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微流控的市場所在,打造微流控開放平臺重新定義市場

2021-01-17 電子發燒友

國內微流控晶片傳感器與系統提供商創懷醫療完成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大集團旗下奇蹟之光基金領投,浙江祥暉資本共同注資。目前,這是國內微流控行業單筆最大融資。上一輪投資來自仙瞳資本。創懷醫療CEO莊斌介紹道,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註冊和產品研發。創懷醫療CEO莊斌透露,在未來的半年內,創懷醫療還計劃建設全球最大的生物晶片產研中心。

為此,2018年10月10日,中國國家發改委中國投資協會與創懷醫療籤約長期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鼓勵支持將創懷醫療的先進基層醫療晶片化技術向全國推廣,併入體醫融合健康大戰略。

華大集團奇蹟之光副總裁趙煒文表示:「我們選擇創懷的原因,其一,在微流控行業未來標準定義上,技術積累上,市場能力上,創懷是優勢很明顯的。其二,與華大的合作上,華大集團旗下的華大基因的產前篩查業務,與創懷的備孕家庭板塊可以實現無縫對接,深入合作上我們可以期待。其三,華大集團旗下的華大智造開發先進的診斷儀器,與創懷的微流控診斷晶片也有合作的前景。」

祥暉資本投資總監張彪博士認為,此次投資創懷醫療,是基於對公司具有全球創新力的醫學檢驗技術和產品的高度認可,對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充滿信心。未來,將在更廣闊的層面開展深度合作。

基層是微流控的市場所在

微流控晶片被稱作「晶片上的實驗室」,可以將以往要在大型實驗室才能完成的檢驗壓縮到一張小小的晶片上,微流控具有高度自動化和集成化的優點,通過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微型的反應和分析單元,可以實現對無機離子、有機物質、核酸、蛋白質和其他生化組份快速、準確的檢測。微流控晶片可以大大縮短樣本處理時間,並且通過精密控制液體流動,實現試劑耗材的最大利用效率,把整個化驗室的功能,包括採樣、稀釋、加試劑、反應、分離、檢測等集成在微晶片上,且可以多次使用。也被稱為「晶片上的實驗室」。微流控也可以被廣泛應用於IVD以外的生物醫學研究、藥物合成篩選、環境監測與保護、衛生檢疫、司法鑑定等眾多領域。

縱觀整個微流控賽道,跑起來的公司並不多。因為微流控整個行業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微流控晶片技術需要融合半導體技術、生物傳感器知識、精密注塑製造技術三種技術。可以說微流控晶片製造就像是語言不通的人共建巴別塔。莊斌剛好同時擁有這三個學科背景。歸國以後,莊斌曾先後供職邁瑞和中科院負責相關技術研發,參與了邁瑞的中國第一款五分類血液分析儀的開發。整個核心團隊中也有很多來自跨國公司、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在微流控晶片領域中,既要用核心技術構築壁壘,但是同時如何選擇商業化路徑實現產品落地同樣重要。據悉,2015年微流控晶片的市場規模約為28億美金,到2018年市場規模為58億美金,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7%。在國內市場環境下,未來微流控的主要市場應該在基層醫療市場。基層對於檢驗有著為滿足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國家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等一系列政策不斷釋放的信號就是本輪醫改的重點在基層。

創懷醫療CEO莊斌就對動脈網說道:「中國基層目前有25.8億次的基層門診沒有任何檢驗,這個基層主要指社康、村鎮衛生室,看醫生就是看醫生,眼對眼就可以把藥開了。」具體到中國分散在中國大地上的91.1萬家社區衛生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診所。(數字來自衛生部統計年鑑)其中68%是沒有檢驗能力的,莊斌形象地介紹道:「名字上帶有『院』的,我們認為他是具備一定的檢驗能力的。而什麼所、室的,幾乎都沒有檢驗能力。」如何按照國家助推的方向補給「貧瘠」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醫、藥、檢是主要的三個方向。加上中國有半數以上的醫生是沒有本科學歷的,所以在醫、藥、檢三個環節中,破解醫療結構性矛盾必不可少的加大投入的環節就是在「檢」這個環節。

因為基層,一方面基層醫療機構對常規檢驗,特別是血常規檢驗需求非常迫切,其次是尿常規和其它炎症檢驗,然後是三大常規之外的生化,但另一方面傳統的血液分析儀,傳統的大型生化儀器等,又很難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因此小型常規POCT未來的市場規模會非常巨大。以血常規檢測需要的血液分析儀而言,儀器內部有幾米的管路每次檢測都要清洗維護,用到數十個易損耗的閥和泵元件,儀器外還需要外接幾個試劑桶、廢液桶,還需要專業人員經常對儀器進行定標、管路清洗。生化檢測需要的大型檢測儀也一樣,不但需要配備離心機、純水儀等儀器,也需要專業人員經常對儀器進行定標、管路清洗。

基層醫療機構無法處理醫療廢水,同時由於基層的「網點分散,使用率低」的特點,廠家也很難經常上門做售後維護維修等等,這些都是傳統血液分析儀、生化分析儀的痛點,微流控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在選擇產品落地時,創懷醫療首先發力微流控血液分析儀。「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會說你做血常規,聽起來比生化、免疫診斷低端。其實微流控血常規晶片的門檻極高,美國貝克曼庫爾特,美國宇航局,荷蘭飛利浦等國際巨頭花了十幾年都沒有研製成功,我們中國人搞出來了,而且我也不是不能做生化、免疫、基因。而是我認為血常規作為三大常規之首,它更符合市場需求。而其他產品現階段對於基層來說價值不大。」莊斌說道。

註:圖中基層醫療機構不包括鄉鎮衛生院

除了在醫用場景中獨闢蹊徑,不走跟隨戰略。在家庭場景中的,創懷醫療也選擇以手機精子分析儀(智能備孕儀)進入市場。莊斌表示:「我認為家庭始終有自己的氛圍,不可能用很多儀器把它變成一個醫療場景。但是家庭有一個很大的,並且最適合在家完成的醫學需求就是備孕。對於備孕來說,男性其實更重要,女性一生排出400多個卵泡,質量其實是相對穩定,而男性每天產生一億個精子。每個精子基因組成都不一樣。」創懷醫療的手機精子分析儀(智能備孕儀)用顯微鏡檢的方法來做,消費者採集樣本放到專利的成像杯(微流控載玻片),直接用手機攝像頭放到備孕儀上,他就可以直接看到精子形狀。

同時,用戶把圖像上傳到雲伺服器上之後,雲伺服器可以分析出精子質量,並且給出備孕參考。目前,這款名為備男bemaner的備孕儀也獲得了2018德國iF與紅點(REDDOT)全球頂級設計雙料大獎。

莊斌介紹,成像杯採用的就是微流控技術的其中一種,莊斌自己把它稱為圖系列微流控技術,將細胞立刻轉化成顯微圖像信號,用戶使用任何一款手機,不需要任何人工調節對焦(傳統的顯微鏡都需要複雜的調焦),就可在手機上直接看到清晰的高倍顯微精子圖像。

打造微流控開放平臺,重新定義市場

選擇從血常規入手,莊斌表示:「第一是從市場需求的邏輯出發,第二則是希望能夠早期能夠實現量產然後引領行業標準。打造一個微流控開放平臺,擁有定義市場的能力。」選擇這樣的產業化邏輯,莊斌是出於微流控也是一項技術壁壘高,但是商業化程度低的行業特點。而且醫療器械巨頭同樣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如何走出巨頭陰影,做到進口替代,甚至是重新定義市場的能力,成為微流控產品創新瓶頸。而創懷醫療在這一步也用產品為棋做好了布局。莊斌對動脈網闡述道:「在整個生物晶片行業中,我希望開發『光、電、色、圖』四個系列傳感器,分別把細胞、血液或其他生物信號轉化為光信號、電信號、色信號和圖像識別信號。由此把整個檢驗醫學的晶片統一為這四個系列,打造一個開放系統。創懷已經開發完成了這四個系列的第一代晶片,血常規就是電系列晶片的應用之一,電系列還可以做比如愛滋病診斷,創懷很快會推出;精子分析是圖系列晶片的應用之一,圖系列還可以做比如尿沉渣分析等,色系列的應用之一就是生化,光系列的應用之一就是免疫。」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布局,首先就是基於行業現有的難點出發。「在整個醫療器械行業其實可以分為三種人,一類人學電子工程的,他們的專長是開發儀器;另一類人是生物專業畢業的,它們偏向試劑公司。但是如果要做成一個分析儀,不僅需要有儀器、試劑、還要液路系統。液路系統決定把這些液體放在儀器的哪裡,並且植入的傳感器,收集信號轉到電子工程師的儀器中。」莊斌也指出三個部分來源於三個不同的專業,也就導致這個系統是很封閉的,開發出新產品很難。而創懷醫療想做的事情就是通過交互的液路系統,生化專業的人和電子工程師不需要知道對方在幹什麼,就可以對接起來。生物專業的人只需要晶片上點樣開發相關試劑,電子工程專業的儀器公司只需要在晶片採集信號做算法和分析。最後,莊斌形象地說:「最後我們希望的IVD行業格局是醫療儀器電子工程師們像是做手機的,我們開發的標準型微流控晶片像是安卓系統,而生物專業工程師就相當於開發APP。整個行業變成一個開放的系統。」在採訪中,莊斌提到一句話叫做「創新是沒有老師的」。的確,創新很難去重走一個路徑或複製一個模式,只有不斷地摸索正確的道路,驗證自己的能力和判斷。

關於華大奇蹟之光基金

奇蹟之光華大集團旗下創投基金,於2017年末啟動投資,專注於基因及生命科技領域的早期項目,基金管理團隊依託於華大紮實的科研基礎與產業孵化經驗,憑藉團隊專業、審慎的行業研究與技術評估,投資了包括浚惠生物、創懷醫療、紐福斯生物、裕策生物、菁良基因等一批優秀的初創企業。作為一支成立時間較短的新銳力量,奇蹟之光將繼續深耕行業,以前瞻性的視角,成為生命科技領域領先的創投基金管理人。

關於祥暉資本

祥暉資本是國內領先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專注於醫療創新技術等新經濟領域的創業投資,以產業投資的思路為引領,引入產業資源、嫁接資本力量,賦能被投企業,實現共同成長。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從微流控的定義上來講,真正微流控技術的問世是在1990年。瑞士Ciba-Geigy公司的Manz與Widmer應用MEMS技術在一塊微型晶片上實現了此前一直需要在毛細管內才能完成的電泳分離,首次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統(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ì-TAS)即我們現在熟知的微流控晶片。
  • 微流控技術:微流控裝置製造中的要點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微流控技術在生物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中發揮了極大的優勢。由於全球人口老齡化以及工業化國家醫療基礎設施的增加,預計到2021年,微流控市場將達到87.8億美元。微流控技術通過主動或被動力來處理少量流體,通常為微升和納升來執行所需的測試。
  • 微流控晶片開發:用於環境分析的微流控技術
    目前,北京市豐臺區生態環境局已按照豐臺區政府要求,迅速調整工作方案組織生態環境監察支隊對新發地批發市場汙水總排口進行取樣監測。同時組織專人下沉社區,強化基層疫情防控力量,助力疫情防控一線。隨著人為活動的加劇,環境汙染已引起全球關注。儘管工業化一直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由於有毒廢物和汙染被排放到生態系統中,為環境保護的權衡卻帶來了不利影響。
  • 微流控自動化|微流控晶片介紹及發展前景
    微流控(Microfluidics)指的是使用微管道(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處理或操縱微小流體(體積為納升到阿升)的系統所涉及的科學和技術,是一門涉及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的新興交叉學科。
  • 微流控晶片簡介與應用
    微流控晶片是微流控技術的下遊應用單元,通過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微流控晶片能夠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實現對蛋白質、核酸以及其他特定目標對象的處理和檢測,被業界譽為「晶片實驗室」。
  •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微流控高端論壇旨在增強微流控晶片工作者間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推進微流控晶片學科及產業化發展。論壇特別邀請到國內微流控晶片領域頂尖專家和企業家60餘位,吸引近400位微流控晶片研究學者、生物醫學領域微流控應用專家、微流控產業界人士參會交流。
  • 體外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微流控晶片,高精度+自動化的新藍海
    1、微流控晶片,體外診斷新助力1.1 微流控晶片:嶄新研究領域,被譽為晶片實驗室 1.1.1 微流控晶片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設計及加工是研究基礎所在 微流控晶片技術是指把生物微流控晶片是微流控技術的下遊 應用單元,是當前微全分析系統領域發展的重點。通過微型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微流控晶片能 夠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快速、準確地實現對蛋白質、核酸以及其他特定目標對象 的處理和檢測,被業界譽為「晶片實驗室」。設計和加工微流控晶片是研究的基礎所在。
  •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_微流控晶片是否有前景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   微流控晶片檢測器的性能要求檢測是微流控晶片裡相對特殊的一一個操作單元,它的基本功能是用於捕捉並放大微流控晶片某一部分產生的信號。   3.特殊的結構   考慮到檢測器要與晶片的微通道尺度相匹配,並使得總體分析系統微型化,微流控晶片檢測器還應該具備特殊的結構以適應於晶片耦合,達到集成化要求。   4.體積小成本低   微流控檢測器的功能與分類:   微流控晶片檢測器一般按其檢測原理進行分類。
  • 國內微流控技術:IVD產業最早迎收穫期
    從微流控的定義上來講,真正微流控技術的問世是在1990年。瑞士Ciba-Geigy公司的Manz與Widmer應用MEMS技術在一塊微型晶片上實現了此前一直需要在毛細管內才能完成的電泳分離,首次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統(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ì-TAS)即我們現在熟知的微流控晶片。
  • 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悍
    2015年3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從1990年Manz等人首次提出了微型全分析系統的概念,到2003年Forbes雜誌將微流控技術評為影響人類未來15件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微流控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中的微流控晶片技術作為當前分析科學的重要發展前沿,在生物、化學、醫藥等領域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為科學家手中流動的"芯"。
  • 微流控晶片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微流控技術的基本概念   微流控晶片實驗室,又稱其為晶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晶片技術(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
  • 技術解析: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6908.htm  微流控晶片技術  微流控,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尤其特指亞微米結構的技術。  微流控分析晶片最初在美國被稱為「晶片實驗室」(lab-on-a-chip),在歐洲被稱為「微整合分析晶片」(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s),它是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s)實現的主要平臺,可以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
  • 【第三輪通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第三輪會議通知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微流控晶片技術及其在臨床醫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研究與應用的發展,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
  • 「微流控·博士公開課」聚合物微流控晶片加工技術(上)
    公開課介紹你是否苦於沒有專業平臺了解微流控乾貨?你是否想掌握最全面深度的微流控知識?歡迎來到由含光微納傾情打造的國內首檔微流控博士公開課。含光微納特邀行業知名博士級專家授課,與數十位博士聯袂打造最專業的微流控知識分享欄目!博士公開課將成為微流控行業有深度的技術交流、專業知識分享平臺。這裡有微流控領域最深度的內容、最專業知識、最前沿的行業動態。
  • 微流控凝血企業普施康完成由元生創投領投的數千萬B輪融資
    近日,國內領先的微流控凝血企業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普施康)宣布完成數千萬B輪融資,由元生創投領投,國藥資本跟投,方圓資本丨Optimas capital 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據介紹,本輪融資資金將用於微流控凝血新產品開發、產能擴大及市場推廣。此前,普施康已獲得包括湧鏵資本、雷雨資本等行業知名基金的早期投資。
  • 微流控晶片五大優點及四大缺點分析
    微流控技術的使用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正因為微流控具有以上幾個重要的優勢和優點,使其成為了POCT的首選。而我們判斷這類產品在市場上有沒有需求和競爭力,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上進行判斷。,往往需要配套使用的試劑,核心的微流控晶片,晶片驅動平臺,光電檢測模塊,信號處理模塊以及人機互動的軟體系統等等組件。
  • 第六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廣州召開
    論壇旨在促成產、學、研、用等多領域人員的充分交流和緊密互動,為微流控晶片研究和產業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資源。會議200餘位微流控晶片領域著名學者、生物醫學領域著名微流控應用專家以及正在形成中的微流控產業界人士參會交流,分享他們的成果和體會。
  • 中國微流控產業快速發展,未來有望顛覆世界格局!
    此外,中國的市場需求也正在快速增長:事實上,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且正在迅速老齡化,因此需要不斷改善的醫療護理條件;此外,「計劃生育政策」的終結,也帶來了大量的新生兒,以及對非侵入性產前檢查等應用的需求增長。上述種種原因,都將深刻影響中國微流控市場。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融資億元
    從微流控的定義上來講,真正微流控技術的問世是在1990年。瑞士Ciba-Geigy公司的Manz與Widmer應用MEMS技術在一塊微型晶片上實現了此前一直需要在毛細管內才能完成的電泳分離,首次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統(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ì-TAS)即我們現在熟知的微流控晶片。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在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四家企業...
    從微流控的定義上來講,真正微流控技術的問世是在1990年。瑞士Ciba-Geigy公司的Manz與Widmer應用MEMS技術在一塊微型晶片上實現了此前一直需要在毛細管內才能完成的電泳分離,首次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統(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ì-TAS)即我們現在熟知的微流控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