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東極林海深處,測控機房內一派熱火朝天。對於地處祖國東極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佳木斯深空站而言,7月23日晚註定是一個不眠之夜。無邊夜色中,一輪彎月與乳白色的深空天線靜靜凝視,準備向「天問一號」發出來自「林海天眼」的第一聲呼喚。
這套深空測控設備是專門為我國深空探測研製而成的,主要承擔著我國探月工程和深空測控任務。天線高62米,口徑達66米,重量達到了2000多噸,測控距離超過4億公裡,是目前國內口徑最大、作用距離最遠的深空測控裝備。牽手「嫦娥」、喚醒「玉兔」……深空站建成的這8年間,「林海牧星人」一次又一次書寫著中國人探索深空的中國奇蹟。
「1小時準備!」
「10分鐘準備!」……
隨著「天問」一號的臨近,測控機房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各崗位人員聚精會神地緊盯著屏幕、設備,逐項檢查各項數據,此起彼伏的鍵盤聲音,聲聲鏗鏘。
「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
「5號800W功率發出!」
監控指揮員的倒計時口令,原本有些喧囂的機房瞬間安靜下來,大家都在等待那一刻的到來。
「相比探月所跨越的38萬公裡,地球距離火星更加遙遠的距離,對探火任務的測控通信來說是巨大的考驗。」站長韓雷嚴肅地說。為了圓滿完成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他們積極籌劃,細化各任務節點事件,組織科技人員進行任務方案學習,開展技術交流對話,進行設備指標測試、可靠性檢查、技術狀態清查、任務軟體綜合測試,並完成了多次聯調和模擬演練。今年以來,他們已經累計完成近400餘個課目演練,崗位操作手人均演練時間近千小時。
與此同時,深空站對測控系統頻率綜合單元、多功能數字基帶、監視和控制單元設備軟硬體進行了升級,確保設備能夠完全適應火星探測任務。
「『林海』發現目標,距捕成功!」
「『林海』跟蹤正常,遙外測信號正常!」
巨大的深空測控天線緩緩轉動,數據源源不斷地發往北京中心,這一刻,每個人的心都伴隨著無線電波飛向深邃浩渺的太空。
「5號設備工作正常!」
來自地下室的報告聲接連響起。此時,在指揮室內,聽著一聲聲指令,人們的心情緊張而激動。
「遙控指令發出!」
「探測器姿態正常!」……
伴隨著「探測器姿態正常!」的報告聲,「天問一號」以昂揚的姿態向火星進發。
「設備狀態穩定,探測器工況正常!」
鏗鏘有力的聲音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調度聲中傳來。工程師周爽與同事們壓抑了許久的緊張氣氛一下子輕鬆了許多,這一刻,大家都覺得半年的辛苦都沒有白費。
「『林海』,跟蹤結束!你方測控工作結束,後續任務按預訂計劃組織實施。」
指揮室內裡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長達13個小時的跟蹤弧段告一段落,大家的眼中雖然布滿了血絲,卻依舊精神抖擻。在「天問一號」未來近7個月的探火徵程中,「林海牧星人」還將繼續與它並肩而行。
來源: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劉維衛 黃金琦 王曉學
攝影:趙夢凡 呂龍
編輯:麻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