練活動,都要儘可能基於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