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灘中提取核燃料,印度發展核電的獨門秘籍,自稱領先世界

2020-12-05 句理pro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幾十年來,印度一直計劃從沙灘中提取,為本國提供核燃料,力求改善能源結構。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國家離目標還有多遠?

翻開印度的地圖,便會發現印度有著廣袤的平原,左有阿拉伯海,右是孟加拉灣,門前就是印度洋,作為南亞次大陸中面積最大的國家,獨特的地理優勢造就了印度的熱帶海灘。雖然對於印度人來說,愛恆河遠勝過愛大海,但海灘仍是印度的一大地理特色,只不過被近鄰——斯裡蘭卡搶走了風頭。

說起熱帶沙灘,陽光斑駁的棕櫚樹、香甜奶香的椰子和養眼的帥哥美女便會浮現在眼前,但就是人們嚮往的沙灘卻藏有一個驚天大秘密——沙子中含有,一種比傳統核燃料更清潔、更安全的替代品。

多年前,印度科學家在本國的沙灘中發現含有釷,並給出30萬至85萬噸的潛在儲量,要知道,世界已探明釷資源儲備量也不過630多萬噸,而印度則擁有其中的最大頭,如果印度方面成功從沙灘中大量的提取,勢必為本國的核工業發展增加動力,但礙於技術不成熟進展緩慢。

存在感極低的高毒性放射性元素

作為自然界中存在的最重要放射性元素之一,與鈾、相比,釷的存在感極低,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不起眼,但毋庸置疑的是,釷在冶金工業、化學工業、核工業等領域用途較為廣泛。

雖是放射性核元素,但的半衰期長,約為1.4×10^10年,且自然存在的釷全部為232Th,不像鈾、鈽等放射性元素具有天然同位素,但是用中子轟擊可得到鈾233——主要用作核燃料和製造核武器。

為了將其轉化為核燃料,釷需要與像這樣的裂變材料結合,鈽在裂變時會釋放出中子,這些中子被原子捕獲,轉化成鈾的同位素U233。同種型是具有不同中子數的元素的變體。

鈾233和鈽239

釷不會自發裂變,衰變非常緩慢,釋放出的阿爾法輻射甚至不能穿透人體皮膚,因此度假者不必擔心在富含釷的海灘上曬日光浴受到核輻射。

印度對的追求是由獨特的歷史和地理條件驅動

如今,幾乎所有商業核電站都使用鈾235作為核燃料,除了鈾235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能夠發生可控核裂變的元素之外,高濃度鈾還可以製造原子彈,同時豐度高達99.3%的U238,吸收鈾235裂變產生的中子後會得到鈽239,常用作製造原子彈的原材料。

鈾235裂變

因此擁有廣闊發展空間的鈾,成為各國核工業優先開發的原料,但鈾的儲量優先,尋找可替代核燃料成為各國發展核工業所需。對於鈾儲量不高的印度來說,更是如此,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便走進的印度人的視線,而且也不遺餘力地進行釷的勘測與提取。

其核計劃的創始人霍米·巴巴(Homi Bhabha)相信,任何長期戰略都必須開發其最豐富的燃料,並提出印度核能政策核心的「三步走」計劃。

一些人認為不切實際的追求不太可能兌現承諾,但該國的核物理家認為,在一個人口將在2060年達到17億的國家,實現無碳能源安全是一項長期戰略,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計。

擁擠的印度

印度前原子能部部長斯裡庫馬·班納吉也曾說:「最終,我們需要依靠本土原材料來確保供養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長期可持續性。」

印度核發展戰略的前兩個階段旨在將其豐富的釷儲備轉化為可裂變材料。首先是建造快中子增殖反應堆,這些反應堆可利用鈾235裂變釋放的中子是鈾238轉化為239,被用來建造更多的增殖反應堆,然後將放進核反應堆的外殼裡,使其轉化為U233。最後一個階段將U233與更多的結合起來,實現自我維持的熱增殖反應堆,這些反應堆可以用換料。

快中子增殖反應堆

然而,實現巴巴的願景被證明是具有挑戰性的。一直以來,印度一直在孤注一擲,其發展核武器計劃的野心和拒絕籤署《核不擴散條約》的行為使其幾十年來一直被孤立於全球核技術和燃料貿易之外。

從用過的中提取U233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因為燃料循環會產生U232,它發出高放射性的伽馬射線。巴巴原子研究中心(BARC)的研究人員已經實驗性地展示了這一過程,但是大規模提取需要採取輻射屏蔽並使用機器人代替人工,既然連核潛艇都能爆炸,U233提取工作背後存在的危險就不得不被提起。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被其國內並不完備的工業體系束縛著。當世界主流國家已步入工業4.0時代之時,印度仍然在2.0時代漫步,薄弱的工業體系使得印度很多產業無法自給自足,只能舔著面子從其他國家進口,軍工業尤其如此,甚至背負著「萬國貨」的名稱。

除了技術不完備,人民的極力反對也成為印度發展核工業道路上一塊繞不過去的絆腳石,走上街頭遊行造勢,把自己埋在沙灘裡竭力阻止政府挖沙子,種種行為為本國的開採雪上加霜。

印度人民手舉反對標牌

總之,印度方面在的商業開發道路上,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就連印度的核能機構也承認,至少在2050年前,印度不太可能從中產生大量能量。其他人則更加樂觀,已經被談論了70年,在可以想像的未來,它將繼續以未來時態被談論。

印度的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太陽能發電排名第五

印度正試圖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同時擺脫對煤炭的長期依賴。該國計劃到2022年達到175千兆瓦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太陽能發電排名第五。

印度能源結構

然而,印度並沒有孤注一擲。除了在風能和太陽能方面的持續工作,政府還批准建造12座新的重水反應堆,以補充22座在運行中的反應堆和9座在建的反應堆。它還在探索與俄羅斯、法國和美國合作設計反應堆。但是考慮到目前為止的進展,似乎符合印度人一貫的作風,風聲大,雨點小。

相關焦點

  • 印度拒絕中國核電:雖自誇華龍一號,但核燃料後處理落後印度10年
    如今,當中國自稱在研究更清潔的釷核電站方面,位於全球先進前列,其實早在2016年,印度原子能委員會chairman、M.R.斯裡尼瓦桑就有底氣說出:「印度在研發釷燃料的下一代核反應堆方面世界領先。」在核電廠的核反應堆中,燃耗深度達到設計限值 ,需要從堆中卸出不再使用的核燃料。這些不再使用的核燃料學名叫乏燃料 ,對乏燃料的處理,就是所謂的後處理。
  • 賀禹:中國核燃料鈾資源能滿足核電發展需要
    2013年03月12日 11:45:48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任沁沁 顧瑞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董事長賀禹兩會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核燃料鈾資源供應能力是有保障的,可以滿足核電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 核電技術的重大突破,華龍一號首堆核燃料開始裝載,計劃年底投產
    眾所周知,我國的基建技術在全球範圍內頂呱呱的存在,電力資源作為最重要的基建之一,我國在發電領域深耕多年,水平一直以來走在世界前沿。值得驕傲的是,我國在核電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核燃料轉載是核電站開始投產前的重要步驟之一,主要是將全新的核燃料組件放置到反應堆壓力容器,這在核電工程中成為有核試驗,比無核試驗難度更上一層樓,不僅要通過冷試、熱試等一系列綜合性試驗,還要保證裝料後帶核運轉的安全性,甚至在正是商業運行之前還要經過168小時的滿功率運行,這一系列的帶核試驗目的就是為核電站最終併網發電奠定基礎。
  • 《全球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即將問世:全球核電產業發展面臨...
    未來全球核電是走向衰落還是繼續復興與增長,世界上反核派和挺核派各執一詞,分別引用對己最為有利的數據資料自圓其說,孰是孰非難以客觀分辨和評價。由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主編的《國際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提供了一份客觀、獨立、基於第三方視角的核能產業研究報告。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三、電力工業發展展望及問題探討  第五節 中國電力產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一、世界電力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二、電力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三、內地電力裝機預測分析第三章 世界核電產業  第一節 世界核電產業概述詳 情:https://www.cir.cn
  • 中國核燃料產量達世界前列 年產800噸金屬鈾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核電事業,核燃料因此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去年來中國已在國際上購買多個鈾礦,以確保核燃料來源。中核集團宣布,中國今年核燃料產量達800噸,可滿足現階段和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的需要。核反應堆使用的燃料與普通化學燃料不同,是一組含有濃縮鈾材料的金屬棒,這種燃料棒的加工、生產技術難度極高,在國際上能夠自行設計、生產這種燃料棒的國家不多。
  • 《瞭望》雜誌揭秘中國核燃料:世界最高等級的「安全生產」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在最終發布的修改稿中,專門增加了「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字句。此前,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部署,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機組總數將位列世界第二。
  • 走近核燃料再循環
    其中,利用核能發電是人類20世紀能源革命中的重大成就之一。事實證明,核電是一種安全、經濟、高效、低碳的能源,其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有效降低了溫室氣體及煙塵等有害物質的排放,綠色環保。然而,核電中的核燃料——天然鈾資源也有耗盡的一天。而且我國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現已探明的儲量居世界10名之後。
  • 我國三代核電發展優勢基本形成
    4月25日,國家核安全局向三門核電有限公司頒發《三門核電廠1號機組首次裝料批准書》,這是繼4月10日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獲批裝料之後,今年第二個獲批裝料的三代核電機組。這標誌著國內三代核電機組發展又邁出了實質的一步,為核電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 177組核燃料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始裝料
    「裝料」,裝的是核燃料組件,也是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那麼華龍一號的核燃料組件究竟什麼樣子?我們的記者來到了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也就是華龍一號堆芯的誕生地,一起來近距離的感受一下。
  • 改革開放40年丨中國核燃料產業正向做強做優邁進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配套核電發展以來,核燃料產業走出了困境,實現了快速發展,實現了從純為核軍工服務到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轉型,逐步建立了更加先進的產業體系,鞏固了在國家國防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核電發展帶動了核燃料產業的發展。同時,核燃料產業也是核電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中國若沒有自主的核燃料產業體系的支撐,核電發展不會有今天的規模,今後國內核電發展特別是核電『走出去』,更離不開核燃料的支撐。」羅長森說。
  • 中國發布首部《核安全白皮書》,中國核電機組80%指標優於世界中值...
    白皮書主要介紹了中國核安全事業的發展歷程,闡述中國核安全的基本原則和政策主張,分享中國核安全監管的理念和實踐,闡明中國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進程的決心和行動。劉華稱,中國核電廠的安全保持了世界先進水平。近五年,核電國際運行者協會WANO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核電廠運行機組80%的指標優於世界中值水平,其中70%的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47臺,裝機容量4873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三。
  • 利用有限鈾資源 走近核燃料再循環
    其中,利用核能發電是人類20世紀能源革命中的重大成就之一。事實證明,核電是一種安全、經濟、高效、低碳的能源,其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有效降低了溫室氣體及煙塵等有害物質的排放,綠色環保。然而,核電中的核燃料——天然鈾資源也有耗盡的一天。而且我國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現已探明的儲量居世界10名之後。
  • 話說你可能不信,核電真的要回歸高速發展了
    並且,與其他所有能源相比,核電可以保持長時間穩定運行,間隔12-18個月才需更換一次核燃料和檢修,再加上最高可達近180萬千瓦的單機容量,核電是理想的承擔電網基本負荷電源。根據中電聯公布的2017年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核電設備年運行小時數為7108小時,在所有發電類型中高居第一,遠高於發電設備3786小時的平均利用水平。
  • 俄羅斯在世界上領先的5個科學技術領域
    全球展望出版社在科學技術領域,強調了俄羅斯和俄羅斯科學家牢牢佔據全球領先地位的五個行業。正如愛因斯坦會同意的那樣,一個國家的技術領導地位是相對的。媒體重點介紹了俄羅斯佔據或至少分享第一位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域。1.核電。按在本國境外建造的核電站數量計算,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先的國家。
  • 我國自主研製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首堆核燃料開始裝載
    本文轉自【央視網】;昨天(4日)下午,我國自主研製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位於福建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開始進行核燃料裝載。這標誌著該機組進入主系統帶核調試階段,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 發展核電怎樣破解鄰避難題
    英國:讓公眾認識到核電對低碳至關重要英國在發展核電方面和絕大多數國家一樣,也遇到了不同的輿論發聲。在本世紀初的多次民調中,英國公眾對可再生能源的興趣長期居於核電之上。民間反核活動也以多種形式存在,但總體而言規模不大。
  • 核電市場研究:國產化率迅速提升,千億蛋糕待瓜分
    1954年,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實驗核電站,發電功率5000KW。1957年,美國建成90000KW的希平港原型核電站。這些成就都證明了核能發電的技術可行性。 我國是在20世界80年代開始發展核電站的,1991年併網首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成為世界上第7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 原來是「學霸獨門秘籍」,網友:很搶眼
    文/教育好故事近日,北京大學公開了一些北大學子的「學霸獨門秘籍」。他們有自己的的獨門秘籍——記筆記。一本本書寫精緻、整潔的筆記本,讓人看了,很舒服。有網友說「有點像情書的感覺。」密密麻麻的英語筆記,用紅筆、藍筆勾勾畫畫,記得頗為認真。顯示出了北大學子該有的認真勁兒。你們這樣學習過英語嗎?
  • 建成三代核電項目 煙臺聚力核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核電按下「重啟鍵」,自主三代核電迎來批量化建設,核電產業發展步入全新階段。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表示,當前我國已躋身世界核電大國行列,成功實現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術跨越,形成了涵蓋鈾資源開發、核燃料供應、工程設計與研發、工程管理、設備製造、建設安裝、運行維護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等完整先進的核電產業鏈和保障能力,為我國核電安全高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