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動物都去哪了?

2021-01-13 蝌蚪五線譜

大部分的實驗動物,尤其是進行藥物實驗的動物最終都會被實施安樂死,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

【太長不看版】

●大部分的實驗動物,尤其是進行藥物實驗的動物最終都會被實施安樂死,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不是所有的實驗動物都會被安樂死:猿類靈長類動物原則上不予處死,實驗結束後被單獨飼養;只進行解剖觀察、採精受精、手術訓練的動物會被返回養殖場或者畜牧場。

●目前,動物實驗在許多研究中仍然無可替代。

●很多國家都頒布了保護實驗動物的法律和管理條例來保護實驗動物的福利。

【詳細解讀版】

說起實驗室動物,你會想到什麼?巴甫洛夫的狗(傳送門<<<)、摩爾根的果蠅(傳送門<<<)還是哈洛的恆河猴?這些都是科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實驗動物,它們為人類探索生命的奧秘,攻克癌症的堡壘,研究各種疾病與衰老的機理,檢測藥品的安全性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

從古至今,科學的發展和實驗動物的貢獻密不可分。由於動物和人類的相似度較高,科學家們通常會用動物來作為實驗對象。

以哺乳動物的鼠為例,據2002年《科學》報導,研究發現小鼠和人的基因圖譜竟然「基本相同」,都有大約3萬條基因,其中約有80%的基因相互對應。鼠的組織器官和人類的大同小異,是替代人類的最佳實驗對象,也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實驗對象。每年全球使用的實驗動物有數千萬至上億,其中85%-90%是嚙齒類動物。(傳送門《為什麼科學家喜歡用齧齒動物做實驗?》)

研究人員可以觀察藥物對實驗動物的影響,發現藥物的毒副作用,包括致癌、致畸、致毒、致突變等。在安全的情況下再應用到人類身上,可以說實驗動物們為人類的用藥安全築起一道防護牆,被譽為「活的試劑」、「最精密的儀器」。

和人類基因圖譜基本相同的小白鼠

有人會問,那些實驗室的動物最終都去了哪?

會不會有實驗動物和《人猿星球》裡的凱撒一樣被人從實驗室帶了出來,也將實驗室裡的病毒、毒素也帶了出來,危害人類呢?

有的大型實驗動物,比如豬牛羊會不會流入市場,被端上餐桌?

實驗室的動物太可憐了,可以領養實驗室的動物嗎?

(環球醫學網)

近期一起倒賣實驗室小白鼠的案件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和擔憂

大部分的實驗動物,尤其是進行藥物實驗的動物最終都會被實施安樂死。2006年,科技部頒布了《關於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裡面明確地規定了處死實驗動物時,須按照人道主義原則實施安死術。處死現場,不宜有其他動物在場。實驗室裡的工作人員也是儘可能地按照這個指導性意見進行操作,儘量避免實驗動物遭受痛苦。

實驗員會根據動物的種類和自身的身體結構來選擇安樂死的方法,儘可能地減少實驗動物因死亡產生的痛苦。

一般最常見的就是「頸椎脫臼法」:用手或者鑷子將小白鼠的脊髓與腦髓斷開,這種方法能讓實驗動物很快喪失意識、減少痛苦、容易操作,動物的內臟也不會受到損害,被認為是較好的實驗動物安樂死方法。實驗室裡大部分的嚙齒類動物都採用了「頸椎脫臼法」。

頸椎脫臼法處死小白鼠(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頸椎脫臼法,斷頭法,吸入二氧化碳、過量麻醉劑,注射過量鎮定劑,靜脈注射空氣導致栓塞死亡法都是非常常見的動物安樂死的處置方法。但像牛羊這種大型的動物就要採用電擊的方法了。

被安樂死的動物屍體會被實驗人員送往專門的「屍體回收處」——一般是一個巨大的冰櫃。工作人員會根據實驗類型、動物類別的不同將動物屍體分別裝進密封良好的黑色塑膠袋中,並登記記錄(包括動物名稱、數量和用於哪些實驗)。

專門存放實驗動物屍體的地點

在這之後,會有專門的處理實驗室動物屍體的公司上門來回收這些實驗室動物屍體,他們會根據動物屍體的情況和所進行的實驗類別對動物屍體的無害化處理,通常是焚化、掩埋、鹼水解、逆聚合和煉製。

焚化是能夠將感染動物屍體完全徹底滅活的最有效方法, 一直是處理生化廢物及動物屍體的首選。ABSL-2 實驗室,是進行危害性生物因子科研活動所必需的感染性動物實驗室(如研發伊波拉病毒疫苗的實驗室),被病毒感染過的動物屍體會經過高壓滅菌處置之後才會移出實驗室。

所以,不用擔心實驗室裡的病毒或者毒素會通過實驗動物屍體外洩。

工作人員在對回收的實驗動物屍體進行無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實驗動物都會被安樂死,《關於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第十九條裡就這樣規定:除非因傷病不能治癒而備受煎熬者,猿類靈長類動物原則上不予處死,實驗結束後單獨飼養,直到自然死亡。在國外,有專門的「實驗動物收養所」,會收養部分實驗動物,幫助它們安度晚年。

許多只是進行解剖觀察、採精受精、手術訓練的動物會在實驗結束之後返回養殖場或者畜牧場,部分貓、狗、小白鼠和兔子也會被實驗員或者學生領養,成為其家庭中的一員。

不過對實驗動物進行放生的情況很少出現。實驗室動物大多數都生於實驗室,長在實驗室,幾乎完全沒有接觸過外界,被放出去面對的也極有可能是死亡。所以,被放歸自然對於實驗動物來說非常殘忍。

看完上述內容,是不是還是會有人覺得用動物做實驗是殘忍甚至不人道的?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現階段,即便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研究替代實驗動物的方法,但動物實驗在許多研究中仍然無可替代,比如新藥的安全性檢測、癌症的攻克、器官的克隆與再生等等。

為了儘可能地保障實驗動物的福利,儘可能保護它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保證動物實驗不被濫用,很多國家都頒布了保護實驗動物的法律和管理條例。每年的4月24日更被定為「世界實驗動物日」,這是1979年由英國反活體解剖協會發起的重要的實驗動物保護節日,呼籲人類減少和停止不必須的動物實驗。

(圖片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官網)

綜上所述,用於實驗的動物在實驗結束都會得到非常妥善的處置,而且是在嚴格的監管制度下完成的,普通人很難有機會接觸到實驗動物。當然我們更希望未來人類能夠找到代替實驗動物的方法,徹底改變實驗動物的命運。

推薦閱讀:《那些不該被忘記的實驗動物們》

【參考文獻】

【1】陳詠, 亓偉偉. 生物安全高級別實驗室動物屍體處理煉製工藝技術淺談[J]. 中國比較醫學雜誌, 2013, 23(7):75-78.

【2】劉曉宇,趙海龍,盧選成,李曉燕.關於建設我國實驗動物福利保障體系的思考[J].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2019,39(04):326-330.

【3】史光華,李麟輝,呂龍寶,張曉迪,陳佳琦.實驗動物仁慈終點及安樂死的法規現狀與思考[J].實驗動物科學,2019,36(02):72-75.

作者:王洋

相關焦點

  • 農村的野生動物哪去了?
    多麼經典的題詞啊哈哈,好了,咱們開始直奔主題,野生動物哪去了?首先第一個"狍子 ",狍子哪去了,為什麼看不見了呢?狍子又稱(矮鹿),他主要生活在東北地區,興凱湖附近較為廣泛。早期常年能夠見到它們的蹤影,現如今消失了!
  • 廣東省實驗動物科技知識競賽題庫
    3、實驗動物福利,是指__,即在飼養管理和使用實驗動物活動中,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實驗動物能夠受到良好的管理和照料。(_A_)A、善待實驗動物B、給動物絕對的活動自由C、不宰不殺的極端「動物保護」4、實驗動物微生物學質量控制等級分哪幾級?
  • 四、實驗動物的隨機分組方法
    四、實驗動物的隨機分組方法   動物實驗時,常常需要將選擇好的實驗動物,按研究需要分成若干個組,分組時為了避免人為的因素影響常應用隨機數字表進行完全隨機化的分組。   1.將實驗單位隨機分成兩組 設有小鼠14號,試用隨機數字表將其分成兩組。
  • 轉基因都是拿動物做實驗,人吃了也安全嗎?當然,動物實驗足夠了
    文/洪廣玉3、 目前的轉基因食品都是拿動物做的實驗,這能證明人吃了也安全嗎?答:這個問題如果跟「轉基因蟲子都不吃,人能吃嗎」一起看會非常有意思。說到轉基因的安全性,有些人不認為老鼠實驗的結果能推到人身上,但質疑轉基因時,卻相信蟲子吃了的效果能推導到人身上。難道蟲子的消化系統比老鼠更接近於人?
  • 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的區別在哪?
    除了麵包胚之外,無論是哪一家的蛋糕。就是水果是否新鮮,亦或是奶油是動物奶油還是植物奶油真正的區別,這兩家蛋糕。也就行內人知道。動物奶油還是植物奶油混合動物奶油宣稱動物奶油亦或者就是植物奶油,還真的要去檢測出來才知道!這句話真沒錯。真真做起實驗來,實驗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手段。結果還真挺嚇人。先放大招兒,從最嚇人的煉起~~看看「洗潔精都化不開的植物奶油」。
  • 疫情下的美國科研:「還好被允許去做動物實驗,不然會焦慮死」
    是最低限度的研究活動,只允許必須進行持續實驗的人去,特別是要維持動物實驗的人;Level 4是最緊急的情況,研究所關閉後,只有需要補充液氮或者處理實驗室緊急情況的人才能到場。我作為實驗室主任,可以選擇去實驗室還是待在家裡辦公。三是科研,實驗室的要求是分類管理,我們把工作人員分為必需的和非必需的兩類。目前的政策是,能在家裡上班的,要求你不去實驗室。但有些需要用實驗室的,比如做動物實驗的研究人員,必須要照看動物,那還是要求到實驗室上班。
  • 手電筒關閉之後,光子都去哪了?
    不知你有沒有想過,你關燈或者關閉手電筒後,光去哪了?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光的本質,以及它究竟是怎麼誕生的。光是什麼?牛頓作為經典物理學的奠基人,在力學和光學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貢獻,他認為光的本質是一種微粒,因為他曾用三稜鏡,將太陽光分解成了7種顏色。但當時的主流科學家,是惠更斯和胡克等人,他們認為光是一種波而不是微粒,所以牛頓關於微粒說的論文,並沒有被刊登在皇家學會會報上,微粒說後來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牛頓在力學上的巨大貢獻帶來的巨大聲譽。
  • 為什麼現在的蜻蜓和蝙蝠都很少見了?它們都去哪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蜻蜓都「飛哪去了」?▲上圖為蜻蜓的幼蟲數量如此多且天敵較少的蜻蜓都「去哪了」?蝙蝠都去哪了?蝙蝠和蜻蜓一樣,都是我們小時候常見的動物。蜻蜓的減少與人類的活動有關,那蝙蝠為什麼越來越少了呢?其實,與蜻蜓減少的原因也很相似。
  • 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出爐,動物實驗對治療疾病有多重要?
    我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要做動物實驗以及實驗動物的貢獻。我先講實驗動物的貢獻,然後再講我們為什麼要做動物實驗,以及我們怎樣做動物實驗。實驗動物的貢獻現代醫學每一項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動物實驗,這裡面包括我們大家都習以為常的麻醉、外科手術、器官移植、輸血、疫苗研發、抗生素和現代藥物(如胰島素)的研發。
  • 實驗動物咬傷——萬融實驗
    實驗動物需對其攜帶的微生物進行控制,不允許攜帶傳染病原及人畜共患病但若實驗動物隱性感染,可在唾液、尿液或糞便中帶毒。在缺乏確切信息證明實驗動物完全健康的情況下,所有感染動物都應被視為潛在的病原攜帶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又稱恐水症。
  • 拿動物做活體實驗,全球最殘忍的動物實驗
    動物實驗在道德上或科學上都沒有正當理由。那些在做動物實驗的人指控反動物實驗者對動物「用情至深」,他們自私且自以為是地認為問題很簡單:犧牲動物生命是為了救人。
  • 四川實驗動物需求全國第三 小白鼠:我太難了
    如果出現問題,動物安樂死後,取樣後進行病理學分析,找出問題在哪。」動物房在實驗室下方。房內恆溫恆溼,空調晝夜不停。圈舍乾淨整潔,食物精心配比。「這頭豬很安靜,它進來已有3個月,從40公斤長到了60多公斤。」正在查房的獸醫輕聲說:「我們只能在門口看,它剛做了心臟手術,陌生人進去,會嚇到它。」「動物實驗就像兒科,無法語言交流。
  • 為何科學家大多用小白鼠做實驗,而不用靈長類動物?
    在人類醫學事業的發展史上,如果說哪一種動物對人類的貢獻最大,可能很多朋友都會首先想到的是小白鼠。即使是高中或者大學裡面的生物課,很多實驗對象也都是小白鼠,可以說,大大小小的實驗中,幾乎試驗品和犧牲品都是小白鼠,那麼,為何科學家們一定要選擇小白鼠做實驗,而不選擇與人類更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特別是被稱作人類近親的黑猩猩呢?科學家給出了幾個原因。
  • 人死後靈魂到底到哪去了
    但是許多人死亡,出現在科學解釋的現象,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想法,每個人都在地球物理,在這樣一個有限的條件下,出現了很多關於死後的關鍵變化,這是很多人對世界說再見後,可能飛離地球,另一個世界,它通常表示,「靈魂漂移的現象出現。
  • 白頭翁,冬天去哪了?
    小哥兒與你聊,對於「白頭翁,冬天去哪了」這一話題的認知「白頭翁」,每年的春末夏初,開始築巢繁殖,雌、雄鳥共同育雛。長築巢於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的灌叢、果園、次生林或竹林等林緣地帶。性活潑,善鳴叫,是一種雜食性鳥類,既食金花甲、夜蛾、蝗蟲、蛇、蠅等動物,也食野山楂、桑椹、酸棗等植物果實與種子。
  • 【樂享科學】一到冬天,蚊子都藏到哪去了?
    【樂享科學】一到冬天,蚊子都藏到哪去了?可是到了寒冷的冬天基本上就看不到這群可惡的傢伙了它們都去哪兒了呢?今天就帶大家一探究竟它們和其他的動物是一樣的都需要通過儲存糧食和增厚脂肪層來過冬所以說秋季的蚊子會很兇猛畢竟它們要通過儲存足夠的血液來過冬
  • 實驗動物飼料的類別
    為了偷點小懶,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實驗動物飼料的分類。按照實驗動物的不同進行分類因為不同的實驗動物對飼料的要求(硬度,營養要求,外形等)不一樣,所以在飼養不同實驗動物的時候必須使用相對應的實驗糧。小課長甚至碰到過有同學因為訂購的小鼠飼料還沒有到,病急亂投醫投餵小鼠實驗兔糧的情況。結果小鼠出現食欲不振,食仔等現象,後來改食鼠飼料許久後才調理過來。我公司針對不同的動物推出不同的實驗動物飼料。
  • 動物實驗科學道義難兩全 人類痛苦動物承擔(圖)
    任何從事動物實驗的機構都需要獲得許可證;參與動物實驗的研究人員也都必須獲得相應資格;在動物身上實施的每一道實驗程序,都必須登記在冊;動物實驗僅在沒有其他任何替代實驗對象的情況下才可獲準實施。  根據英國內政部所能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2008年英國官方共記錄在案370萬項動物實驗「程序」,比2007年多14%;靈長類動物實驗案例比2007年增加7%。
  • 揭密前蘇聯等國人與動物雜交實驗
    1924年克裡米亞新阿斯卡尼亞動物實驗基地。在進行實驗研究之前必須獲得動物的信任。  著名科學家伊裡亞·伊萬諾夫此前做過不少各種動物雜交實驗,積累了不少經驗,因此此項重任便落到了他頭上。他在克裡米亞新阿斯卡尼亞動物實驗基地曾培育過斑馬騾、大羚羊和半純種野牛,還使白鼠和鼠海豚、灰兔和家兔雜交。
  • 為什麼要做動物實驗?我們的手沾了血,肩承著名為「智人」的物種
    不只是基礎科學,現如今,藥品和疫苗的研發更是離不開實驗動物。在藥品進行臨床試驗之前,無一例外都會在實驗動物身上測試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信沒有人願意用自己的身體代替實驗動物去測試一種性質未知的藥品。所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動物們在替人類探索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