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研發各種類型飛機的浪潮,很多富豪都開始斥巨資舉辦各式各樣的飛機競賽,豐厚的獎金進一步刺激了飛機製造企業的創作熱情,這是自萊特兄弟發明這種新型交通工具之後前所未有的盛景。在民間對飛機如此感興趣的情況下,美、英等軍事大國自然也認識到了軍用飛機可能會在未來戰爭中成為一支軍隊的中流砥柱,紛紛開始研發新型的單翼式戰機(相比於傳統的雙翼式飛機,這種飛機飛行得更高、更快)以幫助本國的空軍在空戰中取得足夠優勢。
本文的主角,英國皇家空軍的噴火戰鬥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實際上早在三十年代初的一次水上飛機競賽中這款戰機的原型「超級馬林」S.6B就已經初露崢嶸了——其超快的速度、流線型的外形都給現場的各國航空愛好者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不過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款原本可能在旅遊觀光等民用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飛機居然在幾年後發展成了一款與納粹德國浴血奮戰、拯救國家命運的戰鬥機。從1936年第一架原型機成功產出開始,該型戰鬥機就一直活躍於歐洲戰場,擔負著英國乃至整個同盟國維持制空權的重大責任,並在多次戰火磨鍊中成長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空軍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戰鬥機之一。
一、噴火戰機的誕生
隨著本國航空技術的進步以及國際形勢的發展,英國航空部在1930年年初提出了以研發一款空中性能優越、航程較大並搭載大量武器的新型戰機為最終目的的「F.7/30」戰機計劃,這一項目一改此前英國軍方在戰機發展領域的保守風格,激起了國內眾多軍工企業的熱情。截至這一年年底,已經有包括格羅斯特公司在內的至少七家航空公司向軍方提交了用來參與競標的提案,著名的Vickers有限公司也不甘人後,雖然是一家造船公司,但他們的高層早有意向將產業擴張至整個軍工領域,在這樣的背景下,Vickers下轄的「超級馬林」公司得到了母公司的全方面支持,並於1931年提出了「224式」新型戰機設計案與其他幾家公司展開競爭。
超級馬林的設計人員對自己的設計抱有充足的信心,因為他們的上一個作品S.6B水上飛機曾經在多場飛行競賽中大放異彩。然而天不遂人願,「224式」的引擎在軍方測試中出現了問題,導致其速度大打折扣,英國空軍最終還是選擇了更為穩定的「鬥牛士」戰鬥機(由格羅斯特公司設計)。好在這次失敗並沒有打擊設計團隊的積極性,他們決定拋開雜念從頭開始——在首席工程師米契爾的帶領下,設計人員設計出了擁有比此前更加簡潔流暢的氣動外形、使用更加快捷的起落架的全新戰鬥機方案,而1934年勞斯萊斯公司推出的新型P.V.12液冷式發動機則成為了新型戰機的最後一塊拼圖。1934年年底,超級馬林公司代表將名為「300式」的改良版方案提交給軍方並得到了良好反饋,空軍當即表示將出資支持原型機的建造。
從此之後,英國航空部就開始時刻關注這種新型戰機的研發進度,並在1935年1月向超級馬林公司提出了空中性能、武器配置方面的具體要求。1936年初春時節,第一架「300式」原型機終於成功出廠,幾天之後在英格蘭東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敦的一個空軍機場進行了首次試飛。這架原型機在首飛中取得了最高時速520km/h的好成績,其飛行性能也十分穩定,大大超出了軍方的預期,為了應對歐洲地區日趨複雜的局勢,英國當局立刻下達了首批300架的合約,並將這款戰機命名為「噴火」。1938年8月,第一架「噴火」正式交付英國皇家空軍,從此開啟了一段屬於自己的空戰傳奇——在隨後的戰爭中,噴火戰機憑藉著出色的性能在與納粹德國的空戰中表現十分出色,和空軍裝備的另外一種戰機「霍克颶風」一起保衛著英國本土。直到二戰結束之前,「噴火」都是皇家空軍的中流砥柱。
二、戰機動力系統的發展
噴火戰機的最早期版本「224型」雖然可以在飛行測試中拿出很不錯的成績,但其發動機的液冷裝置很容易出現故障,穩定性較差,為了挽救在這一項目,設計團隊為隨後的「300型」更換了勞斯萊斯公司最新研製的P.V.12「灰背隼」液冷發動機並安裝了三葉螺旋槳(此前為雙葉)。這一新型發動機使得該型戰機獲得了不錯的空中性能:其原型機可在超過5000米高空保持580km/h的最大時速,爬升率也可以達到13m/s,這些數據在當時世界各國的戰鬥機當中都可以名列前茅。除此之外,三葉螺旋槳的安裝也為「噴火」戰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空中優勢——在這種變距螺旋槳的幫助下,該型戰機獲得了在以任何速度飛行時都能充分利用「灰背隼」引擎最大有效功率的能力。
英國軍方對「噴火」的各方面表現十分滿意,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為可能爆發的戰爭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然而就在二戰爆發前夕的1937年,納粹德國的一架Bf-109飛出了610km/h的世界飛行記錄,這使得超級馬林公司的設計人員不得不再次開始對「噴火」戰機的改良。為了打破Bf-109的記錄,提高自身性能,設計團隊為這款戰機更換了特殊的「灰背隼Ⅱ」發動機(在使用由汽油、甲醇等化學物品混合而成的特殊燃料時最大推力可達2100馬力)以及3米左右的四葉螺旋槳。改良後的戰機被稱為「高速噴火」,在飛行測試中的最大時速一度超過了650km/h,與之前相比有了長足進步,然而可惜的是在世界戰鬥機研發領域飛速進步的三十年代,各種高性能戰機如雨後春筍般誕生,飛行記錄也被刷新至755km/h的高度,設計人員只好放棄了打破世界紀錄的計劃。在這之後,設計人員在該款戰機的動力系統方面還進行了或大或小的改進,這是「噴火」戰機在二戰作出突出貢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武器系統及實戰
「噴火」戰機名稱的含義就是「容易歇斯底裡的少女」,這是一個從維多利亞時期開始流傳的隱喻,而這款戰機在戰爭中靈巧而致命的進攻手段與其名稱十分貼切。在研發的最初階段,設計人員為噴火戰機準備了8挺7.7mm航空機槍的武器配置,但是從一線飛行員的反饋來看,這些機槍的火力明顯不足——最極端的情況下甚至需要打出四千發子彈才能擊落一架敵機。在後來的版本中,設計人員按照飛行員的要求將其中4挺機槍更換為2門備彈量60發的20mmMG-FF機炮,大幅度增強了「噴火」的進攻火力,這樣的配置也成了後續各版本噴火戰機的主要武器配置。而在二戰後期歐洲戰場的勝利天平開始向盟軍傾斜的時候,部分噴火戰機(噴火MK.Ⅲ型)還安裝了炸彈掛架,其搭載的航空炸彈和火箭彈可以對納粹德國的地面目標進行有效打擊。
早在德軍閃擊波蘭、進攻法國之時,「噴火」戰機就開始在英國皇家空軍隊伍中服役了。1940年5月25日,法國東北部港口城市敦刻爾克的海灘上擠滿了英法兩國等待撤離的士兵,其總人數接近四十萬人,面對步步緊逼的德軍,他們不得不做好背水一戰的準備。在就在十五天之前,英國軍隊精神飽滿地踏上了法國的土地試圖幫助盟友抗擊來自納粹德國的侵略,然而在德軍強大裝甲部隊的兇猛火力之下英法聯軍迅速潰敗,英國皇家空軍的戰機也在支援法國的戰役中損失慘重。在這種情況下,邱吉爾決定派出噴火戰機編隊前往敦刻爾克負責掩護運輸英國士兵的船隻迅速撤退,也正是在這次掩護任務之中噴火遇到了它最強大的敵人——納粹德國Bf-109戰機。
與噴火相比,這種飛機的爬升能力更強,可以利用高速俯衝在空戰中取得很大優勢。在敦刻爾克上空,英國皇家空軍共損失了超過60架噴火戰機,但與此同時也摸清了德國空軍的戰鬥套路,積累了實戰經驗,這一點在隨後的不列顛空戰中有所體現。除了英國之外,這種戰機還因為《租借法案》的規定被提供給蘇軍使用,然而英國人在這件事情上不夠厚道,他們更換了這批援蘇戰機上面的一些部件,好的留給自己使用,二手的全部送給蘇聯人,蘇軍駕駛員深受其害。
總的來說,「噴火」戰機速度快、火力猛,在戰爭中憑藉本身的優秀性能和英軍飛行員的出色技術幫助盟軍贏得了多次關鍵戰役,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傳奇戰機。與此同時,作為當時英國航空領域最高水平的代表,「噴火」戰機在設計層面所積累的經驗也成為了世界各國在戰機發展過程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