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蒲香琳 記者 王若曄)當別的豬變成餐桌上的美味,它們在做心臟手術;當別的老鼠「上燈臺偷油吃」的時候,它們在實驗室……它們,就是實驗動物。
四川實驗動物需求全國第三,全省共計80餘家使用單位,然而實驗動物生產廠家僅10餘個,無法滿足需求,不少使用單位,只有從其他省購入。12月28日,記者走訪實驗動物生產和使用單位,探尋這個外人看來頗有些神秘的產業。
需求端:
實驗動物為在研產品「把關」
西點科創(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於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剛落地3個月。公司做技術服務,即醫療器械的安全性評價。「醫療產品研發出後,應用人體前,要做臨床前研究,檢驗產品是否可行、關鍵和有效,動物實驗是其中關鍵。」總經理邵明月說。
一般接到產品檢測要求,實驗單位購進健康合格動物,動物預適應新環境,測量指標。實驗中,由臨床醫生按實際手術操作。
「我們常做大動物實驗,以治療結構性心臟病為例,豬是常用實驗動物,因為豬和人心血管系統相近。」邵明月帶著記者走向實驗室觀察窗前,向內看,和普通手術室無異。
「這是常用實驗室,萬級潔淨標準。我們會根據手術心臟要求,選取合適動物,進行臨床手術。邵明月說:「手術完畢後,我們定期查房,觀察情況,發現不對立即搶救。如果出現問題,動物安樂死後,取樣後進行病理學分析,找出問題在哪。」
動物房在實驗室下方。房內恆溫恆溼,空調晝夜不停。圈舍乾淨整潔,食物精心配比。「這頭豬很安靜,它進來已有3個月,從40公斤長到了60多公斤。」正在查房的獸醫輕聲說:「我們只能在門口看,它剛做了心臟手術,陌生人進去,會嚇到它。」
「動物實驗就像兒科,無法語言交流。所以我們要了解動物,時刻觀察動物狀態,所有信息都記錄在這裡。」邵明月指著豬的耳標說。
目前,西點科創一個月要用大概80頭豬。「實際按銷售額,我們需要用100頭。動物主要從川內有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單位購入。」邵明月說。
供給端:
培育動物技術要求高
實驗動物生產要求非常高。動物成長在萬級或百級屏障淨化環境中,飲用水、食物、籠具等動物接觸品,均需潔淨無菌,連空氣,都經過過濾。工作人員進入屏障系統,需沐浴消毒,著潔淨服後,嚴格按標準程式進入。
成都達碩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實驗動物年生產量過百萬隻,西部僅此一家。離天府國際機場不遠處,是達碩公司動物生產基地。門口,一塊石頭屏風顯眼,上書「為人類健康服務」幾字。
萬餘平方米動物生產基地裡,有模式化嚙齒類動物生產基地、大動物生產基地與藥物非臨床動物實驗基地。除健康正常動物外,還培育有糖尿病、營養缺乏、環境誘變等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從外面看,每個廠房就像孤島,與外界隔離。
「培育實驗動物不易。」 總經理鍾浩感慨,很多實驗動物使用單位,需求特殊。「比如某單位僅要18g到20g小鼠,有時候早上稱19g,運抵需求單位,又輕了2g。很多同事練就了精準目測體重的本事。」
此外,還有設備,溼度、溫度、照明等需24小時維持在固定指標。「除了設備備份,監控都有工作人員24小時盯著,碰到故障,及時排除。」鍾浩說:「作為民營企業,我們還要平衡高額成本與發展目標。」
行業:
供小於求,缺乏人才
實驗動物是現代生物醫學研究和藥物研發的重要支撐,主要提供給科研人員及醫藥研發機構,做醫學科研及藥物毒性研究。近年來,生物醫藥研發市場進一步擴張,極大促進實驗動物行業發展。
目前,我省實驗動物生產及使用機構有80餘家,省內生產單位只有10多家。「產量還跟不上需求量,我省實驗動物需求,全國排第三。很多單位還要從北京、重慶等地進貨。」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單位也正積極布局,今年10月,全球最大的實驗動物及疾病模式動物供應商美國查士利華公司,與天府生物城達成合作,查士利華實驗動物培育基地及藥效評價中心即將投建,預計可年產300萬隻標準化嚙齒類實驗動物。
探及深處,還是實驗動物產業配套無法匹配需求。「實驗動物生產門檻高,對質量、技術、投資、人才要求大。」 該負責人說:「從業人員素質欠缺,科研人員不願搞生產養殖,這都影響產業進一步發展。」
實驗動物生產廠家也提到人才局限。專業人才稀少,遠不及行業所需,企業要自己發掘培養,一定程度上限制產業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