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首部《核安全白皮書》,中國核電機組80%指標優於世界中值...

2020-12-04 界面新聞

記者 | 界面工業1

9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新聞發布會。這是中國首次發表核安全白皮書。

白皮書主要介紹了中國核安全事業的發展歷程,闡述中國核安全的基本原則和政策主張,分享中國核安全監管的理念和實踐,闡明中國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進程的決心和行動。

在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表示,中國建立了「三位一體」的核安全監管機構,對核設施、核材料、核活動和放射性物質實行全鏈條審評許可,對選址、設計、製造、建造、運行、退役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監督執法,並開展全覆蓋全天候的輻射環境監測。

劉華稱,中國核電廠的安全保持了世界先進水平。近五年,核電國際運行者協會WANO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核電廠運行機組80%的指標優於世界中值水平,其中70%的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值。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47臺,裝機容量4873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另有19座在役民用研究堆和臨界裝置,18座核燃料循環設施、2座中低放廢物處置廠。

劉華稱,這些設施的運行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記錄,特別是核電廠指標,中國從來沒有發生過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INES)二級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

INES分級表將核事件按照輕重程度分為七個級別:一級至三級稱為「事件」,四級至四級稱為「事故」。其中,一級指的是異常,二級為一般事件。

在發布會上,劉華還透露,中法乏燃料後處理合作項目在中法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有關商務談判基本接近尾聲。除商務談判外,同時推進的還有兩國在安全標準方面的統一,以及在核安全監管方面加強合作。

整個核燃料循環體系分為前端和後端,前端包含了天然鈾的開採、鈾的純化轉化、鈾濃縮、核燃料元件製造等環節;後端主要涉及乏燃料的儲存和處理等。

反應堆使用過的燃料卸出後被稱為乏燃料。通過化學工藝,乏燃料中的鈾和鈽還可被再次提取以製造新的燃料元件。中國實行的是乏燃料閉式循環,即乏燃料需要經過後處理,為此,中國將與法國合作建設乏燃料處理廠。

2014年,在中法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中國核工業集團與阿海琺集團籤署關於後處理再循環長期合作諒解備忘錄。該項目建成後,中國將具備年800噸乏燃料後處理能力。

對於放射性廢物安全的問題,劉華還表示,不論在中低放廢物還是高放廢物的處理處置方面,中國都做了規劃戰略安排,目前已建立兩座中低放廢物處置廠,且在安全運行。

下一階段,中國將在發展核電的省份陸續建造約五個中低放處置廠。

劉華稱,對於高放廢物處置,中國正在進行地下處置廠試驗室的立項和研究開發,這一立項將很快進入實質性的進展階段。對於高放廢物的處置,將把放射性活度很高的那部分放射性廢物,安置在遠離人類生物圈的地方,安全、長期地處置起來。

相關焦點

  • 我國核電運行機組80%指標優於世界中值水平,漳州惠州核電項目正...
    而其中核電更是從無到有,並且依靠「華龍一號」等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不僅使我國躋身為核電強國,也為推進核能開發利用國際合作、實現全球持久核安全提供了中國方案。而對於公眾最為關注的安全利用核能問題,我國在核能發展過程中,始終將核安全問題放在首位。
  • 放射源100%納入許可管理 中國核電機組指標優於國際中值水平
    【5月20日,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由325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AP1000運行支持團隊,致力於推進世界第一座AP1000型反應堆安全併網發電。那麼,在減少煤電汙染,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核電的今天,我國是採取何種機制來確保核電廠運營安全的?
  • 中國發表首部核安全白皮書 積極促進核能和平利用造福全人類
    國務院新聞辦3日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這是中國發表的首部核安全白皮書。白皮書說,原子的發現和核能的開發利用,給人類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極大增強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時,核能發展也伴生著安全風險和挑戰。人類要更好利用核能、實現更大發展,必須應對好各種核安全挑戰,維護好核安全。
  • 科學理性認知中國核能安全
    我國核電運行水平如何,如何科學理性地認知我國核能安全和核能發展,針對上述問題,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楊波回答了記者提問。  中國環境報:與國際先進指標對比,我國核電運行水平如何?今年3月,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公布了2019年世界核電WANO綜合指標排名,中國大陸地區共23臺機組獲得滿分100分,世界領先。自我國大陸第一臺核電機組運行以來,與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規定的績效指標對比,不少機組80%的指標優於中值水平,70%達到先進值,與美國核電機組水平相當,優於法國核電機組,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 《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雙語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3日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為介紹中國核安全事業發展歷程,闡述中國核安全的基本原則和政策主張,分享中國核安全監管的理念和實踐,闡明中國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進程的決心和行動,特發布本白皮書。
  • 清潔發電 多元利用 蹚出中國特色核能之路
    9月28日,國家電投集團公司在上海發布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標誌性成果——中國自主核電技術品牌、世界先進三代核電型號「國和一號」。  一年前的2019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我國首部核安全白皮書——《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指出,中國核事業形成了完備的核工業體系,為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核安全之路。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發布 未來核電發展前景看好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8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37臺,裝機規模3581萬千瓦,位列全球第四;發電量2474.69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3.94%,位列全球第三。機組運行安全穩定,總體運行業績指標優良。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發布,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謝文川 6月1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核能發展藍皮書《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核能利用趨勢從發電到多元《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核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7346.22小時,核電設備平均利用率為83.86%。與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規定的性能指標對照,在全球400多臺運行機組中,我國運行機組83.74%的指標優於中值,72.52%達到先進值。
  • 中國不選擇「棄核」 繼續發展核電是別無選擇
    國家核安全局、國家地震局、國家海洋局等單位,很快組織了專家組對全國已經運行的14臺機組和在建的27臺機組進行「體檢」。  然而,已經運行的機組與在建機組,前後跨度達20年,安全要求顯然不一樣。中國於1991年7月27日發布《核電廠設計安全規定》,並於2004年4月18日發布更新版,即HAF102《核動力廠設計安全規定》。
  • 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發布:我國實現輻射全覆蓋全天候監控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發布《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白皮書提到,我國建立國家、省和市三級輻射環境監測體系,實現輻射環境全覆蓋全天候監控。《白皮書》說,我國建立了國家、省和市三級輻射環境監測體系,建成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核設施周圍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和核與輻射應急監測「三張網」,實現輻射環境全覆蓋全天候監控。
  • 以一帶一路撬動萬億盛宴 中國核電牢築「金鐘罩」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近日,環保部、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等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經國務院批覆實施的《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下稱《規劃》)近日發布,這標誌著核安全納入到國家總體安全體系,上升為國家安全戰略。   我國是核能核技術利用大國。據國家核安全局公布的新數據,截至目前,現有36臺運行核電機組、20臺在建核電機組,在建核電機組數量世界。
  • 我國三代核電發展優勢基本形成
    4月25日,國家核安全局向三門核電有限公司頒發《三門核電廠1號機組首次裝料批准書》,這是繼4月10日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獲批裝料之後,今年第二個獲批裝料的三代核電機組。這標誌著國內三代核電機組發展又邁出了實質的一步,為核電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連雲港田灣核電5號機組開始首次裝料作業...
    據了解,所謂的裝料是核電工程中有核試驗和無核試驗的分界點。其中5號機組於2015年12月底開工建設,6號機組於2016年9月開工建設。這兩大機組按照國際國內最高安全標準,並充分考慮多種極端災害疊加等因素,增設了多項能動、非能動安全系統,進一步提高了機組設計的固有安全性,滿足國家核安全規劃要求,主要安全指標得到了提升。
  • 【公基備考】核能與中國的核安全
    回復「公告」,進入公告查詢通道回復「時政」,查看時政周播回放回復「資料」,獲取事業單位備考禮包回復「匯總」,查看各省本月公告匯總9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這是中國發表的首部核安全白皮書。核能是人類歷史上一項非常偉大的發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核能的故事。核能,亦稱為原子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核能的發現離不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科學家的探索,他們為核能的發現和應用奠定了基礎。19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發現電子,人類逐漸揭開了原子核的神秘面紗。
  • 中國核電:從國之光榮到國之重器
    【環球網綜合報導】「我在中國核電發源地——浙江海鹽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大家看,我很健康。」「秦山核電是海鹽的金字招牌。」「核電科普要讓核電宣傳從少數人變成多數人。」「中國核電與世界的發展差距就是發展空間。」……中國核學會理事徐瀏華在浙江海鹽的秦山核電科技館開館的第一場科普講座上神採奕奕的說道。
  • 能源局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能源局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來源: 時間:2020-12-26 10:26 堅定不移走能源高質量發展新道路——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負責人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為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能源革命的重大舉措和成就,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
  • 田灣核電5號機組即將併網發電
    7月9日,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作為我國核電建設領域今年首臺邁入裝料狀態的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田灣核電5號機組首次裝料作業正式開始,為後續按計劃併網發電奠定基礎。田灣核電基地是我國重要的核電基地之一。經過20餘年的發展,田灣核電站已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
  • 敦本務實,核力前行——中國核電上市五周年
    回首五年,中國核電在公司業務、工程質量、公司治理及社會責任等方面多點開花,給市場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各項「硬指標」持續攀升 安全生產重中之重數據顯示,五年來,中國核電作為電力企業的關鍵指標持續提升。
  • 華龍一號首堆年底投產 中國核電潛「龍」騰空
    5月23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顧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有望今年年底前投產運行。優化後施工難度倍增2016年12月,福清核電5號機組開始不鏽鋼水池安裝工作。對核電站來說,水池意義重大,它承擔著核電機組餘熱導出、應急冷卻、輻射防護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