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首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首次實現滿功率運行
12月18日17時,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我國第一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CEFR)首次實現滿功率穩定運行72小時,其主要工藝參數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標誌這一重大科學實驗設施設計性能得到驗證。
-
俄羅斯核電現狀及主流反應堆技術分析
電站2 臺快中子增殖堆(BN-600, BN-800)。 在AES-2006 基礎上進行典型的優化設計並配置先進的信息技術, 形成VVER-TOI 堆型。ROSATOM 聲稱這種設計將是俄羅斯乃至世界新的反應堆設計標準。主要變化是反應堆壓力容器的製造工藝改進, 由AES-2006 的6 道焊縫改為4 道焊縫。壓力容器的鋼材也改用沒有輻照脆化限制的新型鋼材。
-
我國首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滿功率運行72小時 全面掌握快堆核心技術
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我國首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12月15日17時首次達到100%功率,18日17時實現滿功率穩定運行72小時。主要工藝參數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標誌著我國全面掌握了快堆的設計、建造、調試、運行的核心技術。
-
【中國科學報】我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以下簡稱FDS團隊)牽頭的「麒麟一號」中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設計研發的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日前通過成果鑑定。
-
中國鉛鉍零功率反應堆首次臨界,車載核能未來可期
負責人:反應堆分類形式多種多樣,按中子能譜分類,可分為熱中子堆、中能中子堆和快中子堆;按冷卻劑類型分類,可分為氣冷快堆、鈉冷快堆和鉛/鉛鉍冷卻快堆。在建造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小核心、大協作」作用,聯合多家高水平單位開展技術攻關,完成了系統部件的精密加工;克服了堆芯緊湊,安裝精度要求極高的困難;充分測試驗證了各項安全控制手段,確保運行安全;針對特殊的中子能譜和空間分布,研發了多種新型中子測量技術,搭建了多套測量系統,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
日本擬報廢「文殊」快中子反應堆 核燃料循環自給計劃破產
日本共同社9月13日報導稱,日本政府已就報廢快中子反應堆「文殊」一事展開最終協調。因重啟費用過高,報廢或已成定局。而文殊堆報廢也意味著,日本投入巨額經費推進的核燃料循環計劃已經破產。 文殊核反應堆為科研用反應堆,位於本州島日本海一側的福井縣敦賀市。
-
世界核電發展史中的快中子反應堆
快中子反應堆也稱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具有使核燃料進行「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利奧·西拉德(Leo Szilard)於1943年1月在美國首次提出這一想法,後被蘇聯方面採用。1949年,在亞歷山大·列依彭斯基(Alexandr Leypunskiy)院士的領導下,蘇聯有關機構開始進行建造快中子反應堆的多學科研究工作。
-
中國安裝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反應堆 安全性第一
據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稱中國核建)官網消息,3月20日,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徵的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反應堆壓力容器成功吊裝就位。此次吊裝完成的反應堆壓力容器作為核島一迴路核心設備,高27.5米、淨重594噸,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重量最重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同時也是高溫堆氣冷核電站單體重量最大的設備。
-
中國完成超臨界水核反應堆基礎技術研究
記者了解到,超臨界水冷堆是一種高溫高壓水冷反應堆,其本質是運行在臨界點(22.1兆帕,374攝氏度)之上的輕水堆。與常規水冷堆相比,具有熱效率高、系統配置簡單、功率規模大、主設備和反應堆廠房尺寸小、技術基礎好等優點,受到國際上的關注和重視。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法國、俄羅斯、韓國等從本世紀初開始就相繼開展了該技術的研究開發。
-
俄羅斯新型快中子反應堆或成未來能源雛形
BN-800型快中子反應堆。【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不久前,俄羅斯推出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快中子反應堆。中國也有意在國內設立此類反應堆項目。中俄原子能專家共同推出的CERF科研反應堆被視為雙方在該領域的首批舉措之一。
-
核反應堆燃料越燒越多,為什麼不多造幾個?到底是誰的陰謀?
快中子增殖堆的結構其實和壓水堆類似,一迴路中的水或者重水換成了金屬鈉,在高溫下它是一種流動的液體,被渦輪機交換到外部燒水,冷卻後再回到反應堆內部吸收熱量。,因此冷快中子反應堆遇到最大的問題是鈉洩漏造成的火災,似乎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首堆冷試一次成功
10月19日17時42分,華能石島灣核電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首臺反應堆冷態功能試驗一次成功,標誌著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通過了針對反應堆性能的首次全面考驗,取得了全面進入調試階段以來重大節點的首戰勝利。
-
2020-2026年中國金屬鈉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實驗室中的金屬鈉通常保存在液體石蠟中,以往的教科書中稱鈉、鉀保存在煤油中是錯誤 的!根據道爾頓分壓公式,空氣中的氧氣也會進入液體石蠟,即使在液體石蠟中,鈉也會緩慢的氧化。 《2020-2026年中國金屬鈉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金屬鈉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金屬鈉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
我國鉛鉍零功率反應堆首次實現臨界
與熱堆的核燃料利用方式不同,快堆中常用的核燃料是鈽-239,鈽-239發生裂變時放出來的快中子會被裝在反應區周圍的鈾-238吸收,又變成鈽-239,從而使堆中核燃料變多,反應開始循環持續下去,鈾資源的利用率可提高到60%—70%。這意味著相對較貧的鈾礦有了開採的價值。快堆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核廢料越燒越少。
-
俄原子能集團將協助中方生產CFR-600快中子示範反應堆用核燃料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6日報導,俄羅斯官方法律信息門戶網站公布的俄中政府間CFR-600快中子示範反應堆項目合作協議顯示,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將協助中方生產CFR-600快中子示範反應堆用鈾鈽核燃料。
-
釷基熔鹽堆材料發展戰略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2019年第1期作者:周興泰,李志軍,陸燕玲,黃鶴飛,賀周同,戴志敏,徐洪傑來源:釷基熔鹽堆材料發展戰略 [J]. 中國工程科學,2019,21(1): 29–38.摘要:作為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之一,熔鹽堆由於其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固有安全性、適合釷燃料的利用等優越性,在世界範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中國完全掌握微型中子源反應堆技術 全球唯一
最近,一個沒有散熱塔,沒有高聳煙囪,核反應堆堆芯只有高壓鍋大小的微堆(全稱微型中子源反應堆),成為熱門話題。 據澎湃新聞4月10日報導,3月底,在圓滿完成低濃化改造後,微堆首次實現滿功率運行。於是,世界目光聚焦微堆誕生地——位於北京西郊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 這一重要進展被寫入《中美核安全合作聯合聲明》。
-
重鑄美國橡樹嶺核夢想:熔鹽堆卷「釷」重來,40年來的首次實驗或開啟第二核紀元
基於這次測試,研究人員希望可以開發出更穩定、能擴展規模的釷鹽反應爐。此外,荷蘭核研究及顧問公司還聯合歐盟共同發起了熔鹽堆實驗工程(SALIENT)。團隊很快就通過實驗以驗證釷基核燃料能否會增殖並發生裂變,以及釷基熔鹽堆能否達到反應堆臨界。如果實驗順利,那麼「釷基俱樂部」將再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