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限鈾資源 走近核燃料再循環

2021-01-09 國際電力網

  能源資源的利用驅動著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近日熱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中,就提到了一種神奇的能源「火石」——人類利用這種能源啟動行星發動機,從而成功拯救了地球。而根據其高能量密度的特性,筆者大膽推斷,這很有可能就是一種引發核聚變反應的燃料。

 

  其實,地球上類似於「火石」的能源資源很多——十幾世紀以來,人類對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幅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然而,這些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樂享生活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地球自然資源的快速耗竭、生態破壞,以及環境汙染引起的全球變暖等危害正在發生。為此,循環綠色利用地球資源,是人類未來的必然選擇。

 

  其中,利用核能發電是人類20世紀能源革命中的重大成就之一。事實證明,核電是一種安全、經濟、高效、低碳的能源,其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有效降低了溫室氣體及煙塵等有害物質的排放,綠色環保。然而,核電中的

核燃料

——天然鈾資源也有耗盡的一天。而且我國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現已探明的儲量居世界10名之後。

 

  為破解這一難題,

核燃料再循環

成為充分利用有限鈾資源,實現核能供給最大化的重要途徑。目前,法國、英國、日本等都在使用核燃料再循環,我國也採取了這種後處理手段。其中,全球最大的商用後處理運營商是法國的歐安諾(Orano)集團,每年可處理約1700噸乏燃料,相當於再次供應了約6000億千瓦時的電量。法國還將回收的鈾與鈽轉化為氧化物製造成鈾鈽混合氧化物燃料(MOX),在比利時、德國等地的35個

核電站

中使用。事實證明,MOX燃料的性能令人滿意。

 

  以目前普遍採用的壓水堆核電站為例,當核燃料在核電廠受到中子照射即「燃燒」時,其中的鈾-235會誘發「鏈式反應」,放出巨大能量。但隨著鈾-235被逐漸消耗,並產生裂變產物(如鍶-90)以及超鈾元素(如錼-237),這些成分的改變影響了核燃料的反應性與能量的產生,因此,核電廠必須不定期更換新的燃料,以維持電量穩定供應。雖然這些換下來的,經中子照射的核燃料被稱為「乏燃料」,其實它並不貧乏,仍含有約三分之一的鈾-235,並能產生可裂變的鈽-239。而核燃料再循環就是通過後處理技術,將乏燃料中可再利用的鈾與鈽提取出來,加工成新的核燃料供核電廠使用。

 

  在乏燃料的後處理中,首先要切割燃料,將燃料芯塊從燃料包殼中取出來,並將芯體溶解。然後,採用有機溶劑萃取分離出鈾與鈽——這就是目前普遍採用的普雷格斯流程水法後處理工藝。後處理回收的鈾和鈽,可以分別用來製造鈾、鈽或MOX燃料,返回反應堆中再利用,實現核燃料再循環。據計算,通過再循環可使鈾資源的利用率提升近40%,並節省了鈾資源採礦需求。

 

  可以看出,核燃料再循環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天然鈾的需求,是鈾資源循環的一種有效嘗試和運用。特別是在當前鈾資源較貧乏的我國,這一舉措可以又好又快地實現核電發展計劃,支撐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作者石磊系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工程師,劉洪軍系助理工程師)

相關焦點

  • 走近核燃料再循環
    其實,地球上類似於「火石」的能源資源很多——十幾世紀以來,人類對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幅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然而,這些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樂享生活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地球自然資源的快速耗竭、生態破壞,以及環境汙染引起的全球變暖等危害正在發生。為此,循環綠色利用地球資源,是人類未來的必然選擇。
  • 探秘核燃料「鈾」:我國「鈾」資源儲量到底有多少?
    鈾化合物早期用於瓷器的著色,在核裂變現象被發現後用作為核燃料。目前全球主要鈾開採情況如下:我國鈾產量尚處於相對較低階段,暫時不能滿足自身核電站發展需求,大部分的鈾礦資源來自於進 口。目前天然鈾的供應一般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為一次供應,是指直接從鈾礦山和水冶廠加工生產的 鈾;第二類為二次供應,包括高濃鈾(HEU)稀釋、天然和低濃鈾(LEU)庫存、混合氧化物燃 料(MOX)、尾料再濃縮的鈾和從乏燃料中提取的鈾等。
  • 中國核工業的創建與核燃料循環體系 - 新華網上海頻道-專題報導
    核燃料循環工業是建立和發展核工業的基礎。核燃料循環包括核燃料進入反應堆前的製備和在反應堆中的裂變及以後處理的整個過程。進入反應堆前的過程為核燃料循環的前段,而從反應堆卸出後的處理和處置為核燃料循環的後段。
  • 這項技術,可回收95%的乏核燃料,實現減少汙染,再循環利用!
    根據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科學家一項新的關鍵突破,添加劑製造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回收使用過的核燃料。可以通過幾種方式回收核反應堆的廢物,包括阿貢科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一種方法。有了這些方法,核工程師可以回收反應堆中95%的乏核燃料,只剩下5%作為長期廢物儲存。但現在,科學家們第一次列印出了3D零件,為更多的核廢料回收鋪平了道路,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上。減少汙染,再利用,再循環乍一看,再回收2%的核廢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它將極大地減少存儲的廢物數量和保持危險的時間。
  • 中國宣稱核研究取得突破 鈾資源可用三千年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中國新聞):中國科學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實現了核動力堆中燃燒後的核燃料的鈾、鈽(同「布」音)材料回收。而如果能將鈽材料在動力堆上實現循環利用,這意味著在現有核電規模下,中國已經探明的鈾資源從大約只能使用50到70年,變成了足夠用上3000年。
  • 中國新設計將鈾利用率提高至90% 核燃料資源維持時間可延長數千年
    作為介於聚變堆和裂變堆之間的一種次臨界核反應堆,它可將目前核燃料資源只能維持100年的狀況延長到數千年。 但是由於目前人類還無法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所以具體的可行性還有待觀察。作為介於聚變堆和裂變堆之間的一種次臨界核反應堆,它可將目前核燃料資源只能維持100年的狀況延長到數千年。 聚變—裂變反應堆構想由中物院彭先覺院士於2009年在我國提出,2012年1月起中物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承擔該項目論證科研計劃。在近3年設計論證中,團隊創新性地提出Z箍縮驅動聚變—裂變混合能源堆方案。
  • 釷Th宇宙中最原始的核素之一,未來將替代鈾的核燃料
    如何利用這些釷資源,變廢為寶,也是近年來人們在研究的課題。把釷當做核燃料開發,是目前釷資源最有前景的利用途徑。現在人們對核能的利用,通常是通過鈾-235的裂變反應。按照目前估計的核能發展趨勢,地球上的鈾-235儲量,將與化石能源幾乎同時枯竭,人類正在面臨核燃料鈾-235缺乏的危機。
  • 釷Th宇宙中最原始的核素之一,未來將替代鈾的核燃料
    釷是目前宇宙中,仍然大量存在的三種原始放射性元素之一(另外兩種是鈾和鉍)。它有6種天然存在的同位素,但其大部分並不穩定,現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釷,幾乎全是釷-232。釷是在垂死恆星的核心中,通過快中子俘獲過程形成,並通過超新星爆發和中子星合併,分散在整個宇宙中。在地球上,平均每千克地殼物質中,含有7至13毫克釷,這個含量是鈾的兩到三倍。
  • 核燃料不再用鈾?美國造出錒系核燃料,安全無汙染還沒有放射性
    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以及裂變性質的核武器使用的基本都是鈾和鈽兩種元素。因此不少朋友可能想當然地認為核燃料只有這兩種,但其實任何元素在適宜的條件下都是可以發生核反應釋放核能的,只是不同的元素所需要的溫度壓力等條件不同,而鈾和鈽兩種元素需要的條件比較容易達到,比如鈾和鈽的半衰期、核能激發條件,能量釋放度等條件都比較理想,所以它們才會被用來當做核電站的核燃料以及核武器的炸藥來用了。
  • 中國鈾利用率提升60倍 50年資源變成可用3000年
    >  50年資源變成可用3000年    我國科學家近日在核電技術研究上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實現了核動力堆中燃燒後的核燃料的鈾、鈽材料回收,利用率至少提高60倍。  據了解,如果將鈽材料在動力堆上實現循環利用,這意味著在現有核電規模下,我國已經探明的鈾資源從大約只能使用50到70年,變成了足夠用上3000年。  這項技術的專業名稱叫「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技術」。  專家介紹,核電站發電是通過核燃料在核反應堆中發生裂變反應,放出能量。和火力發電站要不斷加煤一樣,當核燃料維持不了一定的功率時,也需要更換。
  • 俄羅斯成功在快堆測試鈾鈽混合核燃料
    (原標題:俄羅斯成功在快堆測試鈾鈽混合核燃料) [據sputniknews.com2016
  • 走近天然鈾_國內新聞_大眾網
    過去,鈾還被用作調色劑來製造好看的玻璃和陶器彩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探索一下天然鈾的奧秘。  鈾在自然界存在3種同位素:U238、U235、U234,其中U238的含量大於99.2%,U235的含量只有0.72%,U234的含量不足0.1%,目前被核能利用的主要是易於衰變的U235。
  • 明明自然界中鈾-238最豐富,為什麼還要用稀有的鈾-235做核燃料?
    原子彈中常用的核材料是鈾和鈽,但在核能利用的核電站中,用的卻都是鈾,為什麼選鈾呢?為什麼核反應堆的核燃料都是鈾,而且還是鈾-235,不能是大量存在的鈾-238嗎?為什麼是鈾-235?核電站的中的核燃料利用的都是U-235,在鈾元素中含量超過99%的U-238除了吸收中子增值成鈽元素外,其他的用處就只能拿來知奧貧鈾裝甲或者貧鈾彈了!那麼為什麼不用U-238呢,非得用一丟丟含量的U-235?
  • 用過的核燃料何去何從?兩種策略智慧處理
    中新網9月16日電 用過的核燃料可以再循環利用,也可以直接埋存處置,該怎麼做才能兼顧安全與發電效率,考驗著我們的智慧。臺灣《科學人》雜誌76期對此作了分析,原文摘錄如下:  核能發電的原料因體積小,具有運輸和貯存方便的優點。
  • 賀禹:中國核燃料鈾資源能滿足核電發展需要
    2013年03月12日 11:45:48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任沁沁 顧瑞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董事長賀禹兩會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核燃料鈾資源供應能力是有保障的,可以滿足核電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 第四代核電技術預計兩年後在中國投建 鈾-238核廢料都能再利用
    第四代核電技術預計兩年後在中國投建 鈾-238核廢料都能再利用 目前的主要商業核電站,大多使用的是輕水堆,以鈾-235為燃料,以水作慢化劑和冷卻劑
  • 歷經8年,中國科學家將核燃料利用率從「不到1%」提高到「超過95%」
    另一種是 「閉合燃料循環」方式,即將乏燃料視為「資源」。經過後處理分離出鈾和鈽等有用的核材料,回到熱中子或快中子反應堆循環使用。後處理產生的高放廢液經過玻璃固化之後,再進行最終地質處置。乏燃料中仍有95%的鈾沒有燃燒,同時還會產生一些新核素,如1%的鈽和4%的其他核素。
  • 中核集團第一次探秘核燃料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任永崗提到,福島事故主要是應急措施沒有做到位。我國的核電站假設遇到突發問題,第一時間就會調動各地資源進行應急處理,所以發生核洩漏的可能性非常小。核燃料廠與核電廠還有本質區別,不存在核爆炸的可能性,不只如此,核燃料廠的生產環境是「負壓」環境,也沒有「萬一發生洩漏」的困擾。核電站會不會像原子彈那樣爆炸?
  • 日本擬報廢「文殊」快中子反應堆 核燃料循環自給計劃破產
    而文殊堆報廢也意味著,日本投入巨額經費推進的核燃料循環計劃已經破產。 文殊核反應堆為科研用反應堆,位於本州島日本海一側的福井縣敦賀市。文殊堆與普通商用反應堆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以鈽鈾混合氧化物(MOX)為燃料,因為能產出比燃料消耗量更多的鈽被定義為「快中子增殖反應堆」。
  • 中國核燃料嚴重短缺 對外依存度高達85%遠超國際警戒線
    然而,中國核燃料鈾的短缺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楠指出,目前已建和在建的43臺核電機組已使我國核原料和鈾的對外需求度高達85%,遠超50%的國際警戒線。而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加快發展不使用鈾燃料的第四代核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