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拿動物做致命實驗,有人為動物拼命爭取福利

2020-10-03 學術頭條

1959 年,W.M.S.Russell 和 R.L.Burch 在《人道實驗技術的原則》中首次概述如何更道德使用動物進行實驗的三個 R 原則,即 Replacement,Reduction,Refinement,這些原則敦促科學家們用新技術來替代動物,減少用於實驗的動物數量,並完善實驗室規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動物的痛苦。


如今,三個 R 原則已經成為全世界實驗動物立法和監督的基石。


但是,隨著每年繼續有數以百萬計的動物被用於生物醫學研究,一些人開始進一步呼籲科研機構減少動物的使用。甚至有一些聲音開始爭辯說,現在是時候取代三個 R 了。


Tom Beauchamp 是喬治敦大學的倫理學榮譽教授,數十年來一直在研究動物研究的倫理學。1978 年,他還與人合作撰寫了頗具影響力的《貝爾蒙特報告》,該報告指導了開展人類研究的倫理原則。


Beauchamp 最近與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倫理學家 David DeGrazia 合作,提出了實驗室動物倫理使用的六項原則,以取代三個 R 原則。去年年底,他們兩人就這個主題發表了一篇科學文章和一本書。


新原則取代三個 R 原則


針對三個 R 原則存在的問題,DeGrazia 說道:「這三個 R 沒有把動物研究的成本和收益考慮在內。他們不會問這樣的問題:這個實驗值得一開始就去做嗎?太貴了嗎?它足夠重要嗎?它只是假設這個實驗值得做。我們希望科學家首先問這些基本問題。而且這三個 r 也不全面。例如,他們沒有討論動物的基本需求,也沒有對動物可能受到的傷害設限。」


為解決三個 R 存在問題,DeGrazia 和 Beauchamp 提出的第一條原則是,只有當動物是解決問題的最合乎道德的方式時,才可以使用動物。


這已經超越了三個 R 中的 「替代」 部分,因為科學家們不僅需要考慮使用動物的替代方法,還必須證明沒有可行的替代方法。例如,IACUC (機構動物護理和使用委員會) 可能會要求研究人員詳細說明科學證據,以證明動物替代品是不可行的。


另一個原則,是要求科學家詳細說明人類和社會可能從這項研究中獲益多少,並將其與動物可能遭受的痛苦進行對比。即使使用動物的好處超過了成本,也希望研究人員思考如何減輕甚至消除在實驗過程中對動物造成的傷害。比如,思考他們抽血量是否超出實驗所需,或者他們是否有必要經常處理齧齒動物。


科學家們還應該考慮如何讓這些生物在實驗室裡儘可能地過最好的生活。這可能包括確保它們有伴侶、鍛鍊和其他刺激活動。


最後,無論科學有何好處,我們對動物的危害程度應該有上限,任何動物都不應長時間處於嚴重痛苦的境地。


DeGrazia 還表示:「如果我們讓小鼠對古柯鹼上癮,然後看看它們能夠忍受多大程度的電擊,我們是在強迫它們在上癮的痛苦和電擊的痛苦之間生活。無論這項研究的目的是什麼,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當然,也可能會有例外,例如,如果流行病肆虐,而測試疫苗的唯一方法是讓一個對照組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遭受一周或者更長時間的痛苦。」


該原則一經發表,有研究人員支持,也有懷疑。


一些人表達了如何對人類的好處或對動物的傷害進行量化的擔憂。Beauchamp 表示:「我相信,我們將會受到一些批評,這些原則強加了額外的規章制度,阻礙了科學的發展。但是,如果我們停止那些不能提供真正好處的研究,這不會減慢科學的發展。」


相比較於三個 R 原則,Beauchamp 和 DeGrazia 提出的六個原則本身並不能改變科學文化,但他們希望將來這些原則會成為科學家主流詞彙的一部分,並最終改變他們的行為,所有的動物實驗對象都將過上體面的生活。


提及下一步的計劃,Beauchamp 表示;「推動事情向前發展的最好方式是進行演講,並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我們。」 而目前,他們的提議已出現在最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研究研討會上。


動物福利起源


從古希臘文明時代,一直到 17 世紀,哲學家都認為動物與人類截然不同,人有理性,而動物沒有。這意味著動物僅具有工具價值,可以以人類期望的任何方式使用。


而直到歐洲的 「啟蒙運動」 開始,事情開始發生變化,哲學家開始意識到人類和動物的區分並不明確,動物可能受苦,也具有內在價值。儘管基礎已經建立,但是現代動物福利科學花了 100 年才發展成了公認的學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畜牧業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應對對廉價食品的巨大需求,生產方法迅速實現了工業化。Ruth Harrison 在她的書《動物機器》中揭露並批評這種密集的方法,該書一經發表,立即引起了公眾的強烈抗議。


她批評了密集的肉雞生產方法、家禽屠宰場、產蛋雞用的籠子、用於牛肉生產的板條箱、密集的兔肉生產以及育肥豬用的 「汗箱」 條件等。在她的批評中,Harrison 強調了動物的痛苦,也就是動物正在經歷的消極的主觀狀態。


公眾的譴責如此強烈,以至於英國政府感到有必要組成一個由 Rogers Brambell 教授擔任主席的調查委員會。


他們的報告被稱為 「Brambell 報告」,最終得出結論,在集約化生產系統中確實存在一些對動物的擔憂,但是在許多情況下,缺乏良好的科學證據來得出明確的結論。他們還認為,情感是福利的一個重要特徵。「福利是一個廣泛的術語,包括動物的身心健康。因此,任何評估福利的嘗試,都必須考慮到有關動物感情的科學證據,這種感情可以從動物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它們的行為中得到。」


該報告最大的意義在於,喚起了更多科學家對動物福利的關注,人們開始高度關注動物使用的倫理問題。



但是,許多人類活動對動物的影響是間接的,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汙染,大氣汙染,全球變暖都可能對動物的福祉產生深遠影響。甚至諸如修路,鋪設道路和種植農作物之類的活動也會對動物福利產生不利影響,更別說用動物做實驗了。


如果我們受到 「不使用動物」 的哲學約束,我們又將如何正確研究人類活動的這些間接影響呢?3R 原則或是六個原則又真的能保障動物福利嗎?


也許,關於要人類科學,還是要動物福利的討論,還會繼續下去。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只要能有討論的聲音發出,就是進步。


排版:鄒靜雯

編審:王新凱


資料來源:

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6/it-time-replace-one-cornerstones-animal-research

http://www.fondation-droit-animal.org/proceedings-aw/animal-welfare-a-brief-history/

相關焦點

  • 有人拿動物做致命實驗,有人為動物拼命爭取福利,一邊科學、一邊生命,你怎麼選?
    1959 年,W.M.S.Russell 和 R.L.Burch 在《人道實驗技術的原則》中首次概述如何更道德使用動物進行實驗的三個 R 原則,即 Replacement,Reduction,Refinement,這些原則敦促科學家們用新技術來替代動物,減少用於實驗的動物數量,並完善實驗室規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動物的痛苦。
  • 轉基因都是拿動物做實驗,人吃了也安全嗎?當然,動物實驗足夠了
    文/洪廣玉3、 目前的轉基因食品都是拿動物做的實驗,這能證明人吃了也安全嗎?答:這個問題如果跟「轉基因蟲子都不吃,人能吃嗎」一起看會非常有意思。說到轉基因的安全性,有些人不認為老鼠實驗的結果能推到人身上,但質疑轉基因時,卻相信蟲子吃了的效果能推導到人身上。難道蟲子的消化系統比老鼠更接近於人?
  • 德國動物實驗室曝光!用貓狗做毒性測試,猴子在實驗中痛苦地尖叫
    德國一家地獄般的動物實驗實驗室獲準開放。去年,動物權利組織曾因其野蠻的條件而爭取關閉該實驗室。去年從藥理學和毒理學實驗室(LPT)傳出的令人震驚的圖片和視頻,揭露了每天都受到折磨的猴子、貓、狗和兔子的可怕生活條件。
  • 可怕的動物實驗室曝光!猴子在實驗中痛苦地尖叫,用貓和狗做毒性測試
    德國一家地獄般的動物實驗實驗室獲準開放。去年,動物權利組織曾因其野蠻的條件而爭取關閉該實驗室。 在評論區,有人寫道:「讓它停止吧,為什麼動物總是要受苦?」另一位寫道:「為了我們的目的,動物被折磨,經常在痛苦中死去。我認為我們沒有權利這麼做,而且已經有了很好的替代方案,這就沒有必要了。」「在我們這個高度發達的社會裡,根本不需要這樣的事情!」在抗議活動上簽了名的Katja Noske寫道:「瘋狂不可能繼續下去!」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動物權利和福利的探討之「活熊取膽」和滅殺果子狸及人如何吃肉、用何種方式食用關於動物權利問題的爭論已愈演愈烈:對「活熊取膽」的鬥爭已綿延數年;為防「非典」而滅殺果子狸的行為受到了普遍質疑;如何對待寵物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激辯的話題;什麼可吃什麼不可吃已變成為「餐桌上的戰爭」…… 學者認為,關注動物福利就是保障人類福利。
  • 改善動物福利,應先有動物分類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的《動物福利宣言》中,將動物分為六類:「野生動物」「依人動物,即由人管理飼養或被人捕獲飼養的動物」「為食物、產品和役使而飼養的動物」「友伴動物」「運動或娛樂用動物」「科學研究用的活動物」。
  • 大批流浪貓狗小區裡被毒死 有人叫好有人哭
    大批流浪貓狗小區內被害  居民們有人叫好有人難過   近日,有熱心市民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反映,青島市四方實驗小區內有大批流浪動物死掉,走不了幾步就能看到流浪貓、狗的屍體。24日,記者對包括四方實驗小區在內的三個小區調查採訪後發現,流浪動物被毒死或堵在窩中活活餓死的情況,屢屢發生。對於這樣的行為,有人為這些死亡的流浪動物哭泣,但也有人竟為這種殺害流浪動物的行為叫好。
  • 善待動物 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和諧相處善待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李青文:善待動物,就要努力創造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從野生動物園來說,絕對不能存在虐待動物的行為。野生動物園應創造與時代相協調的經營環境。  動物表演難稱虐待  西雙版納金孔雀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鴻平:要善待野生動物,先要明確什麼是虐待動物。動物表演就是虐待動物?
  • 德國實驗室用動物做實驗 猴子等各種動物的慘狀令人痛心
    在實驗的過程中,這些無助的動物會痛苦地尖叫,還有一些貓、狗在接受毒性測試後,流血而死的可怕畫面。這些動物真的是太可憐了。而開展這些殘忍的動物實驗,僅僅是為了測試它們的身體在造成嚴重傷害之前能攝入多少化學物質。
  • 拿動物做活體實驗,全球最殘忍的動物實驗
    動物實驗在道德上或科學上都沒有正當理由。那些在做動物實驗的人指控反動物實驗者對動物「用情至深」,他們自私且自以為是地認為問題很簡單:犧牲動物生命是為了救人。
  • 從禁食野味到動物福利,企業可以做些什麼?
    包括非野生動物在內的動物福利,所包含的內容要寬廣得多。我查了一下資料。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動物福利定義為:動物在生活和死亡時的處境,及與之相關的動物的生理和心理狀態。OIE用「五個自由」來具體描述動物福利,包括(1)無饑渴憂慮的自由;(2)無恐懼和焦慮的自由;(3)舒適環境的自由;(4)無傷痛疾病的自由;(5)表達天性的自由。
  • 義大利學生提倡用動物做醫學實驗招威脅恐嚇
    【環球網綜合報導】拿動物做醫學實驗雖然是科學用途,但有時會有動物保護組織等團體人士對此表示不滿。據臺灣「中廣網」12月30日報導,義大利一名學生提倡用動物做醫學實驗,招來了很多人的恐嚇威脅。據報導,這名女大學生叫卡特琳娜,25歲,是獸醫系學生,她罹患基因方面疾病,需要用呼吸器幫助呼吸。
  • 實驗動物都去哪了?
    這些都是科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實驗動物,它們為人類探索生命的奧秘,攻克癌症的堡壘,研究各種疾病與衰老的機理,檢測藥品的安全性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從古至今,科學的發展和實驗動物的貢獻密不可分。由於動物和人類的相似度較高,科學家們通常會用動物來作為實驗對象。
  • 為什麼科研大都會拿小白鼠做實驗,而不是其他動物?
    小白鼠是我們常聽卻不常見的一種動物,而且一旦提起小白鼠,我們就不免跟「實驗」聯繫到一起。事實上上,小白鼠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主要的用途就是當作實驗對象,而且通常是用在醫學實驗上。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用小白鼠做實驗,而不是其他的動物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做實驗為什麼要用小白鼠? 其他動物不可以嗎?
    做實驗為什麼要用小白鼠? 其他動物不可以嗎?時間:2016-06-02 10:23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做實驗為什麼要用小白鼠? 其他動物不可以嗎? 如果有人被試驗做了什麼事情,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拿我當小白鼠嗎,小白鼠好像成了試驗品的代名詞。
  • 關於動物福利的辯論
    學術界比較認可的動物福利概念:動物福利通常被定義為一種康樂狀態,在此狀態下,至少動物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而痛苦被減至最小。從此概念中可以看出,動物福利不涉及到是否宰殺或使用動物的問題,它的核心思想是滿足動物的基本需要,減少動物不必要的痛苦。事實上,許多應用動物福利研究者向來認為,死亡從來就不是最痛苦的事情。
  • 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出爐,動物實驗對治療疾病有多重要?
    我們跟美國相比還有差距,但是我們可以跟歐盟對比一下,歐盟在2017年底大概有105家,也就是說,按照國際標準化的設施,我們實驗的設施和機構已經接近歐盟的水平了,所以我們對實驗動物的倫理和福利的保護工作做得並不差。而且我們也在積極地開展自己的認證體系——CNAS認證,這個認證設立了並不低於AAALAC的標準。什麼是動物福利呢?
  • 給動物福利也是完善人類自己_人性化殺雞是怎樣一種「動物福利...
    日前,一份由山東質監局批准發布的《肉雞福利屠宰技術規範》(下稱福利屠宰)引起熱議,福利屠宰為肉雞養殖產業制定「人性化」標準,從抓捕、運輸到「致昏」等屠宰過程皆有涉及。山東以福利屠宰則為上限,由行業部門負責推薦,去引導相關企業使用,並不作強制性要求,應該說符合當前實際。  迄今為止,歐盟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00多個國家都有農場動物福利方面的法律或標準,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也有明確的農場動物福利條款。因此,我國畜牧產品的「福利認證」日漸迫切。
  • 我國必須進一步完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才能切實保障動物福利
    眾所周知,現今在生物學、醫藥、科研以及化妝品等諸多實驗中都離不開實驗動物。在實驗動物為人類帶來進步和便利的今天,它們得到了應有的關注,我國頒布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的頒布對規範實驗動物行業的健康高速發展有非常積極而重要的意義。但是,實驗動物所承受的痛苦仍被大部分人所忽視。
  • 時評:動物實驗透明化為何「左右逢源」
    李晨陽  近日,近600名科學家、學生和實驗室技術人員在《今日美國》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呼籲美國研究機構增加動物研究透明度。籤名者中還包括4位諾獎得主。  這封公開信由贊成動物研究的倡導機構「為研究發聲」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