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火星將迎三批地球訪客 中國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今年火星將迎三批地球訪客 中國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2021-01-04 07:37:32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李玉素 責任編輯:李玉素

2021年01月04日 07:37 來源:環球時報

參與互動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在剛過去的2020年,阿聯、中國和美國接連發射了三個火星探測器。經過數月的太空長途旅行後,2021年2月左右,三批「地球來客」將密集拜訪火星這個神秘的紅色星球,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科學考察任務。

  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環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稱,如果中國天問一號能一次性完成「繞、著、巡」三大任務,將創造新的歷史紀錄。報導稱,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後,將先花費約兩三個月對火星表面預定著陸區進行詳細勘測,之後著陸巡視器將與環繞器分離,利用降落傘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著陸。此後,六輪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開展為期90個火星日(地球時間約3個月)的科研任務,包括用雷達透視地下深層,採集巖石土壤樣本,繪製火星地質結構圖等。環繞器則將繼續在火星軌道飛行,並充當通信中繼站。

  美國華盛頓大學行星地質學家雷蒙德·阿維森表示,雖然美國此前曾向火星派出探測器執行過類似任務,但火星很大,地質歷史很複雜,中國天問一號的預定著陸區域此前從未有人踏足,因此它獲得的數據可以使全球天文學家受益。

  阿聯和美國探測器各有所長

  英國「新科學家」網站稱,在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之前,阿聯和美國的火星探測器將先一步行動。其中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最早將於2月9日抵達火星軌道。

  報導稱,「希望」號不僅是阿拉伯國家的第一個行星探測器,而且還將首次繪製出火星的第一張全球氣象圖。與中美火星探測器不同,它並不會在火星著陸,而是在距火星表面2萬至4萬公裡的軌道上環繞火星運行約兩年時間。它將利用自身攜帶的多種科研設備,像氣象衛星那樣收集火星不同區域在不同時間的氣象數據,幫助研究人員更全面了解和掌握火星的氣候條件。這有助於研究火星乾涸之謎。

  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預計將於2月18日抵達火星並開始著陸程序。它帶有美國發射的第五輛火星車,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它能找到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毅力」號計劃在火星的傑澤羅隕石坑著陸。美國天體生物學家雪莉·卡迪表示,「毅力」號是科學家了解這個紅色星球上是否有生命的最佳機會。據介紹,它的主要任務是對火星遠古時期的宜居性進行評估、尋找火星上的微生物痕跡。為此,「毅力」號將利用機械臂鑽探火星土壤和沉積物樣品,並將其封存起來,以備將來由其他火星任務帶回地球,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次從火星返回的樣本」。

  「毅力」號攜帶的另一個特殊載荷是「火星直升機」。這架微型無人機將是人類在另一個星球上試飛的第一架直升機。由於火星大氣稀薄,密度僅為地球的1%,因此即便機翼高速旋轉也很難產生升力,火星直升機的最大飛行高度只有5米,飛行時間也被控制在90秒之內,但這仍為科學家了解火星環境首次提供了獨特的空中視角。

  機器狗或為火星探測助力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稱,目前人類已經向火星發射了40多個探測器,超過一半都未能獲得成功。火星探測難度如此大的原因,包括地球與火星距離遙遠、登陸火星經歷的「恐怖七分鐘」極具挑戰以及火星表面特殊地形帶來的意外風險。韓國《朝鮮日報》稱,為適應火星表面的崎嶇山區,NASA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正在研究由自主行走的機器狗替代輪式火星車。報導稱,該機器狗由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的四腳機器狗「Spot」改裝而來。目前輪式火星車只適合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但科學家們希望探測的火星地區大多位於崎嶇的山區甚至是地下洞穴。而且「Spot」非常敏捷,時速可達5公裡,火星車的時速僅為0.14公裡。NASA科學家表示:「Spot即使摔倒也能自行站起來,很適合探測火星的地形。」

相關焦點

  • 今年火星將迎三批地球訪客,中國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在剛過去的2020年,阿聯、中國和美國接連發射了三個火星探測器。經過數月的太空長途旅行後,2021年2月左右,三批「地球來客」將密集拜訪火星這個神秘的紅色星球,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科學考察任務。
  • 火星,地球來了!三批訪客同時到達,天問一號獨領風騷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測控系統總師李海濤老師介紹,2月10日左右,天問一號就將抵達火星軌道。火星將迎來三批地球來客許多國家都對探索火星抱有極大的熱情。2020年的7月20日,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率先成功發射。因為阿聯在太空科技和探測器方面缺乏經驗,因此與美國多個機構合作,在斥資數十億美元之後,阿聯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終於出世。
  • 「天問一號」今年將向火星進發
    「天問系列」任務標識。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現場。火星探測器飛行效果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已將行星探測計劃進行整體規劃昨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正式發布。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火星終迎「中國來客」!轉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火星終迎「中國來客」!轉!】7 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航天向太空進一步深入發展的裡程碑工程。」這是今年夏季窗口期全球三次火星任務的第二次火箭發射。幾天前,阿聯製造的希望號軌道飛行器從日本發射升空。每26個月左右,地球與火星的會達到最近距離,火星任務便會利用這一短暫的窗口進行火箭發射。此外,第三項火星任務,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定於下周發射升空。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以特別方式迎表白中秋國慶雙節
    今天是10.1日是我國國慶節日,就在同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雙節同在一天,今天的主角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用自己特別方式迎接國慶中秋雙節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於今年7月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實施發射,預計2021年2月環繞火星5月著陸火星,釋放
  • 我們要上火星,中國天問一號,加油
    文/M叔圖侵刪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預計明年2月會到達火星軌道。7月15日,天問一號經過各方調試完畢,已按計劃到達海南文昌發射場就緒。,源於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這個名字恰到好處,要知道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稱火星為「熒惑星」---發光使人疑惑的星星。
  • 見證歷史!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
    可見,這一任務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其意義非凡——按計劃,這將是全球首次探測火星就實現軟著陸的任務。若任務順利完成,中國必將躋身太空探索領域領先者之列。與此同時,此次搭載「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力也不容小覷。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火星終迎「中國來客」
    中新網文昌7月23日電(郭超凱 徐朋朋)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天問一號-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34;,計劃在2020年7月23日到8月5日之間擇機發射。由於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軌道周期問題,從地球發射火星探測器一般要選擇在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那段時間,而這樣的時間大約每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這個時間就叫做發射窗口。上一次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在2018年4月到5月之間,而今年的7月到9月是又一次窗口,如果錯過了這個窗口,則需要等到2年後了。
  • 「中國網評」天問一號將尋訪火星,這是中國向星辰大海的再次進發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人在永不止步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驅使下,再次將目光投向宏大深邃的浩瀚蒼穹。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蒼茫宇宙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屈原用長詩《天問》將這種好奇表達得淋漓盡致。此次火星探測器以這首長詩命名,是2000多年後的中國對華夏先人跨越時空的回應。
  • 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天問一號4個月後有望到達火星
    此次天問一號的軌道機動,是在距離地球大約 2940 萬公裡的深空實施完成的。   今年8月2日,距地球約300萬公裡處,天問一號就順利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據了解,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與火星交會,期間還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向著火星,出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飛行達1.37億千米 今年三個火星探測器同向共飛
    「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9月11日消息,今年7月,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三個火星探測器先後踏上「奔火」徵途,掀開人類火星探測新的篇章。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三個探測器截至目前的飛行情況。截至9月11日9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5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
  • 天問一號飛行達1.37億千米,今年三個火星探測器同向共飛
    「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9月11日消息,今年7月,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三個火星探測器先後踏上「奔火」徵途,掀開人類火星探測新的篇章。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三個探測器截至目前的飛行情況。截至9月11日9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5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
  • 「天問一號」今年問天 我們的徵途從火星到星辰大海
    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圖/國家航天局在4月24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線上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這次,中國來了。火星,地球的前世還是未來不滿足於地球的懷抱,人類將目光投向深遠的太空。在太陽系,火星的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兩者幾乎都形成於約45億年前,組成結構也大致相同,有核、幔、殼。
  • 天問一號飛行達1.37億千米,今年全球三個火星探測器同向共飛
    來源: 澎湃新聞原標題:在路上的三個火星探測器「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9月11日消息,今年7月,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三個火星探測器先後踏上「奔火」徵途,掀開人類火星探測新的篇章。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三個探測器截至目前的飛行情況。