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枇杷山鳥圖
藝術家:林椿
創作時間:南宋
作品材質:設色絹本 26.9x27.2cm
現藏地點: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代花鳥小品大多為團扇和鬥方,其構圖形式大多為折枝構圖。與全景式構圖不同,折枝構圖的特點是截取描繪對象最精彩的一部分入畫,如花草的一枝或兩三枝,並且對所選取的實物進行藝術處理,使其與外界有聯繫,《枇杷山鳥圖》就採用了這樣的構圖方式。
此幅作品無名款,舊題為林椿作,也有人認為作者並不是林椿。
這畫像是一句詩「江南產橘五月黃」的真實寫照,江南蒲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格外誘人。一隻繡眼鳥翹尾引頸棲於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實,枇杷果汁的甜蜜和香味,招來了小鳥和蟲蟻對它的青睞。一隻長得十分俊俏的「繡眼」小鳥,棲息於枝上。
俯視著枇杷果上爬行的螞蟻,山鳥俯首翹尾,身披華麗的羽毛,腹部和頸下部的羽毛呈潔白色,雙爪抓住枝上。它伸著尖細鋒利的嘴巴,好像要給這貪婪者以致命的一擊,這是很有趣的情節,畫家將這瞬間的鏡頭,如照相機一樣的攝在這幅圖上:通過畫家的畫筆精雕細鏤,對花果蟲鳥,作出生動的描繪。觀者從碩果纍纍的枝葉和靈動的山鳥身上,可以感受到林椿對自然景物的熱愛。
在畫功上,枇杷枝恍如跟著繡眼的動作重心失衡而上下抖動,畫面靜中有動,妙趣橫生。繡眼的羽毛先以色、墨暈染,隨後以工細而不板滯的小筆觸根根描寫,體現出鳥兒背羽堅密潤滑、腹毛蓬鬆柔嫩的不同質感。
枇杷果以土黃色線勾輪廓,繼而填入金黃色,最終以赭色繪臍,三種不同的暖色水乳融會,從而揭示出枇杷果成熟期的豐滿甜美。
枇杷葉用筆致工整精緻的重彩法體現,不僅如實地描寫出葉面迴轉向背的各類自然描寫,且將葉面被蟲兒叮咬的殘損痕跡亦勾描暈染得一絲不苟,充分反應了宋代花鳥畫在寫實方面所達到的藝術水準。
■ ■■■■
本期的每天一幅畫到此就結束了,我們特意準備了《枇杷山鳥圖》JPG高清解析度原圖,可以用作收藏或是藝術參考,在後臺回復【枇杷山鳥圖】即可獲取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