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報廢「文殊」快中子反應堆 核燃料循環自給計劃破產

2020-11-25 觀察者網

日本共同社9月13日報導稱,日本政府已就報廢快中子反應堆「文殊」一事展開最終協調。因重啟費用過高,報廢或已成定局。而文殊堆報廢也意味著,日本投入巨額經費推進的核燃料循環計劃已經破產。

文殊核反應堆為科研用反應堆,位於本州島日本海一側的福井縣敦賀市。文殊堆與普通商用反應堆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以鈽鈾混合氧化物(MOX)為燃料,因為能產出比燃料消耗量更多的鈽被定義為「快中子增殖反應堆」。

文殊核反應堆(資料圖)

日本一直希望通過發展快中子增殖技術,實現核燃料的自給自足,使日本擺脫資源匱乏的窘境。在建設之初,文殊堆一度被譽為「夢幻反應堆」。日本政府投入了超過一萬億日元(約合655億人民幣)的經費,還以文殊菩薩命名,期待新實驗堆能找到「掌控核能,造福人類」之路。

但被寄予厚望的文殊堆卻一直事故連連。文殊堆在1994年首次達到臨界狀態,但次年就發生了鈉冷卻劑洩露導致火災的事故。2010年發生反應堆內裝置墜落事故。2012年又被發現大量設備未經檢查。文殊堆實際上從2013年5月開始就被勒令禁止運轉,累計實際運轉時間只有250天。而停運的文殊堆每年還要花費約200億日元。

文殊核反應堆位置示意簡圖

鑑於文殊堆管理不力,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在去年11月建議更換運營方,使得文殊堆存續問題又一次被拿出來討論。擺在日本政府面前的選擇有兩個:更換運營方重啟或是直接報廢。

文部科學省曾積極嘗試保留文殊堆,但保留面臨著資金上的難題。

因為文殊堆長期停運,重啟首先就要將燃料更新。其次,文殊堆為適應新安全標準需要巨額資金翻新。最後,配套的燃料資料工廠也要根據新標準進行改造。

由於重啟需要數千億日元的追加費用,政府認為在當前形勢下重啟恐無法獲得國民支持。而電力行業和設備製造商也對更換運營方重啟反應堆表示不樂觀。因此,經濟產業省等部門表示現在日本核電形勢如此緊張,還不如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重啟商用核電站上。至於「白象」一樣的文殊堆還是報廢處理了吧。

文殊核反應堆

但報廢也代價高昂。因為文殊堆是使用鈉作為冷卻劑的特殊反應堆,報廢費用要比常規商用核電站高。原子能機構2012年匯總的估算數據顯示,若將文殊堆報廢,反應堆解體等工作將長達30年,期間需要3000億日元(約合197億人民幣)。

與中央政府的態度不同,文殊堆所在的敦賀市地方政府卻強烈要求保留文殊堆。敦賀市市長淵上隆信在1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文殊尚未完成研究開發目的,我相信報廢沒有理由。」

雖然市長的發言表面上看是從大局出發,但相信其中還隱含了對於地區經濟的考慮。除文殊堆外,敦賀市內還有科研用普賢堆(報廢處理中)和敦賀核電站(定期檢修中)。對於敦賀市而言,核電站對於地區繁榮十分重要。核電站不僅提供了各種工作崗位,間接提振了當地服務業,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對於核電站所在地還會發放特別補助金。

共同社稱,今後如何處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分歧將成為焦點。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13日雖然表示「現在方向未定,將儘快得出結論」,但據《朝日新聞》報導稱,安倍身邊要去報廢的呼聲很強。

文殊堆報廢后,日本政府仍打算通過鈽熱發電等形式繼續循環政策,目前已出現了利用第一代的「常陽」實驗反應堆與法國展開合作的方案。但正如共同社所說的,歷時多年耗資巨大的國策遭遇失敗,究竟應如何向日本國內交待。日本政府需要在徹查原因後給國民一個答案。

(觀察者網綜合 共同社、朝日新聞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日本2017年初著手制定快中子反應堆開發進度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11月30日報導,日本政府30日召開「快中子反應堆開發會議」第3次會議,以從2017年伊始著手制定具體落實開發方針的進度表為主要內容的草案曝光。今後將設置工作小組,於2018年前後匯總。
  • 世界核電發展史中的快中子反應堆
    快中子反應堆也稱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具有使核燃料進行「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利奧·西拉德(Leo Szilard)於1943年1月在美國首次提出這一想法,後被蘇聯方面採用。1949年,在亞歷山大·列依彭斯基(Alexandr Leypunskiy)院士的領導下,蘇聯有關機構開始進行建造快中子反應堆的多學科研究工作。
  • 俄原子能集團將協助中方生產CFR-600快中子示範反應堆用核燃料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6日報導,俄羅斯官方法律信息門戶網站公布的俄中政府間CFR-600快中子示範反應堆項目合作協議顯示,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將協助中方生產CFR-600快中子示範反應堆用鈾鈽核燃料。
  • 日本將自主研發新一代反應堆追趕世界
    (觀察者網訊)據日經中文網4月29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以2030年代以後投入實用為目標,開始進行新一代核反應堆及相關技術的研發。為探尋可減少放射性廢棄物量的新型快中子反應堆和小型反應堆的可能性,將提供總計6.5億日元的補貼。目前日本的核電站出口戰略遇阻,業務環境變差。
  • 走近核燃料再循環
    為破解這一難題,核燃料再循環成為充分利用有限鈾資源,實現核能供給最大化的重要途徑。目前,法國、英國、日本等都在使用核燃料再循環,我國也採取了這種後處理手段。其中,全球最大的商用後處理運營商是法國的歐安諾(Orano)集團,每年可處理約1700噸乏燃料,相當於再次供應了約6000億千瓦時的電量。
  • 日本的鈽儲備與核武能力分析:理論上可造7000件核武器
    圖註:文殊快中子增殖反應堆:通過美日原子能合作協議和國際間的合作,日本的鈽儲備量一直在增加,並利用文殊快堆建立起鈽的提取利用計劃圖註:核反應堆內部情景由此可以看出,核反應堆顯然要比火力發電站來得高效正是快中子反應堆的出現,使得鈾資源的利用率得以極大地提高,但是一些國家也開始通過建設快中子反應堆來進行核武器的研發,比如日本。說起日本的核武器製造能力,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日本擁有製造核彈的工業基礎,唯一的問題是日本何時能建造出核彈。
  • 利用有限鈾資源 走近核燃料再循環
    為破解這一難題,核燃料再循環成為充分利用有限鈾資源,實現核能供給最大化的重要途徑。目前,法國、英國、日本等都在使用核燃料再循環,我國也採取了這種後處理手段。其中,全球最大的商用後處理運營商是法國的歐安諾(Orano)集團,每年可處理約1700噸乏燃料,相當於再次供應了約6000億千瓦時的電量。
  • 日本在731根核反應堆乏燃料中提取鈽 可造核武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12月12日報導稱,關於把正在進行反應堆報廢作業的新型轉換堆「普賢」乏燃料運至法國的計劃,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將把茨城縣東海村再處理設施中的265根乏燃料也一起運出。
  • 俄羅斯新型快中子反應堆或成未來能源雛形
    BN-800型快中子反應堆。【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不久前,俄羅斯推出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快中子反應堆。中國也有意在國內設立此類反應堆項目。中俄原子能專家共同推出的CERF科研反應堆被視為雙方在該領域的首批舉措之一。
  • 歷經8年,中國科學家將核燃料利用率從「不到1%」提高到「超過95%」
    2010年,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了重大研究計劃「先進核裂變能的燃料增殖與嬗變」,旨在以該領域關鍵基礎科學問題為核心,在先進核能體系中的核燃料及其核過程、核燃料在先進反應堆燃燒過程中的基本行為及其增殖與嬗變、乏燃料後處理的新方法與新機理等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最終解決戰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該重大研究計劃歷經8年,取得了豐碩成果。
  • 我國首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滿功率運行72小時 全面掌握快堆核心技術
    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我國首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12月15日17時首次達到100%功率,18日17時實現滿功率穩定運行72小時。主要工藝參數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標誌著我國全面掌握了快堆的設計、建造、調試、運行的核心技術。
  • 日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 周邊5萬人被疏散
    日本有關部門正想方設法進行「降溫」處理。   反應堆無法有效降溫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堆芯熔化,造成放射性物質洩漏。這一現象曾在1979年美國三裡島核電站事故中發生,當時冷卻水流失造成150噸核燃料中的半數熔化,其中20噸由熔化產生的物質流入反應堆底部,放射性氣體散入大氣中,嚴重影響周邊民眾健康。
  • 原子反應堆的種類有幾種?
    英國、法國早期都採用這種反應堆。但是,由於它的效率比較低,近年來都做了改進,有的採用改進型氣冷堆,有的採用高溫氣冷堆,熱效率可達45~50%。二、輕水堆大家都知道,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原子組成的。還有一種水是由重氫(氘)和氧兩種原子組成的,叫做重水。重氫是氫的同位素,它的原子核裡比氫原子核多一個中子,重量比氫重一倍。
  • 【中國科學報】我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以下簡稱FDS團隊)牽頭的「麒麟一號」中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設計研發的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日前通過成果鑑定。
  • 從沙灘中提取核燃料,印度發展核電的獨門秘籍,自稱領先世界
    幾十年來,印度一直計劃從沙灘中提取,為本國提供核燃料,力求改善能源結構。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國家離目標還有多遠?為了將其轉化為核燃料,釷需要與像這樣的裂變材料結合,鈽在裂變時會釋放出中子,這些中子被原子捕獲,轉化成鈾的同位素U233。同種型是具有不同中子數的元素的變體。
  • 中國核工業的創建與核燃料循環體系 - 新華網上海頻道-專題報導
    從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到氫彈爆炸試驗成功,我國用了兩年零8個月的時間,比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快得多。與此同時,1971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順利建成下水。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其中有10位是核科學家。
  • 我國首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首次實現滿功率運行
    12月18日17時,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我國第一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CEFR)首次實現滿功率穩定運行72小時,其主要工藝參數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標誌這一重大科學實驗設施設計性能得到驗證。
  • 中國新設計將鈾利用率提高至90% 核燃料資源維持時間可延長數千年
    據科技日報14日報導,中國已初步完成了熱功率為3000兆瓦的Z箍縮聚變—裂變混合反應堆概念設計。作為介於聚變堆和裂變堆之間的一種次臨界核反應堆,它可將目前核燃料資源只能維持100年的狀況延長到數千年。 但是由於目前人類還無法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所以具體的可行性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