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冬天新冠病毒疫情看起來會惡化?

2020-10-26 壹城新疆

冬季快到了,10月23日,《自然》援引研究人員警告稱:COVID-19的暴發可能加劇,特別是在那些病毒無法控制的地區。

美國史丹福大學微生物學家戴維·裡爾曼(David Relman)說:這種病毒將處於全盛時期。展望未來,應當相當清醒地認識到,那將是非常艱難的幾個月。

包括流感以及一些冠狀病毒在內許多呼吸道病毒都有著季節性規律:它們在冬季肆虐,隨著夏季到來開始陷入低谷。

《自然》援引研究人員稱,現在斷定SARS-CoV-2是否會成為季節性病毒為時過早。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根據已知的病毒傳播方式和人們在寒冷時節的行為方式,可能會導致疫情在冬季更大規模暴發。

病毒感染的季節性趨勢是由多種因素驅動的,包括人們的行為和病毒特性,有些病毒不喜歡炎熱潮溼的環境。

實驗室實驗表明,SARS-CoV-2喜好寒冷乾燥的條件,它們畏懼陽光直射。人造紫外線可以使物體表面和氣溶膠中的SARS-CoV-2顆粒快速失活,尤其是在40°C左右的溫度下。在溫暖和潮溼的環境中,傳染性病毒的降解速度也更快。

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生物學家Dylan Morris說,冬天,人們往往將房屋加熱到20°C左右,空氣乾燥且通風不良。冬季的室內條件非常有利於病毒的穩定。

10月1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聚焦大流行的前四個月中SARS-CoV-2感染的增長情況,當時大多數國家尚未採取控制措施。研究發現,紫外線輻射較少的地方感染率上升最快,研究預測在沒有任何幹預的情況下,病例會在夏季下降,在冬季達到高峰。

前述研究的共同作者、康乃狄克州斯託爾斯大學的生態學家科裡·梅羅(Cory Merow)說,新冠傳播的風險在冬天上升了,但是人們仍然可以通過良好的個人行為來大大降低風險。「相比個人衛生習慣,天氣因素其實微不足道。」

普林斯頓大學的流行病學家雷切爾•貝克試圖通過使用另數據一種來確定大流行期間氣候對病例季節性模式的影響——冠狀病毒對溼度的敏感性數據。她和她的同事們對紐約市幾年內其他冠狀病毒感染率的上升和下降進行了建模。他們發現,如果控制措施僅僅只是設法遏制病毒,那麼當季節改變時,即使只是很小的氣候影響就可能導致大規模的感染暴發。

貝克建議在冬季可能需要採取更嚴格的控制措施,以減少疾病暴發的風險。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數學流行病學家凱薩琳·奧萊利(Kathleen O』Reilly)說,如果研究證實SARS-CoV-2在寒冷的條件下能夠更好地生存,我們仍然很難將這種氣候影響與人們的行為影響區分開。

奧萊利說,流感已經存在了數百年,為什麼冬季出現流感高峰?這背後的具體機制人類仍然知之甚少。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建立對該病毒的免疫力,季節性影響可能會在推動感染趨勢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貝克說,通過自然感染,這可能需要長達五年的時間,如果接種了疫苗,則可能需要更少的時間。

美國喬治敦大學研究新興疾病的生物學家科林·卡爾森(Colin Carlson)表示,新冠季節性模式是否會出現,以及它將是什麼樣,將取決於許多尚待了解的因素,包括免疫力持續多長時間,恢復需要多長時間以及人們被重新感染的可能性。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今年冬天,新冠疫情看起來會惡化
    然而,現在尚不能確定新冠病毒(SARS-CoV-2)是否會成為季節性病毒,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根據病毒傳播方式和人類在冬季的行為模式,很可能會導致新冠疫情在冬季更大規模的暴發。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生物學家 Dylan Morris 表示,在冬天,人們往往將房屋加熱到20°C左右,空氣乾燥且通風不良,這樣的冬季的室內條件非常有利於新冠病毒的穩定。
  • 《自然》:為什麼今年冬天新冠疫情看起來會惡化?
    《自然》援引研究人員稱,現在斷定SARS-CoV-2是否會成為季節性病毒為時過早。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根據已知的病毒傳播方式和人們在寒冷時節的行為方式,可能會導致疫情在冬季更大規模暴發。病毒感染的季節性趨勢是由多種因素驅動的,包括人們的行為和病毒特性,有些病毒不喜歡炎熱潮溼的環境。
  •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年冬天,新冠疫情看起來會惡化
    然而,現在尚不能確定新冠病毒(SARS-CoV-2)是否會成為季節性病毒,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根據病毒傳播方式和人類在冬季的行為模式,很可能會導致新冠疫情在冬季更大規模的暴發。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生物學家 Dylan Morris 表示,在冬天,人們往往將房屋加熱到20°C左右,空氣乾燥且通風不良,這樣的冬季的室內條件非常有利於新冠病毒的穩定。
  • 今年冬天,新冠疫情還會再次發生嗎?
    近日,上海新冠肺炎抗疫小組組長、著名醫學教授張文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今年11月份,將會再來一波,因為天氣寒冷之後,新冠肺炎病毒傳播能力變強,同時人們開始減少外出在家聚集,這會導致疫情反覆!所以,我們現在對待新冠疫情絕不可掉以輕心。」
  • 為什麼不能用雞蛋生產新冠病毒疫苗?
    近日,一篇題為「這家雞場為新冠疫苗研發免費供蛋,這些雞和蛋有何特別之處」的文章被廣泛傳播。顯然,這是有人炮製的一篇缺乏基本常識的軟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新冠病毒疫苗並不能使用雞蛋來生產;而且,出於安全的原因,供疫苗生產用雞蛋的養雞基地地理位置屬於國家機密,怎麼可能在媒體上發布具體到某街道的位置信息?大部分流感疫苗是基於雞蛋生產的我們知道,由於流感病毒變異快,有效預防流感感染需要每年都接種流感疫苗。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
    01、現階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包括哪些?我國新冠疫情形勢與國外不同,疫苗使用策略也不一樣。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主要策略需要結合國內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目標來考慮。當前,重點人群接種疫苗的意義,一方面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我國總體疫情防控。
  • 疫情深度惡化 美國紐約等多地再度重啟經濟封鎖
    隨著疫情的惡化,紐約政府表示很可能馬上發布更多的經濟封鎖措施,包括禁止室內就餐、關閉健身房等。紐約市在春夏季已經經歷了長達6個月的停課,至9月21日才開始輪班制逐步開放學校。安全、順利的重開學校不僅僅標誌著成千上萬受影響家庭的生活重回正軌,更意味著經濟逐漸好轉的希望。
  • 前沿研究丨王辰院士:抗疫假期政策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的影響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正值中國農曆新年假期,中國政府舉全國之力迅速開展疫情防控。在此期間,中國政府拉響了一級響應警報來應對疫情,並果斷採取了一系列社會政策措施,如限制出行、保持社交距離、主動追蹤接觸者、隔離檢疫以及加強宣傳和教育。
  • 新冠疫情:新冠病毒可在水貂與人之間傳播,丹麥上千萬養殖水貂遭撲殺
    幾個月來,丹麥北部日德蘭(Jutland)地區和歐洲其他地區的水貂養殖場內都爆發了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丹麥的疫情仍在迅速蔓延。當地媒體報導稱,變異的病毒株感染農場水貂有5例,感染人體有12例。首相弗雷德裡克森稱目前的情況「非常非常嚴重」。她援引一份政府報告說,變異毒株被發現會削弱人體形成抗體的能力,這可能會使目前正在研製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
  • 為什麼癌症在冬天更容易惡化?醫生:做好4點,預防癌細胞擴散
    癌症是一種慢性疾病,通常慢性疾病會慢慢拖垮患者的免疫功能,而冬天氣候寒冷,癌症患者會比普通人更加容易生病,並且冬天萬物凋零,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患者看著這樣的景象,內心也容易產生悲觀、消極的情緒,覺得自己就像這世間萬物一樣,生命即將消亡。
  • 新冠病毒疫苗怎麼打?權威指南來了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主要策略需要結合國內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目標來考慮。當前,重點人群接種疫苗的意義,一方面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我國總體疫情防控。 18為什麼接種完疫苗後要留觀半個小時? 接種疫苗後,可能有極少數人會出現急性過敏反應、暈厥等情況。嚴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過敏反應多在接種後30分鐘內發生。如發生急性過敏反應,可以在現場及時採取救治措施。
  • 研究: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幕上存活28天
    澳洲頂尖生物安全實驗室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在鈔票、玻璃和其他常見物體表面停留數周之久,強調鈔票、觸控螢幕設備和把手及欄杆帶來的風險。(美聯社)刊登在病毒學期刊(Virology Journal)的研究指出,在部分材質表面,新冠病毒於攝氏40度的環境下存活率降至一天以下。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在較涼的天氣下存活更久,使得冬天比夏天更難控制病毒。
  • 哪國才是新冠病毒發源地?如山鐵證來了,美國去年12月就存在疫情
    據歐洲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12月就已抵達美國,並造成美國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始了第一波疫情。"的指責與污衊不絕於耳,但哪國才是新冠病毒發源地?附帶的證據還有,意從都靈和米蘭採集的2019年12月18日廢水樣本中就首次發現存在新冠病毒。不過,歐洲也並不同意美國的疫情就是歐洲人傳播過去的論點,而是認為美國方面所做的溯源工作並不充分。歐洲媒體指出,在美國從去年9月開始就出現了一場超越過去十年的季節性流感,有數萬人死亡。
  • 中學生課外英語拓展閱讀:新冠病毒肺炎相關文章整理
    它很可怕,因為這是種全新的病毒,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會如何變化。但是我得說,我們也許應和其他一些情況一起考慮。我去過西非獅子山報導過伊波拉疫情,這種疾病使得一半的感染者死亡。2002年的SARS和這次一樣,也是冠狀病毒,最終導致全球恐慌。
  • 世衛組織稱全球新冠疫情正在惡化怎麼回事?全球疫情最新消息
    6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全球新冠疫情正在惡化,6月7日,世界單日新冠肺炎新增病例達13.6萬例,是迄今為止新增病例最多的一天。譚德塞說,各國已向世衛組織報告近700萬例新冠病例,近40萬人死亡。
  • 如果有第二波疫情,無症狀感染者會是主要的傳播者嗎?
    對於無症狀感染者來說,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大多數會轉變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康復者;而有的人,則可能逐漸地進入發病狀態,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或影像學變化,就轉變成了「確診病例」。 無症狀感染者為什麼會轉歸?如何防止病情惡化? 無症狀感染者轉化為確診肺炎的病例,有一些是在疾病發展的自然過程中,出現的結果。
  • 為什麼全球急缺呼吸機?呼吸機是如何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的?
    最近,朋友圈多了很多「呼吸機販子」,個個都號稱手上有呼吸機貨源,有的號稱有外國政府批文,前來中國採購呼吸機,且不討論這些消息真假,但是呼吸機的巨大需求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據美媒報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國醫院協會預計將有多達96萬美國人需要呼吸機。
  • 我國新冠疫苗有望年底上市;研究:新冠病毒可在皮膚上存活9小時
    青島市連續9天沒有持續新發病例,說明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效。據央視新聞消息,我國新冠疫苗病毒有望今年底投入市場。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破4000萬例,累計死亡超110萬例。
  • 中國工程院院刊出版新冠病毒肺炎專刊
    本報訊(記者陸琦)11月4日,《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社在中國工程院舉行Engineering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推介會,介紹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分享從新冠病毒肺炎意外暴發中獲取的經驗和教訓,與疫情鬥爭了數月而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以及深入研究該領域而獲得的科學成果和結論,是適當的和可取的。這是我們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波新冠病毒肺炎暴發做好準備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其破壞勢頭的一種方式。」
  • 國際首例,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病理活檢報導發現了什麼?
    國際首例,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病理活檢報導發現了什麼?,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個關鍵轉折點,COVID-19疫情卻於中國境外的多個國家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