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70後科學家大有人在,不過大多堅守在科教實力雄厚的地區和機構。
在距離北京幾百公裡的山西省,僅有一所211高校,這裡有近4千萬人口的省份卻沒有一所985高校。
即便如此,除了實力不俗的太原理工大學外,既非985高校也非211高校的雙非高校——山西大學可以算作是一座「科教城」了。
這個科教城中,一位70後海歸教授格外引人注目。
他不僅是被國內同行欽佩的光學技術專家,而且也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
他就是享譽山西大學的張靖教授。
文水縣是晉中的一個不太起眼的小城。
可在歷史上,這個夾在呂梁山和汾河中間的地方曾經名聲大震。不僅因為這裡是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老家,這裡還曾走出諸如名將狄青等英雄兒女。
1974年1月,張靖出生在這塊人傑地靈的寶地上的一個工程師家庭。
從小學到中學,他的成績就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在初中時,受父親的影響,他喜歡上了物理課。
有了紮實的基礎,他順利地讀完了高中。
17歲那年,他進入武漢的華中理工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就讀光電子學專業。
四年後,他從大學畢業,時年21歲。
隨後,張靖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立即參加工作,而是考研。
經過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考上了碩士研究生,回到家鄉山西的高校,跟隨導師彭堃墀院士繼續深造,花自己的全部精力去攻讀。
讀完碩士後,他又接著念光學專業的博士。6年時間很快過去,27歲的他從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畢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曾在26歲那年到日本去深造,在那邊的國家計量研究所做了三個月的實驗研究工作,打開了全固化單頻綠光雷射器碘分子光頻標方面的科研大門。
一念完博士,他就步入了研究生涯。
一年後,他再次出發,遠赴歐洲去進修。同年,他獲得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到了英國後,他在威爾斯班戈大學跟隨S.L.Braunstein教授率領的量子信息小組做了半年的博士後研究。隨後,他又馬不停蹄地去了法國,在久負盛名的巴黎高師物理系工作了一年,投身Kastler-Brossel實驗室做實驗研究,主要進行超冷費米氣體冷卻方面的科學探索。
30歲那年秋天,在國外開拓了研究視野的張靖博士回國,定居太原,受聘進入導師一手創建的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工作。
在這所省部共建大學的科教平臺上,他找到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開始在連續變量量子通信和超冷原子的實驗與理論研究領域嶄露頭角。入所這一年,作為科研骨幹的他入選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成為重點扶持的年輕學者。
耀眼的光芒畢竟遮不住,優秀的人才也不會被埋沒。三十出頭時,他就當上了教授,並被聘為博士生導師,成為當時學校最年輕的博導之一。
因為熱愛,所以專注;因為專注,所以成就。
從踏實學術研究道路開始,張靖就把自己的事業與光電技術緊密聯繫在一起。
自從找到人生方向之後,他就勤奮投入在科研上,多年來在專業領域不懈努力,和同事們逐步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峰,一道開拓出了一片屬於他們自己的光電新天地。
可以說,他多年的付出成就了他在連續變量量子信息、超冷原子及雷射技術等領域的一個又一個出色的科研成果。
33歲那年8月,他和團隊率先在國內實現費米氣體量子簡併的領先成績,同年他就入選有「院士搖籃」之譽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名列,成為較為年輕的國家傑青獲得者之一。
34歲那年,他成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6歲時,他入選「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之列;38歲時,他取得了科研上的突破,在全球第一次通過實驗的方式產出了自旋軌道耦合的量子簡併費米氣體。
第二年,39歲的他先後摘得兩項國家級榮譽,一個是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另一個是「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一年之後,年屆不惑的他成為「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而這一榮譽,在山西大學只有他的導師曾經獲得過。
從事科研10多年來,張靖先後主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與課題,在國內外權威刊物、學術會議上累計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被SCI他人引用數千餘次。迄今為止,他和同事合作的成果先後獲得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2完成人)、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第5完成人)以及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4完成人)、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等。此外,他還獲得了包括中國物理學會第五屆饒毓泰基礎光學二等獎、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省五一勞動獎章在內的多項業界與社會榮譽,併入選為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 人才工程",成為三晉學者特聘教授。
43歲那年,由於其在專業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他當選為2018年度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收穫了一份國際同行認可的寶貴榮譽。
如今,作為光電科研事業的接班人,他不僅擔任著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所長,還身兼著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站在科技領域的高地擔負著更大的重任,力爭率領團隊取得更大的科學進展與突出性成就。
參考資料:
1、矢志不渝讓教書育人事業盡顯光芒——記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張靖--中國教育新聞網--2018-07-20
2、百科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