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實驗動物,尤其是進行藥物實驗的動物最終都會被實施安樂死,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
【太長不看版】
●大部分的實驗動物,尤其是進行藥物實驗的動物最終都會被實施安樂死,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不是所有的實驗動物都會被安樂死:猿類靈長類動物原則上不予處死,實驗結束後被單獨飼養;只進行解剖觀察、採精受精、手術訓練的動物會被返回養殖場或者畜牧場。
●目前,動物實驗在許多研究中仍然無可替代。
●很多國家都頒布了保護實驗動物的法律和管理條例來保護實驗動物的福利。
【詳細解讀版】
說起實驗室動物,你會想到什麼?巴甫洛夫的狗(傳送門<<<)、摩爾根的果蠅(傳送門<<<)還是哈洛的恆河猴?這些都是科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實驗動物,它們為人類探索生命的奧秘,攻克癌症的堡壘,研究各種疾病與衰老的機理,檢測藥品的安全性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
從古至今,科學的發展和實驗動物的貢獻密不可分。由於動物和人類的相似度較高,科學家們通常會用動物來作為實驗對象。
以哺乳動物的鼠為例,據2002年《科學》報導,研究發現小鼠和人的基因圖譜竟然「基本相同」,都有大約3萬條基因,其中約有80%的基因相互對應。鼠的組織器官和人類的大同小異,是替代人類的最佳實驗對象,也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實驗對象。每年全球使用的實驗動物有數千萬至上億,其中85%-90%是嚙齒類動物。(傳送門《為什麼科學家喜歡用齧齒動物做實驗?》)
研究人員可以觀察藥物對實驗動物的影響,發現藥物的毒副作用,包括致癌、致畸、致毒、致突變等。在安全的情況下再應用到人類身上,可以說實驗動物們為人類的用藥安全築起一道防護牆,被譽為「活的試劑」、「最精密的儀器」。
有人會問,那些實驗室的動物最終都去了哪?
會不會有實驗動物和《人猿星球》裡的凱撒一樣被人從實驗室帶了出來,也將實驗室裡的病毒、毒素也帶了出來,危害人類呢?
有的大型實驗動物,比如豬牛羊會不會流入市場,被端上餐桌?
實驗室的動物太可憐了,可以領養實驗室的動物嗎?
近期一起倒賣實驗室小白鼠的案件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和擔憂
大部分的實驗動物,尤其是進行藥物實驗的動物最終都會被實施安樂死。2006年,科技部頒布了《關於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裡面明確地規定了處死實驗動物時,須按照人道主義原則實施安死術。處死現場,不宜有其他動物在場。實驗室裡的工作人員也是儘可能地按照這個指導性意見進行操作,儘量避免實驗動物遭受痛苦。
實驗員會根據動物的種類和自身的身體結構來選擇安樂死的方法,儘可能地減少實驗動物因死亡產生的痛苦。
一般最常見的就是「頸椎脫臼法」:用手或者鑷子將小白鼠的脊髓與腦髓斷開,這種方法能讓實驗動物很快喪失意識、減少痛苦、容易操作,動物的內臟也不會受到損害,被認為是較好的實驗動物安樂死方法。實驗室裡大部分的嚙齒類動物都採用了「頸椎脫臼法」。
除了頸椎脫臼法,斷頭法,吸入二氧化碳、過量麻醉劑,注射過量鎮定劑,靜脈注射空氣導致栓塞死亡法都是非常常見的動物安樂死的處置方法。但像牛羊這種大型的動物就要採用電擊的方法了。
被安樂死的動物屍體會被實驗人員送往專門的「屍體回收處」——一般是一個巨大的冰櫃。工作人員會根據實驗類型、動物類別的不同將動物屍體分別裝進密封良好的黑色塑膠袋中,並登記記錄(包括動物名稱、數量和用於哪些實驗)。
在這之後,會有專門的處理實驗室動物屍體的公司上門來回收這些實驗室動物屍體,他們會根據動物屍體的情況和所進行的實驗類別對動物屍體的無害化處理,通常是焚化、掩埋、鹼水解、逆聚合和煉製。
焚化是能夠將感染動物屍體完全徹底滅活的最有效方法, 一直是處理生化廢物及動物屍體的首選。ABSL-2 實驗室,是進行危害性生物因子科研活動所必需的感染性動物實驗室(如研發伊波拉病毒疫苗的實驗室),被病毒感染過的動物屍體會經過高壓滅菌處置之後才會移出實驗室。
所以,不用擔心實驗室裡的病毒或者毒素會通過實驗動物屍體外洩。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實驗動物都會被安樂死,《關於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第十九條裡就這樣規定:除非因傷病不能治癒而備受煎熬者,猿類靈長類動物原則上不予處死,實驗結束後單獨飼養,直到自然死亡。在國外,有專門的「實驗動物收養所」,會收養部分實驗動物,幫助它們安度晚年。
許多只是進行解剖觀察、採精受精、手術訓練的動物會在實驗結束之後返回養殖場或者畜牧場,部分貓、狗、小白鼠和兔子也會被實驗員或者學生領養,成為其家庭中的一員。
不過對實驗動物進行放生的情況很少出現。實驗室動物大多數都生於實驗室,長在實驗室,幾乎完全沒有接觸過外界,被放出去面對的也極有可能是死亡。所以,被放歸自然對於實驗動物來說非常殘忍。
看完上述內容,是不是還是會有人覺得用動物做實驗是殘忍甚至不人道的?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現階段,即便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研究替代實驗動物的方法,但動物實驗在許多研究中仍然無可替代,比如新藥的安全性檢測、癌症的攻克、器官的克隆與再生等等。
為了儘可能地保障實驗動物的福利,儘可能保護它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保證動物實驗不被濫用,很多國家都頒布了保護實驗動物的法律和管理條例。每年的4月24日更被定為「世界實驗動物日」,這是1979年由英國反活體解剖協會發起的重要的實驗動物保護節日,呼籲人類減少和停止不必須的動物實驗。
綜上所述,用於實驗的動物在實驗結束都會得到非常妥善的處置,而且是在嚴格的監管制度下完成的,普通人很難有機會接觸到實驗動物。當然我們更希望未來人類能夠找到代替實驗動物的方法,徹底改變實驗動物的命運。
推薦閱讀:《那些不該被忘記的實驗動物們》
【參考文獻】
【1】陳詠, 亓偉偉. 生物安全高級別實驗室動物屍體處理煉製工藝技術淺談[J]. 中國比較醫學雜誌, 2013, 23(7):75-78.
【2】劉曉宇,趙海龍,盧選成,李曉燕.關於建設我國實驗動物福利保障體系的思考[J].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2019,39(04):326-330.
【3】史光華,李麟輝,呂龍寶,張曉迪,陳佳琦.實驗動物仁慈終點及安樂死的法規現狀與思考[J].實驗動物科學,2019,36(02):72-75.
作者: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