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入選國家傑青,這位70後科學家在雙非大學崛起

2020-11-06 益知快訊

國內70後科學家大有人在,不過大多堅守在科教實力雄厚的地區和機構。

在距離北京幾百公裡的山西省,僅有一所211高校,這裡有近4千萬人口的省份卻沒有一所985高校

即便如此,除了實力不俗的太原理工大學外,既非985高校也非211高校的雙非高校——山西大學可以算作是一座「科教城」了。

這個科教城中,一位70後海歸教授格外引人注目。

他不僅是被國內同行欽佩的光學技術專家,而且也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

他就是享譽山西大學的張靖教授。


01

文水縣是晉中的一個不太起眼的小城。

可在歷史上,這個夾在呂梁山和汾河中間的地方曾經名聲大震。不僅因為這裡是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老家,這裡還曾走出諸如名將狄青等英雄兒女。

1974年1月,張靖出生在這塊人傑地靈的寶地上的一個工程師家庭。

從小學到中學,他的成績就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在初中時,受父親的影響,他喜歡上了物理課。

有了紮實的基礎,他順利地讀完了高中。

17歲那年,他進入武漢的華中理工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就讀光電子學專業。

四年後,他從大學畢業,時年21歲。

隨後,張靖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立即參加工作,而是考研。

經過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考上了碩士研究生,回到家鄉山西的高校,跟隨導師彭堃墀院士繼續深造,花自己的全部精力去攻讀。

讀完碩士後,他又接著念光學專業的博士。6年時間很快過去,27歲的他從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畢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曾在26歲那年到日本去深造,在那邊的國家計量研究所做了三個月的實驗研究工作,打開了全固化單頻綠光雷射器碘分子光頻標方面的科研大門。

一念完博士,他就步入了研究生涯。

一年後,他再次出發,遠赴歐洲去進修。同年,他獲得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到了英國後,他在威爾斯班戈大學跟隨S.L.Braunstein教授率領的量子信息小組做了半年的博士後研究。隨後,他又馬不停蹄地去了法國,在久負盛名的巴黎高師物理系工作了一年,投身Kastler-Brossel實驗室做實驗研究,主要進行超冷費米氣體冷卻方面的科學探索。

30歲那年秋天,在國外開拓了研究視野的張靖博士回國,定居太原,受聘進入導師一手創建的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工作。

在這所省部共建大學的科教平臺上,他找到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開始在連續變量量子通信和超冷原子的實驗與理論研究領域嶄露頭角。入所這一年,作為科研骨幹的他入選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成為重點扶持的年輕學者。

耀眼的光芒畢竟遮不住,優秀的人才也不會被埋沒。三十出頭時,他就當上了教授,並被聘為博士生導師,成為當時學校最年輕的博導之一。

02

因為熱愛,所以專注;因為專注,所以成就。

從踏實學術研究道路開始,張靖就把自己的事業與光電技術緊密聯繫在一起。

自從找到人生方向之後,他就勤奮投入在科研上,多年來在專業領域不懈努力,和同事們逐步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峰,一道開拓出了一片屬於他們自己的光電新天地。

可以說,他多年的付出成就了他在連續變量量子信息、超冷原子及雷射技術等領域的一個又一個出色的科研成果。

33歲那年8月,他和團隊率先在國內實現費米氣體量子簡併的領先成績,同年他就入選有「院士搖籃」之譽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名列,成為較為年輕的國家傑青獲得者之一。

34歲那年,他成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6歲時,他入選「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之列;38歲時,他取得了科研上的突破,在全球第一次通過實驗的方式產出了自旋軌道耦合的量子簡併費米氣體。

第二年,39歲的他先後摘得兩項國家級榮譽,一個是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另一個是「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一年之後,年屆不惑的他成為「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而這一榮譽,在山西大學只有他的導師曾經獲得過。

從事科研10多年來,張靖先後主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與課題,在國內外權威刊物、學術會議上累計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被SCI他人引用數千餘次。迄今為止,他和同事合作的成果先後獲得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2完成人)、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第5完成人)以及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4完成人)、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等。此外,他還獲得了包括中國物理學會第五屆饒毓泰基礎光學二等獎、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省五一勞動獎章在內的多項業界與社會榮譽,併入選為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 人才工程",成為三晉學者特聘教授。

43歲那年,由於其在專業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他當選為2018年度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收穫了一份國際同行認可的寶貴榮譽。

如今,作為光電科研事業的接班人,他不僅擔任著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所長,還身兼著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站在科技領域的高地擔負著更大的重任,力爭率領團隊取得更大的科學進展與突出性成就。


參考資料:

1、矢志不渝讓教書育人事業盡顯光芒——記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張靖--中國教育新聞網--2018-07-20

2、百科詞條

 

相關焦點

  • 安徽這所普通師範大學火了,竟然出了兩個國家傑青!
    近幾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中相當一部分都曾獲得國家傑青資助,因此國家傑青有著「院士搖籃」的美譽。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傑青已然成為高校和青年科學家必爭的科研項目。通過對申請人的依託單位進行統計,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入選人數蟬聯第一各15人,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校入選人數也在10人以上。
  • 傑青基金:青年科學家如何「冒尖」
    擁有一大批創新型青年人才,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發展希望之所在。今年恰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周年。作為改革的產物,20年來,「傑青基金」為許多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雪中送炭、及時提供經費支持,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科技骨幹,在科技界廣受讚譽。中外科技發展史表明,青年科學家是最有創新動力和創新活力的群體,許多重大科技突破都是在青年時期完成的。
  • 華中科技大學3位教授入選2020年度國家傑青名單!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華中科技大學共有3位教授入選,分別為:萬謙、趙海波、周軍。Ed.(4)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3篇入選ESI熱點論文、20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22篇論文單篇引用超過100次。多項研究工作被Scientific American、Science Daily、Materials Today、Nat. Nanotechnol.等專題評論。
  • 國家傑青本科校友數據統計:北大雄踞第一,南大科大分獲二三
    被稱之為「兩院院士」增選風向標的「國家傑青基金」,由於每年度僅有200個名額,除去1/4科研院所的名額外,高校每年實際入選的人數在140人左右,競爭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因此國家傑青」的每次評比都會引發大家的關注。從歷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本科畢業院校統計數據上看,這裡要說明的是被合併高校的校友納入合併後的高校校友進行統計。
  • 2019院士增選候選、傑青、優青最終名單出爐:這幾所高校笑了!
    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國家傑青、優青的項目名單。一時間可以說是掀起了一陣小小的波瀾,畢竟傑青和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說到人才培養與引進,就不得不提中國的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20年度國家傑青名單公布,寧波這位女研究員上榜!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寧波有2人入選,其中1位是女性,他們是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吳愛國和汪愛英。)該基金對於入選者要求極高,入選者為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第二層次高端人才。
  • 2019「國家傑青」名單公布 湖北16名科研人員入選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8月4日,記者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獲悉,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發布,我省邵成剛等16名科研人員入選。其中華中科技大學5人,武漢大學3人。
  • 從傑青榜單看「代表作」的重要性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300名擬資助的新科「傑青」中,全部具有博士學位;294人具有正高級職稱(教授、研究員、主任醫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6人具有副高級職稱。阿旺對入選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產出很感興趣,就隨機選擇了榜單中的4名傑青開始「挖」。
  • 江蘇大學VS安徽大學,雙非與211的差距真的不可逾越嗎
    師資力量:學校擁有教職工5763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2475人(教授45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54%,具有海外經歷的比例達24%),集聚了一批以國家傑青、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群體。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日本理化學研究院院長野依良治教授受聘為學校名譽教授。
  • 檢驗領域國家傑青都有誰?
    國家傑青在我國含金量僅次於院士,也通常被稱為是院士候選人或「院士搖籃」,入選「國家傑青」的學者會獲得較為豐厚的資助資金。入選「傑青」有多難?國家傑青基金每年受理一次,自1994年正式設立以來,2019年首次擴增到300人,而往年入選國家傑青名單僅有200人。評審過程十分嚴格,平均資助率不超過10%。
  • 檢驗領域國家傑青都有誰?
    國家傑青在我國含金量僅次於院士,也通常被稱為是院士候選人或「院士搖籃」,入選「國家傑青」的學者會獲得較為豐厚的資助資金。 入選「傑青」有多難? 國家傑青基金每年受理一次,自1994年正式設立以來,2019年首次擴增到300人,而往年入選國家傑青名單僅有200人。評審過程十分嚴格,平均資助率不超過10%。目前「傑青」獲得者大多成為各自領域內的權威專家和學術帶頭人,並逐步發展成為我國科學事業發展的領軍人物。
  • 這位諸暨璜山人,入選「國家傑出青年」!拿到國家資助400萬
    呂杭炳入選國家「傑青」基金名單將獲得400萬科研資助經費近日,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正式批准,我們諸暨璜山鎮橋下社區的呂杭炳入選了!呂杭炳現在在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擔任研究員,曾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納米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信息)、2015年度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
  • 2019年國家傑青:湖大教授夫妻共同入選,她曾發55篇SCI
    本文來源:中國光學期刊網、湖南大學、武漢大學、納米人、募格課堂 近日,2019年國家傑青的最終評定結果已經確定,最終公示296項。袁荃是湖南本次入選唯一女性,出生於1982年的她,曾獲得榮譽: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納米專項青年項目首席科學家(2017),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2015),第二批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2015),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014)。 不僅如此,湖南大學本次入選國家傑青的還有她的丈夫廖蕾。
  • 歷屆國家傑青本科校友數據統計:南京大學位列高校第二!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自1994年成立以來共進行了25批,約4025人獲得了這一振奮殊榮。從1994年至2018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共176人,位居高校排行榜第二。歷屆「國家傑青」的本科校友數統計排名結果(截圖)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英文: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簡稱:國家傑青基金)自1994年設立以來,
  • 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14人都從南京大學走出
    近日,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今年共對300個項目予以資助。南京大學共有14人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總數在全國高校中並列第3位。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中,南京大學的喻良、宋鳳麒、史壯志、江德臣、趙勁、李朝升、陳帥、張愛鋮、趙坤、王孝磊、吳鏑、張徐祥、馬曉星、曹汛等14位教授入選,具體名單如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
  • 2019年國家傑青本科校友數排名,南京大學位居榜首!
    最近,201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候選人名單正式公布,對於這些新進入選的國家傑青而言,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各位同學都知道,2019年的國家傑青人數由往年的200人增加了300人。而對於這些入選人,除了其當前的工作單位之外,其本科都就讀於哪些高校也是備受關注的。
  • 2020「國家傑青」齊聚生物醫藥領域
    在廣東的15名「國家傑青」中,超過半數來自生物醫藥領域...其中,中山大學有7人入選,南方科技大學有2人入選,華南理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分別有1人入選。
  • 200人入選2017年國家傑青 將獲5年400萬科研項目資助
    人民網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魏豔)今天早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外發布了2017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共有來自96家單位的200名科學家入選。入選者將獲得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提供的5年400萬的科研項目資助。
  • 我國最難考的3所「雙非」大學,錄取難度趕超985,考上前途無量
    外交學院外交學院雖然只是一所「學院」,但是想要考上這所學院難度可不亞於985,不僅要有超高的分數,而且還要通過嚴格的面試和審查,外交學院作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其定位設立之初就是向國家輸送外交人才,且都是向外交部輸送畢業生人數最多的學校之一。
  • 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傑青排行榜,安徽這所211表現亮眼
    近日,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諮詢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依託國內首個免費的"艾瑞深中國大學360度對比分析與學科水平動態監測公益諮詢項目",最新發布了《校友會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報告》。報告最新公布《校友會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傑青排行榜》,其中,合肥工業大學位列第47位,在2016-2019年中,學校有3人榮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是中國為促進青年科學與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國家級科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